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八路軍、新四軍抗日戰爭時期都幹了些什麼?

作者:夸父追月  於 2017-9-9 23:4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中共黨史|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關鍵詞:抗日戰爭, 幹什麼

【中共偽政權八路軍、新四軍抗日戰爭時期都幹了些什麼?它們不僅不打日軍,反而到處襲擊國軍和抗日游擊隊!下面是中共軍隊在抗戰期間打的6次重大戰役/戰鬥!】

1. 太行山戰役 - 殲滅國軍朱懷冰,鹿鍾麟,孫殿英6萬人

1940年3月,國軍朱懷冰,鹿鍾麟,孫殿英三支軍隊準備從山西南部 開往河北,穿過太行山打開了一條通道,以使後面的國軍能夠進入河北省向日本軍發動 全面攻擊,並在順德附近切斷日軍平漢路的補給線。張蔭梧將軍已經在河北省組織起民 團,在沿鐵路線一帶牽掣住日軍達兩年之久。張蔭梧必須保住交通線。那樣他便須控制 住河北和河南間的山路。當這計畫完成時,朱懷冰的九十七軍,兵力兩萬,駐守山路的 南端,正好通到河北省平原。他把軍隊分駐在村莊和山頭的堡壘里。山路中間直到河北邊境,由鹿鍾麟將軍駐守.兵力也有兩萬。南端便是孫殿英的新五軍, 乒力也有兩萬。

共產黨八路軍劉伯承部隊此時也進入了這個地區。劉伯承在一九二九年曾加入俄國軍隊與張學良的東北軍作戰。中國共產黨中第一個投入外軍殘害自己同胞的就是他。劉伯承曉得,如果他能夠切斷張蔭梧和這山路里三軍國軍的聯絡線,此後他們便可以阻止住任何其他國軍的推進,這項計畫實現后,他們便可以逐漸壓迫沿交通線對日作戰 的游擊隊,而獲到整個華北的控制與擴展。共產黨很曉得中國一句古語的意義,「控制住山地便可以控制平原。」

共軍這項策略很簡單,但很毒辣。當他們看到國軍集中到山道以後,他們便派些機智而 善辯的官員與國軍將領商討如何合力進擊日軍。那時候剛好是正式被認為共軍及國軍都 具有同一目的的期間;當共產黨的野心尚未表面化的時候,內戰只是零星散漫的,是暴 動而不是公然叛逆,共產黨最後的叛逆行動,直到各方面環境,人力,時間和地點都配 合適當后才爆發起來。

這些狡詐的共軍都有些口若懸河的本事。他們提供人力,技術和經驗,只要求與國軍武裝兄弟並肩對抗中國敵人──日本。他們裝出熱誠和懇摯,一再提出這種要求。

他們的要求被接受了,他們把一部軍隊開進山地,駐守在朱懷冰九十七軍和鹿鍾麟軍隊的中間, 他們的訓練和良好舉動消滅了任何的猜疑。隨後到了計畫的適當時間,他們突然在三月 七日向國軍發動猛襲。他們先集中兵力襲擊第九十七軍,當這軍兵力幾乎全被消滅后, 再於三月八日迅速引還,襲取並消滅了鹿鍾麟的軍隊。

孫殿英在夜間命令集中兵力突圍。但是劉伯承預料到這一點,當他們以閃電方式消滅了山道北端和中部的國軍時,立即迅速南向在九日早晨突襲孫殿英的部隊,第五軍也被共軍擊潰,幾乎是全軍覆沒,和九十七軍及鹿鍾麟的河北軍遭受同一命運。 一九四○年春季那兩天的血戰中,共產黨幾乎屠殺了他們自己的六萬同胞部隊,而日本軍隊卻是安閑地駐在不足五十英裡外的地方。

2. 冀中平原戰役 - 殲滅張蔭梧河北民軍2萬人

1937年9月24日保定失守后,南撤途中各縣退出來的保安隊被張蔭梧改編為一個團。十月初,張蔭梧的人馬已經有五個團。此時,他開始派遣工作組到潛入到敵占區開始活動。這些工作組也不負眾望,曾策反了偽軍一個師,並且策反部下刺殺了偽軍軍長李福和[《河北民軍的興起和潰散》,河北文史,4,列傳6]。

在山西陵川的這段時間,張蔭梧和八路軍的關係尚好。中共派朱瑞到張蔭梧部做統戰工作,並和八路軍劃分了防區。中共甚至一度將原河北邢台四師校長孟福堂率領的「太行小分隊」劃撥給張蔭梧領導培訓。但是張蔭梧雖然與中共合作,但顯然不願意中共在他的隊伍里搞宣傳。後來覺得這個小分隊難於控制,就又還給了八路軍。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到1938年初,張蔭梧已經擴大到八個大隊,其轄下的河北民訓處也更名為「河北民軍總指揮部」。張被任命為河北民軍總指揮,王長江(河北博野縣城人,與張蔭梧同鄉,又是保定軍官學校第九期步兵科畢業生)、喬明禮任副指揮,轄下的八個大隊(團)分別為:一團長王長江,二團長劉沖九,三團長張超,四團長孫光前,五團長韓祖光,六團長盂憲福,七團長吳嘉謨,八團長李兆膺,九團1938年9月建於冀中,團長為李俠飛[《張蔭梧和河北民軍》,《文史資料選輯》111輯,《河北文史資料》16輯],全部約二萬餘人。

值得一提的是,中共黨員楊秀峰領導的冀西民訓處,也是在張蔭梧的領導之下開展的。吳嘉謨曾帶領一個團在冀西與楊秀峰部一起打游擊,兩部合作十分愉快,楊秀峰最後熱烈歡送吳嘉謨。而吳嘉謨回到陵川,也向張蔭梧做了詳細的彙報。

這一切在1938年秋開始發生改變。

此時,鹿鍾麟被任命為河北省主席,張蔭梧被任命為河北保安司令。9月,張蔭梧奉命開始向河北敵後深入。然而此時河北大部已經被八路軍建立了根據地,他們對張蔭梧的歸來,自然不報歡迎的態度。說到這裡,筆者不得不感慨我們今天宣傳的強大。這裡不妨再舉一個例子,看看張蔭梧是如何被妖魔化的。

關於張蔭梧北上的事情,據鄭一民回憶稱,當時在張蔭梧部的中共黨員張存實「曾多次向張蔭梧建議:『河北民軍顧名思義,不應當留在山西,應回河北和八路軍合作抗日,打游擊,打日本。』張蔭梧聽了並不以為然,但他也感到部隊糧餉困難,山西不是久留之地。每當酒足飯飽之後,張蔭梧便在指揮所掛的軍用地圖前踱來踱去,冥思苦想著重返河北,霸佔冀中平原」

看了這一段,筆者不僅拍案叫絕,首先筆者愣是沒看懂這張蔭梧到底是願意還是不願意回河北。如果張蔭梧北上,就是「霸佔冀中平原」,不北上,那是消極抗戰。你說這張蔭梧也真夠難的。

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張蔭梧的名聲的確在外,其影響力在河北絲毫不遜於八路軍。因而張部一進入河北,各種地方武裝紛紛來投,張蔭梧一時間實力驟增,這在當時已在河北站穩腳跟的呂正操看來,不能不有點泛酸。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作為河北省政府主席的鹿鍾麟認為,河北的各種政權由他來領導,縣長自然也得由他來任命。因為現在「國共合作」了,「軍令政令要統一」,八路軍自然也不能例外。然而站穩腳跟的八路軍當然不願意聽從國民黨方面的指揮,至於要撤換縣長,那更是難上加難。於是乎,一個縣有時會出現N個縣長,國民黨的,中共的,日偽的。縱觀初期的華北敵後國共政治摩擦,幾乎全是因這個原因而起。

再後來,就是軍事摩擦了。

相信很多人對於每次國共摩擦的前因後果很感興趣,筆者查閱不少資料,就自己看到的
情況做一描述,算是微觀的窺探下華北敵後國共摩擦的點滴。

關於河北民軍和八路軍,比較著名的有兩個,一個是冀中事件(博野事件),一個是深縣慘案。

先來說這個冀中事件。關於誰先挑釁的問題,我們看到的,幾乎都是「XXX大舉進攻,我忍無可忍,不得以還擊」。我沒有逐個研究這些個摩擦,不敢妄下論斷,但是就這個冀中事件,不妨來剖析下。

鄭一民聲稱的起因是「張蔭梧派王長江率三個團的兵力前去冀中,對付已和共產黨合作的張存實」。呂正操也稱張蔭梧「這次來是想搶佔地盤,幻想利用它過去的影響擴大勢力」[《呂正操回憶錄》,P189]。八路軍實際上已「於12月16日把張蔭梧的河北民軍四個團(一、六、七團、特務團)全部包圍在杜村一帶。拂曉,八路軍被迫還擊」。

對此,筆者不太能理解把對方包圍之後被迫還擊是怎麼樣一種情況,王育英幫我解開了這個疑問。王當時在王長江的一團,當時駐在博野杜村,任務是「向保定方向的日軍警戒」。次日大雪,午夜后「忽聞槍聲大作」,「驚詫日軍何來之速」[《我所知道的河北民軍》王育英,《河北文史資料》16輯]。交火后才知被八路軍包圍,至天明,該團少數突圍,大部被繳械。

誰是誰非,此時尚不好說。然而根據國民黨方面的史料記載,12月,呂正操致軍委會電稱日軍「分路向冀中掃蕩」,為支援呂部,軍委會電令張蔭梧連同原駐博野的博野民軍(實為中共領導)「於十四日率部北上」,「以阻擊保定南下之敵」。「不料於十六日上午一時,呂部於司令率三千餘人,突向我駐博野北邑及杜村之第一團部隊同時襲擊,至十六日上午,第一團十三大隊以及特務中隊一部,均被繳械[《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五編 中共活動真相 二P273]」 。

從史料可靠性來說,《史料初編》均取自當年原始檔案。如今被大陸學者廣泛引用,其可靠性非常之高。與王育英的回憶對比,發現其一致程度也非常之高,整個過程起因結果一目了然。

中共方面並未就此罷休。「戰鬥結束后,晉察冀邊區和冀中、冀南抗日政府為了揭露張蔭梧的真面目,先後印發了《看!張蔭梧想幹什麼?!》、《民八事件內幕》等材料,並將其罪行刊登在《冀中導報》和《冀南日報》上,使廣大抗日軍民了解了事件真相,認識了張蔭梧的反動本質,為最後消滅以張蔭梧為首的反動勢力打下了基礎。[《張蔭梧和河北民軍》]」

關於深縣慘案,大家也可以百度一下,相信在第一頁大家就能找到答案。關於這件事,儘管呂正操信誓旦旦的說是張蔭梧挑起的,但是如今已經有不少的學術論文對此進行了論述[楊奎松:《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楊雄威:《「深縣慘案」考述》],大家有興趣可以詳細看看。我們所知道的「深縣慘案」的後果是,河北民軍張蔭梧部徹底被打垮,張蔭梧徹徹底底成為了國共摩擦的犧牲品。

當時包圍並重創河北民軍的,正是時任中共晉綏軍區司令員呂正操。其對此事件的回憶,則被網友評為「【史上最搞:包圍對方之後「被迫還擊」】「於12月16日把張蔭梧的河北民軍四個團(一、六、七團、特務團)全部包圍在杜村一帶。拂曉,八路軍被迫還擊」。——《呂正操回憶錄》

1939年6月21日賀龍親自出擊黑馬張庄,將張蔭梧及民軍總部包圍於馬庄,將喬明禮等包圍於張騫寺,河北民軍張蔭梧部徹底被打垮,只餘200餘人突圍,喬明禮重傷被俘。

張蔭梧:「我雖然是國民黨員,可是我始終認為,黨的利益不能高於國家民族的利益...表面上,他們高唱擁護政府,...則分化誘驅,...將河北三千萬人民所有的抗戰武力,一變而成為他們一黨自私的工具。陰謀未逞,便進而採取公開的武裝威脅,多方面加以摧殘...」——張蔭梧的公開信1939年

喬明禮:「石家莊日寇出十萬買我,死的五萬。你把我打成這樣,日寇不給你十萬也得給你五萬,你領賞去吧。」——《抗戰中的喬明禮》《人物春秋》 (這是河北民軍副總指揮喬明禮被俘后對冀中軍區指揮官趙金成說的一句話。1939年夏,八路軍在深縣張騫寺村殲滅河北民軍。總指揮張蔭梧突出重圍,喬明禮被俘。)

喬明禮說的如此悲切,讓人痛心。雖然在70多年的歷史長河裡,早已湮沒了他的一切,但我彷彿看到他痛切悲憤的一雙眼睛。

3. 黃橋戰役 - 殲滅國軍韓德勤1.1萬人

1937年底,國民政府同意將紅軍長征時留在南方的部隊集中整訓,番號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隸屬顧祝同的第三戰區參加抗日。根據中共所報名冊共10329人,編為4個支隊。由政府發給軍餉、糧草、彈藥、服裝,整編和作戰區域都在安徽,一直未與日軍正面衝突。到1938年底新四軍未經政府批准已擴軍到5萬人,要求增加軍餉補給未獲同意,就進攻國民政府軍,擅自改變作戰區域,建立政權和銀行,發行貨幣並收稅。

1940年5月4日,中共中央指示新四軍:「在江蘇境內,應不顧顧祝同、冷欣、韓德勤等反動分子的批評、限制和壓迫,儘可能迅速地並有步驟有計劃地將一切可能控制的區域控制在我們手中,獨立自主地擴大軍隊,建立政權,設立財政機關,徵收抗日捐稅」。隨之陳毅率1、2兩個支隊渡過長江,攻佔韓德勤的郭村。

6月底,地方軍閥李明揚、李長江試圖搶佔郭村被陳毅所敗。

7月,陳毅擔心郭村離日軍江防部隊太近,又東進攻佔並移師韓德勤的黃橋,就是電影《東進序曲》的真相。

8月,陳毅佔領營溪、姜堰等國軍地域,姜堰為國軍後勤補給基地。

9月,李長江進攻營溪被陳毅所敗,但陳毅主動把姜堰送給李長江,結成友誼。

10月初,韓德勤聯合李長江從東北兩個方向進攻,試圖奪回黃橋,但開戰後李長江按兵不動,使陳毅得以集中全部主力,從韓德勤側翼穿插偷襲,經過一周激戰,消滅國軍1.1萬人。黃橋西南10多公里的泰興城由日軍重兵駐守,黃橋戰役期間日陳互不設防 ,和諧無戰事。

黃橋戰役紀念館的講解員介紹:1940年新四軍開始向蘇北發展時陳毅說:「蘇北四種力量中,日寇是老大,韓德勤是老二,二李是老三,新四軍只能是名副其實的老四。
」黃橋決戰後,新四軍成為僅次於日軍的老二。我問黃橋決戰時日軍在哪裡,在幹什麼
?她說駐泰興的日軍出城,就在黃橋西邊10公里處觀戰。我問新四軍在蘇北期間和日軍發生過哪些戰鬥,消滅過多少日軍,回答是消滅了大量日偽頑軍,解說詞上沒有分列,她也不知道,無法回答。她所說「頑軍」就是國民政府軍。

隨便交代一下,黃橋戰役前韓德勤部已與日軍進行了數年的拉鋸戰,日軍主要佔據長江沿岸城鎮以確保正面戰場軍火運輸,韓德勤佔領東台、鹽城、阜寧等縣城及廣大農村;與陳毅合作的李長江兩個月後公開投降日寇成為鐵桿漢奸,而韓德勤一直堅持到抗戰勝利。

4. 曹甸戰役 - 殲滅國軍韓德勤和東北軍8千人

1940年11月18日,劉少奇與陳毅等分析了蘇北形勢后,再次向中共中央報告:「現在各方面均來電要求先打韓德勤,爭取戰略上的主動,以便將來集中力量對付西麵湯、李之進攻。」劉少奇隨後提出立即先機解決韓德勤等4個方案請中央定奪。次日,中央即電復 劉少奇、陳毅、黃克誠,提出以黃克誠部主力隔斷東北軍一一二師霍守義部、韓德勤部聯繫。「為達此目的,你們應立即準備一個局部戰鬥,以八路軍第五縱隊主 力 ,突然攻佔鳳谷村、車橋兩點,再行攻佔平橋、安豐等地區,以打通皖東、蘇北之聯繫 。限電到5日內準備完畢,待命攻擊。」

接中央命令后,華中總指揮部立即令八路軍五縱隊及新四軍江北指揮部作攻佔射陽、安豐、曹甸、平橋之戰鬥部署。

11月24日,劉少奇、陳毅率華中總指揮部機關從海安移駐鹽城孔廟。孔廟又稱文廟,始建於明嘉靖四十年,歷經兵燹戰亂,幾近荒廢。華中總指揮部遷駐后,蕭條的古廟頓時充滿活力,成為華中敵後令人矚目的軍政要地。

此時,中央仍通過在重慶的周恩來向蔣介石交涉停止湯恩伯、李品仙調動和霍守義、莫德宏的進攻,並於26日電示劉少奇、陳毅:「攻擊淮安、寶應間地域望繼續作充分準備,待命實行。」劉少奇、陳毅當日即於鹽城複電中央:「我對韓攻擊已全部準備好,決於明日(27日)晚向沙溝、射陽攻擊,解決該地之韓部(保留興化不打)。如何,望即復。

」面對如此情況,中央於27日複電「同意你們意見,唯不得攻擊興化」。

興化是當時韓德勤所率江蘇省政府所在地。中央認為,在淮安、寶應間打開一個缺口,打通蘇皖即可。不打興化,蘇北動作不礙大局。

此次戰役由華中總指揮部直接指揮,參戰各單位分別為新四軍蘇北指揮部一縱隊、二縱隊、八路軍五縱隊一支隊。陳毅專門作了戰前動員,指出:「此項行動勝利完 成,即會取得大會戰的主動地位,與我之全部獲勝有重大意義。同時,此次行動為我八路軍、新四軍戰役、戰術配合之第一次行動,宜以此次戰鬥意義振奮各兵團。」

戰役於11月29日拂曉發起,八路軍、新四軍參戰部隊輪番進攻,猛打猛衝,開始即重創韓八十九軍所部。韓頑守軍猝不及防,潰敗不支,不得不將兵力收縮在曹甸、平橋、安豐一線,以圖頑抗。我參戰部隊一鼓作氣,乘勝進擊,斷頑軍平橋與曹甸及安豐之聯繫,並完成對該諸據點的包圍。

曹甸是寶應縣東北的一個集鎮,西臨寶應湖,周圍是水網地帶。曹甸工事堅固,內有碉堡、暗堡四處相通,易守難攻,駐有韓德勤保二旅一部、八十九軍三十三師兩個 團及直屬工兵營、特務營、炮營等共約5000多兵力。而韓德勤在興化及其附近之保六旅、獨六旅等亦約5000多兵力,隨時可以策應曹甸。為此,曹甸已成為 消滅韓德勤的最大障礙。

12月4日,華中總指揮部要求各參戰部隊攻擊前進,在曹甸一線會合,以求得在曹甸徹底消滅韓之主力。蘇北的戰況 深 深牽動著延安的心。當毛澤東得知戰役進展情況后,立刻電示華中總指揮部:「只待曹甸、安豐等地佔領,此次戰役即可結束,仍留興化、高郵及它處不打,保存韓德勤與蔣介石講價錢。」

5日晚,八路軍五縱隊一支隊兩個團率先向曹甸發起攻擊,但由於曹甸易守難攻的特殊地勢,加之頑軍拚死抵抗,故苦戰一夜未能奏效。曹甸戰場遂形成對峙。

聞訊后的陳毅專抵距曹甸百米之遙的小馬庄,與幾個參謀人員乘坐小漁船,穿蘆葦,隱草叢,察看地形。回到指揮室后,陳毅決定仍以突擊的辦法,用猛烈的火力掃清外圍,然後向縱深發展。八路軍、新四軍參戰部隊同時攻擊。

黃 克誠聞知曹甸情況后,根據以往作戰經驗,致電華中總指揮部並報中央軍委,對曹甸戰役的具體打法提出建議:「我軍無攻堅武器,歷史上用速戰速決、猛打猛衝戰 法攻擊鞏固據點,極少成功。曹甸、車橋等處工事較前堅固,兵力更多,如猛打猛攻,不但勝利把握不大,且有招致重大消耗傷亡可能。我的意見是用持久作戰的方 法攻擊。」

黃克誠隨後又提出6點具體戰法:「(1)首先在4個據點(曹甸、安豐、車橋、涇口)間構築據點,截斷其聯繫與增援;(2)肅清4據點周圍之敵據 點及附近村落中敵人,將其完全逼入4個據點內;(3)逐步築壘掘溝推進;(4)用小部隊不斷接近,消耗其彈藥,增加其疲勞;(5)派小組潛入,放火燒其房 屋;(6)探悉哪有弱點可乘時,即以主力猛擊而消滅之。我如決強攻,請集中新四軍、五縱隊全部迫擊炮、小炮轟擊之。」

黃克誠的建議非常具體,也很有效,但不可取的是時間太長。當時無論是延安還是華中總指揮部都希望能儘快結束此役。尤其是中央專門電示強調:「國民黨甚關心蘇北衝突,你們應堅持原定方針,不打興化,保留韓德勤。並望10天內結束曹甸戰役。」

黃克誠的意見未被採納。華中總指揮部下達了13日總攻曹甸的命令。關於曹甸戰役詳情,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新四軍的組建與發展》一書中是這樣記載的:

「12 月13日16時,攻擊部隊開始運動,19時半總攻開始。因地勢平坦,河溝阻隔,韓軍炮火攻擊,至21時許,八路軍第五縱隊第一團攻入曹甸西北角炮樓,但此 時新四軍 在東北、東南兩線的攻勢尚未展開,使韓軍得以集中兵力在西線組織反擊;22時許,新四軍第一縱隊經過近迫作業,越過濠溝,不久突破東小圩,佔領了 部分陣地。可是,此刻八路軍在西線的進攻都處於間歇期,致使韓軍得以在東線進行反擊。進攻先頭部隊未能鞏固住前沿陣地,後續部隊受韓軍炮火壓制,無法向前 運動。直到14日拂曉,曹甸東、南、西三面均各自為戰,未能形成統一的進攻步調。雖突破韓軍前沿陣地,但未能突破曹甸韓軍的基本陣地。」

曹甸久攻不下,而且傷亡較大。為此,陳毅及時地命令部隊撤出戰鬥。面對這樣的局面,劉少奇於12月15日致電毛澤東、朱德、王稼祥稱:「我攻曹甸未下。此次 戰役,我傷亡共約2000人,消耗甚大,平橋雖被我占,但韓部及東北軍尚有8000多人在車橋、涇口 、安豐、曹甸一帶……此次戰役大概只能如此結束。蘇北 問題已成僵局,急切不能徹底解決。」

中央亦默認了這樣的結果。毛澤東複電劉少奇說:「華中鬥爭是長期慢性鬥爭,我們要有決心和耐心。」

曹甸戰役未能達成戰役目的,最終以消滅韓德勤8000多人,八路軍、新四軍亦付出較大代價而結束。

5. 河北陳庄戰鬥 - 全殲國軍趙侗東北挺進軍300餘人

此次戰鬥,雖然消滅國軍人數僅幾百人,但其手段之惡劣殘忍,不得不提。

趙侗(1912年-1939年),原名趙連秀,一作趙同,滿族,中華民國時期抗日將領,遼寧岫岩人。 1931年考入東北大學物理系,同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后,趙參加學生運動,南下南京,參與反對不抵抗政策的遊行。珍珠橋慘案發生后對國民政府失去信心,與苗可秀等人前往北平組織「東北學生軍」。

1932年,趙在母親趙洪文國的支持下,毀家紓難,參加鄧鐵梅部義勇軍,成功說服李子融、劉景文等人同鄧合作。1934年2月1日,與苗可秀等離開鄧部, 獨立成立少年鐵血軍。不久,在日軍的圍剿下,鄧鐵梅犧牲,少年鐵血軍遂成為遼寧南部主要抗日力量。
1934年,日軍抓捕了趙的父母,威逼其投降,被拒絕, 後趙以手中的漢奸姜人傑與其交換。1935年7月25日,苗可秀被捕犧牲。

1936年1月25日,趙組織「遼南臨時政府」,被公推為政府總裁,並與朝鮮革命軍開展合作。其後,趙赴北平為鐵血軍尋求內地支援。不久,鐵血軍在遼南運 轉困難,其骨幹紛紛南下北平。七七事變后,日本佔領北平,趙遂決定在北平西山起義,計劃以五台山為根據地打擊日軍。7月20日,趙及高鵬、紀亭榭等24人 在清華大學起出藏匿武器, 在昌平起義。9月5日,定軍隊名稱為國民抗日軍,在北京南郊開展游擊戰。

1937年12月25日,在楊成武等人的牽線搭橋下,國民抗日軍宣布加入八路軍,改編為晉察冀軍區第五支隊,趙出任司令員。但是不久之後中國共產黨先後發 展其副手高鵬、紀亭榭成為黨員,卻拒絕了趙的申請,趙遂對共產黨產生猜疑之心。1938年秋,趙率10餘人離隊,另起爐灶組建了一支200餘人的隊伍。1939年1月,受到蔣介石接見,入國民政府第一期將官訓練班學習。畢業后被委任為「華北國民抗日軍司令」,奉命返回華北重新組織游擊隊,向趙侗家鄉東北遼南地區發展。

1939年秋,趙桐率300餘人,配長短武器和2部電台,不顧威脅北上敵後,途中遭到伏擊,在河北新富、靈壽兩縣交界的陳庄附近戰死。同時犧牲的還有趙老太太的三女兒趙理智,年僅20歲,她曾在抗日戰場上死裡逃生,被譽為少年巾幗英雄,轟動武漢三鎮。關於伏擊者的身份一直並不清楚,但近年來有材料顯示是八路軍的部隊。

2005年出版的《八路軍老戰士口述實錄》有一篇史進前的回憶文章,對聶、楊的回憶做了印證,並且介紹了消滅趙侗的經過。其中有幾處可以說首次披露。1、毛主席給軍區下了命令,一定要清除這股隱患。軍區已做出堅決把這股『挺進隊』全部、乾淨、秘密消滅掉的部署。2、消滅趙侗前,賀龍徵求了聶的意見,聶的意見是徹底消滅(聶在回憶錄中未提此事)。3、參戰部隊不僅有賀龍部,也有晉察冀部隊。4、確定了一個不留的原 則,打完后一個一個檢查,未死的補一槍。5、後來發現仍有一人逃掉,跑回東北 。

6. 掃蕩豫湘桂戰役時期國軍留守部隊戰役 - 殲滅國軍5萬人。

河南的五萬國軍到底是被誰繳械的?

近年來網上流傳一篇文章「五萬多國軍被河南「老百姓」繳械」。 此事的真實性究竟
如何?難道國民黨軍隊竟然無能到可以被赤手空拳的老百姓繳械?難道國民黨軍隊對老百姓打不還手,束手就擒?

五萬國民黨軍被河南「老百姓」繳械。那這些「老百姓」倒底是些什麼人,就要打個大
問號了? 網友們可以想一想,如果一群老百姓就能解除五萬國民黨軍的武裝,那100萬裝備精良的日軍還用得了三個月滅亡中國嗎?為什麼日本人打了八年,抗戰結束時國民黨軍還有幾百萬?難道日軍戰鬥力還不如中國河南的一群饑民?

所以解除五萬國民黨軍的武裝的人,不會是普通「老百姓」,所以網上流傳八四軍躲在日軍背後襲擊收編打散的國軍,不會是空穴來風,而是最合乎邏輯的推斷。

跟在日軍屁股後面「西征」的新四軍師長彭雪楓『犧牲』真相

二○一○年九月三日,《解放軍報》推出八個版面的「抗日戰爭勝利六十五周年特刊」,目的當然是為宣傳中 共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但是,特刊里「緬懷為國捐軀的英烈」專題中的一個事迹,卻似有造假、起碼是誤導之嫌。

問 題出在對彭雪楓烈士的介紹。該介紹非常簡單,不到一百一十字(筆者摘要):「日軍大舉進攻河南腹地。八月,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彭雪楓奉命率部出征……屢戰屢勝……不幸被流彈擊中,壯烈犧牲。」不了解新四軍抗戰史的讀者讀到這個事迹,自然而然地會認為彭部出征乃是討伐進犯的日軍,所以彭的犧牲也當然是在與日軍 的戰鬥中。

可是,史實卻大相徑庭。彭雪楓其實是在率部進攻「頑軍」(抗戰時共X產X黨對國共鬥爭中國軍一方的稱謂)時陣亡的,該「頑軍」 是國軍魯蘇豫皖邊區總司令湯恩伯部蘇北挺進軍李光明支隊。這在中 共中央軍委前副主席、彭的戰友、當年新四軍第四師參謀長張震將軍的回憶文章中可以證實(參閱《張震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

1943 年,彭雪楓與鄧子恢等在山子頭戰役中,自稱全殲「來犯」頑軍。請注意,不是日軍。也就是毛 澤 東在1939年之後所一再命令打擊的主要敵人──「國民黨頑固派」。用毛 澤 東的話來說,「國民黨頑固派,雖然今天還在抗日,但明天一定會投降」, 所以要堅決打擊、絕不手軟。而當時新四軍主要打擊的國軍,就是我台兒庄大戰中的國軍 主力──韓德勤部。那一戰擊斃國民黨保安第3縱隊司令、淮泗專員王光夏、獨立第六旅旅長李仲寰,並活捉國民黨江蘇省政府主席、蘇魯戰區副司令員韓德勤(中 共史家自己交待了!只是交待得遠不夠徹底)。

1944年,日軍發動侵華戰爭以來規模最大的戰役,大陸交通線戰役。日寇攻陷鄭州、洛陽、許昌、郾城等38座城池。湯恩伯率領河南國軍主力撤出,留下部份軍隊在交通線兩側繼續抗日。毛 澤 東決定向河南「敵後」進軍。只要日本人「多佔了地」,毛 澤 東就要立即命令向「敵後」進軍「也多佔地」,卻絕不迎戰於「敵前」。彭雪楓奉命西征,8月越過津浦鐵路,行至小朱庄,首戰「頑軍」王傳授,殲敵千餘。請注意,日寇在進攻,彭雪楓卻不是「東征」抗擊日寇,而是跟在日軍後面「西征」,打擊正在浴血抗擊日寇的國軍。9月11日,在河南夏邑東八里庄與「頑 軍」李光明的戰鬥中,彭雪楓被流彈擊斃,時年37歲。

由此可見,彭雪楓並非死於抗日,而是死於打擊抗日軍隊的內戰,完全是一個漢奸!

多 年來,中 共官方一直把彭雪楓宣傳為抗戰時共軍犧牲的兩位最高級將領之一(另一 是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但每當提到彭的犧牲,卻總往往含糊其辭。就如去年「共和 國」 六十周年大慶,全國評選「百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介紹彭的事迹中仍是「……敵後進軍……指揮作戰時壯烈犧牲」。向哪個「敵」(日?偽? 「 頑」?)後進軍?跟誰作戰?都打了馬虎眼。

看完這段歷史,河南的五萬國軍顯然是被八路軍新四軍繳械的。

抗日戰爭時期中共軍隊打的內戰還有很多很多,限於時間篇幅和資料,這次僅列出六次重大戰役和戰鬥。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07:3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