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討論日本核事故中大爆炸的原因及影響

作者:小水虎  於 2011-4-1 12:4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關鍵詞:輻射泄露

當日本核事故先受到地震和海嘯的襲擊,電力和冷卻系統受損不能正常工作后,核事故開始一點一點地惡化時,他們總是必須被動地選擇或不得不採取一些這樣那樣的拯救措施。例如,當電力和冷卻系統開始不能正常工作時,面對反應堆內逐漸升高的水溫,必須選擇是否注入冷水進行降溫處理。因為,基於美國三里島事故的教訓,快速升高的水溫是非常危險的,他們不得不馬上決定注入冷水進行降溫處理。這是第一個不得不採取的被動的拯救措施。

隨著,反應堆內高溫下不斷產生的蒸汽以及由此產生不斷增加的蒸汽壓力。他們又一次面對是否釋放壓力的問題。其實,在現在看來,相對於其它必須面對的所有問題和困難來講,這並不是一個最困難和最危險的時刻。我們先比較一下美國三里島事故中安全殼在事故中的表現來看,安全殼應該是有比較好的保護功能,並可以抵擋一定的壓力即使出現管道裂縫或其他的泄露,總體來講還是相對比較安全的。所以,我認為他們應該可以再等等再堅持一下,或者應該在適當恢復部分電力及適當恢復排風換氣系統的基礎上,才可以選擇釋放反應堆內的蒸汽進行降低壓力的拯救措施。因為這樣的措施在當時看來可能相對沒有太大的危險性,尤其在美國三里島事故中釋放蒸汽的措施並沒有引起大爆炸,雖然大家都感覺爆炸的問題應該是非常大的,但是由於沒有過多估計爆炸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最後的選擇還是決定執行釋放蒸汽的措施,由此,引發了讓全世界極度恐慌的按鈕被按下了。

因為受到地震和海嘯的襲擊后,電力系統的徹底破壞而使得排風換氣系統無法正常工作。釋放蒸汽中高濃度的氫氣在建築物內部引發了劇烈爆炸。因為排風換氣系統的無法正常工作是美國三里島事故中沒有發生的一個致命條件,然而這個條件卻是發生劇烈爆炸的一個最大的嫌疑和最直接的因素。我們都有一個基本的常識,在一個煤礦中,如果瓦斯氣體的濃度上升時,爆炸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也是相當危險的,所以為了防止瓦斯爆炸就必須不間斷得進行排風換氣。只有不間斷的排風換氣才能降低瓦斯爆炸的可能性。特別是,在一種高溫的環境下,高濃度瓦斯的爆炸可能應該是一個必然的結果。也許,他們已經有了氫氣可能引起爆炸的心理準備,也許可能認為即使發生爆炸也不會非常嚴重得影響安全殼和建築物的整體安全。在他們有所心理準備下,爆炸果然發生了,但劇烈爆炸對劇烈爆炸產生的更大的嚴重後果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像和預測。如果時鐘回到那個時刻,如果可能還可以避免的話,我想他們一定不會更不敢執行釋放蒸汽的措施。但是,他們還能有這樣的選擇嗎?但是,如果釋放蒸汽的措施是保護系統自動觸發的一種保護措施的話,只能說,這是一個無奈的結果,只能少給自己一點心裡的內疚而已。

過來看看,這次大爆炸的發生過程以及帶來的可怕的嚴重後果:
3月11日17:30 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反應堆無法從外部獲得電力供應,緊急冷卻裝置無法運轉。
3月12日02:00 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反應堆容器壓力失控,升至設計值的約1.5倍,容器可能受損。
3月12日02:00 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反應堆容器壓力失控。
3月12日10:07 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開始釋放反應堆容器內壓力。
3月12日10:07 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開始釋放反應堆容器內壓力。
3月12日15:36 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發生氫氣爆炸,但安置反應堆的容器本身未損壞。
3月13日19:48 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反應堆冷卻系統失靈,內部壓力正在上升,已開始排氣注水。
3月13日23:37 東京電力公司:決定向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反應堆注入海水。
3月13日23:37 東京電力公司:決定向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反應堆注入海水。
3月14日11:01 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發生強烈爆炸併產生火光以及冒出大量黑煙。
3月14日11:18 枝野幸男: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冒出白煙。
3月14日11:59 東京電力公司:11名工作人員在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爆炸中受傷。
3月14日16:34 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反應堆開始注入海水,但5個消防水泵僅有1個工作,另4個可能因3號機組爆炸受損。

在12日和14日福島第一核電站1、3號反應堆相繼發生氫氣爆炸后,人們還沒有揣摩3號機組劇烈爆炸時產生的火光以及冒出大量黑煙的原因時,接踵而來的可怕的嚴重後果徹底激起了全世界的極度恐慌。

3月15日06:14 福島第一核電站4號機組發生爆炸。
3月15日08:02 日本政府:當天上午6時10分,2號機組聽到爆炸聲。
3月15日09:00 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正門處輻射量升至11930微西弗/小時。
3月15日09:03 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輻射量短暫升至8217微西弗/小時。
3月15日09:38 福島第一核電站4號機組起火,冒起白煙。
3月15日18:20 反應堆外圍建築在氫氣爆炸后出現了兩個8米大洞。
3月16日07:10 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4號機組反應堆建築再次起火。
3月16日09:58 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反應堆建築冒起白煙,可能是過熱的反應堆釋放的蒸汽。

應該講,福島第一核電站4號機組發生爆炸並引起大火的原因和前面釋放蒸汽而引發爆炸上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是,這樣一連串事件的發生不正是一種多米諾骨牌效應的表現嗎?可以說,在電力和冷卻系統受損后注入冷水進行降溫處理是倒下的第一塊骨牌,釋放蒸汽引發爆炸是接著倒下的第二塊骨牌,這也是在這次核事故中無法停止的那塊最致命的骨牌。一塊又一塊的骨牌就這樣接二連三得倒下來。在全世界的極度恐慌中,3月16日,日本自衛隊使用直升機對三號機組空中注水。 3月17日,在地面繼續進行對三號機組噴水。輻射泄露的問題開始逐漸得到降低。隨著,備用電力和冷卻系統的逐漸恢復才讓全世界從極度恐慌中慢慢走出來,才讓我們看到了一點點希望。

然而,在空中的輻射泄露逐漸下降逐漸得到控制時,一系列大範圍的嚴重輻射泄露事件,讓輻射泄露的多米諾骨牌再繼續不停倒下去。我們不得不重新強烈關注這些輻射泄露的影響和範圍:
3月24日 福島蔬菜出現過量輻射。
3月24日 東京自來水中被測出輻射量超過嬰兒攝取標準。
3月24日 福島近海核污染趨重,新發現碲和釕兩种放射性元素
3月26日 福島3號機組廠房積水放射物濃度超標萬倍
3月27日 日本福島核電站海域輻射超標千倍
3月28日 福島2號機組積水表面檢測到超1000毫西弗/時輻射量
3月28日 福島核電站土壤中檢出微量劇毒的原子彈材料「鈈」
4月1日 福島第一核電站地下水放射物超標1萬倍

關於日本核事故中多個反應堆的爆炸原因以及輻射泄露的原因都只能是我們的猜測和估計,我們必須要經過核事故的詳細調查后,才能清楚這些血的教訓。有時,我們總是以一種事後諸葛亮的方式提出各種猜想和可能。我們到底能不能挽回這樣危急局面?到底是不是人為原因?當再次遇到相同的危機時,我們到底可以降低或避免多少發生的危害?


高興

感動

同情
1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1:1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