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李瑞環與大邱庄的衰落

作者:大連李揚  於 2011-10-22 19:2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1評論

關鍵詞:

李瑞環與大邱庄的衰落    20111021

 

 

自從1978年改革開放開始時,在鄧小平的掌控下,中國大陸的各種經濟模式,風起雲湧,尤其是農村的經濟發展,更是各顯神通。在中國農村的經濟建設中,截止今天,最出名的、也是爭議最多的,有三個村莊:天津市靜海縣大邱庄和「莊主」

李瑞環與大邱庄的衰落    20111021

 

 

自從1978年改革開放開始時,在鄧小平的掌控下,中國大陸的各種經濟模式,風起雲湧,尤其是農村的經濟發展,更是各顯神通。在中國農村的經濟建設中,截止今天,最出名的、也是爭議最多的,有三個村莊:天津市靜海縣大邱庄和「莊主」禹作敏,江蘇省江陰市華士鎮華西村和村書記吳仁寶,河南省臨潁縣城南隅南街村和村領導王宏斌。三個村和村領導,曾經是、有的現在仍然是世界有名的典型。

 

 

李揚從20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就一直關注這三個村及其領導,也思考了許多年;感覺在中國各村莊、甚至城市發展中,有個英明的帶路人,那麼小到一個村,大到一個城市,將發展迅速,甚至僅僅十年時間,就可以傲立世界;就這麼神奇。為什麼呢?因為獨裁領導是最高效的領導方式,前提是獨裁者必須具有先知般的能力,遺憾的是這種領導很罕見。李光耀領導城市國家新加坡,在幾十年的發展中,克服各種困難,取得世界奇迹,也是這種案例。但這樣成功的政客,一定還要注意一點,當你用這種方法取得城市發展奇迹后,仕途進步而成為省領導時,獨裁式的領導,就會出現弊端,原因就在於各個城市和農村,都有各自的具體問題,一刀切式的管理一個省,往往會失敗。切記。

 

 

2001年底網阱公聊時,七個領導和被催眠李揚,聊過這三個村及其領導,有的領導不滿意南街村的作風,認為他們是文革遺風,是毛澤東式的集體經濟,而且經濟發展不理想,應該取消;但有的領導非常欣賞南街村,對其進行政策、金融、宣傳各方面的國家投入;被催眠李揚的建議是,如果南街村這樣搞集體經濟而成功,那麼就應該允許他們存在下去,允許與當時社會大潮流截然相反模式刺激中國人;而有的領導則非常不滿意華西村,認為華西村的發展,獨裁、黑箱操作,而且國家投入政策、金融、宣傳等過多,想打擊他們一下;理由之一就是與華西村類似被打倒的大邱庄。但被催眠李揚希望華西村在法治的道路上,繼續發展下去,中央政府可以進行糾偏、指導。

 

 

談到這兩個村,就必然要談到大邱庄和「莊主」禹作敏。華西村現在被稱為「中國第一村」,是後來的事情,其實第一個被稱為「華夏第一村」的是大邱庄,但由於禹作敏在大邱庄搞獨裁,搞家族統治,而且經濟賬目不透明,又出了一些刑事案,導致禹作敏父子被抓,雖然中國政府拚命宣傳,「不會因此影響大邱庄的經濟發展」,但事實是大邱庄很快就敗落了。1992年做大學老師的父親,月薪不過400元左右,而當時的大邱庄生產能力已經達到100億元,這比許多大陸的城市的生產能力還要高。然而在中國大陸,政治掛帥,一切要為政治正確服務,政治鬥爭甚至可以毀滅經濟發展。

 

 

被催眠李揚在網阱中得知一些事情,又到海外網站查閱了一些資料,徹底明白了大邱庄敗落的內幕。原來,江澤民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之初,對同任常委的李瑞環很客氣,應該說有點拉攏李瑞環的意思,然而在雙方共事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摩擦和矛盾,雙方慢慢劍拔弩張,出現明顯政治鬥爭。李瑞環也從對江澤民的稱呼「江老」,變成了「老江」,甚至到了後期,盡量避免參加常委會,以避開江澤民。2001年底時,看透江澤民的李瑞環,拚命提醒胡錦濤,不要被江澤民的甜言蜜語鼓惑,一定要提防江澤民,胡錦濤果然在後來吃了大虧。江澤民和李瑞環的矛盾,不是幾句話能說清的,也無法分清誰對誰錯,李揚在此不作評價了。

 

 

懷揣鄧小平秘密政治遺囑的李瑞環,和國家元首江澤民,鬥爭最激烈且公開的時候,是在1992年,大邱庄「莊主」 禹作敏被抓,接著國家各級媒體,開始了對禹作敏的口誅筆伐,短短一年時間,中國農村經濟的帶頭人禹作敏,被徹底搞臭了,而且案子有越查越往中央查的發展趨勢。為什麼呢?因為大邱庄是李瑞環當天津市領導期間,得到高速發展的,這也是李瑞環政績的偉大之一;禹作敏對李瑞環巴結備至,靠上了這棵大樹,而李瑞環背後有鄧小平,也正因為這一點,禹作敏頭腦發昏,自我膨脹了,忘乎所以,甚至為所欲為。這讓國家元首江澤民抓住了把柄,不動聲色地逐漸「套」住了禹作敏,在大張旗鼓地搞臭禹作敏的同時,逐漸把矛頭指向了李瑞環,這被鄧小平制止了。其實,李瑞環做為一個有大智慧的國家領導,什麼場面都見過,禹作敏對他的侍候,他根本沒放在眼中,他欣賞的是禹作敏敢幹和能幹,而且干出了中國農村經濟第一。

 

 

禹作敏的入獄,讓李瑞環在與江澤民的政治鬥爭中,處於下風,從此李瑞環也不動聲色地盯著江澤民,時刻找機會取而代之。如果江澤民對待禹作敏,就象對待吳仁寶一樣,批評、教育、幫助,那麼華西村未必能超越大邱庄,中國農村經濟發展中,將多一面鮮明的旗幟;可惜江澤民為了斗敗李瑞環,犧牲了大邱庄。這也提醒中國地方領導,如果你發展本地政治、經濟的過程中,確實出類拔萃,那麼你千萬別只跟一個領導走得太近,輕則自己被捲入殘酷的政治鬥爭,重則自己的成名政績也敗落了。2011年媒體曝出,華西村出現「天安門城樓」,這就提醒吳仁寶要謹慎了,中國政府可以輕易毀掉一個「華夏第一村」,同樣可以輕易毀掉一個「中國第一村」。人在不受監督、制約的情況下,自我膨脹是必然現象。

 

 

大邱庄、華西村、南街村成功的共同點,就是繼續搞集體經濟,而不是響應當時的國策「包產到戶」。如果中國大陸的農村經濟發展,單打獨鬥,就算經濟發展了,也不會有光明前景,肯定無法做大;當然,李揚也不贊成毛澤東的大鍋飯。李揚還是那句話,如果鄧小平不是報復毛澤東的情緒太偏執,非要事事和毛澤東的國策反著來,那麼就應該在農村以村(或公社)為單位,搞集體承包,這樣一來,農村的鰥寡孤獨有了依靠,不至於那麼悲慘地死去,而哪個農民或家庭出現意外,也能得到集體的幫助,不會被淘汰、消滅了許多出意外的農村家庭;而且集體承包同樣能激勵農民們的幹勁兒,可能糧食大豐收的場景,會一年比一年紅火。甚至會出現無數的大邱庄、華西村、南街村,中國農村的經濟將無限美好。

 

 

如果改革開放時期的中國農村,以村(公社)為單位承包,則中國農村的政治民主發展,將是最順利、最容易、也最成功,因為村委會將自然而然地民主表決產生,大家為了共同的利益,會推舉大家信得過的帶頭人;那麼整個村莊發展、土地出賣、賬目透明,是普遍現象,而不至於象現在這樣,農民們以家庭為單位,自由散漫,沒有組織性紀律性,村領導普遍腐敗的現象也不會發生。總之,那才會是一個和諧社會、和諧農村。現在的中國農村,其實又回到了解放前,單打獨鬥,生死由命,富貴在天,沒有任何希望。

 

 

談到中國農村的變化,李揚還想起一些有趣的事情。20世紀八十年代,有個南方聰明的農民,發明了一種改裝自行車,可以輕鬆進行田地播種,這人和這事,還上了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在全國農村各地曾廣為宣傳。然而,突然一夜之間,此人和此事消失了,中央命令不許再報道。後來,大家才了解到,1978年的中國農村,已經普遍使用了農業機械,而「包產到戶」政策,導致中國農村一夜間回到解放前,人拉牛耕;所以出現改裝自行車播種耕地,不是發明,而是政治笑話,因為各生產隊的農業機械在隊裡面因不用而生鏽呢。讀者們會好奇:

「為什麼包產到戶后,就不使用農業機械呢?」

 

 

李揚在1991年時,河北省農民講,每家就分到兩、三畝地,而且分佈在不同的地方,農業機械無法使用,因為你一開上農業機械,沒半分鐘,就到自家畝地的頭了,而且還會壓壞別人的莊稼地,導致引起雙方械鬥。「包產到戶」后,農村常常為了一壠地歪到旁邊人家地里一點,而發生械鬥,這樣的人命案大量湧現,至於治安案件,更是多如牛毛;農村人其實爭得不是這半壠地的莊稼歸誰,而是在爭一口氣;人在氣頭上,什麼樣的事情都敢做。在中國農村各地,所有的農業機械都放到生產隊,直到生鏽爛成一堆廢鐵,因為土地可以包給個人,但拖拉機卻無法拆散了分給農民們。這又導致生產農業機械的工廠,基本都倒閉了,因為沒人用,也沒人買得起。

 

 

1981年時的河北省農村,人們對「包產到戶」大多不贊成,但都承認有一個好處,就是農村人自由了,想什麼時候種地就什麼時候種地,不想種地出外打工也可以,不必每天早晨集體開工,晚上集體回家,大家在田地裡面出工不出力。但由於1980年代的中國農村,很窮,所以當時哪個農村家庭,有頭牛幫助耕地,那麼這戶人家就屬於富裕家庭了。包產到戶開始階段,農村到處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民們,在自己分到的耕地上,奮力拉著犁,進行人力耕作,那時的農村人真是做牛做馬啊;好處是,不甘心的農民們,紛紛在農閑時候,進城打工,為家裡面賺點零用錢;這就是農民們進城務工潮的開始。

 

 

毛澤東時期大修水利設施,完善牢固的水利設施,甚至不經維修地在鄧小平時期,使用了二、二十年;但由於田地被分包到家庭了,大量的水利設施無法正常發揮功能,農民們一鍬一鎬地弄一些臨時溝渠,把水引到自己家的田地中;由於不配套,導致使用效率大打折扣。在農村,這類高耗低效的勞動,基本如此。不過癱在床上的李揚的姥爺,雖然對鄧小平大加讚美,卻也對包產到戶唉聲嘆氣,跟年幼的李揚講:

「這樣不行!」

 

 

中國農村的「包產到戶」國策,導致中國農業發展停滯了二十年,而中國農業機械生產,也是剛剛恢復了元氣,有了發展。2001年時的第三代班子七個領導,已經看出中國農村發展的瓶頸,但沒人敢提出對「包產到戶」質疑,因為質疑「包產到戶」,就是反對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那麼就會被政治對手扣上「反對鄧小平」的帽子,輕則下台,重則被全國範圍內批倒搞臭。中國農村政治、經濟建設,看來要推倒重來,真的要進行反思了,反思的目的不是否定,而是更好地發展。中國的領導們和農業專家們,要認真思考一下李揚的文章了。

 

 

`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亞歷山大 2011-10-25 00:29
好文!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1:2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