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的多倫多—記《紐約抽象表現主義》展 [2011/07]
- 談美國中小學的美術教育 [2011/06]
- 我的美國藝術家同學(一) [2011/06]
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中的抽象表現主義作品不僅是空前的,它成為了一種界定。成為有機會分享這一收藏的首個國際藝術博物館是一種巨大的榮幸,」安大略美術館Michael&Sonja Koerner 的負責人和CEO Matthew Teitelbaum表示。「從波洛克到羅斯科,展覽展示著名藝術家的作品,他們用創新性的新觀念和遠見的洞察力來應對20世紀巨大的變動,改變我們看待藝術,然後是看待世界的方式。我們已經等不及要邀請我們的參觀者來觀賞這些不能錯過的和鼓舞人心的傑作了。」(來源於張鴻賓)
「紐約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t New York)」的作品完全來自於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中的抽象表現主義先驅創作的作品,從20世紀40年的開始到20世紀50、60年代的高峰。展覽還展示了多種媒介的作品,其中包括油畫、雕塑、素描和攝影,展示波洛克的12件具有時代界定性的作品以及羅斯科、馬瑟韋爾、德·庫寧、高爾基、巴內特·紐曼、路易斯·布爾喬亞、菲利普·古斯頓、阿道夫·戈特利布、Franz Kline、大衛·史密斯等名家多種多樣的作品。(來源於張鴻賓)
「抽象表現主義」聽起來很嚇人,但其實想表達的東西很簡單,就是你我皆有的情緒。於 1940、50 年代,一批主要在紐約創作的畫家相信,以形狀、線條等抽象形態最能直接坦率地表達精神狀態、情感和潛意識,後來被稱為抽象表現主義。抽象表現主義主要分兩個流派﹕以 Jackson Pollock 和 Willem de Kooning 為首,用即興和豪邁的筆觸作畫的 「行動畫家」,以及 Mark Rothko、Barnett Newman 等為主,以大片顏色讓參觀者想入非非的「色場( colour-field )畫家」。「女人,我」1950至1952年
德庫寧有句名言說,「鮮活是油畫發明的原因,」在20世紀40年代後期雖然他創作了許多抽象繪畫,他還是不斷地返回到人物畫,具體以女人為主題。 他用了幾個月的時間來探索如何畫《 女人,我》,多次塗改,甚至重新粉刷畫布,有時想完全放棄它。他可能已經預測到他的人物畫的復興 ,迎接一個抽象為主導的新興的紐約藝壇的時代的到來。傑克遜·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s "Number 1A" (1948; oil and enamel paint on canvas)
威廉德庫寧(美國,生於荷蘭,1904年至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