倍可親

鄭和下西洋可能想拖垮明朝

作者:大連李揚  於 2015-3-26 02:4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鄭和下西洋, 明成祖朱棣, 國庫, 閉關鎖國, 陰謀

鄭和下西洋可能想拖垮明朝

 

鄭和(1371年-1433年),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寶山鄉知代村人。元朝初年,鄭和的祖先移居雲南,是元朝雲南王麾下的貴族,時稱「色目人」,世代信奉伊斯蘭教。

 

1381年,朱元璋為了消滅盤踞雲南的元朝勢力,派30萬大軍,發起雲南之戰。年僅11歲的馬和被明軍俘虜,被閹割。在14歲那年來到北平的燕王府,成為燕王朱棣的親信。在幫助朱棣登基稱帝的過程中,立下大功,被賜姓「鄭」,從此便改稱為「鄭和」。史稱三寶太監 。

 

從1405年7月11日開始,鄭和率領明朝巨型艦隊,七次西洋;在1433年,歸國途中病逝。太監鄭和率領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的龐大船隊,其中62艘大船長44丈廣18丈,在世界上屬於無敵艦隊。

 

鄭和下西洋的檔案《鄭和出使水程》原存兵部。明憲宗成化年間,皇上下詔命兵部查三保舊檔案,兵部尚書項忠派官員查了三天都查不到,已被車駕郎中劉大夏事先藏起來。項忠追問官員,庫中檔案,怎麼能夠失去?當時在場的劉大夏說:
「三保下西洋,費錢幾十萬,軍民死者萬計,就算取得珍寶有什麼益處?舊檔案雖在,也當銷毀,怎麼還來追問?」。

 

現在的許多中國大陸人,為鄭和下西洋辯護,說是鄭和下西洋時期,明朝糧庫充盈,糧食都霉變了,社會上一片繁榮富裕;更重要的是,辯護者聲稱,建造下西洋的艦隊,「每艘造價不過四百九十兩白銀」。李揚詢問大家信嗎,大船長44丈廣18丈,造價才四百九十兩?說能造的試試。連傻子都能想明白,在明朝時期,建造巨型大船,主要都是手工慢慢製造,沒有任何機器協助,僅僅工匠的費用都驚人。

 

鄭和七下西洋,率領巨大的艦隊,兩萬人遠航,來回一次都是花費巨大,指望艦隊運回來的那點香料等貨物,根本不夠本錢,因為這種下西洋活動,不講究市場經濟規律,是政治挂帥,不計經濟成本的結果,就是賠大錢。首先,巨額珍寶換來的外國貢品,不能賣掉收歸國庫;其次,下西洋活動消耗國庫巨大;最後,明朝是禁止國民進行海外貿易的,「片板不許下海」。

 

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熾即位,以經濟空虛為理由,命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動。因為鄭和七下西洋,不僅消耗國庫巨大,沒有一點經濟效益,甚至連政治意義也沒有,就連萬邦來朝的虛榮心,都讓後來的皇帝不感興趣。可見這是一個敗家的國策。

 

2001年時,三把手在密聊時,告訴李揚有關秘密。其實就是部分考古的專家學者們,懷疑鄭和鼓動明成祖下西洋,是因為鄭和仇恨國家、仇恨朝廷、仇恨漢人,所以才利用明成祖的虛榮心,大肆消耗國庫,以此拖垮朝廷和國家。

 

李揚想想,這種理論也對。明太祖朱元璋的軍隊,鎮壓鄭和雲南家鄉,還把鄭和閹割了;最重要的是,鄭和是色目人,不是漢人,俗話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他未必和天下漢人一條心;更何況鄭和信奉伊斯蘭教,忌諱朱「豬」(皇帝的姓),更是與社會主流佛教對立。在這種情況下,鄭和怎麼可能對朱家王朝、漢人天下效忠?!

 

此考古依據,專家學者大約有一些,只是現在的中國人,為了面子,在爭誰先發現了非洲、誰先發現了大洋洲、誰先發現了美洲。國人皆言中國下西洋的艦隊,是當時世界第一艦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在中國人為鄭和艦隊洋洋得意之時,為了國家和國民的榮耀,鄭和設計拖垮明朝的陰謀,不管是事實還是猜測,都只能深藏秘密檔案中了。李揚複述出來,只是給中國人另一種思考方向、思維方式。
大連市西崗區公安分局治安大隊 李揚
2015年3月26日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19:1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