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哥倫比亞 doodle:哥倫比亞獨立日 2011
哥倫比亞共和國(西班牙語:República de Colombia)是南美洲西北部的一個國家,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它的北部是加勒比海,東部與委內瑞拉接壤,東南方是巴西,南方有秘魯和厄瓜多,西部是巴拿馬和太平洋。
哥倫比亞的獨立運動於1810年爆發,7月20日宣布脫離西班牙獨立,並最終在1819年取得勝利,1821年與現厄瓜多、委內瑞拉、巴拿馬組成大哥倫比亞共和國。此時新格蘭納達改名為「大哥倫比亞共和國」(Gran Colombia)。
7月18日 日本 doodle:海洋日
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a Day),起初聯合國將每年的7月18日確定為「世界海洋日」。2008年12月5日第63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第111號決議,決定自2009年起,每年的6月8日為「世界海洋日」。世界上很多海洋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的海洋日,如歐盟的海洋日為5月20日,日本則將7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一確定為「海之日」。
7月14日法國 doodle:法國國慶節 2011
7月14日是法國國慶節,本身也是紀念1789年攻佔巴士底獄。巴士底日,又稱法國國慶日,是在每年的7月14日,以紀念在1789年7月14日巴黎群眾攻克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斯第監獄,從而揭開法國大革命序幕。
7月12日Doodle:莫斯科聖巴西爾大教堂建成 450 周年
瓦西里·柏拉仁諾教堂(俄語:Собор Василия Блаженного),或譯作垛上祈禱教堂(Собор Покрова что на Рву),是一個坐落於莫斯科紅場的多穹頂教堂。它通常被人們看作是俄羅斯在歐洲及亞洲間獨特位置的象徵。
這座教堂是受伊凡四世的委託,為紀念其對喀山汗國的征服而於1555年和1561年之間建造的。1588年,費奧多爾·伊萬諾維奇沙皇在該建築中一位俄羅斯東正教聖人瓦西里·柏拉仁諾之墓東上方添置了一個小禮堂。此後,該教堂就被人們普遍稱為「聖瓦西里教堂」。瓦西里·柏拉仁諾教堂位於紅場東南部,對面則是克林姆林宮的斯巴斯卡亞塔。
7月5日doodle:委內瑞拉獨立日
每年的7月5日為委內瑞拉的獨立日。委內瑞拉,西班牙語意為「小威尼斯」。四百九十多年前,西班牙的探險隊首次抵達這裡時,發現這裡景象奇麗壯觀,房屋多建於水中木樁之上,頗像水城威尼斯,於是稱她為「小威尼斯」。這就是委內瑞拉名稱的由來。
7月4日doodle:美國獨立日
美國獨立日(英語:Independence Day)是為紀念在1776年7月4日於大陸會議中宣佈獨立宣言所成立的節日。就另外一層意義來說,美國獨立日也可以說是美國的國慶日。
在7月4日這一天,美國會舉辦許多活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敲響位於費城的自由鍾,在各地也會舉會各項慶祝活動,像是花車遊行、節慶遊行等。
7月1日澳大利亞 doodle:詩人多蘿西婭·麥凱勒誕辰 126 周年
澳大利亞著名女詩人多蘿西婭•麥凱勒 (Dorothea Mackellar,1885—1968)於1907年創作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我的祖國」(My Country)。詩歌熱情讚揚南半球這片廣袤神奇的土地,成為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澳大利亞民族主義運動時期激蕩人心的愛國主義詩篇,至今仍廣為傳誦。 詩人描繪了澳洲特有的自然景觀和風土人情,飽含著對故土深厚的眷戀以及對民族獨立自治的謳歌。詩歌語言簡練,感情真摯,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思想性。
自18世紀末英國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地區 (New South Wales) 建立第一個殖民地,澳大利亞經歷了殖民和拓荒的艱難歲月,19世紀80年代,澳大利亞隨著人口的增加,殖民地自治區經濟的繁榮,民主意識和政治制度構想的 不斷加強,民族主義運動開始蓬勃發展起來。澳洲民族文學在澳洲民族主義運動中應運而生。1880年成立的《公報》(The Bulletin) 極大地喚醒了澳大利亞的民族自我意識,主張「澳大利亞特性」,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散發著叢林的質樸氣息,洋溢著民族獨立的精神,將人對 自然的崇敬與征服、澳洲人的樂觀豁達與堅忍不拔,以及患難與共的「夥伴情誼」提升到民族性格與民族精神的高度。
民族主義時期的澳大利亞詩歌在內容和思想上日趨成熟。詩人麥凱勒以一首《我的祖國》正是這一時期的典範之作,道出了澳大利亞人渴望取得獨立自主的心聲,成為澳大利亞愛國主義的經典詩歌。
7月1日doodle:波蘭 Doodle 4 Google 獲獎作品,土耳其海事日
2011年波蘭地區的 Doodle 4 Google 設計大賽結果公布,Martyna Króliszewskiej Murzasichle 設計的 Doodle 最終獲得大獎並在7月1日波蘭上任歐盟輪值主席的當天登上了 Google.pl 的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