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洋女逛街引發中英刀兵相見, 鴉片戰爭差點提前10 年

作者:kissmyaaa  於 2011-8-1 08:0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現在,番婦已經在國內到處可見。 近期回國,飯桌上,一位男士還特地把他的俄羅斯女朋友拉來炫耀] 

道光十年(1830),在廣州發生過一次洋女逛街事件,幾乎讓鴉片戰爭提前了10年開戰。這一年的10月4日,英國東印度公司駐廣州的大班(東印度公司最高領導層之一) 師偕同幾個外國女人從澳門來到廣州省城,坐著綠呢小轎,大搖大擺地住進了商館。此後,一連幾天,在師夫人帶領下,幾個穿戴時尚的外國女人坐著綠呢轎,到處觀光。誰能料到,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她們竟然成了一場外交風波的主角兒。 

因驅逐「番婦」引起刀兵相見 

「番婦」(晚清官方資料中對西方女性的蔑稱)如此招搖弄得滿城風雨,官方震驚。因為夷人私帶家眷入廣州,以及私自坐轎入商館,都是中國官府曾明文規定禁止的。於是,中國政府責成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賓親自過問,並令外商退回澳門,不許在廣州省城停留,同時禁止夷人乘坐肩輿(轎子)。 

一場轟轟烈烈的外交交涉活動就此拉開序幕。當師收到中國政府發來的公文時,並不領會中方提出的交涉;而英國商人雅各等,也拿著商行通事翻譯的漢字稟帖,親自跑到靖海門外呈遞,表示外商留在廣州商館,如果不準攜帶家眷,實屬不人道。李鴻賓對洋商的抗議申訴稟帖也不加理睬。最後事態發展成刀兵相見----中方通告:如兩三天內, 師仍不遵命將夫人送回澳門,將派官兵進入商館,實施驅逐。 

對此,外方派出水兵百餘人,攜帶輕便槍炮,午夜在商館碼頭登陸,實施布防,保護商館。 

就這樣兩相對峙,「番婦」問題使中英劍拔弩張,大有一觸即發之勢。實際上,雙方都不願意把事態弄僵。廣東官員怕涉外事件激化,難以向朝廷交代,於是急忙派洋行商人出面做輸導。最後,還是英方先讓了步,向清政府報告了派兵保護商館的原因,並說如果中國官方肯保障商館安全,水兵和槍炮自當撤去。在得到李鴻賓的保證后,英國水兵撤回到兵艦上去了。 

水兵撤了,但師夫人以照顧有疾病的師為理由,並沒有立即回澳門,等玩夠了,才動身回澳門。 

乾隆鎖國只許英商在廣東貿易 

為了開拓貿易,乾隆二十年(1755)六月,英國東印度公司派出英國的第一位「中國通」,開始到浙江沿海投石問路。這位英國人在廣州貿易多年,通曉漢語,熟悉行情,漢語名字叫做洪任輝。他偕同公司大班漢森,乘船直抵浙海關寧波口岸。寧波在康熙年間是開放的口岸,後來因海岸灘淺水急和商人資本薄弱,被英商逐漸放棄。英船久不北上,此時忽然闖入海濱要地,乾隆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對浙江海防的憂慮。 

為阻止英船北上,乾隆帝採取了一種折衷的方案:不宣布禁令,而是提高浙江關稅,讓外商無利可圖。奇怪的是,浙海關稅額的增加並沒有嚇跑英國商人,不久,乾隆得到信息:英商寧可多交稅也要到浙江貿易。 

為處理浙江海關事宜,乾隆帝將熟悉廣東外貿的兩廣總督楊應琚調任閩浙總督。楊應琚接連上了兩份調查報告,認為浙江不比廣東有虎門之險可守。浙江海面遼闊,無險可守,洋船揚帆就可以直達腹地。奏報中不無擔心:洋船上裝載炮械雲集天朝商港,這對於沿海清軍水師是個巨大的威脅。乾隆當即硃筆批示:「所見甚是。」然後分別密諭兩廣總督李侍堯和閩浙總督楊應琚:「口岸定於廣東,洋船不得再赴浙省。」這就是給大清國的海疆政策帶來劃時代變動的「一口通商」上諭。 

接下來,英國商船在浙江被逐,清朝沿海官兵處處設防,英商不得不按照老規矩回到廣州。但是,事情並未了結。乾隆二十四年(1759)七月,一艘三桅小洋船「成功號」出現在天津大沽海口,英印公司派洪任輝北上京師,向清廷控告粵海關腐敗勒索和廣州洋行壟斷貿易,並請求開放門禁,自由貿易。 
一個西洋人膽敢跑到天津來告大清帝國海關的狀,這讓乾隆感到十分震驚。他召開軍機大臣會議,決定派遣京官將洪任輝從陸路押解回廣州,福州將軍新柱從福建省前往廣州,會同兩廣總督李侍堯一起在廣州會審。 

這場洋人控告案最後的結果是,雙方各打50大扳,粵海關監督李永標被撤職查辦、抄家流放,洪任輝以「溝串內地奸民,違例別通海口」罪,被遣送澳門圈禁3年。 

大清規矩:「番婦」不準進廣州城 

洪任輝案結束后,清廷便把外商作為重點防範對象,兩廣總督李侍堯提出了一個「防範外夷」的規章,並得到了朝廷批准。其中一、二款,都是限制外商的行動和私生活的內容。 

廣州開埠之初,洋婦就和槍炮一樣被拒之城外。當時遠涉重洋而來的西洋婦女都暫時生活在船上。乾隆十一年(1746)開始,兩廣總督准許「番婦」居住澳門,厲行對外國婦女的查禁制度。 

是案子總得有個了結。當事人師夫人走了, 師也回了澳門。朝廷只好找相關人來說事,於是,那個送綠呢小轎給洋人的謝五做了替罪羊。 

11月初,謝五被傳拘監禁,罪名是:交結夷商,私送綠呢小轎。最後,總督李鴻賓與巡撫朱桂楨合議,結案:發往伊犁充當苦差,以示懲罰。 

待李鴻賓等人把審判結果奏上報行,朝廷認可了,但謝五也已在獄中瘐斃了。 

而後,李鴻賓等聯名同擬8條關於夷務的章程上呈,除過去已有之外,特意將禁止「番婦」住館、夷館坐轎和偷運槍炮入省等3項明確強調加進。道光皇帝同意了。 

實際上, 師夫人一案的處理,已使英國人摸清了大清帝國地方官的底牌。 

過了3年,即道光十四年(1834),英國政府取消了東印度公司在華的貿易壟斷權結,專門設立了駐華商務監督,派律勞卑來粵,大班改為夷官,中、英之間一度發生嚴重糾紛,終於導致了鴉片戰爭。 「番婦」事件也成了英國商人煽動反華情緒的口實之一。鴉片戰爭之後,英國人可以「帶家眷」寄居通商口岸的條文被明確載入《南京條約》。 

從此,大清帝國的街道上,常常能見到各種各樣的「番婦」招搖過市。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20:2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