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全美第二大高壩,為環保降低身段---探索四角區(7)

作者:三Y老豆  於 2013-4-24 14:0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探索四角|通用分類:流水日記|已有82評論

      在亞利桑那州的佩奇鎮附近,除了有天瀉玄幻之光的印第安人羚羊峽外, 還有一座美國第二大的水壩。1963年,科羅拉多河剛流入亞利桑那州北部佩奇鎮旁后,就被一座213米高的巨型大壩攔腰截斷,這座美國人引以為自豪的大壩,就是點亮了四分之一美國人家庭電燈的美國第2高壩---格倫峽谷大壩!

      格倫峽谷大壩建好后,於1963年開始關閘蓄水,由此形成了鮑威爾湖Lake Powell),這是為紀念第一個漂流科羅拉多河並建議開發水利的先驅Powell將軍而命名的湖。1972年,國家在此建立了格倫峽谷國家旅遊度假區Glen Canyon national recreation area),由於該渡假區面積很大,跨越猶他和亞歷桑那兩州,關閘蓄水了17年之後,直到1980年才將此湖添滿,並在湖內開發了很多水上運動,加上大湖兩岸風光壯觀美麗,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渡假勝地。

      但是,當二十年後的八十年代,再審視這座用以調控科羅拉多河下游水量及發電的大壩時,人們才發覺格倫峽谷大壩對生態平衡造成了重大的損害。在大壩建成時的年代,美國當時相應的環保法規很少,在隨後的10之內才相繼出台了國家歷史保護法(1966)、國家環境政策法(1969)、凈水法(1972)以及瀕危物種法(1973)

      1982年開始,關於大壩運行所造成影響的爭論愈演愈烈,以至於國家墾務局下令針對格倫峽谷大壩對下游自然資源的影響程度進行調查。1995年,美國墾務局發布了環境影響報告,評估了格倫大壩運行對11類資源產生的影響,它們分別是:水、沉積物、魚類、植被、野生動植物、瀕臨滅絕和特殊物種、文化資源、空氣質量、娛樂消遣、水電以及無具體使用價值的其他資源。

      為了恢復科羅拉多河大峽谷地區的生態環境,讓科羅拉多河再次成為一條自由奔流的河,1996327日,大壩開閘泄洪了整整一個星期,使科羅拉多河下游的沙洲與沙灘恢復到1963年大壩建成前的模樣。從當年蓄水最高紀錄的3700英尺,下降到現在的3600英尺。八台發電機組,現在只有四台運行發電。儘管因水庫水量減少影響其發電量,但大壩所屬單位在環保法的約束下,只能犧牲一部分經濟效益,來保護下游一帶的環境資源。

      格倫峽谷大壩修建的時候,並沒有人意識到,大峽谷地區的生態環境將會因此而徹底改變。如今,在格倫峽谷大壩對環境造成破壞后,美國人才猛然醒悟。在一些科學家繼續為大壩尋求保護生態環境方法的同時,一些美國人則在為科羅拉多河爭取永久自由而努力。環保人士成立了「格倫峽谷協會」, 他們聲稱,格倫峽谷大壩的存在,導致了諸多惡果,威脅到60多個物種的生存,加之美國的電力已經過剩,為此要讓科羅拉多河從大壩旁邊自由流過,讓生態恢復到自然的平衡狀態。至於格倫峽谷大壩,就讓它依舊保持完整的壩身,使之成為一個」歷史的圖像」。 

      至今為止,過去100年中在興建大壩方面一直領先世界的美國,已經拆除了465座大壩,以恢復原有的河川面貌。 

紅岩高原上的格倫峽谷大壩

1996327日,大壩開閘泄洪一個星期後,大壩上游的科羅拉多河兩岸,露出了建壩后被水淹前的原始河床,浸泡在河水中十幾年之久的兩岸懸崖峭壁,也呈現出了新生的色彩。

一進入大壩的展廳,就被巨大的大壩身形所吸引

弧形的巨壩高213米,長470米,頂端厚48米。

在如此巨型的硬石岩崖壁上建大橋,可見當時的施工是何等地艱難。

當年建水壩的工人冒著生命危險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工作,所得到的回報也是相當可觀的。美國最低工資制度始於1939年,四十年代開始,每小時最低工資從30美分起步,到建大壩時的1960年,美國聯邦最低工資是每小時$1美金,當年建水壩的工人最低工資每小時就有$3美金。直到二十年後的1980年,聯邦最低工資才升到每小時$3.10美金。可見,建大壩的工人工資在當年已相當高了。

1957年開始建水壩時,美國第一代無線手機就在施工場地上使用了,直到三十年後的九十年代初,大哥大手機才在世界上被廣泛使用。

在大壩的展覽廳內,展示介紹了當年建大壩的情況。

大壩下的漂流艇,可順科羅拉多河而下,在清澈見底的河面上漂流時,還可抬頭一覽火焰般懸崖陡壁。可惜漂流艇不讓四歲以下的兒童登艇,我們無緣從河面上看壯觀的峽壁。

這是1996327日,大壩開閘泄洪時的壯觀景象,當時足足開閘泄洪了整整一個星期。

在美麗漂亮的導遊帶領下,先看一遍通行證背後的注意事項,再乘電梯去大壩上參觀。

全美第二大高壩的標誌牌。

從大壩頂部朝下俯視大壩,頭會感覺有些暈旋。

壩底是一排發電站的機房。

大壩頂部的天車道上,展示了一個巨大的渦輪狀的發電機轉頁輪,從壩頂沖往壩底的強勁水流,推動這樣的巨輪快速旋轉而發電。

  因格倫峽谷大壩地處美國西南部帕里亞高原地帶,這裡夏季時的氣溫極高,而冬季時的氣溫又達零度以下,每年的溫差變化極大。所以建格倫大壩不能採用鋼筋結構,因為鋼筋有熱漲冷縮的特性,用在這樣氣候條件下的大壩內,年長月久會使大壩漏水,因此,建格倫大壩不能用鋼筋,只能用精選的異常堅硬的卵石和水泥。

  美女導遊問我們:建格倫大壩用了多少卵石和水泥?回答是:所用的卵石和水泥可建從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直達美國芝加哥城的一條高速公路。

從大壩底部朝上仰望大壩,更顯出大壩氣勢雄偉。

比較大壩與原始岩壁,大壩本身無一處水滲痕迹,但紅岩壁上卻有多處滲水現象。

在大壩頂乘電梯下降兩百多米後進入到大壩發電機組廠房繼續參觀。

大壩底部的機房內,展示了美國幾種典型的水壩。

上圖顯示只有四台機組在發電,如果八個機組全開的話,每天可發電1.4千兆瓦

下圖顯示了大壩蓄水最大容量的位置及現在正常蓄水量的位置,兩者之間相差了一百多英。為了環保,大壩不得已而降低了自己的身段。

從展廳中巨型的帕里亞高原中科羅拉多河流域地貌看,這一大片無人居住的地帶還有無數的風景區未被發現和開發,相信我們的後幾代人會有眼福飽覽這片神奇之地。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2

支持
2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6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82 個評論)

回復 yulinw 2013-4-24 15:29
   好壯觀,3丫快長大~·
回復 8288 2013-4-24 17:21
不知長江的三峽水庫會不會拆掉
回復 8288 2013-4-24 17:22
去胡拂水庫看過也很壯觀
回復 trunkzhao 2013-4-24 20:27
yulinw:    好壯觀,3丫快長大~·
三峽大壩更壯觀,蓄水容積更大。
三丫大了,老豆就老了。
回復 yulinw 2013-4-24 21:18
trunkzhao: 三峽大壩更壯觀,蓄水容積更大。
三丫大了,老豆就老了。
第一句:   第二句:   
回復 白露為霜 2013-4-24 21:51
美國西部非常缺水。如果把胡佛大壩拆了,拉斯為加斯,LA就沒水用了。
回復 liuguang 2013-4-24 22:54
寫這麼圖文並茂的詳細博文,是不是存給二丫三丫看的啊,可敬父母心!
回復 ahsungzee 2013-4-25 00:31
漂亮!跟著老Y免費旅遊!~
回復 病枕軛 2013-4-25 01:09
棒極了~感謝樓主!真是打開眼界!
回復 fw5086 2013-4-25 02:01
壯觀!
回復 xqw63 2013-4-25 03:16
真壯觀
回復 小皮狗 2013-4-25 05:41
真希望長江三峽在建造時讀過您的這篇博文·。。。
回復 Charlie2003 2013-4-25 06:34
真壯觀,讓我想起變形金剛,是不是就在這裡拍的?   
回復 亦云 2013-4-25 07:33
胡夫水壩也非常壯觀,我們當年去參觀時,也正在修垮壩拱形大橋,為了緩解車流對大壩的不利影響,估計現在也跟格倫大壩差不多
回復 kukubara 2013-4-25 08:18
一廂情願。正常水位就是…正常…水位,並非為了環保。一個大壩的水位平時都在最高水位的30~70%
回復 無為村姑 2013-4-25 08:35
一邊讀你的介紹,一邊想著中國的三峽工程。要是也能這樣放遠眼光考慮,採取不救措施,盡量恢復原來地貌就好了。
回復 三Y老豆 2013-4-25 10:01
yulinw:    好壯觀,3丫快長大~·
這一年長得很快。
回復 三Y老豆 2013-4-25 10:02
8288: 不知長江的三峽水庫會不會拆掉
中國缺電,要靠三峽發電,儘管有專家說三峽蓄水誘發地震,三峽也不會拆。
回復 三Y老豆 2013-4-25 10:03
8288: 去胡拂水庫看過也很壯觀
胡佛大壩是美國最大的大壩,壩高有221米,早在1935年就建成了。
回復 三Y老豆 2013-4-25 10:07
trunkzhao: 三峽大壩更壯觀,蓄水容積更大。
三丫大了,老豆就老了。
孩子賴著不想長大, 大人賴著不想早老
三峽大壩蓄水容積最大,據說四川近年頻繁地震與此相關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20: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