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覺學《宗門品》之十——秘密禪(三)

作者:huazang12841  於 2011-11-24 19:2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覺學-宗門品|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

覺學《宗門品》之十——秘密禪()

2011729

 

[師敲六聲木魚,三聲磬。]

師:在前幾節課當中,我們講到了密宗,也就是秘密禪和秘密乘當中的有相三密和無相三密。今天要跟大家講述一下密從何來;怎麼樣才能體現出密印;怎麼樣體現出有相三密當中,所呈現出來的果地;以及如何達到真正地進入有相三密的修持。

首先,在修持次第上,大家要清楚是這四個字,是「密從定來」,也就是無定將不能入密。沒辦法達到禪定三昧,也就不可能談到密印的修持和密法的修持,那就是無定將不能入密。

那麼,既然是密從定來,針對現在諸多的修持密法和禪定,或者說,現在很多人為地把一大藏教分為禪宗和密宗,所以今天要跟大家闡述一下,這個禪和密是一個什麼關係?在闡述禪和密當中的關係,第一個開宗明義地,大家要清楚,第一是「密從定來」;第二是「禪自密出」,也就是無定不能入密,無密不能入禪。這就是從理悟上跟大家釐清了修行次第上,禪定和密印的關係。

其實,禪與定從修持次第上是不能等同的,定不一定是入禪,定不一定會入禪的;同樣,密也依然不一定會入禪。由此可見,禪是最高境界。因為秘密乘和秘密禪,前段時間跟大家講過,它是一大藏教的密傳心印,也就是心宗法印,是釋迦牟尼在靈山以報身說法的時候,體現出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個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就是秘密乘,也叫秘密禪。

那麼,修行次第的三個階段,大家已經很清楚了,剛才我已經講了,無定不能入密,無密不能入禪,那就是從定到密,到禪。

今天先跟大家講「定」。什麼是定?定,現在通俗的、流傳的佛教的一些修習禪定的書籍和資料當中,介紹了定的三種定境。今天我要說的是,定是四種定境。近代,大家可以去查閱的是,一個是近行定,一個是近分定,然後是安止定。其實呢,應該是剎那定、近行定、近分定和安止定,四個定境。

作為宗門弟子,要知道四種定境。那就是以後你們在廣行六度,或者是廣布一大藏教的時候,要宣揚妙法,何為定?那就是這四種,剎那定、近行定、近分定和安止定。

咱們現在是倒著來說,在聽的時候,可能也會進入禪定。所以你們最後也會理解,我為什麼會倒著來說。我現在不跟大家說,區分第一和第二,我是隨意地說,你們就隨意地聽,這個隨意地說和隨意聽,其實也就是隨意地定。

先跟大家說「安止定」。這個安止定,在修持上,在契入禪定的法要上,是以某一個目標為你自己所要注意的對象。在修持當中,我們為什麼說是專註一念入定,以靜到定?這個靜和定,它中間有一個過程,那就是守;這個守,其實也就是在以某一個目標,或者是以某一種作為這個指定的參照物,這個參照物它不是說以相上的物來概括,可以以人、以事、以境、以相、以聲,等等等等,總之,是以某一個目標為你守住的對象。同時,當這個目標確定以後,是在你入定的過程,在出定之前,這個出定不是說你打一下坐,然後下坐就出定,不是的,這個定境是你可能會有持續地或長或短的時間,它不拘泥於任何形式,或許是在你一天晝夜都處於定境當中,而這個定境就是守住某一個目標,對這個目標進行持續地關注。

這個其實呢,作為宗門弟子,你們一入門,到了修持心印,因為現在有一些宗門弟子已經在修持心印,他都有一個共同的修持特徵,那就是給你密印也好,給你的顯形也好,我都會讓你去專註於某一個目標,或者是通過之前的所有的輔助的關注,最後落於某一個關注點;以這個關注點,你久而久之,在你出定之前,你能夠在你的腦海之中,在你的心印當中,能夠去複製出這一目標。這個複製出來的目標,可能這個時候會有相,到有形,到有物,到真實。由你的安止,你對某一個目標的持續地、如法地進行守住、定住定境,那麼在你出定之前,你就肯定會在你的心印當中,你所關注的目標,你已經能夠給它複製出,通過你的心力,能夠複製出這個目標的原型,這個時候就是以心造物。

我在以前經常地做一些小把戲給你們看。比如說,突然取來了一樣什麼物體,突然叫來一個什麼樣的人物,或者是搬來了一個什麼樣的物象,其實正是由此而來。因為我對某一個目標持續關注以後,到出定的時候,我已經能夠隨時隨地的複製這個目標。而這個目標,它是變成了直接和它原有的目標是統一的。當你把它從心力裡面複製出來之後,彼地這個目標已經到了此地,這個複製品是真實呈現出來。當然你也可以以這個複製品去代替原有的目標,也可以在原有目標存在的前提下,你有無數個複製品的出現。

這就例如,你們在修行的時候,在修持的時候,是先對著某一個很小的目標作為關注,當這個注意力和記憶力達到了凈化的時候。請記住:要達到凈化的時候,就可以完完全全地拋開你原有所需要去用你的記憶當中的形象去尋找,和在腦海當中去複製這個目標了,而是能直接從意識上去創造出這個你原來所關注和持守的目標,是直接地從心力上去創造出來了這一個目標的。這個時候,原有的目標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

比如,我們在修持毗光明禪的時候,多數人會觀想,在身體的某一個靈知部位,或者集中於在身體的某一個靈動和靈住的地方,那麼它就可能以一種凈明和光亮的形式出現,當這個凈明和光亮出現的時候,同時它就會在你的心力當中,產生五種心力的特徵,也就會產生五種心力。菩薩為七力,這個七力,祂是有七種神通力,也就是五眼六通加神足,這就是七力。那麼初地到八地之前,他會同時呈現出五力。在佛法當中所說的,佛力當中的五眼和六通境,就是從這裡而來。

可能大家很多時候是在聽聞和傳說,但是不知所以。當這五種心力呈現出來的時候,你本原的心性是,對這五種心力的自如運用,和自如轉化的過程當中,依然是不存在任何的消損;同時,你專註的目標也沒有出現一絲毫的改變。這句話怎麼解釋呢?就是說,你同時呈現出五種心力,呈現出五種作用,而每種作用之間,它都是獨立單一而存在的,它不會因為你同時呈現了五種心力,而產生了相互之的混淆和干擾,和削弱這種心力的呈現。那麼,一旦這五種心力特徵,通過了你自行的不斷的持證和不斷的行證,要留意「持證」和「行證」兩個概念,「持證」是你在自身當中的不斷地自覺,而「行證」是以這五種心力去不斷地覺他。在不斷地自證、自覺和覺他的時候,這五種心力它就能夠獲得圓滿。這個時候,就會出現許許多多種近分定,或者近行定中的次第和智慧。

這一段,跟大家再重複一下,也就是說,當你以這五種心力,去不斷地自覺和覺他的過程當中,獲得圓滿的時候,它自然而然會呈現出了許許多多的近分定和近行定當中的境界,或者說,會呈現出許許多多的近分定和近行定當中的殊勝和神通力。

宗門弟子的修持,其實是以秘密乘作為入門的,也即是說,你先從最直達究竟根本的秘密乘進行了勘破。這就是我剛才要先講最後這一定。因為作為宗門弟子,你們所修持的、所契入的修持法要是直達究竟的,當在直達究竟當中,自然而然能夠呈現出過程當中的諸多果地和諸多的神通力。所以到了這個時候,其實近分定和近行定就是一個概念。所謂「近」就是靠近的意思,大家要理解呀,所謂近就是靠近的意思,同時,這個靠近的意思,這個近分定和近行定其實它只是和欲界的定相應而已,也就是說,它只是和欲界當中的理和相相應,僅此而已。那麼,既然大家已經通過了心印的修持契入,已經由安止定進行了起修,那麼隨之而來的都是在安止定的過程當中呈現出來,而在安止定之前的剎那定、近行定和近分定,也都是在欲界當中的相應呈現,唯有安止定才已經是離開了欲界。

剛才所說的這個近,就是靠近的意思,那麼,靠近究竟是什麼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近行定和近分定,其實這個近就是靠近的意思,而究竟靠近什麼呢?因為剎那定和近行定和近分定都是欲界的呈現,那這個近,它是靠近什麼?

其實,就是靠近了安止定。那麼,在現世當中的禪宗,如來禪的修持與秘密禪的修持不同的地方即是,它的修持方法是,以不斷、不斷、不斷地靠近、靠近、靠近——,最後達到了安止。

而秘密乘的修持特徵和修持的次第,是原初和續發是一致的。你的起步就是安止,你的最終止於安止。那麼你起點和終點其實是一樣,只不過,在起點回到終點的時候,它走了一個過程。就像一個圓圈,起點和終點實際上就是同一個點,但是起點並不等同於終點,因為起點在沒有走過程的前提下,它就不具備和不具有終點的性質和內涵,不具備。

秘密禪當中,只不過清楚和明白了目的地在什麼地方,因此,這個起點和終點是在同一個點上。那麼這個過程就自然而然,它就會呈現出起點到終點的整個過程和內涵,這就是心宗秘要。也就是說,作為宗門弟子,咱們可以用自已的話說,修行秘密乘的殊勝之所在。

因為咱們知道,這所有的過程都是為了達到最後的終點。而到回到終點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終點其實就是你的起點,但是此起點和彼起點已經不同,完完全全地質的變化和質的不同,因為起點並沒有經歷過程,到達了終點,雖然起點和終點不一樣,而是在一個點上,但是在兩種意義上,終點已經走完了這個過程。所以這個終點,它才能夠真正地包含著起點,才能夠真正地體現出起點和終點的「無剎不二」。無剎不二這就稱之為不二妙法和不二心宗,大家今天所修持的就是這條路。

所以,既然是這樣,在修行和修持這個定境當中,它整個過程要求每一個修行者,要了解之前的心理狀況。也即是說,你要在過程當中,你要逐步逐步地清晰「誰是我」。或者說,換一種話題,或換一種表示方法,你會自然而然清晰和明白,「我生從何來」,這就是「誰是我」。到了終點之後,你才能明白「我是誰」。所以起點和過程是在走「誰是我」的過程,而到了終點的時候就是「我是誰」的過程。其實「誰是我」和「我是誰」,也無非就是一個「我」,只不過之前的起點的我,他不知道「我是誰」;到了終點的時候,你就已經知道「我是誰」了。

那麼,在修行禪定當中,如果一個行者能夠明了和通達這四種次第,四種定境,次第修持,他必然也必定從理悟契入了性悟,因為他知道了這四個定境當中的起點和終點。這裡面呢,就已經很清晰地告訴大家,禪和定是一種什麼樣的概念,或者說,禪和定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或許這個定,剛才已經說了,它是沒有任何的單一和框定的任何一種固定的形式。

「定」是在專註地守某一念,那就是「內不心亂」。內不心亂就是專註一處,這就叫定。那麼剛才我要說,這個定,它不分、不區別和不去執著於任何的相。如果執著於打坐、觀想、意念,那麼你可能在打坐和觀想和意念的過程當中,可能你能夠保持你的心力專註一點,但一旦你下坐,那就又回到了原來。甚至是你在打坐的過程當中,你專註的某一點,其實你是守不住的,因為你越靜,你的六根塵和六根識將會越活躍,你就會念念相續,你原來所關注的這一點,到最後你都不知道這個點跑到哪裡去了。所以這個時候,唯有達到,唯有以「外不著相」,才能夠恆定於這個定境。這個定境在於有無之間,在於有加無住之間,在於無相無形之中。講到這裡,大家明白了,禪和定,禪和定的關係。

當每一位行者,或者是嚴格意義上說,當每一位修行秘密乘的行者,能夠明白的這個禪與定當中的關係和概念,然後以安止,以直達究竟的心定三昧,去契入了空,契入了有加無住的空妙。這個時候,其實他任何時候都在定中,也就是說,他任何時候的心力不變;任何時候的心印不變;面對於任何環境,他的菩提心不變;面對任何的誘惑和困擾,他的菩提金剛心不變,這就是「安止定」當中的「不進不出」。其實「安止定」就是我以前跟你們說的「楞嚴大定」,非進非出,非有非無,非色非空。但是,它既是有,有當中的無,無當中的有;色之中的空,空之中的色,它就是色空一如的楞嚴大定,那就是「不出也不入」。

對楞嚴大定,在現今的修持人來說,有不同的認知和有不同的理解。或者說,嚴格意義上,還沒有一家能夠清晰和正確的表述何為楞嚴定;更多的是,楞嚴定那就是在楞嚴世界上的最高的定境,進出三昧的境定,不來不去的境定。

我們今天也作為一家之說,安止定之楞嚴,實際上,它即是剛才所說的近止、近分和剎那。其實也就是說,在安止定當中,它包含著色與空、有與無、遠與近。既然是楞嚴定嘛,它是統攝三禪十八定境的,也就是說,安止定,或者說是楞嚴定的過程當中,是任何一種定境的層次同時出現,也同時存在,最高級也就是最初級,最初級也就是最高級,只不過最高級包含著初級,而沒有嚴格的區分和界別。一旦你從心力上、認知上、人為上去嚴格的區分出此定和彼定,在這裡可以鐵斷地說,你永遠進不了禪定,甚至你連禪定是什麼,你都摸不到邊,充其量你只會「說禪」,而不能「入禪」。

當行者在通過了若干時間的如來如去,也就是不進不出的安止定的過程,這個時候,心與心、心與相就自然而然,他就會重新地進行對客觀的物質世界,然後,對超維的聲像世界,到無盡的虛空世界,他就有一個對自身生命的方程,和對以自身生命的方程對所有虛空世界的認知,具有一個全新的重新的排序,和重新的認定,和重新的思考。這個時侯,你就不會失去記憶,你也不會執著於記憶。在不進不出當中,你以往歷劫的點點滴滴,你可以在有意和無意當中,在自然與必然當中,或者說,當需要的時候,你就能夠很自然的找回你的記憶,和呈現出與當時事件相應的神通力。

行者在契入了這個秘密禪定的修持的時侯,這五種心力是同時出現,只不過是由微到強,由隱到顯。當五種神通力呈現出來的時候,方若我們剛才所說的,以這五種神通力進行的行證和持證達,到了圓滿的時候,那麼自然而然,你也就能夠進入色界與無色界定,色界與無色界定也就是二禪天。這個二禪天的概念,它並不是單一存在的。剛才已經跟大家講過,四禪天,原始上所說的四禪天,咱們況且用四禪天,我剛才也已經說了四定,它是層層無盡的,它是相互交融的,只不過你第一個過程呈現的五種神通力,這個時候,你就是在色界與無色界定當中,能夠來去自如,能夠隨進隨出。

所以外界,很多人認知,認為色界和無色界都是在初禪安止定。剛才已經講了,其實初禪並不是安止定。在色界與無色界當中,能夠自如隨來隨去,這個時侯才來到了二禪。禪定的時間和禪定的功夫,決定你所獲得的次第和果位。

在南傳佛教和天台宗當中,非常注重這四種定境的嚴格界限,和層層分明的修持過程,乃至於修持的方式和儀規;有幾十種修持的法門,有幾十種不同的側重,而都可以說,無不例外的都是一步一步地,從剎那定一步一步地走。其實,請大家留意,如果是依照這個順序來走的話,由剎那定到了近行定,也就是說由欲界到了色界,這個時候,你已經要經受和經歷的時間,或者說,你必須要經過禪定的時間是「八萬劫」。這個八萬劫是一個什麼概念呢?那就是幾億年的時間。請問,哪一位,在現世人生當中,他能夠存活在欲界幾億年?擁有了幾億年所需的時間,來一步一步地到達和穿越了欲界進入了色界。大家可以想象,那就是意味著,你要不斷地在這個娑婆輪迴幾億年,而且是一刻不停地按照這個順序,按照這個次第,去一刻不停地持證和行證,你才可以由欲界進入了色界。

而在秘密禪當中,以直達究竟契入心宗的秘密心印修持,可能剎那就是永恆。因為在不進不出當中,時間的開始和時間的終了是不存在的。時間開始之前它還是時間,時間終了以後它依然是時間。因為你在不出不進的禪定三昧當中,你本身就是時間,所以你就不需要從一秒鐘到了幾萬劫這麼一個極其極其漫長的修持過程,你就不需要以時間的等量,來決定和衡量你修持的次第。

所以,在咱們秘密禪當中,且不說秘密禪,且說祖師禪,為什麼說大徹大悟只在一剎那之間呢?其實就是這樣的。因為從契入心宗,到了即身成是一步到位的。只不過在一步到位的過程當中,你是直接地契入心要,所以不存在這個量化和固定的過程,這就叫「無所能所」,就是「無能所的禪定」。

「無能所」其實也就是由「無所能」而來,從「無所能禪定」進入了「無能所禪定」,這就是安止定,也就是楞嚴定。而這個安止定和楞嚴定,它既包含了色界的初禪,又直接通達了四禪天。以我們的秘密禪的次第來說,這個安止定,它既包含了初禪,又包含了三禪;它既包含了初定,又包含了十八定,十八個定境。

剛才跟大家所說的,為什麼我要從安止定開始說起,也希望大家在聽當中進入定境。因為,秘密乘當中,只在於心印相授。

所以,儘管在現世佛法當中,由剎那定到安止定,且不說四種定境,哪怕就是一種定境,都有各家各法,有幾十種、幾百種的法門,應有八萬四千法門,每一個法門都是圍繞著出離,圍繞著由欲界到色界,到無色界,到不動天。那麼八萬四千法門,其實就是八萬四千種方法,在一步一步、一步一步地很漫長的走。所以,儘管這樣,也可以說,雖然時間漫長,但你也可以有一個最終成就的保證,依此次第而行。

在南傳和天台當中,禪定最注重的是剎那定。這個剎那定是指什麼呢?是指內觀,也就是我經常跟你們說的「覺照」,就是剎那之間的光明和剎那之間的定境。抓住當下的起心動念,把這一念一追追到無念,或者讓它念念相續,到了前念與后念的因果不續,也就是前念與后念沒有因果關係。這就是在覺照當中,其實也就是在剎那定當中固有的,也可以說是可以量化的,可以特指的一種內觀修行的方法。

而縱觀現行的諸多的修持禪定,其實終其一生,且不說幾萬劫,就終其一生,都是在剎那定當中的過程還沒走完,也都是在反覆不停的覺照和內觀修持上,反覆不停的在自凈其意的剎那定境當中,這個剎那定境就是恆住,或者是當下的這個定境當中。而真正地契入心宗法要,直達了根本究竟的秘密乘心印當中,那就是不存在四個定境,和四個禪天的分別和分離,因為空間是層層無盡,相匯交融,過去、現在與未來只在一念當中,而體現出來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緣於「一念」,這個一念已經是決定究竟的自性光明和自性呈現。

講到這裡,大家可以靜思一下:過去、現在與未來是否存在於當下?過去有嗎,現在有嗎,未來有嗎?過去、現在和未來不存在嗎,又存在嗎?存在與不存在是怎麼體現出來的?怎麼體現出過去、現在與未來不存在?又如何體現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存在?

請大家用十分鐘的時間默默地去靜思。

 

師:好,現在大家可以把思緒慢慢地收回。

這一堂課需要大家在課後不斷地去回味,和不斷地以自身的身心去契入領悟,把這堂課的前後和中間糅合在一起,你自然就能夠清楚,何謂「密從定出」。

咱們平時所說和所理解的一大藏教,它的真實了義是體現在即心即法和即身成就,雖然一大藏教包含了八萬四千法門,包含了當代佛教所認為的顯密和大小二乘。在八萬四千法門當中,修持的方法、目的是一樣的,這個一樣的目的,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個修持的目的就是自身的成就。八萬四千法門各自的側重,各自的修持方法都一樣地能夠契入一大藏教的心宗法要,分別只在於修持時間的計量單位和沒有時間的計量單位,它的分別在於心和相,在於色與空,在於有和無,在於行與證,在於參與悟。這種種,雖然從理悟和文字表述上,咱們都能夠找出不二和即心的說法,但其實,由於行者的對於客觀世界和聲色世界的認知不同,因此所持守的方法也就不同。儘管持守的方法不同,他最終都是指向了虛空世界。

剛才簡要地講到了這個四定的各自的修持次第,在次第當中,跟大家闡述了,其實它是環環相依,是心相合一,有無之間,色空無別,在於即心即法,在於不進不出,在於禪定三昧合一不分。這只是一種行者修持的路徑。除此之外,剛才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每一條路徑,他只要持有盡未來際永不退轉的皈依本體,修持的成就只在於時間的關係,那麼成就也就是必然的;只在於時間的關係,前提是具有永不退轉的求道向佛之心。

作為心宗弟子,首先要清楚「無定不能入密,無密不能契禪。」同時也應該明白,除此之外還有諸多的修持法門和修持的路徑。這個修持的法門和修持路徑,將會依不同眾生的不同根器而選擇,但終有一天,都能夠登達彼岸。所以密也好、顯也好,心宗也好、旁系也好,都是佛我無分別境,都是眾生同量境。當每一位修持行者都能夠真正契入這種心宗法要的時候,那麼自覺的同時,必然能夠覺他;持證的同時,必然會伴隨著行證,以至於通達覺行圓滿。

本節課的開頭講到了定、密、禪的關係。既然跟大家闡述了密從定來,跟大家闡述了無定不能入密,無密不能契禪;又沒有明確地、嚴格地區分和界定,禪、定,禪、密的界限,只不過是以我們心宗法要來給大家做一個闡述。

在以後不斷的課程當中,咱們將會陸續地講到,把這個禪、密和定在不同法門當中的修持秘要,和修持過程,乃至於修持次第所呈現的,可以量化相對應的境界。

今天晚上的這節課,更多的是針對心宗弟子;同時,統攝了顯密,也更給世人釐清了,為什麼歷盡幾萬劫的修持終不能成就?只因在修持的認知上,沒辦法契入心宗秘要,不能夠由心宗入門的定境不進不出,到了最終圓滿的不進不出;以心宗密印的不來不去,到最終圓滿的如來如去。這也就是體現出了即身成就的秘密乘,和顯教次第當中的有意修持、帶業往生。僅此的分別而已。

對於今天的定、密、禪的簡要的闡述,是沒有完全展開的,這也是受眾,今天受眾的根器不同,而考慮到了具有了普適性。所以講的既是秘密禪,又非秘密禪,至於你能夠從顯中去證悟到顯中之密,那麼是靠每一位在未來的時間,去理悟今天所講的課程。

今天所講的課程從文字相上是顯,但是文字的背後,語言的背後,實際上已經告訴了大家何謂密,何謂禪。

這個課程我們會分為三個階段來講,今天是第一階段。接下來的時間,在下一節課會不斷地深入和展開,以便大家更加清晰和明了。

好,那麼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現在請大家可以陸續地退出,咱們可以到大廳進行隨意參。

  

(根據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定,版權所有,轉貼、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 05:1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