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鳧兒 (7)

作者:longislander  於 2021-12-25 21:0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小說|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溫閣

鳧村地道 (一)

「深挖洞,廣積糧」,「備戰備荒為人民」。

鳧村大隊部的院牆上,用新白石灰粉刷的大字標語十分醒目。 由於那幾年中蘇關係緊張,國家有很強的戰爭危機感。中央號召全國人民,備戰備荒,為可能發生的戰爭做準備。邊境地區修防空地道成了一項重要的任務。

鳧村開了全村大會。大會上,大隊書記要求各家各戶尊照中央指示挖防空地道。備戰備荒。並作了詳細部署。各個生產隊組織人員監督檢查。 除了各家各戶自己挖的小地道之外,各個生產隊也要挖規模大一點的主要地道,並和各家各戶的小地道連上,形成一個地下防空戰鬥地道網。

這可是鳧村有史以來的一個大工程!

鳧村地處相對平原的地區,村北是沙漠,村西邊是蘭蘇水庫,東面是鹽鹼荒灘,鹽鹼灘外面連著叫來河,南面是一大片良田平地。為阻擋沙漠南移,村民們沿沙漠邊緣從東到西栽了一條一百多米寬,二十多公里長的胡楊林。胡楊是生長快又耐乾旱的楊樹,樹形高大筆直,枝葉皆向上延伸。擋風又固沙。 村裡老人說,鳧村在前朝時是一個蒙古王爺的屬地。王爺的部落在和努爾哈赤軍隊打仗時打輸了,王爺率手下殘部最後投降了努爾哈哈赤,成為努爾哈赤手下的一員戰將。也保住了自己的封地。離鳧村一百多里的貝子府鎮就是王爺當年的府第。由於鳧村就是當年的古戰場,所以至今,每當村北的沙漠遷移時,露出新的硬地面,我們小時候會經常在新露出的地面上撿到銹跡斑斑的箭頭,骨骸碎片,和盔甲殘片。

因為挖地道是當時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務和民間國防工程,公社和大隊領導非常重視並組織力量設計,施工,監督和管理。

鳧村大隊書記宋國軍,是個老退伍軍人,個子高挑,身體清瘦。說話聲音低沉,調理清晰。五十多歲,當大隊書記多年了。在鳧村上下威望頗高。宋書記雖然是多年的老黨員了,一般不相信迷信之說,但骨子裡還是對風水學印象深刻並有所顧慮。內心裡暗自擔心挖地道會壞了鳧村的風水,但又不敢把這種想法提到桌面說,畢竟他是共產黨員。但他還是悄悄地找了一個附近以前很有名的風水先生把鳧村內外和周圍環境仔細勘查一遍,並依據九宮八卦原理,結合鳧村地理,並考慮戰時攻防兼備,防空防轟炸的備戰備荒原則,設計畫了一個全村防空地道布局的草圖。有了這張圖,宋書記心裡有了底。

他拿著這張草圖,和大隊里的各生產隊隊長,大隊民兵連長等一起開會,制定了地道布局方案。大家對宋書記的方案讚許有嘉,做了些許調整,基本上沒有大的改動。於是各生產隊就按自己在鳧村所在位置和範圍,進行了分工。大家開始分頭行動。

為了鼓動鳧村村民們挖地道的士氣,公社的電影放映隊,在鳧村放電影「地道游擊戰」,看完了電影,我們這些只有十幾歲的孩子們,也各個摩拳擦掌,覺得這個工程特別好玩,彷彿自己就是挖地道的主力隊員。也可以像地道游擊戰里的高傳寶一樣戰鬥了。其實按大隊和各生產隊民兵排的安排,我們學校五年級以上的學生只是輔助隊員而已。但孩子們還是興奮不已。鳧兒也特別期待防空地道早日開工,自己也能參與其中。

鳧村有六個生產隊,村民兩千多人。二隊在村子東部, 三隊在村子南部,四隊在村西邊,五隊在北邊,六隊在村中央,七隊在村西北部。大隊部也在村子中央。依據地道設計圖,各生產隊都在比較隱秘且便於施工的位置設置了主洞口,再依據圖紙在適當位置使各個地道最後相互連接起來。各家各戶的小地道也可在合適的位置和村裡的地道連接。

於是鳧村備戰備荒的防空地道工程正式開始了,一連串意想不到的事情也陸續發生了。

電影【地道戰】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7 14:5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