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閣
第一次班會
我的宿舍是西山宿舍七樓201 室。這是一個約二十五平米的大房間。房間在筒子樓的頭上,門開在靠樓的外牆的位置。宿舍的四面牆邊共擺了五張上下兩層的床。我的床是靠南面的床的下層。
宿舍里住十個人。同學們互相介紹了自己的名字,來自何處。初到一起,大家都很親切。同學吳東按每個人的年齡,給我們排了大哥,二哥,三哥。。。老七,老八,老九,截住。(「截住」一詞來自當年姜昆的一個關於計劃生育的相聲)。 鳧兒是老六。從此大家就這樣叫著。
九月二號,入學的新生報到基本結束了。我們班的排號是化學工程系化工三班。全班28名同學,其中5名女生。同學們都到齊了。
我們的班主任是齊老師。齊老師剛從部隊轉業,三十多歲,個子高高的,人很瘦,臉上有有很多青春痘。說話總是笑著,讓同學們感覺很親切。
下午,齊老師讓我們班的同學們到我們宿舍開會。這是第一次全班同學一起開會。同學們來到我們宿舍,互相問候。我們從隔壁房間借來凳子,大家坐下。齊老師先點了全班同學的名字。然後讓每個同學自我介紹。
第一個站起來自我介紹的是崔星,福建莆田來的同學 「哦叫崔星,哦來自佛間蹼譚」。 這是我從未聽過的口音,完全聽不懂他說什麼。後來才知道,他說的是 「我來自福建莆田」。然後有「呼蘭」(湖南)的同學, 「賀南」(河南)的同學, 新疆烏魯木齊的同學,江蘇的,四川的,黑龍江的。。。同學依次自我介紹。二十八名同學中,有五名同學是來自鳧兒的家鄉赤峰市的。這讓我們幾個赤峰的同學成了班裡最大的老鄉幫。班裡年齡最小的是17歲的衛坤, 最大的是26歲的張桓榮。大家都叫他張大哥。
因為都是新生,齊老師根據自己了解的學生們的情況,臨時給我們任命了班幹部。二哥張震任班長,朗軍任體育委員,鳧兒當學習委員。。。這樣班裡的事就有人召集了。
北方的同學都很容易習慣大連的氣候,但南方來的同學就很不適應。 特別是福建來的崔星。崔星的隨身行李只有單衣,床單一樣的被子。穿著卡丫瓣拖鞋。進入秋季的大連,早晚已開始涼了,這讓那些南方來的又沒有準備秋冬季衣服的同學很不舒服。班主任齊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湊錢給南方的同學們買了秋冬季節的衣服和被褥。讓南方來的同學們倍感溫暖。
吃飯的第二學生食堂就在我們宿舍的後面。同學們每人準備一個飯盆和小飯盆,一個不鏽鋼湯匙,用一個小布袋或毛巾袋裝起來。吃完飯就把飯盆袋子掛在食堂的牆上。因此經常有飯盆被別人拿走的時候。
那時候,國家提供的助學金不錯,我們當時分為三個級別。一等助學金每個月二十四塊錢,二等二十一塊錢,三等十八塊。鳧兒因為父親是國家職工,所以給了三等助學金。這足以夠鳧兒每月吃飯了。而且遠比在農村家鄉時吃的好。
學校的早餐一般是一個二兩的玉米窩頭,一碗大米粥,一點鹹菜。中午飯一般是四兩一個的大饅頭,或四兩米飯,加一勺菜。這對於正在長身體的我們,略顯不足。晚飯和中午飯差不多。
十個人一個宿舍,晚上十點宿舍熄燈。晚上睡覺基本是一出南北呼嚕交響曲! 東西汗酸腳臭大雜燴。 打嗝放屁說夢話。。。頭幾個晚上都沒睡好。後來慢慢習慣了。
這就是革命的集體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