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四百多年前歐洲人發現大峽谷時,印第安人就早已在大峽谷地區生活了。但前來探險的歐洲人因適應不了大峽谷變化極端的氣候,最終放棄了在此地長期居住。在如此荒蕪的大峽谷地域內,印第安人又是以什麼樣的方法能長期生存下來呢?
這是早年印第安人在大峽谷中用石頭砌的住房。
更早時期,印第安人在大峽穀穀底的簡易棚架。
上世紀初,大峽谷公園的導遊就開始為遊客講解大峽谷的歷史故事了。
大峽谷公園導遊服務中有「印第安人在大峽谷的生存術」這樣一項講解。一大早,趁天氣還不太熱時,我們就來到大峽谷邊緣旁參加了這個講解團,在一個滿臉大鬍子的公園導遊帶領下,來到大峽谷邊緣的幾個特定點,聽滿臉大鬍子導遊講述「印第安人在大峽谷的生存術」。
「印第安人在大峽谷的生存術」是大峽谷公園導遊的傳統講解項目。
我們來到路旁一簇劍麻植物旁,導遊告訴我們,在織布機還沒有被發明之前,印第安人除了用獸皮遮體外,他們也會用植物來編織飾物。
導遊指著這簇劍麻說,印第安人就是用這種劍麻纖維來做紡織品服飾,早期的印第安人還不會使用骨頭做的針來「穿針引線」縫製衣物,但那時的印第安人會將劍麻尖端的一邊先掰斷,再將劍麻尖未斷的一邊,連同劍麻葉邊緣的白色筋絡線一併慢慢地向下撕,這樣一來,劍麻尖就連帶了一條長長的白色筋絡線,就成為了一套天然合一的連針帶線的縫紉工具了。
跟著導遊又來到了一排看似枯萎的樹林前,導遊隨手拆斷了兩支短樹枝,告訴大家這樹榦的纖維極為細疏,印第安人就是用這類樹枝鑽木取火的。
印第安人主要的狩獵武器是弓箭,而箭的尾端都會綁上小鳥的尾羽毛,以求穩定箭的飛行方向。但如何獲取這麼多小鳥的尾羽毛呢?
大峽谷內生長著很多野果樹,雖然這些果子既味苦又很澀,人和鳥都不能吃,但這種樹的樹榦會分泌出一種啄木鳥愛吃的樹液。每當這些果樹結果時,就會引來很多啄木鳥來啄樹榦吸食樹液。
這些樹木上有很多啄木鳥啄食樹液時留下來的小洞。
導遊指著站在前排的長發女孩說,聰明的印第安人就想到了女孩的長頭髮,印第安人用女孩的長發環繞在樹榦上,當啄木鳥來啄食樹榦上的樹液時,啄木鳥的雙腳就會被樹榦上的長發纏住,躲藏在附近的印第安人就會趁機而上,輕而易舉地捉到了這些倒霉的啄木鳥。
印第安人成年長者頭上都會戴有顯示權威的大羽毛頭飾,這些大羽毛都是老鷹翅膀尖端上的羽毛,而印第安人要靠自己的弓箭射下高空中的蒼鷹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為獲得這老鷹的羽毛,印第安人在樹林旁挖個大洞,讓一個人抓個活兔子躲在洞內,在洞口上鋪上偽裝的樹枝,再將綁住腳的兔子放在樹枝上引誘老鷹,當老鷹從天而降抓住兔子時,躲在洞內的印第安人則出其不意地伸出雙手生擒了老鷹。
導遊指著旁邊這一簇肥壯的植物說,這種矮劍植物含有很多水分,印第安人將其連根刨出來,再將原坑夯實成一個大鍋,將這肥壯的植物根莖放在坑內當柴火來燒,再將旁邊樹上的果子摘下放在坑內,上面再反扣著這個肥壯的植物當鍋蓋。就以這樣的燜燒方法來釀製印第安人喜歡喝的果子酒。
印第安人就是以很多這樣奇特的生存術在大峽谷里生存了下來。
聽完導遊的講解后,孩子們有個必須完成的功課,就是要回答完成公園「Junior Ranger」(少年遊俠)手冊上的所有問題。
孩子們要在這公園發的「作業」本上做功課,當完成所有的作業,並將作業本交給公園的導遊過目檢查之後,導遊就會在手冊上的簽名。
隨後,一批孩子們就跟著導遊站在大峽谷旁,面向著家長們,以大峽谷為背景,和導遊一起舉起手臂莊嚴宣誓。
誓言:為了保護國家的自然生態環境!我要一輩子為環保作出貢獻,絕不做破壞自然環境及人類古迹的事......。
宣誓之後,導遊就為每個孩子發證書,戴證章,孩子們就正式成為了一名大峽谷的「少年遊俠」護林員。
在大峽穀穀頂上看大峽谷固然很有氣勢,但從谷底往上仰視大峽谷也頗為壯觀。但從谷頂下到谷底要走十幾里的山路。大峽谷公園提供了騎騾子去谷底的服務,省時省力。這兒的騾子力大又老實,不會像馬那樣一不高興就一蹶屁股把人拋到谷溝里。
但為了安全起見,十歲以下的兒童不能騎騾子下山去谷底。
十年前,我們徒步從大峽穀穀頂走向谷底時就遇到了很多隊騎騾子的遊人。
十年前,秋天來大峽谷時,從谷頂走到谷底時景色極為漂亮。
十年前,冬天來大峽谷時,看到了白雪覆蓋在紅色懸崖上的壯觀奇景。
紅岩上覆蓋白雪,對比很強烈。
十年前的初春,老豆負重徒步從大峽穀穀頂走向谷底。
冬天來時,見到了很多覓食的鹿。
在大峽谷同一個地方附近,冬天來時,這兒的鹿很肥。春天來時,見到的鹿卻很瘦。
在大峽谷的餐廳吃完熱氣騰騰的早餐后,再去另一個講解團繼續聽大峽谷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