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失聯的閨蜜與失落的《挪威遊記》

作者:紐約桃花  於 2018-12-26 03:3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隨筆雜談|通用分類:前塵往事

關鍵詞:康同璧, 康有為, 馮其庸, 馬悅然, 歷史故事

康同璧母女偕友人同游頤和園(左起:張之洞孫女張厚圖、吳靜姝、張滄江、康同璧、張汝良、羅儀鳳。右一為張滄江夫人瞿惠英。攝影者為張厚圖夫君林其煌。)


五天前,我終於在失聯二十三年之後,在微信上聯絡到了我高中的閨蜜周小輝。 我們火速地加了一個高中好友群, 大家又火速地用語音講述彼此失聯以後的經歷,幾乎兩三天的時間,我們都在微信語音中渡過。 因為時差的原因,我早晚看到微信時, 已經需要爬牆。 其實,這麼多年沒有聯絡,再見已經不認識彼此,從外貌到內在。幸運的是,我和小輝仍然沒有變, 精神上仍然有許多的默契和理解, 彷彿二十三年的時光從不存在似的。

在我和小輝自1995年失聯的二十三年,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英屬香港回歸中國,黛安娜王妃車禍逝世、Y2K引起全球網路數據失控引起的末日恐慌、911恐怖襲擊、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火星探路者登陸火星,全球第一社交網站「臉書」和Youtube創立、世界金融危機、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奧巴馬、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被通緝、蘋果創始人喬布斯逝世、紐約富商唐納德當選總統引起美國政治分化…..在這些足以改變每一個人生軌跡的二十三年中,我和小輝都毫無相關,在各自的日子裡做一個風雲變幻的歷史參與者和旁觀者, 甚至一度懷疑彼此的人生再無交集。

然而, 我們終於是聯絡上了, 好像九條命的貓, 在第一條命中失去彼此,而在第九條命中又重新找回,彼此來不及討論中間的七條命的命運,就開始了二十三年以後的相交,而這個相交點就是我們彼此對寫文章的熱愛。 想當初我們在高中文科班的時候, 我們彼此都喜歡寫作,尤其寫詩。 小輝二十歲生日時,我給她寫了一首抒情詩,我們兩個人把這首詩歌進行了音樂伴奏詩朗誦,就是把用一台播音機播放《新大陸》,一台錄音機錄我們的朗誦。 我記得那天我們邊錄邊流淚, 錄完了之後兩個人大哭一場,算是對我們青春的告別。 我們微信聯絡上彼此的那天, 小輝把那首詩放上微信,來紀念我們二十三年的失聯。

我不得不說, 人和人之間有時候靠的就是緣分, 緣分來到的時候,擋都擋不住。 就像有的人彼此之間註定就是兩條平行線, 一輩子都不可能相交,而有的人註定就是同一軌道上跑的車,哪怕就是軌道年久失修不再通用,但一旦修復了之後, 就又開始順水順舟跑上車。

我告訴小輝我最近出版了兩本書的, 她一點都不驚訝, 反而說,我早就知道你有一天會成為大作家的。 我聽了由不得心虛,因為我多少辜負了她的期望,至今都沒有成為作家,更不要說大了。 小輝還記得我八十年代中期第一次拿到《讀者文摘》的12塊錢稿費請她吃飯的情景。 她說我們去西單的「小洞天」吃了頓西餐。那個時代,西餐館在北京屈指可數,新開的小洞天因為價格相對著名西餐館「老莫」和「新僑」而說比較便宜,所以成為當時小青年們吃西餐的地方。 奇怪的是,小輝甚至還記得我們那天吃了什麼,說是「麵包夾肉」的漢堡和兩塊小蛋糕,可能還有沙拉,反正滿滿放了一桌子。 估計就是那天,小輝覺得有一天我會成為大作家的。 因為當時我在文聯工作的母親的月工資不過是78塊錢,而我的一篇文章的稿費就是12塊錢。 不過,我真是佩服她的記憶,如果寫我們高中時期的傳記文學,我恐怕很多都要靠她的記憶了。

說到出書,小輝和她老公也張啟禎出版了一本民國人物的傳記書《萬木草堂集》 ,記錄了康有為、梁啟超等民國人物。

我們的話題就從康有為扯到了康同璧身上。原來,她老公張啟禎的父親就是曾經寫過康同璧回憶文章的張滄江教授。 張滄江教授曾經在五十年代幫康同璧整理過康有為的手稿多年, 對康有為和康同璧母女可謂了解甚深。 張滄江教授去世后,關於整理康同璧手稿出書等的責任就落在了張啟禎的身上。 小輝目前就是與張啟禎一起整理康同璧所有的手稿和記錄出版。 

說到康同璧的手稿, 小輝給我發了一份微信,講述了康有為手稿《挪威遊記》失落後被拍賣的經過,引起了我的極大興趣。

據小輝說,《挪威遊記》是康有為流亡海外16年期間所作近四十部遊記之一,迄今未付出版。康同璧生前,小輝的公公張滄江(康同璧秘書)除了經手將一份《挪威遊記》手稿交予中國古籍專家馮其庸先生,又將另一份《瑞典遊記》手稿交予瑞典漢學專家馬悅然先生,期望他們能夠有一天把它們出版成書。十餘年前,馬悅然先生在香港出版了精裝的《康有為瑞典遊記》,小書裝幀精美,附了數十張同期歷史照片,註釋謹嚴而貼切,將康有為原來的文字烘托得紙上生花。但《挪威遊記》手稿卻下落不明。如果不是小輝的先生在西冷印社拍賣紀錄中見到它被賣出的萍蹤,那麼其下落就永遠是個謎了。

小輝知道我喜歡非虛構寫作,並對記錄大時代的歷史口述極感興趣,因此講述了這段過往。說起來,這段過往也與我們高中時代結識的好友有關,所以敘舊時候不免提及。畢竟,這件事牽扯到我們曾經都認識的人,心裡面自然也有所顧忌。

我只是感嘆命運的造化。 二十三年前,當我們這幫年輕人每天混跡在張自忠路的人大宿舍(段祺瑞府)以及我住的東四十條29號院(已消失),以詩有為友高談闊論的時候, 都沒有想到我們有天終會成為陌路,更沒有想到三十年後,我們再次微信聯絡到彼此時,雖然是物是人非,居然也是因故糾纏。

因為小輝的緣故,害得我看了兩天關於康同璧所有的文章,馬上將小輝所說的內容迎頭趕上。 小輝和張啟禎目前將要出版根據康同璧手稿撰寫的《康同璧傳》,也算是將康同璧這個歷史奇人系統成書,作為一個時代的歷史記錄留給後人。畢竟,口述歷史以及傳記文學都是一種非常具有價值的記錄歷史的一種方式。 我認為,任何形式的文字記載都是對歷史的一個尊重,是以為記。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7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7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6 18:4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