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覺學《宗門品》之七——五位君臣(三)

作者:huazang12841  於 2011-11-24 18:1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覺學-宗門品|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

 

覺學《宗門品》之七——五位君臣()

2011711

 

師:昨天我們講到了曹洞五君臣當中的第三頌,即是「正中來」。「正中來」,法身法。其實到了曹洞五君臣第三頌的時候,已經是走完了整個祖師禪的過程。進入了第三頌,進入了「正中來」體悟,也即是意味著你已經證得八地以上果位,已經通宗第三關。這個時候,你已經是獲得了金剛不動地,獲得了不來不去、不生不滅的涅槃境。但是你在未進入滅度之前,你依然是凡身,你依然受制於四大,依然受制於眾生業力,依然存在著累世的痕迹。

   從進入了第三頌,咱們來回顧一下禪宗歷代祖師,祂們經歷的涅槃境。從釋迦牟尼到菩提達摩,這每一位的佛菩薩祂們的涅槃境,也就是祂們滅度的時候,都是呈現出有餘涅槃相,也都是不敵累世和眾生的業障業力所牽。祂們為什麼要以這樣的方式、這樣的法度向世人施展出祂們這個滅度的景象?祂們為什麼會不即身虹化?為什麼不如來如去?這是因為諸佛菩薩不違世,也就是不違背世相,不違背世法的體現。

   當然,釋迦牟尼示以眾人的涅槃相,雖然是(未)坐蓮台,進入了涅槃,雖然是祂的真身也經過了虹化,乃至於每一代祖師,到了達摩第二十八祖,記載祂們都是給世人呈現出涅槃相以後,給世人呈現出有餘涅槃,而且留下了祂的佛舍利以後,又在一個機緣巧合的時機,機緣巧合的時間,呈現出不生不滅的三身合一。就有如釋迦牟尼,祂在座上無餘涅槃,當時依照印度佛法,其實是尼泊爾佛法,也是進行了火化。可是九天以後,在接近要火化的時候,人們發現了釋迦牟尼的首徒,從外面雲遊得知釋迦牟尼進入涅槃,匆匆地返回到了釋迦牟尼的靈柩處,正在靈柩的前面向釋迦牟尼頂禮的時候,釋迦牟尼伸出了兩隻腳來看;以至於虹化以後,釋迦牟尼親自把祂的另外一位弟子,這個佛諱這裡不提,大家都知道的,把他送到了雞足山,進入了楞嚴大定,那麼作為這位釋迦牟尼的這位弟子,時至今日,依然在雲南雞足山入定。

   前面咱們講到了菩提達摩,祂在嵩山,也是在少林寺圓寂以後,少林寺把祂安葬於少室山。六年以後,有一位在少林寺煮飯的行者,因為六年前他的母親去世,所以他回家奔喪,完畢以後回到少林寺,在途中遇到了達摩,拿著一個禪杖,禪杖的上面懸著一隻草鞋。這位行者請問達摩祖師:想到哪裡去?達摩祖師跟他說:我要往西而去。隨後,他和達摩祖師各自分道揚鑣。以至於他回到了少林寺以後,他向少林寺的僧眾提起,在偃師不遠的地方遇到了達摩。可是所有的僧人都跟他說,達摩祖師六年前已經圓寂了,你又怎麼可能遇到達摩呢?那麼,這位行者就繪聲繪色地把這個經歷告訴了眾人,眾人百思不得其解。這個時候,上報朝廷,朝廷在派出了有關方面的可以鑒證的人士,從朝廷到佛門,集聚在達摩祖師的墓地,那時候還沒有靈堂,在墓地旁邊開棺,打開達摩祖師的棺木發現,裡面只剩一隻草鞋,達摩祖師所謂的「遺體」和另外的一隻草鞋不見蹤影。這個時候,只履西歸的典故是由此而生,只履西歸就是達摩只履西歸。

   所以,在每代的佛菩薩示涅槃境的時候,由於種種的機緣,呈現出都是有餘涅槃境,也即是說,在凡俗間修證、修持的人間佛法,它會呈現出不違世法,但是,同時體現出佛法的空靈、空明的不來不去的涅槃境。

   由此說來,在曹洞的五君臣當中,闡述到了「正中來」,其實已經是,當你修持到破了牢關,已經是可以達到了這個次第。那麼在破牢關,達到這個次第以後,依然存在一個悟後起修,真身圓滿,也即是即身成就。

   這個時候呢,就說到了五君臣當中的第四頌「兼中至」。第四頌稱之為大機大用,這就是進入了秘密禪。「兼中至」同樣有三句話,這三句話是:

   兩刃交鋒不須嫌,

   好手猶如火里蓮,

   宛然自有志衝天。

   在「兼中至當中有這三句話,它說明的是:一是說就位,就是說,你這個時候可以回歸你的法位,第一是就位;第二是就身,回歸你的法位的時候,你可以三身合一、三身相應,所以這個時候是身位齊彰,身與位都完完全全地能夠彰顯出來,叫身位齊彰。也就是說,你到這個時候,第一,你可以就位,法身就位;第二,可以就身,可以三身合一、三身啟用,這個時候身位齊彰。

   再有一個體現,「兼中至」體現的再有一個是「正既來偏,偏必兼正。」這句話大家也要認真地去領會的。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第一句所謂的「正既來偏」,是一切一切所謂的正就位和所謂的正,它們都是在一個入口處和入手處體現出來的,而任何的正知正見,包括正理,包括正法,它都不是完完全全的以「正」呈現,它都是在你的入手處和入眼處,在起手處,在以點帶入,都是從旁門而進,直達究竟。因為這個時候就是所謂的即心即法,所謂的究竟。這和人世間的萬事萬物是一樣的,任何一件事物,它的原初、續發,乃至於最後的結果,它都不會是這件事情一開始、一開宗就呈現出一個原原本本的、四四方方的、方方正正的規律出來,讓你去走,也不會,也不可能,也不應該。因為如果是這樣的話,意味著這個事情已經是結果。那麼任何事相,包括了空性、法性,它都是正來偏境,都是從「旁門」而進,直達登堂。

   這裡邊所體現的是,在修持上,既是禪門的修持者,當破完最後的牢關以後,他所走的、所遵循的一切的一切,他的起手投眼,他都是在不經意當中,看似非常偶然,看似非常平實,看似非常隨意當中,以偏而入,體現出了正等正覺。他在廣行六度,他在十方普法,都不會是依照人們所認知的任何的,或者是約定成俗的所謂認定的,要有一個什麼樣的儀式,要有什麼樣的規儀,要有什麼樣的約定成俗的方法、約定成俗的手段,這些都不存在,因為這些過程對祂來說,都是沒意義的,都是從偏而進,祂都是在不經意當中起手眼。這個不經意的手眼,即是救苦救難,遍濟四方。這就是「正既來偏」。

   「偏必兼正」這句話是怎麼說呢?祂看似不經意的,不遵循所謂的約定成俗的世俗的認知,比如說現在要有一個大法會,它要具備什麼什麼法器呀,什麼規儀啦,什麼頂禮啦,寺院啦,什麼三寶啦,這些一切一切的過程對祂來說,一點用處也沒有,他不需要,也沒必要,此其一。

   其二,祂在主持法度的時候,雖然是在不經意當中起手眼,雖然是以偏而進,但是祂這個「偏」必肯定是「正」的。也即是說,祂所謂的這個偏,它絕對不會去背離世法,也不會去背離正法。它恰恰體現的是世法與佛法的兼備,即體現了佛法的森嚴和神聖,又體現了世法的普適與方便。所以祂隨意的,隨意起手眼,輕易當中,自然當中,舉手投足之間,祂絕對是循規,絕對不違世法,同時祂也不違正法。這就是「偏必兼正」。

   所以世人在修持上,可以從這裡(看到),我們以前在大懺法壇的時候,《論菩薩戒品》其中就有稍微地點到這一點,祂的一切的行為都是如法的。這個如法,祂既不違世法,又不違佛法,祂都是究竟的。所以這個時候,可以說是彼我之間,這個彼是指泛泛的所有的以祂而論,祂或者他們,彼我之間、彼我相間,可以互用,橫縱都是無我不我。

   這個時候,你會看到佛菩薩祂一天到晚沒有什麼事,可是呢,周圍的人,包括祂周圍的,包括祂所要做的事情,祂不行自至,不事自理,不言自曉。也就是說,人們在做的其實正是祂想要人們做的,而祂並不需要去說,要別人去做。這就是眾為佛用,這個時候就如火蓮如水,如火中生蓮,蓮花依然吐艷,沒有絲毫的損壞。到了這個境界以後,才可以說你已經進入了禪定三昧,你已經是通透法身,達到了大機大用,達到了無相無形,達到了無我而無不我。

   在這個過程當中,一個是不能夠去忽略的,這個時候是真正地體現出法印三昧如子如母,施者和受者都是起心對機,施者拈花,受者微笑,不可言說,不立文字。因為說與字都不能去擺脫世俗的約定成俗的認知,都不足以去說明和論知這個大機大用的本來面目。這個時候說多一句其實就是造業,因為是多餘的,說多一句你會使受者起分別心,起分別念,導致受者無法去縱橫互用。所以這個時候,說多了一句其實就是造業。你知道,所謂想要知道什麼,其實你是妄心分別。

   這個時候,你們看一些禪宗公案,很多高僧大德到了這個境地,他幾乎直至到他進入了滅度,他幾乎就不看經書,也幾乎不上佛殿,幾乎就沒有法事,幾乎就不念經,甚至是幾乎就不理髮,他就不換衣。因為這個時候,任何的多餘的添加都毫無意義,反而會成為累贅。尤其在這個時候,牢關已破,大用未起。這個時候上師的接引,決定了你的生命圓滿與否。而上師的接引,恰恰就是體現出我剛才所說的施者拈花,受者微笑,就是心印相傳,以心傳心,不棄六耳。到了這個境界就無處不現身,因為無我不我,這個時候就稱之為透出法身,這個機和用就自然呈現出來。

   所以修持到這個時候,你才是知道,這個滲漏是什麼事,玄要是什麼用。所謂滲漏,就是一切事相的有餘有漏,滲就是滲虧,是一個究竟,是一個什麼事情。因為這個時候,你已經洞察了知緣起性空。也惟有到這個時候,你才知道玄要究竟是怎麼用的。何謂玄?何謂禪?何謂真?何謂假?到這個時候,就是到了真就是真,假就是假。可能大家聽起來有點意外,為什麼到這個時候,反而真就是真,假就是假?因為這個時候,真假維繫在你自身的大機大用之中。可以用一個很通俗簡單的比喻,這件事情你認為是真的,那麼它肯定就是真的;這件事情你認為它是假的,那麼它肯定就是假的。因為這個時候你已經言出即法,你已經是心羅萬象,心造萬物,這個時候真就是真,假就是假,空就是空,有就是有。這個時候才是真,才能夠談到什麼叫真實不虛、了了分明,你的法身光明都是在大機大用之中,可以活潑妙用,可以活潑妙化,可以催枯拉朽,可以使絲毫的微塵纖塵盪盡清明,沒有任何的障礙,沒有任何的彰顯。

   到這個時候呢,一切眾生的根基你都知曉,你通一切的教法,也即是說,你通達了宗、教的妙機,你能夠當機而用,你能夠密契無間,你能夠智慧如流,就真正體現出了性光圓照,所以自然而然,在你的隨意中,起手眼當中,自然而然的你時時刻刻地都在加持、加被眾生得到三昧的受用。這個時候稱之為相逢執止,當下即證本來,所有的萬象頓空即安然得入。這是通宗第四關。

   第四關叫秘密禪關。至於怎麼樣秘密,怎麼樣禪,那就是在秘密禪當中的施者和受者,拈花與微笑之中,心印相傳之中,心印相授之中,不立文字,無需文字。當然,機法也不可論,也不可說。所以剛才所說的是秘密禪,也是通宗第四關。

   把通宗第四關,也就是曹洞五君臣當中的第四頌,它的妙用跟大家作了一個闡述。這裡面留了一大部分,那就是所謂的禪機。這裡跟你們說,你們也不能受用,跟你們說是多餘,你們反而要去分別。當你到了這一天,你自然而然能夠獲得佛菩薩,自然而然能夠獲得上師的秘印相授。因為這個時候,你已經意味著即身成就。這就是「兼中至」。

   好,現在稍事休息幾分鐘。

師:接下來我們繼續曹洞五君臣的第五頌,也就是最後一頌,稱為「兼中到」。「兼中到」同樣有三句話,這三句話是:

   不落有無誰敢和,

   人人盡欲出常流,

   摺合歸來炭里坐。

   「不落有無誰敢和」,它的意思是說祂已經不落一相,已經不落一境。因為開宗明義的第一句是「不落有無誰敢和」,這個時候法位法身俱顯,也俱應,法位法身隨顯隨緣,順緣而顯,順緣而應,山河大地、一花一木無不是我,無不是法身。這個時候惟有正偏即,因為是「兼中到」,這個「兼中」是體現出的偏和正和中都俱到,就是不落於正偏中,沒有任何蹤跡,也不落於有無,直至於還源合本,這個時候就是究竟涅槃境。

   諸佛在十方三世的世界時時宣和妙音,隨緣隨現眾生萬相,雖然在不同的時空呈現出了不同的時間維度,但是諸佛在十方三世的時空當中,如如本原,不增不減,不生不滅。如果有生滅和增減,都是在隨緣而現,隨緣而隱,時隱時現當中,所以這個時候是恆駐光明,究竟涅槃,自然也就見者得悟,見者得度。只要有緣眾生能夠依佛的光耀,能夠起大懺心,能夠起正精進,那麼就見者得悟。雖然佛光普照,但是了無痕迹。

   修持達到這個次第,達到「兼中到」的次第,稱之為圓明究竟。這個時候報身已經圓滿,功和位都可以隨緣隨現。這個時候祂不僅僅局限在某一方世界,而在盡虛空遍法界當中,能夠起無邊大用,能夠示現出無量剎法印,能夠如來如去,了無痕迹,此時就是可以進入的究竟涅槃,可以達到圓明究竟,可以契入如來如去的佛果。

   這個時候,第五頌,圓明究竟即是通宗的第五關。但是這裡並沒有任何關可破,因為牢關早已經破了。了無邊際的虛空法界了了分明,沒有任何的障礙,一切的一切都在無我當中體現,都在圓明寂照當中無處不妙用。這個時候所有的禪、密、凈,都通通地隨機妙用,隨手相應。這個時候所有的法印,所有的教與宗都可以啟用,都可以順隨於眾生的不同根器,而施以不同的度化。

   這時候正總持稱為法輪重轉。一切一切都是方便說法,一切一切都是正法,其實一切的一切都是究竟,它不正也不斜,也不偏,也不中,都是契合於當下妙用。請大家留意「當下妙用」。順隨於不同的因緣、不同的眾生、不同的根器,施以不同的教化,恆順於眾生的緣起。

   這個時候,我們所以說「道不遠人、唯人自遠。」在這裡可以體現出來,這就是「佛在心中」。因為「道不遠人」,佛不在天邊,佛不在西方,佛也不在東方,佛不在他方,佛在心中。這叫「道不遠人」。「唯人自遠」,是你自己不認本來面目,是你自己舍真求假、捨近求遠、舍本求末。

   這個時候,一切一切的眾生都可以得到妙化,都可以得到了救度;這個時候法輪常轉;這個時候稱之為「佛在人間」。唯有達到這個時候,才能夠呈現出諸佛菩薩自無量劫以來恆久相依,恆久相隨,「娑婆國中同說法,十方三界盡相同」。

   曹洞五君臣闡述到此已經無需再增添任何的語言。曹洞祖師們通過祂們自身煉出鐵中血,證出火中蓮,祂們無邊無際的大慈大悲,換得了啟用眾生的妙法,換得了眾生有了希望,也換來了六道的清明,虛空的永恆。

   至此,曹洞五君臣宣講至此。感謝諸位!

 

(師放佛樂:迴向文)

   迴向文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師:今天就到此,下面大家可以隨意。

渴望 03:11:53

  盡形壽頂禮供養毗盧遮那法身佛!

  頂禮十方十世諸佛菩薩摩訶薩!

  頂禮禪門曹洞歷代祖師!

  南無華藏!

  

(根據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定,版權所有,轉貼、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 05:1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