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想寫一組反思中國傳統文化的文章,卻一直猶豫著不敢動筆,主要是因為題目太大,而自己在這方面的學問還遠遠不夠。因此有空便看些書,寫些筆記,做一點前期的積累。最近上網瀏覽,發現反思中國文化的文章很多,不同觀點的爭論也很激烈,由此萌發了拋磚引玉的念頭,希望通過爭論切磋來提高自己。寫這類大題目,正確的態度是厚積薄發,而拙文只能是薄積薄發,旨在引來更多高手指教,先在此謝過。
題目取「中國傳統文化」而不取「儒家文化」,是希望定義的外延有更廣泛而確切的覆蓋。儒家文化雖然在過去的兩千多年中曾經佔據主流地位,但絕沒有包羅傳統文化的一切,即便在儒家鼎盛時期,其他不同的文化依然與其並存著。因此,要想讓我們討論的題目對今天的國家民族發展有所啟示或裨益的話,必得先正名不可。
對傳統文化的批判和反思,始於清末,百餘年來,斷斷續續,一直在進行著。其中影響最大的一種觀點,就是「全盤西化」。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傳統文化是國家積貧積弱的淵藪,是今天依然專制腐敗的基礎,因此必須徹底拋棄,全部採用西方的政治、宗教、文化體系,否則中國沒有出路。
這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可以理解,百餘年來中國的狀態一直蹣跚不前也是實情。因此人們將一股怨憤之情傾瀉在傳統文化上,實屬情有可原。問題是我們想徹底拋棄傳統文化,全盤西化,有沒有這個可能?如果可能,不妨試試,也許由此找到一條出路。如果不可能,那為什麼還要空談高論,去建那海市蜃樓呢?
縱觀世界歷史,橫觀當今環球,除非滅族滅種,沒有一個國家或民族能夠徹底拋棄自身固有文化,全盤移植其他文化的先例。被動者如國家被征服,被殖民,少則幾十載,多則數百年,殖民地的文化還是不同於宗主國的文化。墨西哥文化與西班牙文化,巴西文化與葡萄牙文化,印度文化、香港文化與英國文化,看得出千絲萬縷的聯繫,但絕對不是一模一樣的。主動者如一心脫亞入歐的日本,其意願不可謂不堅定,熱情不可謂不高漲,模仿不可謂不逼真,但是,你去今天的日本看看,有沒有彷彿置身於歐洲國家的感覺?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化形成,與人種和地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而一旦形成之後,便具有堅固性和延續性,不是任何人主觀想拋棄就拋棄得了的。你是黃皮膚,洗白了也沒有用,何況也洗不白;你是黑頭髮,染黃了也沒有用,配著你的黑眼睛怪怪的;美國食品太豐富,太方便了,可老中為什麼少不了跑華人超市?更有趣的是,堅決主張全盤西化的朋友,卻依舊使用著中文這個語言載體在討論如何拋棄包括中文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魯迅是十分激進的,他告誡青年人「少看或者不看中國書」,如果青年人真的遵從了他的教導,他的書還有人看嗎?那也是用中文寫的中國書啊!我們已經移居海外的中國人,尚且難以全盤西化(在第四、第五代完全不講中文的華人子弟身上,依然看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痕迹),更何況那十三億百姓世代生活的這片河山和這個社會,有可能全盤變成歐洲的樣子嗎?
日本明治時代的傑出思想家、教育家福澤諭吉,是脫亞入歐的倡導者,可以說是全盤西化的帶頭人。日本在近代迅速崛起,領先亞洲各國,福澤諭吉功不可沒。他的《勸學篇》曾經在日本人手一冊,發微啟蒙,影響至鉅。讓我們來看看,他是如何提倡向歐美學習的。《勸學篇第十五 – 論懷疑事物與決定取捨》:「東西方人民風俗不同,思想感情自相懸殊,各國相沿的習慣已曆數千百年之久,縱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應驟然強搬硬套,何況利弊得失尚未徹底了解,如欲採用,更須深思熟慮,歷經歲月,徹底明了之後,才能決定取捨。但觀日本最近社會情形,不論中人以上的改革家,或自稱文明開化的人士,開口即讚揚西方文明之美,一唱萬和。舉凡知識、道德之教,到政治、經濟、以及衣食住等細微末節,莫不羨慕西方風尚,爭先仿效。甚至有些對於西方情形一知半解之人,也隨波逐流,厭舊趨新,何其輕信不疑如此?縱使西方文明高出日本數倍,其文明也未必盡善盡美,其缺點亦不勝枚舉。我們既不能相信西方風俗全是好的,也不能懷疑日本的習俗全是壞的。」
請注意,福澤諭吉的《勸學篇》寫於1872 -1876年,一百多年前的日本思想家對於如何引進先進文化便有如此平實、清醒的認識。比較一百多年後中國今天的知識分子,激烈地主張全盤西化者還不在少數,日本之最終成為先進的民主國家,而中國至今尚徘徊在專制的邪路上,實在不是沒有原因的啊!
當然,福澤諭吉也是一個具有軍國主義思想的人物,日本後來的侵略擴張亦發軔於他的思想。造物主將中日兩國一同放在東北亞地區,致使兩國紛爭不斷,實在是漢、和兩個民族的不幸。敵國世仇的憤怒,使我們無法冷靜地分析這個鄰國之所以強大的原因。其實日本成功西化之路,的確是大可借鑒的。
福澤諭吉的照片和因為他的歷史貢獻,被印刷在一萬日元的錢幣上:
有一位強烈主張全盤西化的網友指出,台灣之所以能實行民主制度,是因為基督教成為了主流文化。為此我請教了多位來自台灣的朋友,才知道他根本在胡說 !台灣的主流文化,是傳統儒釋道三教雜糅,再結合當地民間宗教的一種綜合形態,基督教在台灣雖然也頗流行,絕對沒有佔據主流地位。而台灣的社會政治框架,則是很好的移植了歐美的民主制度。
理論上,我並不十分反對「全盤西化」的意見,問題是這種設計不切實際,完全沒有可操作性。對一個難以實踐,無法操作的理論,為什麼還要堅持不放,糾纏不休呢?因此,真正嚴肅的反思和批判中國傳統文化,當先去了「全盤西化」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回過頭來仔細認真地檢討傳統文化的不足之處,揚棄糟粕,保留精華,再借鑒世界其他文化的優點,方有可能重建新的中華文化。
全盤西化論之不負責任,不但在於無操作性的紙上談兵,而且在於簡單的將傳統文化全盤拋棄,一丟了之,爽則爽矣,可是在潑洗澡水的同時,將孩子也潑了出去!自己的東西丟掉了,他人的東西又拿不進來,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只剩下一片銅臭,在錢眼裡翻筋斗。這樣的人民,是無法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