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音樂隨筆(50):當茉莉遭遇搖滾,展開一段奇幻之旅 ---紐約聖約翰大學《華人對世界文

作者:tangremax  於 2017-8-2 10:2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地溝油文學|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音樂隨筆(50): 當茉莉遭遇搖滾,展開一段奇幻之旅
                  ---紐約聖約翰大學《華人對世界文化藝術的貢獻》
國際學術討論會發言稿


                 紐約堂叔


一,關於聲樂和歌唱

聲樂和歌唱無非可以歸納為兩個問題:如何唱和唱什麼。

第一個問題國人解決得比較好。經過30多年來的理論探索和舞台實
踐,中國聲樂界已經確立了美聲,民族和通俗唱法的體系分野,其中「民族美聲」,「中國唱法」,「中國美聲」等方法論都已日益成熟深入人心。第二個問題「唱什麼」卻大有文章可做。




二,我的音樂理念

我的音樂理念是:民族,精緻和時尚;中國音樂必須從民間資源和外
來音樂兩方面吸取營養獲得靈感。

這幾年回國做了一些音樂採風,交流,思考和研究,發現中國傳統民
族音樂在商業浪潮衝擊下,呈現了某種邊緣化的傾向。民族音樂市場化的份額越來越低,主流音樂界也不大重視;當然也有民族音樂自身的問題。

中國傳統民族音樂在商業化大潮衝擊下面臨挑戰


但是中國有56個民族,是世界上民族音樂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沒有
理由守著一個大糧倉挨餓。所以我在美國成立了一個非贏利組織--「中國西部音樂研究基金會」。為什麼是西部?大家明白,中國西部泛指內蒙古,陝甘晉,新疆西藏和雲貴川。其音樂資源豐富,藝術意境和風格優美,文化底蘊深厚,國人是有著廣泛共識的。

首先,音樂必須是民族的,這個不難理解。縱觀歐美民族,他們所創
造的,我們稱之為古典音樂的作品,無一不隸屬於歐洲各族裔的民族文化範疇。沒有聽說過義大利或美國人熱衷唱《茉莉花》或《我愛你中國》。當然,各民族文化包括音樂又是交叉共生的。當年巴洛克時期德國大作曲家韓德爾寫的德國歌劇,因為沒有德語先例,只好借用義大利語,並僱用義大利人來演唱。由此將義大利歌劇引進德國並由後世的音樂家發揚光大,這就顯示了文化借鑒的力量。

同理,中國人也只有搞中國音樂才有根本的前途,而不是本末倒置;
但又需要借鑒世界上所有先進的文藝思想和技巧,來豐富民族的內涵,這就是中體西用的道理。我們經常所說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至少不完全正確。譬如京劇很「民族」,卻難以找到外國受眾。所以,中國音樂想要在世界佔領一個席位,就有一個借鑒的問題。

因此說到音樂的精緻問題。精緻的意思是,音樂必須精益求精,從形
式到內容,從整體到細節。特別是原生民間音樂,大都像一塊璞玉,會比較簡單粗糙。

我曾經在德國慕尼黑市政廣場看到一夥年輕人從卡車上卸一個七英尺
大的演奏用鋼琴。原來他們是某音樂學院的青年教師,利用星期天休息出來搞室外音樂會,也順便宣傳自己。他們沒有因陋就簡地使用電子琴。他們的認真細緻令人感動。

一個音樂製作,包括一首歌的創作和演唱,沒有反覆細緻的淬練,修
改和處理,是很難成為經典的。

最後是時尚。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音樂。歐洲音樂從9世紀開始的教
堂聖詠,到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仿古希臘音樂到巴洛克音樂,古典主義音樂到浪漫主義音樂,直至20世紀以來逐漸盛行的表現主義音樂,音樂的時代性承傳有序。

音樂史通常認為,二戰是一個分水嶺。二戰以前基本上是古典音樂的
一統天下,以後世界進入流行音樂時代。因此可以說流行音樂是時代的必然。我們現在搞民族音樂,最好辦法就是審時度勢,用民族的內核和時尚的外殼,包括美國流行音樂的元素來包裝自己。

音樂要日日履新,切忌東施效顰人云亦云,做一個音樂懶人炒現飯是
沒有前途的。

三,關於當代流行音樂

流行音樂是個大題目,幾天幾夜不能盡言。我這裡想簡單地談一下去
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鮑勃迪倫和他的搖滾音樂。

網上關於鮑勃迪倫獲獎的討論很多,我今天想把幾個有關的問題串接
起來,以便大家有一個清晰的概念。

搖滾的前身是美國黑人音樂藍調(Blues)/節奏藍調(R&B
),它們通常都不被認為是純粹的美國音樂,但是在此基礎上產生並被美國白人接手后玩得風生水起的爵士和搖滾被認為是典型的美國音樂。

一般認為搖滾源於上世紀50年代中期一部廣受歡迎的電影中的主題
曲《日夜搖滾》。

搖滾作為美國流行音樂的一個大門類,是具有一些自身特點的:
1,通常是都市年輕人而且是美國白人為主體的文化運動;

2,不同於爵士或鄉村音樂,搖滾音樂主題往往干預社會生活,帶有
某種時代烙印的反叛性;

3,演唱形式自由,服飾和風格追求新奇;

4,音樂簡單有力,節奏強烈,特別在電子器具流行后,這種傾向更
為明顯。等等。

說一下鮑勃迪倫。鮑勃迪倫1941年出生在威斯康星州的一個小鎮
,是我們常說的那種口音很重的「鄉下人」。他沒有讀過很多書,大學中途就輟學了,而且並非音樂專業。他的音樂是「唱出來」的。拖一把木吉他,口裡含一把兒童口琴,用沙啞的嗓音懶洋洋地歌唱,沒有什麼聲樂技巧,卻唱出了世界上最大的音樂流派。人們發現唱歌可以忘記清規戒律,歌兒是可以這樣或那樣唱的。鮑勃迪倫一生自創自彈自唱了500多首歌曲,在世界上廣為流行,獲獎無數,並成為公認的美國搖滾之父。為什麼會這樣?我們要講到下一個內容:當代表現主義音樂。


美國搖滾之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鮑勃迪倫

表現主義音樂誕生於上世紀初,他的代表人物有美籍奧地利作曲家勛
伯格,法國作曲家德彪西,美國作曲家蓋許文,美籍俄國作曲家拉赫曼尼洛夫等人。也就是說,美國是表現主義音樂的故鄉。

表現主義音樂和所有的當代藝術一樣,主張「表現自我」和「對這個
世界的感受」,強調的是觀念和世界觀,對世界深刻的個性化認識,而非對具象的的一般反映和描攀。表現主義在音樂領域中起著對新進音樂的開拓和引領。

作為典型美國音樂的搖滾和爵士在一開始就被納入表現主義音樂範疇


鮑勃迪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代表作是1963年的《答案在風中》(
Blowing in the wind)。時值越戰白熱化,普遍認為這是鮑勃迪倫為反戰而作,儘管他自己否認。歌中詩人唱道:
要走多少路,才能被稱為人
鴿子要飛過多少海洋,才得以休息
要發射多少炮彈,才能制止戰爭
人要仰望多久,才能看到天空
要有多少耳朵,才能聽到哭聲
經歷多少死亡,才能換來良知
山脈需要多久,才能變成良田
人要如何努力,才能實現自己
需要多少次回首,才能假裝盲目

一連九個「how muny」來責問,世界到底怎麼啦。


據說諾貝爾評獎委員會授獎給鮑勃迪倫的理由是:全新的詩意表達。
因此可以判定,鮑勃迪倫的優勢來自於「唱什麼」。當人們為一個音樂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跌破眼鏡的時候,我對鮑勃迪倫獲獎的理解是,他以一種特別的音樂文學領導了世界音樂的表現主義潮流。鮑勃迪倫也因此理所當然地被載入世界表現主義音樂的史冊。

四,當茉莉遭遇搖滾

中國音樂人致力於民族音樂國際化的努力已經有幾代人計30多年的
歷史了。近幾年來,優秀的聲樂作品層出不窮。不過,鑒於中國文化體制的內外有別,這樣的努力和成果往往遊離於「主流音樂」之外。下面我想僅舉一例簡析近年來的佳作。

談談譚維維,劉洲的《華陰老腔一聲吼》。



華陰老腔是陝西華陰地區流傳了千年的原生態鄉土音樂。音樂風格高
亢豪邁,有黃河渭水船工號子的曲式特點。譚維維攫取了其中的民間搖滾元素,內容是「干預社會」的。除了原汁原味的老腔,和聲部分加入電子鍵盤弦樂和現代打擊樂。其中聲樂部分唱道:
為什麼沙漠沒有綠洲
為什麼星星不再閃爍
為什麼花兒不再開放
為什麼世界沒有顏色。。。

譚維維和其他新進音樂實踐者們的音樂產生了巨大的反響,海內外好
評如潮,從一個方面證實了中國新音樂應該從民間音樂和外來音樂中吸取營養獲得靈感。也只有這樣的音樂才堪為世界音樂之貢獻。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曾經對世界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世界進入
新千禧的之際,瞻望世界文明之林,吾等華人深感任重而道遠。

最後,我對紐約聖約翰大學亞洲研究所的文化導師李又寧教授以其耄
耋之年不遺餘力地弘揚傳播中華文化的努力和成就表示由衷的感激之情。

2017-7-28 紐約

評論 (0 個評論)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02:1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