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耶穌會士在中國的傳奇故事

作者:白露為霜  於 2013-3-24 22:5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圍爐話史|通用分類:留學生活|已有54評論

關鍵詞:利瑪竇, 湯若望, 南懷仁, 耶穌會

白露為霜注:過去的一個星期里在西方宗教界發生了件大事。阿根廷主教貝爾格里奧(Jorge Mario Bergoglio)成為了方濟各教皇(Pope Francis)。他是第一位來自歐洲之外的教皇,也是第一位當選為教皇的耶穌會士(Jesuits)。其實中國人對耶穌會士應該是不陌生的。早在明末清初的時候一群耶穌會教士就活躍在中國,為中西方文化宗教的交流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因為某種不幸的原因,這種交流在康熙年間中斷,其影響直到今天仍然可以感到。這是他們的故事...

 

耶穌會士在中國的傳奇故事

大約750年前,方濟會傳教士(Franciscan missionaries)首次進入忽必烈汗的大帳內,隨他們而來的是西方宗教在中國的萌芽。他們之後不久是馬可波羅這位義大利探險家的事迹很快就會傳遍歐洲。對馬可波羅來說,蒙古帝國(包括當時的中國)是個夢想,不但馬可波羅難以忘懷這個充滿了財富和神話般宮殿的夢,整個世界也不會忘記。西方人很快就開始尋找去這個傳說中的富裕寶地的道路。早期的傳教士們沿著絲綢之路而來,但他們並不太成功,隨著蒙古帝國的崩潰,基督教在中國的痕迹很快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300年後,聖-方濟-澤維爾(St. Francis Xavier)登上一條去日本的船,他希望能使日本人歸依耶穌。這也是早期耶穌會教士在中國的傳教的一個起因。日本欽佩中國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西方人很快就意識到,如果不能讓中國人先信耶穌,在宗教上征服日本是不可能的。

澤維爾屬於天主教中一個稱為耶穌會」( Society of Jesus Jesuit )的教派。它是在1540年文藝復興的頂峰時期由西班牙人羅耀拉的-依納爵(St. Ignatius of Loyola)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創立的,他們都宣誓恪守清貧、美德及忠誠。因為羅耀拉的軍旅背景以及其會員到世界各地傳教的熱情,耶穌會士還得了一個美稱-神的海軍陸戰隊員」(God』s Marines)。此外,耶穌會還非常重視教育和科學,在歷史上產生了許多傑出的科學家,數學家和作家。

利瑪竇

明代的中國是一個恢弘的大帝國,疆域遼廓,物產豐富,也是當時世界上GDP最高的國家。但它又是一塊孤立的土地。明朝人以為自己是在世界的中心,但是時代已經悄悄地變了。歐洲在文藝復興后的日益強大,中國依然在固步自封中昏睡不醒。但是,中國仍然有一個機會使它能跟上世界潮流。而帶來這個機會的正是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是耶穌會教士中到達中國海岸的第一個,也是最成功的一個。

Matteo Ricci

1552年利瑪竇出生在義大利的一個貴族家庭。原本可以在歐洲舒服地過一輩子,他卻偏有一顆悲天憫人的心。19歲時他不顧家人的反對,加入了耶穌會。1577年他與幾個好友一同請求耶穌會差派他們到印度去宣教。利瑪竇連家也沒回就登上了去印度歌雅(Goa)的船,他這一走就再也沒有回歐洲。利瑪竇在印度服務了4年後又被派去中國傳教。

1583年,利瑪竇從水路抵達葡萄牙在中國南部沿海的一小塊飛地澳門。他花了幾年時間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並在當地人中傳福音。利瑪竇著儒服,說漢語,還給了自己起了中國名字。隨後的幾年,他在肇慶,南京,南昌等地傳教。他幾次試圖進入北京進見皇帝,但都沒有成功。

利瑪竇在同中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敏銳地感到:要引領中國人信教是相當困難的,而科學和教育則是打開中國人心靈的一把鑰匙。於是利瑪竇特意向國人展示一些讓人眼花繚亂的西方的科學,技術和新知識。他結合了來自歐洲和中國的信息,繪製了可能是當時最準確的世界地圖。對於有興趣的中國學者,利瑪竇會將歐洲的一些奇技淫巧,如機械鐘,稜鏡和望遠鏡等演示給他們看。

利瑪竇博學多才,尊重中國文化,這為他贏得了很多朋友。其中一人是徐光啟 (Paul Siu)  - 明末朝廷的高官員之一。徐光啟希望利用西方的科學與宗教來挽救明朝的衰落。於是兩人成了好朋友,後來徐光啟為還皈依了天主教,成為中國最早的天主教徒之一。利瑪竇與徐光啟合作,將西方的科學和數學引進中國,兩人共同翻譯科學書籍包括歐幾里得《幾何原本》 (Elements),等等。利瑪竇也把他對中國文化和政府系統的意見寫在他的《有關耶穌會在中國的遠征》一書里。他的觀察通常是準確而有見地的。這些書成為重要的歷史文獻,並讓一代代漢學家們著迷不已。

在中國朋友的幫助下,利瑪竇在1601年終於來到北京。他離自己最大的夢想,通過影響皇帝來轉變整個國家,越來越近了。他的確見到了明萬曆皇帝一次。利瑪竇帶給皇帝的禮物包括幾幅耶穌和聖母畫像,《聖經》,世界地圖以及一些奇特的鐘錶。萬曆皇帝對外國宗教興趣不大,但對他的禮物卻很喜歡。通過這次進見皇帝,利瑪竇獲得了在北京建立教會的特權。

以後的歲月利瑪竇是在北京度過的。他在北京建造了第一座天主教堂今日的宣武門天主。利瑪竇再也沒見過皇帝,但在明代高官的圈子裡結交了許多朋友。他被尊稱為西方的大賢人」(Sage of great west)。利瑪竇於1610年在北京逝世,享年58歲。他在中國度過了28年時間。按照當時中國的慣例,外國人死後都要移葬澳門,為了表彰他的貢獻,皇帝特許他被安葬在北京。

湯若望和南懷仁

利瑪竇為中國的大門打開了一條窄縫,但他並不唯一做這項工作的人。另外兩位耶穌會士湯若望(Adam Schall von Bell) 和南懷仁(Ferdinand Verbiest) 也在他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加強了基督教在中國的影響。

湯若望,1591年出生於一個德國家庭,他在利瑪竇之後成為中國和歐洲之間的紐帶。在天文學上學有專攻,他的技能和才學給中國人留了很深的印象。湯若望先經徐光啟推薦在明朝歷局做官, 後來還幫助明朝造大炮阻止清軍入關。清代開始后他又轉投新主,后被封為欽天監。湯若望用西洋曆法的方法改造中國曆法,並翻譯了許多科學著作本到中國來。順治皇帝死後,以楊光先為首的保守派攻擊新曆法,湯若望被關進牢里,差點要被凌遲處死。恰巧北京地震,朝廷以為是上天震怒,才得免死。

他的繼任者,比利時人南懷仁在清廷留下更多的影響。1660年南懷仁來到北京,協助當時年事已高的湯若望工作。他改革了古老的中國觀天儀器 - 渾儀,使之更加準確。南懷仁設計的天文儀器今天仍可以在北京的古觀象台上看到。南懷仁還幫助清廷建造西式大炮,這遠比當時中國的火炮更加威猛。耶穌會士甚至幫助中國進行了第一個涉外條約的談判並與俄羅斯簽署了尼布楚條約 (該條約是用拉丁文寫的)

南懷仁成為了年輕的康熙皇帝的老師。他為康熙進講過天文,數學等自然科學知識,以及西方哲學和音樂。南懷仁也利用這些機會,向康熙皇帝宣講天主教教義(湯若望和南懷仁給康熙皇帝上課的描寫在金庸的鹿鼎記中也有出現)。利瑪竇的夢想似乎觸手可及。如果不是的禮儀之爭,這個夢想的確有可能成為現實。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死後都被葬在北京的柵欄墓地。三位非凡的耶穌會巨人為基督教進入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也讓以後發生的事情更加令人嘆惜。

禮儀之爭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習俗和傳統,基督教進入后如何同當地文化溶合一直是道難題。中國儒家文化也有很多習俗,包括祭祖先,拜孔子,在廟中跪拜,為死人祈福等。對中國人來說不做這些是有背倫理的。但作為一個基督徒,這些活動又是很值得懷疑的。 雖然利瑪竇等耶穌會士認為這只是表達對祖先的尊重,羅馬教皇和耶穌會的對頭們則譴責它為偶像崇拜。這一辯論在整個17世紀一直不斷,後來甚至請康熙皇帝來做仲裁。康熙贊同耶穌會士的觀點,認為拜祖並不是真正宗教意義上的偶像崇拜。康熙甚至寫了封信給教皇解釋他的觀點。但是,耶穌會士的對手說服了羅馬教皇,禁止中國的天主教徒參加任何祭祖先拜孔子的活動。

這一粗魯的做法激怒了康熙,也使他懷疑教皇企圖控制他的子民。康熙批閱:

覽此條約,只可說得西洋等小人如何言得中國之大理。。。。以後不必西洋人在中國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欽此。

康熙的這項法令頒布於1721年。這一後來被稱為禮儀之爭的事件破壞性極大,也標誌著耶穌會在中國的存在的結束。之後在華的傳教士依然受到禮遇,但不能再公開傳教了。這對教廷和中國來說是雙輸的局面。歐洲失去了可能把中國歸入基督旗幟下的機會,中國則失去了一個趕上西方列強機會。中國不僅對西方宗教關上了大門,也對西方的科學,技術,新思想關上了大門。在以後的歲月里,歐洲國家發展到工業革命,中國越發落在後面。到1840年,中國再次向西方開放。這一次它是被英國炮艦敲開。 鴉片戰爭后中國落入了更加黑暗的深淵,並經歷了諸多失敗和屈辱,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國再度開放,才逐漸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主導力量。

20011024日,在利瑪竇神父抵北京400周年紀念日,當時的教皇約翰·保羅二世代表當今世界感謝利瑪竇完成的創舉。教皇指出:在歷史上和文化上,他是一個先驅,一個連接東方和西方,歐洲文藝復興文化與中國文化,古老而宏偉的中華文明和歐洲世界的珍貴的紐帶。教皇還為過去的天主教會在中國問題上所犯的錯誤而道歉,間接地承認了禮儀之爭的錯誤。

 

白露為霜後記:耶穌會給人類的貢獻不僅僅是在宗教上,他們最富盛名的或許是在全球創辦學風嚴謹的高等學府。在美國最有名的耶穌會大學包括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福特漢姆大學(Fordham University),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 , 後者是柯林頓總統的母校。西海岸的耶穌會大學還有Loyola Marymount 大學, 以及舊金山大學(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你知道遠東最古老的大學是哪所? 不是北京大學,也不是馬尼拉大學,而是現在澳門大學的前生聖保羅學院(St. Paul's College)。這所耶穌會學院建於1594年,比哈佛還早了40年,利瑪竇,湯若望等巨子都曾經在此進修。

 

 

利瑪竇和徐光啟

利瑪竇的墓(北京市委黨校內)

利瑪竇的萬國圖 (特意把中國放在中間,讓皇帝高興一把)

耶穌會中國傳教三巨人: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

利瑪竇的著作:《有關耶穌會在中國的遠征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2

支持
3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54 個評論)

回復 yulinw 2013-3-24 22:58
   佩服他們的堅韌不舍和奉獻~·
回復 wcat 2013-3-24 23:13
獻花!

不過本人對宗教不感興趣,對這些歷史也非常無知。
回復 fanlaifuqu 2013-3-24 23:17
這筆歷史不應被忘懷!
回復 活水湧泉 2013-3-24 23:18
非常好的介紹,謝謝~~
回復 黑山老貓 2013-3-24 23:30
謝謝好文. 天主教還有新教裡面那一個個會是怎麼回事. 一直不太懂. 什麼南方浸信會, 什麼耶穌會. 難道和回教裡面的遜尼派什葉派一樣的么??  
回復 徐福男兒 2013-3-24 23:43
非常謝謝白露的介紹,懂了很多新知識。東西方文化總是以互相融會,爭取雙贏為好,互相爭鬥排斥的結果是雙輸。
回復 dwqdaniel 2013-3-25 00:01
好文,謝謝分享
回復 柏桐 2013-3-25 00:15
有趣的傳奇故事. 相比之下, 歷史上有沒有儒生們如這些傳教士一樣出國傳播儒學文化故事?
回復 看得開 2013-3-25 00:23
好文,謝謝白露分享歷史.

"康熙的這項法令頒布於1721年。....才逐漸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主導力量。...."
想起來這與某國時期之相似, 使我感到一絲從背脊到發梢一路冷過的寒氣。唉! 人類總在不同的時候、不同的地點、不同的事件上犯相同的錯誤,真令人扼腕。
回復 白露為霜 2013-3-25 01:05
yulinw:    佩服他們的堅韌不舍和奉獻~·
是這樣的。
回復 卉櫻果 2013-3-25 01:05
緬懷,謝謝分享,不能忘卻~
回復 白露為霜 2013-3-25 01:06
wcat: 獻花!

不過本人對宗教不感興趣,對這些歷史也非常無知。
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同中國抑制宗教的一貫做法有關。
回復 白露為霜 2013-3-25 01:06
fanlaifuqu: 這筆歷史不應被忘懷!
謝謝翻老留言。
回復 tea2011 2013-3-25 01:09
好文,謝謝!
回復 Lawler 2013-3-25 01:32
科學,是宗教進入中國的敲門磚
回復 白露為霜 2013-3-25 01:36
Lawler: 科學,是宗教進入中國的敲門磚
這是早期傳教士的基本方法。當時同現在還不一樣,中國人瞧不上老外,不拿出點中國人不會的東西,怎能鎮的住?
回復 白露為霜 2013-3-25 01:36
活水湧泉: 非常好的介紹,謝謝~~
  
回復 白露為霜 2013-3-25 01:39
黑山老貓: 謝謝好文. 天主教還有新教裡面那一個個會是怎麼回事. 一直不太懂. 什麼南方浸信會, 什麼耶穌會. 難道和回教裡面的遜尼派什葉派一樣的么??     ...
宗教都有不同地教派,天主教是這樣,新教也是這樣。連佛教也有大乘,小乘,黃教,紅教等。
回復 wcat 2013-3-25 01:41
白露為霜: 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同中國抑制宗教的一貫做法有關。
對我來說抑不抑制無所謂,確實在這方面沒有興趣。
回復 白露為霜 2013-3-25 01:42
徐福男兒: 非常謝謝白露的介紹,懂了很多新知識。東西方文化總是以互相融會,爭取雙贏為好,互相爭鬥排斥的結果是雙輸。 ...
謝謝徐福。是這樣的。現在教廷同中國政府處於一種僵持的狀態,這也可以看成有關禮儀之爭的延續。中國對教廷能影響到中國的天主教徒很不放心,堅持要自己任命主教。教廷也不太可以改變立場。
123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4:3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