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青城山今昔

作者:徐福男兒  於 2013-11-10 00:4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中國傳統文化反思和重建|通用分類:前塵往事|已有39評論

讀了沁霈兄的遊記《問道青城山》,感覺寫得極好。https://big5.backchina.com/blog/334734/article-188512.html 很多照片,展示出一切建築都是嶄新的,一切景點都是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訝異之餘,倒也覺得有趣。

不禁憶及數十年前游青城山的往事。那時候,我還是剛畢業的小助教,我們這個專業的研究生有一次尋師訪友的機會,於是我便帶著一批學生,陪伺我們的一位導師和師母,一同到四川大學宗教研究所訪學。川大宗教所是道教研究的重鎮,他們強烈建議我們去青城山一游,便有了那次經歷。

宗教意義上的道教發源於巴蜀,據說漢末創立五斗米道的張天師羽化於青城山,因此便得了道教發軔地的美名。青城天下幽,特色就在幽靜。上世紀80年代初,旅遊遠沒有今天那般興旺,道山的幽靜還是原汁原味。踏著青苔斑駁的石階拾級而上,兩側不知名的大樹將小徑覆蓋得綠蔭蔭的,清風徐來,夾雜了野草野花的香氣,沁人心脾。道旁一條小溪,流水清澈見底,鵝卵石歷歷可數,水花潺潺地響著,直奔山下而去,不禁令人想起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這首古詩來。沿途沒有遊客,唯我們師生十數人慢慢行去,在山間鳥語與足下溪水之間,體會著那份超凡脫塵的清幽。再看看今天的青城山,登山路上遊人如鯽,摩肩接踵,像煞走在上海南京東路百貨公司的樓梯上,那又何必路遠迢迢地來軋這個鬧猛呢?

青城山並不高,大約半日,也就到了上清宮。宮觀在文化革命中劫后倖存,但也已經破舊不堪,不復盛時風光了。我們的導師是當時全國有名的道教研究學者,川大宗教所或許也事先打了招呼,觀內的道長們都鄭重其事地出來接待。一位傅道長,據說是全國道教協會的副會長,曾接待過瑞典國王古斯塔夫的到訪,記得好像還有一張合影頗榮耀地掛著。另一位彭道長,亦是鶴髮童顏,一看便是修行有年的高道。上清宮很熱情地招待我們吃了一頓道家菜,至今憶起,還是頗沒出息地流口水。尤其記得其中一碗雞肉,麻辣香鮮,口舌留香。看了沁霈兄的遊記,介紹說青城山名菜有白果燉雞,恐怕就是那一款了。

飯後大家聚在正廳,說是想同上海來的教授做一些學術交流。除了導師,我們幾個年輕人根基還淺,在道教發源地的高道師徒面前,不禁有些忐忑起來,擔憂著會不會出洋相。誰知落座開講,不要說那些道教小師傅一言不發,便是傅、彭二位道長,在我們的導師面前,居然也期期艾艾,接不上話頭。山頂風大,天色也漸漸暗下來,圍坐在周邊的道教小師傅們,個個木訥著臉,頭頂綰的髮髻被山風吹散著,在昏暗的燈光下飄拂,鬼影幢幢的,到令我們有些毛骨悚然起來。問起小師傅為何出家,有幾個說是為了學道家的武藝;多數則回答是奉父母之命。原來青城山周圍方圓數百里,均是道教信眾,把孩子送來入教,也是本地的風氣。

當天晚上,便留宿上清宮。松風颯颯,山澗淙淙,天地之間,唯此自然真籟,送人入夢。久居市廛塵囂的我們這班俗人,難得有此一夜清福。

第二天揖別道長,從前山原道返回,再一次享受了那一份深綠的清幽。心裡奇怪著這兩位馳名巴蜀的高道,為什麼在學問上如此不堪。忍不住請教導師,我們的老師是個非常厚道的學者,只是微笑,不置一詞。當學生的也就不好再問下去。多少年後,我自己對道教稍有涉略之後,才慢慢悟出一些緣由來。

道教到了近現代,在宗教教義上的發展,與儒、佛二家遠不可同日而語。儒家不必說了,作為歷代王朝的思想正統,直至清末,傳統的延續是從未斷缺的。即便以佛教而言,近現代如虛雲法師、弘一法師、園瑛法師、巨贊法師、呂徵、熊十力。。。。高僧大德層出不窮,於佛理的闡明與發展均極有貢獻。反觀道教,除了陳攖寧先生而外,幾乎找不出其他,難怪有式微零落之嘆。但是拓開一層想,佛道二教,畢竟重在修行,教義的發展闡明,似在其次。像青城山的二位道長,又安知他們在修行上沒有達致極高深的層次呢?能將教義解釋得頭頭是道的學者,在心性的參悟和形體的修鍊方面或許還不及他們呢!他們長居深山,在一塵不染的境界中蕩滌心靈,煉養形體,凡夫俗子如我者,又有什麼資格去評判他們呢?這樣一想,便對兩位高道又生出一份尊敬來,其中還附帶著對天下之幽的青城山一份傾心吧。

從往事的追憶中回到現實,對今天金碧輝煌的青城山實在不敢恭維。尤其是那兩個坐在世界遺產青城山招牌下的拖著辮子,提著煙筒的清人模特,渾身金光燦燦,想告訴人們昔日青城山,今朝搖錢樹嗎?這般惡俗的面相,豈不是辱沒了青城山的道教先賢!名為世界遺產,可一切都是嶄嶄新的,亮晶晶的,遺產雲者,到底在哪裡呢?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20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9 個評論)

回復 看得開 2013-11-10 02:05
謝謝徐兄好文。補看漏讀了沁霈兄的文。我覺得大陸用錢修復古宮,儘管金碧輝煌的容俗,總比花錢建上海那些"洋氣"商場好。
我從來沒有認識任何自認通道教的國人,直至閨女台灣裔的前男友。 據悉台灣許多有錢人都通道教。
回復 shen fuen 2013-11-10 03:30
道自從淪為教以後就無德了......
回復 穿鞋的蜻蜓 2013-11-10 03:59
道可道,非常道:)

厚重儒雅,往返自如,妙筆靈動,青城指路。

「近現代如虛雲法師、弘一法師、園瑛法師、巨贊法師、呂徵、熊十力。。。。高僧大德層出不窮,於佛理的闡明與發展均極有貢獻。反觀道教,除了陳攖寧先生而外,幾乎找不出其他,難怪有式微零落之嘆。」  記下學習。

陳攖寧先生的仙學思想的大綱是:「學理,重研究不重崇拜;功夫,尚實踐不尚空談;思想,要積極不要消極;精神,圖自立不圖依賴;能力,宜團結不宜分散;事業,貴創造不貴模仿;幸福,講生前不講死後;信仰,憑實驗不憑經典;住世,是長存不是速朽;出世,在超脫不在皈依。」

之前看到一個修行感動的視頻,很有趣:[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H-Iwa-LD0
回復 千年等一回 2013-11-10 05:38
徐福兄曾問道青城山,感悟兩位道長木訥后反思,真的是有趣的事。很贊同徐福兄的分析。老子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長訥言,不正是[希言自然]的表象嗎。你說「能將教義解釋得頭頭是道的學者,在心性的參悟和形體的修鍊方面或許還不及他們呢「,這的確有可能。按道家所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他們長居深山,修心養性,見素抱樸,少思寡慾。也許真的是大成若缺,需要那些敏捷的思辨有何益處。您的導師只是微笑,不置一詞。寫的極妙。這不也是得道高人之境界嘛。
回復 嘻哈:) 2013-11-10 09:47
小時暑假回成都的外婆家,常常會去爬青城山,那時的青城真可謂幽,如今也逃不出「金碧輝煌」
回復 月光明 2013-11-10 09:57
今非昔比,都是此一時、彼一時啦。謝謝徐福的回憶
回復 月光明 2013-11-10 09:59
shen fuen: 道自從淪為教以後就無德了......
   此說有些道理,道家。。。道教。。。
回復 tea2011 2013-11-10 10:02
好文好回憶~~
回復 小小.. 2013-11-10 11:08
好文
回復 liuguang 2013-11-10 11:51
寫得真好,正是你寫的那些原因,我都不敢去青城山了,只怕一游之後熱鬧的不堪的旅遊景點反而破環了心目中幽靜的道教青城形象。
回復 徐福男兒 2013-11-10 14:19
看得開: 謝謝徐兄好文。補看漏讀了沁霈兄的文。我覺得大陸用錢修復古宮,儘管金碧輝煌的容俗,總比花錢建上海那些"洋氣"商場好。
我從來沒有認識任何自認通道教 ...
謝謝!您說得對,肯花一些錢修繕古迹,總還是算好滴。
回復 徐福男兒 2013-11-10 14:20
shen fuen: 道自從淪為教以後就無德了......
復恩兄好。我覺得道教並非道家所創,因此在理論上總有點隔。
回復 徐福男兒 2013-11-10 14:23
穿鞋的蜻蜓: 道可道,非常道:)

厚重儒雅,往返自如,妙筆靈動,青城指路。

「近現代如虛雲法師、弘一法師、園瑛法師、巨贊法師、呂徵、熊十力。。。。高僧大德層出不窮, ...
多謝蜻蜓知己的評論。陳攖寧是位有科學思想的高道,所以對道教的發展獨樹一幟。可惜沒有人能夠繼承發揚他的學說。
回復 徐福男兒 2013-11-10 14:32
千年等一回: 徐福兄曾問道青城山,感悟兩位道長木訥后反思,真的是有趣的事。很贊同徐福兄的分析。老子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長訥言,不正是[希言自然]的表象嗎。你說 ...
千年兄好!這段往事,我一直覺得可以寫出來聊聊。那些小道士們個個長得奇形怪狀,夜晚咋見,真的有點嚇勢勢。
道家與道教,本非一家,姓張的天師們拉著大旗當虎皮,謬托知己,把老莊拖來當祖宗。其實道教重在形體修鍊,思想上並沒有太高的追求。今天大家搞得很熱門的,其實是道家的理論,那個自然是好東西。
回復 徐福男兒 2013-11-10 14:33
嘻哈:): 小時暑假回成都的外婆家,常常會去爬青城山,那時的青城真可謂幽,如今也逃不出「金碧輝煌」
原來嘻哈妹妹是半個川妹子?
回復 徐福男兒 2013-11-10 14:34
月光明: 今非昔比,都是此一時、彼一時啦。謝謝徐福的回憶
謝謝。今天有錢了,古迹都跟著輝煌起來。
回復 徐福男兒 2013-11-10 14:34
tea2011: 好文好回憶~~
謝謝茗妹妹誇獎,去過青城山么?
回復 徐福男兒 2013-11-10 14:35
小小..: 好文
小小好。謝謝誇獎。
回復 徐福男兒 2013-11-10 14:36
liuguang: 寫得真好,正是你寫的那些原因,我都不敢去青城山了,只怕一游之後熱鬧的不堪的旅遊景點反而破環了心目中幽靜的道教青城形象。 ...
挑個不是旅遊旺季的時候去吧,也許還能領略一些原來的幽靜。
回復 穿鞋的蜻蜓 2013-11-10 19:42
徐福男兒: 多謝蜻蜓知己的評論。陳攖寧是位有科學思想的高道,所以對道教的發展獨樹一幟。可惜沒有人能夠繼承發揚他的學說。 ...
謝謝徐師介紹,國內的環境,不容大家生存。可能道教本身也因旁雜玄虛,好的重內省修鍊,輕教化撫慰,離群索居,只求成仙;差的或裝神弄鬼,或俗不可耐,肉成道身,欲成道行,難以服善眾。巨變時代,定有追尋得道之人。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07:3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