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幾百英里範圍內只是一片特別寂靜的荒原平地也能成為國家公園的話,那麼這個地方一定有比其它荒漠更有成為國家公園的理由。這個一望四周都能見到地緣天邊的地方,就是美國西北部的愛達荷州的中部地區,在這片「寸草不生」的地方,有個默默無聞的美國國家公園---"Craters of the Moon"月球火山口國家公園。
相對於美國一些知名州而言,愛達荷州可謂是個不怎麼出名的小州,這個地處美國西北部只有一百三十萬人口的州,主要經濟產業是農牧業及食品加工業。州內88% 人口為白人,而亞裔人口只有0.9% 。儘管愛達荷州不為普通人所熟知,但它在高科技產業中赫赫有名,因為著名的愛達荷國家實驗室就座落在該州內,美國第一個核能發電站就誕生在該州,州內自1949年以來,建立了世界上最多的核反應堆,據說有50多個,是美國核工業的重要基地。
該州在科技界還有一個受關注的焦點,那就是州中部小鎮Arco南邊的荒蕪地區,1924年,探險家Robert W. Limbert來到該區域,發現了這裡的地貌是由兩千年前的火山爆發所形成,他覺得這片不毛之地非常有研究價值,為此,他一連兩次來到該地區考查,將他的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的「國家地理」雜誌上,並呼籲及推動把這裡變成國家公園加以保護。不久,當時的美國總統就於1924年6月宣布在該區成立國家公園,並用探險家Limbert在「國家地理」雜誌中所用的名稱"Craters of the Moon"為這個國家公園命名---月球火山口國家公園。
而「月球火山口國家公園」與月亮真正扯得上關係的事情,則是在六十年代初美國登陸月球前,美國航空航天局發現這裡的火山熔岩地貌酷似月球表面的隕石坑,因此,從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美國航空航天局將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幾批宇航員送來這裡訓練及研究火山地質,以此熟悉「月球」的環境,為登月做準備。
所以說,來到了「月球火山口國家公園」,就有如來到了月球上。

去「月球火山口國家公園」,只有走一條很窄的公路才能到達該地區。

開車走上了去「月球火山口國家公園」的20號公路,路旁見到的是一片一片的牧草地。

這裡已收割的牧草都堆成了房子的形狀,與懷俄明州滾成園筒形狀的牧草很不一樣。

我們去「月球火山口國家公園」時,一路上天氣一直是陰沉沉。

濃重的烏雲時時從天上壓下來,彷彿要阻止我們前行。

也許在這廣闊的大草原地區才會形成這麼厚厚的積雨雲層,幸好一路上沒有遇到颶風暴雨。
這個Arco小鎮,是離月球火山口國家公園最近的一個鎮,它是全美第一個利用核能供電的城市,1955年,愛達荷州國家實驗室第一次將核能電廠發的電輸送到了Arco的各家各戶。

Arco小鎮街上沒有多少車,更看不到什麼人。

路旁的一個小山上,刻了許多巨大的白色數字,據說那是這裡的高中畢業生們,把他們自己畢業的那個年份刻在山上作為紀念。

進到「月球火山口國家公園」后,到處都是火山熔岩。

公園內除了進出口有個小的遊客訪問中心外,公園內無任何建築屋,也沒有飲用水,沒有廁所,除了滿目的黑色熔岩外,還是一片熔岩。

這裡的熔岩特徵分兩類,一是結殼熔岩「pahoehoe」,它是一種表面光滑的熔岩。因熔岩在流動過程中表面很快冷卻,而內部的熔岩還在繼續流動,並不斷的擠出形成新的外殼,因此,這種熔岩會呈圓丘狀或繩狀,也被稱為繩狀熔岩。

二是「aa」渣塊熔岩,這種熔岩的表面很粗糙。因在熔岩流中混帶了很多熔岩碎塊,所以被稱為渣塊熔岩。在熔岩流動過程中,熔岩表層不斷固化,但因內部有熔岩繼續流動,而使已固化的表層不斷破裂,形成了渣塊。

熔岩冷卻之後,在熔岩的縫隙里逐漸積累了土壤,之後就有植物從中生長出來。

渣塊熔岩坡上生長著白葉粉紅花瓣的植物,每當暴雨過後,滿坡儘是白色的花海。

這個黑色火山山丘是月球火山口國家公園裡最顯著的地標,火山山丘表面全是黑色的渣塊熔岩。


登上火山山丘頂,烏雲更低,風也更猛,周圍大地一片黑暗,月球上真是如此景像嗎。


探頭往火山口裡張望,黑洞洞地很恐怖。站在火山口的邊上不敢久呆,一想到當年噴發時的壯觀景象,心裡還是陣陣發毛!

火山口旁的熔岩都是蜂窩狀,造型奇特,很有欣賞價值。


在這烏雲蓋地的時節里,彷彿只有我們一家人來此探險,周圍連鳥都沒有,真有踏上月球之感。



千里迢迢來到這裡,真有如來到了地球之外的「月球」上。

1924年,探險家Robert W. Limbert一連兩次來到該地區考查,將他的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的「國家地理」雜誌上,並呼籲及推動把這裡變成了國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