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懷舊廣州,騎樓風情老鋪手信 ---廣州行(11)

作者:三Y老豆  於 2015-10-29 06:0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回國遊記|通用分類:回國記錄|已有69評論

關鍵詞:廣州

廣州的北京路是廣州最繁華的商業步行街,在北京路和它旁邊的街上,可以看到如下圖這樣的廣州特色房子---「騎樓」。

廣州騎樓由二十世紀初開始出現,形式多樣,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業街道較為集中,保存也較為完整。

廣州騎樓的特點是底層串通成沿街的廊道,廊道上面是騎樓,下面一邊向街敞開,另一邊是店面。

騎樓的結構共分三段:下段為約寬為4米的走廊列柱、中段為樓層、上段為檐口或山花。

「騎樓」被作為正式的名稱,最早出現在1912年國民政府為治理廣州市所頒布的《取締建築章程和施行細則》中細則的第十四、十五條款中,被稱作「有腳騎樓」。在1920年《修正取締建築章程》中,將「有腳騎樓」簡化為「騎樓」。

1918年,廣州設立市政公所,拆城牆、擴馬路,對市容進行大規模改造。當時為了充分運用馬路空間,同時又針對廣州濕熱多雨的氣候特徵,在廣州很多馬路兩旁,搭建起了現在這模樣的兩三層磚木混合結構的騎樓。

關於廣州騎樓的來源,學界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騎樓是越族先民「干欄」建築的遺韻,根據嶺南地區濕熱多雨的氣候,結合商業經營的需要發展而來。另一種說法認為騎樓是廣東人將西方建築和嶺南建築結合的產物。

騎樓沿街的一面在各層窗檯以下的牆面或檐口窗楣處大多都有豐富的裝飾花紋或淺浮雕。

廣州騎樓建築在外觀上主要採用西式裝飾,如樓頂山花和樓身的設計,大多數牆面或檐口的花紋都具有古羅馬的裝飾特徵。

幾年前廣州辦亞運會時,將全市當街面的房子都粉刷了一新,這些臨街的騎樓也不例外地在表面都刷上了油漆,而背後的房子似乎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刷漆待遇,那樣子似乎像常年得不到維修。

因廣州屬嶺南亞熱帶氣候,全年多雨多風,而騎樓街可以避風雨、防日晒,方便人們上街沿走廊購物。

騎樓上一般是住房,下層多為商鋪,店鋪可以借用柱廊空間,擴大鋪面,以敞開方式陳列商品,招徠顧客自由選購商品。

這次回到廣州,見到市內很多騎樓下依然有不少的小商鋪。

這些老舊的騎樓多屬於上世紀四五十年的建築,至今還在使用。

現在多數老舊騎樓下的商鋪都是經營附近居民日常用的東西。


這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開放后,中國最早的個體戶服裝市場「高第街」,那時候,全國所有的經營服裝的個體戶都會來「高第街」進港澳及外國的洋裝。

三十年後,如今的「高第街」沒有什麼變化,不同的是這裡再沒有了以往人擠人的景象了。

這是今年看到的「高第街」內的景色。

這是在廣州北京路中以「詩仙李白」作為巷名的「李白巷」,難道這條巷和李白有關係?李白曾經到廣州來居住過?

據《廣州地名志》記載:在廣州地名里,有相當一部分是以聚居者的姓氏、籍貫而命名。在廣州以李家巷為名的巷子,最起碼有四、五條,而這條小巷是清代、民國時期新會李氏家族在省城的聚居點,也是參加鄉試學子的落腳點,於是便取名為「李白巷」。 1931年,國民黨政府為避免由於地名混淆而造成不便,進行了大規模整改,這條巷子也正式被命名為李白巷。

這就是在今年暑假看到的李白巷,背景的大樓是北京路上的廣州百貨大廈。

寧靜的李白巷的舊房子與巷外北京路上的摩登大樓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這裡距離北京路只是幾十米近,但北京路商業中心的繁華似乎沒有給這裡帶來一絲福氣。

這裡有家居民將自己的住房改造成了一間公共食堂,門口張貼了一張白紙,上面寫著「餃子9元(12隻),雲吞9元(15隻),青菜4元」。

光顧這裡的食客多是附近在店鋪打工的營業員。

北京路上的「越秀書院街」。

今年帶孩子走到北京路上時,見到的「越秀書院街」還是老樣子,背後高樓是廣州百貨大廈。

「越秀書院街」內的宿舍樓。

上世紀七十年代后,廣州基本沒有興建新的完整的騎樓街,而是在一些原有騎樓街的更新改造過程中拆除舊騎樓,建設新騎樓。

這是北京路上重建的商業騎樓。

市政將散布在市內各處的老字號商家都集中在這些騎樓里,以提升廣州形象。

但似乎來這裡的遊人不是很多,因為刻意造作的騎樓沒有老廣州騎樓的風情,在這裡也找不到對舊廣州歷史的回味。

靜悄悄的北京路新造的「廣州老字號一條街」騎樓。

在這裡,可以見到「老廣州手信」。廣州話里的「手信」,即是人們通常出遠門回來時捎給親友的小禮物。因為它不是大件的貴重商品,而信手捎來,故稱「手信」。

廣州的廣式糕點因用料考究,做工精良而受到國內人的青睞,所以很多遊客便將廣式糕點作為送人的「手信」。

廣式糕點「老婆餅」便是暢銷的「手信」。傳說以前有一對恩愛夫妻,媳婦甘願賣身為家翁治病。失去妻子的丈夫並沒氣餒,努力研製出一款味道奇佳的餅,最終以賣餅賺錢贖回妻子,重新過上幸福生活。這款美食製法流傳至今被稱為「老婆餅」。

而關於老婆餅的另一個傳說則源自於廣州的蓮香茶樓。去過廣州的人都知道蓮香茶樓是廣州名店,而潮州老婆餅則是它的看家點心。清朝末年,當時蓮香樓請了一位潮州籍的師傅。有一年他探親回家帶了許多蓮香樓的點心給家人,誰知他妻子在吃了點心之後大為不滿:「你們蓮香樓的點心還比不上我娘家炸的冬瓜角呢。」點心師傅聽了妻子的話,很不服氣:「那就把你娘家的冬瓜角做出來,跟我們蓮香樓的點心比一比!」第二天,妻子準備了一鍋冬瓜茸,用白糖、麵粉來做餡料,再用麵粉皮包成小角,放在油鍋里炸至金黃色。點心師傅嘗了一口,連聲贊好。回到廣州后,他把妻子做的冬瓜角帶給茶樓的師傅們品嘗。蓮香樓的師傅什麼樣的點心沒見過?可是,他們吃了冬瓜角后,都讚不絕口。蓮香樓的老闆知道了,也來嘗了一個。老闆說:「嗯,味道很好!這是哪裡的名點啊,叫什麼名字?」潮州師傅一時也回答不出來,其中一個師傅便說:「這是潮州師傅的老婆做的,就叫它『潮州老婆餅』。」

與「老婆餅」對應的還有「老公餅」,它們在形狀上稍有差異,吃起來味道差不多。「老婆餅」形狀小巧,口感細膩,猶如小女人一般精細緻。「老公餅」形狀則稍大,味道和麵包有點相似,有點像大大咧咧的粗男人。

另一款有名的「手信」便是「雞仔餅」

相傳此餅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據說雞仔餅是清咸豐年間廣州西關姓伍的富家有一名叫小鳳的婢女所創製。小鳳為了溫飽,把宴客剩下的菜肴收集起來,加些麵粉和梅菜汁壓成餅塊並烘乾,以備充饑並送給窮姐妹。一天,主人家來了客人,小鳳用此餅待客,得到主人和客人的讚賞,流傳開來,並取名「小鳳餅」。又因其形狀似雛雞,故又名「雞仔餅」,後來成為成珠茶樓的招牌茶點。雞仔餅裡面有豬肉、南乳、蒜茸、胡椒粉、五香粉和鹽等材料,味道甜中帶咸、甘香酥脆。

「手信」還有廣式腊味:臘腸、臘肉、臘鴨、臘魚等。

老字號的「太平館」和門前女侍從。


(以上全部照片是於今年2015年8月份在廣州市內所攝)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2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69 個評論)

回復 心隨風舞 2015-10-29 06:56
   坐沙發,看騎樓街~~~
回復 cy60 2015-10-29 07:20
Nice!
很有地方風格,如有廣州大排擋的風景照更棒!
回復 dwqdaniel 2015-10-29 07:30
原來雞仔餅來自廣東,確實很好吃的
回復 三Y老豆 2015-10-29 07:31
心隨風舞:    坐沙發,看騎樓街~~~
擋風擋雨擋陽的騎樓
回復 三Y老豆 2015-10-29 07:31
cy60: Nice!
很有地方風格,如有廣州大排擋的風景照更棒!
會有廣州大排擋的介紹
回復 三Y老豆 2015-10-29 07:34
dwqdaniel: 原來雞仔餅來自廣東,確實很好吃的
雞仔餅形象不好看,但味道還好,可惜放太多豬油了,不宜常吃
回復 來美六十年 2015-10-29 07:39
""皇上皇""重喺度???????
回復 三Y老豆 2015-10-29 07:47
來美六十年: ""皇上皇""重喺度???????
新裝修的「皇上皇"
回復 蘇牧閑筆 2015-10-29 07:57
彷彿又回到廣州。北京路旁邊的小巷,不是不拆,是拆不起,地皮太貴了。我也很喜歡看這些老城,有味道,比如東山龜崗附近。
回復 三Y老豆 2015-10-29 08:02
蘇牧閑筆: 彷彿又回到廣州。北京路旁邊的小巷,不是不拆,是拆不起,地皮太貴了。我也很喜歡看這些老城,有味道,比如東山龜崗附近。
政府收那麼多稅,應該拆得起。
最喜歡的還是廣州的美食
回復 蘇牧閑筆 2015-10-29 08:14
三Y老豆: 政府收那麼多稅,應該拆得起。
最喜歡的還是廣州的美食
我有一個朋友在區里工作,他說有人張口就是一套房換三套房,要不就不搬,可見好大喜功的人,遇到這事兒也有難度。

再同意不過了,去上下九逛街,累了鑽進小巷,來點兒小吃,挺不錯。
回復 專治蛋疼2 2015-10-29 09:06
很有廣州特色的建築,好比上海的石庫門。但願拆哪(CHINA)能手下留情,少拆掉一點地方特色鮮明的建築而代之以千篇一律的火柴盒建築。
回復 三Y老豆 2015-10-29 09:10
蘇牧閑筆: 我有一個朋友在區里工作,他說有人張口就是一套房換三套房,要不就不搬,可見好大喜功的人,遇到這事兒也有難度。

再同意不過了,去上下九逛街,累了鑽進小巷,
因為沒有健全的法規,政策也搖呼不定,所以拆遷戶乘機亂要價。
西關上下九路一帶有很多老廣州好吃的東西
回復 三Y老豆 2015-10-29 09:15
專治蛋疼2: 很有廣州特色的建築,好比上海的石庫門。但願拆哪(CHINA)能手下留情,少拆掉一點地方特色鮮明的建築而代之以千篇一律的火柴盒建築。
廣州近年來意識到要保護特色建築,畢竟現在國內大城市這樣的建築群已不多了,拆了再新建就不倫不類了
回復 borninheaven 2015-10-29 10:58
好,逛街不曬太陽,不淋雨
回復 天高雲淡aaa 2015-10-29 11:29
圖文並茂,100分! 以前回國都是飛來飛去,宴來宴去。今年在十來個城市流浪了近2月。不游山不玩水。專門去看類似廣州騎樓一類的古建築,古鎮和還有青石板路的舊街道。尋找兒時的味道和品嘗各地的美食。在重慶吃的小面,酒釀和湯圓最為地道。而貴陽的人最霸道。你的博文又使我想起那一段。謝謝你的分享,下次到廣州就有地方可看了。
回復 xqw63 2015-10-29 13:00
很人性化的設計
回復 dongfang2006 2015-10-29 13:23
你的回國系列我都看了!我回去主要是北京以北,很多城市鄉村都去了,感受是一樣的!
回復 三Y老豆 2015-10-29 13:34
borninheaven: 好,逛街不曬太陽,不淋雨
香港也有這樣的騎樓
回復 三Y老豆 2015-10-29 13:35
天高雲淡aaa: 圖文並茂,100分! 以前回國都是飛來飛去,宴來宴去。今年在十來個城市流浪了近2月。不游山不玩水。專門去看類似廣州騎樓一類的古建築,古鎮和還有青石板路的舊街
出來十幾年後再回去看看老的東西,很值得回味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1-23 11:1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