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百年前,美國人複製的近白件中國古寶塔

作者:三Y老豆  於 2016-1-14 11:3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三藩市游|通用分類:流水日記|已有22評論

關鍵詞:美國學校, 美國人, 博覽會, 博物館, 中國

       三藩市國際機場各國際航班出發大廳內,都有個「過道式」博物館,這些博物館內的展示櫥窗每年都會舉辦幾次世界文物展覽,最近的一次展覽是「百年前的中國古塔」。

        百年前三藩市世界博覽會期間,一個美國學校的老師出版了中國古塔圖集,書里收集整理了中國近百座古塔。

收集的中國古寶塔分布圖。

並將每座古塔標明建築年代、所在地區和它名,再按比例繪成尺寸圖。

        這美國人將繪製好的古塔尺寸圖交給中國當地的能工巧匠,請他們按比例將收集到的古寶塔製作成模型,再帶回美國加以收藏。

這是百年前,製作中國塔模型的手工作坊。

機場博物館展出的是這個美國人收藏的部分中國古塔模型。

         據史料介紹,寶塔並不是中國的「原產」,而是起源於印度。漢代,隨著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塔也「進口」到了中國。「塔」是印度梵語的譯音,本義是墳墓,是古代印度高僧圓寂後用來埋放骨灰的地方。

小資料:

           公元一世紀前後,印度的窣堵波隨著佛教傳入中國,「塔」字也應運而生(塔字既象形,又涵蓋了stupa的音與義,從「土」旁,含有封土之下埋有屍骨或「舍利」之意)。然而,中國並沒有滋生印度佛教的社會土壤,佛教只好依附傳統的禮制祠祀,佛塔也和古典的樓閣台榭結合起來,「上懸銅串九重,下為重樓閣道」;即在多層的樓閣頂加上一個有九層相輪的塔剎。(三國時,笮融在徐州大建佛寺,寺中造塔,塔名九鏡塔,塔的形式是塔頂「上懸銅窣九重,下為重樓閣道」。

       現在我們所見到的中國寶塔,是中印建築藝術相結合的產物。中國的古塔建築多種多樣,從外形上看,由最早的方形發展成了六角形、八角形、圓形等多種形狀。從建塔的材料分,有木塔、磚塔、石塔、鐵塔、銅塔、琉璃塔,甚至還有金塔、銀塔、珍珠塔。中國寶塔的層數一般是單數,通常有五層到十三層。

        中國的古塔多種多樣,從它們的外表造型和結構形式上來看,大體可以分為以下七種類型:

         1. 樓閣式塔:在中國古塔中的歷史最悠久、體形最高大、保存數量最多,是漢民族所特有的佛塔建築樣式。這種塔的每層間距比較大, 一眼望去就象一座高層的樓閣。形體比較高大的,在塔內一般都設有磚石或木製的樓梯,可以供人們拾級攀登、眺覽遠方,塔身的層數與塔內的樓層往往是一致的。在有的塔外還有意製作出仿木結構的門窗與柱子等。

         2. 密檐式塔:在中國古塔中的數量和地位僅次於樓閣式塔,形體一般也比較高大,它是由樓閣式的木塔向磚石結構發展時演變而來的。這種塔的第一層很高大,而第一層以上每層的層高卻特別小,各層的塔檐緊密重疊著。塔身的內部一般是空筒式的,不能登臨眺覽。有的密檐式塔在製作時就是實心的。即使在塔內設有樓梯可以攀登,而內部實際的樓層數也要遠遠少於外表所表現出的塔檐層數。富麗的仿木構建築裝飾大部分集中在塔身的第一層。

          3. 亭閣式塔:是印度的覆缽式塔與中國古代傳統的亭閣建築相結合的一種古塔形式,也具有悠久的歷史。塔身的外表就象一座亭子,都是單層的,有的在頂上還加建一個小閣。在塔身的內部一般設立佛龕,安置佛像。由於這種塔結構簡單、費用不大、易於修造,曾經被許多高僧們採用作為墓塔。

         4. 花塔:花塔有單層的,也有多層的。它的主要特徵是:在塔身的上半部裝飾繁複的花飾,看上去就好象一個巨大的花束,它可能是從裝飾亭閣式塔的頂部和樓閣式、密檐式塔的塔身發展而來的,用來表現佛教中的蓮花藏世界。它的數量雖然不多,但造型卻獨具一格。

         5. 覆缽式塔:是印度古老的傳統佛塔形制,在中國很早就開始建造了,主要流行於元代以後。它的塔身部分是一個平面呈圓形的覆缽體,上面安置著高大的塔剎,下面有須彌座承托著。這種塔由於被西藏的藏傳佛教使用較多,所以又被人們稱作"喇嘛塔"。又因為它的形狀很像一個瓶子,還被人們俗稱為"寶瓶式塔"

        6. 金剛寶座式塔:這種名稱是針對它的自身組合情況而言的,而具體形制則是多樣的。它的基本特徵是:下面有一個高大的基座,座上建有五塔,位於中間的一塔比較高大,而位於四角的四塔相對比較矮小。基座上五塔的形制並沒有一定的規定,有的是密檐式的,有的則是覆缽式的。這種塔是供奉佛教中密教金剛界五部主佛舍利的寶塔,在中國流行於明朝以後。

        7. 過街塔和塔門:過街塔是修建在街道中或大路上的塔,下有門洞可以使車馬行人通過;塔門就是把塔的下部修成門洞的形式,一般只容行人經過,不行車馬。這兩種塔都是在元朝開始出現的,所以門洞上所建的塔一般都是覆缽式的,有的是一塔,有的則是三塔並列或五塔並列式。門洞上的塔就是佛祖的象徵,那麼凡是從塔下門洞經過的人,就算是向佛進行了一次頂禮膜拜。這就是建造過街塔和塔門的意義所在。 除了以上列舉的七類古塔之外,在中國古代還有不少並不常見的古塔形制,如在亭閣式塔頂上分建九座小塔的九頂塔。

看看這些製作精美的古寶塔吧。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17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8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2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6-1-14 12:06
佩服他們做事的態度。
回復 yulinw 2016-1-14 13:03
   真漲姿勢~~
回復 長河明月 2016-1-14 13:35
這個展覽我也有看。嘆為觀止。
回復 三Y老豆 2016-1-14 13:50
fanlaifuqu: 佩服他們做事的態度。
老美自己雖歷史短,但很珍惜它國的歷史文物
回復 三Y老豆 2016-1-14 13:51
yulinw:    真漲姿勢~~
一眼便能見識到近百個寶塔
回復 三Y老豆 2016-1-14 13:52
長河明月: 這個展覽我也有看。嘆為觀止。
老美收藏東西很用心,那些模型做工也很精緻。
回復 dongfang2006 2016-1-14 14:08
我老家的古塔,現政府嫌老舊不好看,推到重建的,老漂亮了,白水泥滴---這幫王8蛋。
回復 三Y老豆 2016-1-14 14:40
dongfang2006: 我老家的古塔,現政府嫌老舊不好看,推到重建的,老漂亮了,白水泥滴---這幫王8蛋。
一些官員只會搞瞎拆建,可惜了有歷史價值的古文化。
回復 真言 2016-1-14 15:47
所謂「科學」,就是從歸納整理資料開始的。這點有些白人是做到了極限。體現出思維上的科學本能。這種熱情來自其DNA。東方人學到了科學方法但很少人有這些本能和意志。深度的基礎研究現在還是西方領先。
回復 jc0473 2016-1-15 02:14
五十年代我家住在老北京最早的衚衕---磚塔衚衕,元朝修建的塔不知道還在不在了
回復 三Y老豆 2016-1-15 10:35
真言: 所謂「科學」,就是從歸納整理資料開始的。這點有些白人是做到了極限。體現出思維上的科學本能。這種熱情來自其DNA。東方人學到了科學方法但很少人有這些本能和
從繪畫就能看出差異,中國人愛潑墨寫意,西人鑽研光學,畫的油畫更豐富
回復 三Y老豆 2016-1-15 10:37
jc0473: 五十年代我家住在老北京最早的衚衕---磚塔衚衕,元朝修建的塔不知道還在不在了
這展覽中的很多古塔早已塌掉了
回復 jc0473 2016-1-15 11:15
三Y老豆: 這展覽中的很多古塔早已塌掉了
下次回去看看西四的磚塔還在嗎
回復 三Y老豆 2016-1-15 13:07
jc0473: 下次回去看看西四的磚塔還在嗎
希望還在
回復 真言 2016-1-15 23:55
從小我就喜愛繪畫。中西繪畫的差異早就注意到。想想這背後的原因,才讓人感嘆。
回復 三Y老豆 2016-1-16 08:21
真言: 從小我就喜愛繪畫。中西繪畫的差異早就注意到。想想這背後的原因,才讓人感嘆。
只能說國人習慣粗放和浮躁,缺乏耐心和鑽研精細的精神,很難在精密科技領域內出成就
回復 真言 2016-1-16 14:47
中國人缺乏通過觀察現象抽象思維形成概念的能力。世界上基礎研究和平台化的思想幾乎完全沒有中國人的一席之地。耐心和鑽研的精神中國人還是有的。但幾乎都局限在將概念運用在現實這一環節。這種群體思維上的差異是來自DNA的。
回復 飛鳴鏑 2016-1-16 18:55
dongfang2006: 我老家的古塔,現政府嫌老舊不好看,推到重建的,老漂亮了,白水泥滴---這幫王8蛋。
是巧立名目,拿工程回扣
回復 白露為霜 2016-1-20 22:25
在飛機場看到
回復 三Y老豆 2016-1-23 12:20
真言: 中國人缺乏通過觀察現象抽象思維形成概念的能力。世界上基礎研究和平台化的思想幾乎完全沒有中國人的一席之地。耐心和鑽研的精神中國人還是有的。但幾乎都局限在
也許真是DNA的問題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7 16:3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