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正解《江青同志的重要講話》
(七月二十二日晨在河南代表團會議上)
(群眾呼口號)應該是向同志們學習,向同志們致敬!(群眾高呼口號:毛主席萬歲!)
剛才有一位同志講,要發動群眾制止武鬥,這個意見很好,要大力宣傳。挑動武鬥的人總是一小撮,如果廣大的群眾知道了他們的陰謀詭計,揭出了他們,他們就會像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要發動群眾,要向群眾作深入的宣傳工作,這樣我們才能勝利。
我們不能太天真爛漫。當挑起武鬥的一小撮人,他們拿起武器打你們的時候,革命群眾可以拿起武器自衛。在雙方達成停止武鬥的協議以後,他們仍然不把武器收起來的話,你們自衛的武器不能放下!(鼓掌,並高呼:毛主席萬歲!)
我記得好像就是河南一個革命組織提出這樣的口號,叫作「文攻武衛」,這個口號是對的。(熱烈鼓掌)我們堅持毛主席提出的文斗,堅決反對武鬥,做深入群眾工作,這是第一條,同志們要向群眾深入地宣傳這一條,做比較艱苦的群眾工作,要廣大的群眾識破一小撮壞人的陰謀,是要做一些工作的。但是,還要有第二條,不能天真爛漫。當他們不放下武器,拿著槍支、長矛、大刀對著你們,你們就放下武器,這是不對的。你們要吃虧的,革命小將你們要吃虧的。現在在武漢就有這個情況。當然,武漢的革命小將也在採取自衛手段。同志們,當我們聽到「百萬雄師」以及他們的幕後一小撮操縱者拿著那樣的武器對手無寸鐵的革命群眾行兇,甚至綁架、毆打我們的謝富治、王力同志,我們能允許嗎?(群眾高呼口號)
河南的情況現在已經達成了協議,我希望各方面都不要撕毀協議,誰撕毀協議誰就是蔣介石。蔣介石在一九四六年十月十號跟我們訂了停戰協議,他馬上就撕毀了。
我今天看看同志們,又把這個道理講一下,我們有理,真理在我們這邊。就是說,毛澤東思想在革命小將、革命幹部、革命工人、革命農民這邊,不在他們一小撮那邊。我們必勝,他們必敗。如果他們挑起武鬥,不肯放下武器,你們不要天真爛漫,放下武器。我支持這一點。
我就講這麼一點。(熱烈鼓掌,並高呼口號:毛主席萬歲!向江青同志學習!向江青同志致敬!)
(按記錄稿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文匯報》星火燎原革命造反總部
《解放日報》革命造反聯合總部
《支部生活》革命造反司令部
請翻印 請張貼 請傳閱
一九六七年七月二十三日
李揚的註解:
向大家講講,這段講話,是如何來的:
中央提出要文斗不要武鬥后,武漢文革兩派,仍然大打出手,其中「百萬雄師」一派人數眾多,對另一派力量弱小的,大打出手,人數少的一方,比較悲慘;
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是因為當時武漢軍區的領導、湖北的領導,與「百萬雄師」互相勾結的結果;
毛澤東對這種情況很不滿意,親自到武漢了解情況,結果,在地方領導們的支持下,「百萬雄師」衝擊毛澤東住地,毛澤東得到的情報是,這些人山人海的群眾,是沖他來的,他嚇得從後門逃跑了;
基本不坐飛機的毛澤東,千挑萬選了一批忠誠軍人,保護著他坐飛機離開湖北省;
在這中間,好象還有個歷史故事,當時的軍用飛機被地方軍官控制,堅決不同意飛機起飛,並聲稱就是中央領導坐也不行,最後中央保衛的領導,被迫說出這是毛澤東要用飛機,才勉強放行!
而「百萬雄師」沒有抓到毛澤東后,就圍毆中央來的幹部!!!
毛澤東和親信還有江青,通過調查,了解事情真相后,氣憤不已,這才明白,你要求文斗,但別人卻要武鬥你,而且是地方官員和群眾聯合行動。
這個歷史事實,前因後果,有人故意不講,斷章取義,目的是什麼?大家都看明白了。。。
————————————————————————————————————————————————————
第二集
「文攻武衛」的由來
1967年6月6日,國家的「四大」決策機關(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就發出了《通令》,試圖糾正「打、砸、搶、抄、抓」的歪風,然而此刻的江青卻提出了一個聳人聽聞的口號:「文攻武衛」!之前文革還受到「要文斗不要武鬥」的約束,而此刻提出的「文攻武衛」號召,無疑是在乾柴上撒上了火星,將中國的動亂升級到了武裝衝突階段!
1967年7月22日,江青以中央文革小組組長的身份接見河南省群眾組織代表時說:「我們不能太天真爛漫,當挑起武鬥的一小撮人,他們拿起武器打你們的時候,革命群眾可以拿起武器自衛。在雙方達成停止武鬥的協議以後,他們仍然不把武器收起來的,你們自衛的武器不能放下。」
她在這次講話中,重申了著名的「文攻武衛」口號,她說:「『文攻武衛』的口號是對的,你們不能天真爛漫。當他們不放下武器,拿著槍支、長矛、大刀對著你們,你們就放下武器,這是不對的。你們要吃虧的,革命小將你們要吃虧的。」
7月23日「文攻武衛」口號登在《文匯報》上,從此全國武鬥急劇升級,進入全面內戰。據有關資料顯示,當時由支持雙方的軍隊為造反組織發放的槍支及造反組織用各種方式搶奪、自製的槍支就達百萬之多,足以武裝一支正規的百萬大軍!
李揚註解:
從這段講話中,我們可以看到下面的事情:
1,中央和毛澤東提出:要文斗不要武鬥;
2,地方官員受到群眾的批判后,組織了一群追隨者,對批判他們的群眾,大打出手,拒絕監督和批判,而且是使用暴力;
3,這在全國都很普遍,掌權的官員們,通過組織武裝力量,來對批判官員們的群眾,實行殘酷的武裝鬥爭;
4,這個時候,中央部分領導才提出:挨打的群眾們,不要硬挺,要學會反抗;
5,這樣一來,武裝鬥爭才在全國控制不住了!
聯繫到今天,部分官員們如果受到群眾的舉報、監督、揭發,就會動用公檢法、黑社會,毆打、傷害、暗殺群眾,檢舉官員的群眾出現了各種死法,千奇百怪,只能用一個字:悲慘!!!
如果政府中有些人不是這樣斷章取義,來誣衊,李揚也不會講這些的。。。
——————————————————————————————————————————————————————————————
第三集
1966年7月下旬,一天晚上,微雨,江青、陳伯達、康生身著軍裝坐幾輛大紅旗進入北大校園,然後進入會場,在歡呼聲中走上主席台。
工作組組長張承先主持會議:「同學們,靜一靜,歡迎江青同志講話」。
江青站起來講話:「同學們,紅衛兵小將們,我代表毛主席向你們問好「!
聶元梓帶頭呼口號:「向江青同志學習,向江青同志致敬」!
然後北大附中紅衛兵幾百人集體朗誦:「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頭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
江青又講道:「毛主席主張不要急急忙忙派工作組,可是毛主席的話他們不聽,我的話他們更不聽。我們文革小組堅決站在革命小將一邊,無條件支持你們的革命行動」!
然後她突然扭頭質問會議主持人張承先:「你為什麼要鎮壓革命群眾?啊?我要你說」!
張承先回答:「我沒有鎮壓革命群眾呀」?
這時,幾個埋伏在主席台下的打手一躍而上,把張承先(時為教育部副部長,當過我們專區的書記)按倒在地,然後又揪起來,變為噴氣式。江青從一個學生手中奪過皮帶,突然使勁兒抽打張承先,一邊打,一邊喊:「我叫你鎮壓革命群眾,我叫你鎮壓革命群眾」!
江青代表中央文革,她這麼開打國務院一位部長,立即影響了北京各大專院校的造反派,打人成為一時風尚。清華那邊聽到消息,蒯大富把工作組長王光美抓住不讓離校,周總理得知后,派人接出。
李揚註解:
李揚來講一下,這個背景:
當時的從中央到全國,都在開始了政治較量,中央領導們的話,不是都對,也不是都錯,但彼此之間的矛盾,擴大到社會,「神仙打架,百姓遭殃」;
當時社會比較亂,於是在中央實際一把手劉少奇的領導下,派出許多工作組,到各大學、地方,進行調研,展開工作;
但由於工作組的人員組成良莠不齊,一些地方取得成績,而另一些地方,工作組成員卻使用暴力對待群眾,一些被批判的群眾,被上老虎登、辣椒水、懸樑吊打、皮帶抽、被反剪雙手噴氣式、關小黑屋等等,總之,文革武鬥中的一切暴力方式,都源自「四清工作組」的發明,這是有傳承、有學習、有模仿的;
開始被「四清工作組」傷害的官員和群眾,在文革中,就報復了這些傷害他們的人,也是用這種殘酷的刑罰,可能更厲害點,這是文革進行人身攻擊的開始階段,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當時北大、清華等北京各大學,被批判、毆打、抓捕了一批大學生和老師,因為「四清工作組」比較殘酷,所以各大學漫延一股沉重的、沮喪的氣勢,許多大學生回寢室收拾行李,準備接受勞動改造;
得到下面彙報的毛澤東,感覺事態不妙,所以親自到北大、清華轉了一圈,安慰了那些準備坐牢的大學生們,結果大多數大學生們感動得放聲大哭,紛紛高喊:
「擁護毛主席,擁護黨中央!」
毛澤東回來落淚了,同時決定利用這個機會,利用群眾的不滿情緒,向劉少奇發起進攻,拉他下台!
而國家主席劉少奇和夫人王光美,被「四清工作組」的彙報成績,給欺騙了,滿眼、滿耳都是大好形勢,都是全國媒體的歡呼,都是地方表示盡忠的歌頌,根本沒人告訴他們,有些「四清工作組」工作得過火了,引起部分群眾的不滿和反對。所以他們這些中央領導們,還沉浸在工作勝利的喜悅中。
結果,在毛澤東和劉少奇的政治較量中,大多數群眾出於對「四清」的不滿,都擁護毛澤東,反對劉少奇;
更重要的是,當時地方官員們象今天一樣,已經引起廣大群眾的不滿,毛澤東利用了群眾對官員的不滿情緒,打倒了劉少奇;
劉少奇也不是白給的,大量的地方官員,和許多群眾,都擁護劉少奇,反對毛澤東,這些官員和群眾在開始階段,佔了上風,對擁護毛澤東的少數官員和大多數群眾,使用了暴力。這積攢了仇恨 情緒!!!
所以,毛澤東利用文革,不僅打倒了劉少奇,而且徹底清洗了各地官員們,去除了那些不忠於他的官員們。
李揚不認為劉少奇是被毛澤東下令整死的;
就象有許多中央領導,要利用劉少奇打倒毛澤東一樣,還有許多中央領導,要利用毛澤東打倒劉少奇;
劉少奇有許多死對頭,他們一直在明中暗裡,對劉少奇及其家人下手!!!
如果李揚講了這些,還有人不明白,可以提問,李揚免費教你們;
鄧大人說過:「歷史宜粗不宜細」,並禁止人們研究文革,目的就是徹底否定文革、徹底否定毛澤東;
李揚只是告訴中國人一個真相罷了,李揚沒有在對文革、在對毛、劉之間,做一個選擇,兩位領袖離世幾十年了,許多事情說不清楚的,河北省人和北京人,有句俗話:
打不完的羅圈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