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橋兩岸有很多處一戰及二戰時遺留下來的軍事堡壘,對很多遊人而言,即便他們在金門大橋周圍走幾里路尋找到這些軍事堡壘,他們看到的也只是些空空的炮台遺址,很難有機會再進入到炮台下當年屬絕密的地下堡壘一探究竟。因為,在所有金門橋周圍大大小小軍事堡壘中,只有遠離金門橋北岸十里之外遠的山頭上,才有一個超級軍事堡壘的地下工事對外開放。但是,這個超級地下堡壘也只是每個月才開放一次,而每次開放的時間才短短三小時。
在這個超級地下堡壘開放日時,我們隨退役的志願者導遊進入到這個藏在山頭深處的地下堡壘。當在隧道一端的一扇厚厚的鋼門打開時,一股冷氣襲面而來,眼前出現的是四面用水泥築成的冷冰冰的長通道。進通道后的第一個感覺,就是覺得七十多年前的美國人做事非常認真!通道內用水泥澆築的頂面地面牆身非常的光平,看得出當時的建造工藝已很先進。再看通道內展示的設計圖標註,才知道地下堡壘四面的水泥澆築體厚度在最厚處有四米之厚,可見軍隊為保護通道內士兵們的安全不惜下足了功夫。
第二個感覺很深刻,導遊說,為了讓駐守在通道內士兵們有較為安靜及充足的睡眠,整個地堡使用的發電機組被安裝在通道深處的獨立空間內,並且特意在發電機室內安裝了石棉泡沫隔音板,讓發電機發出的噪音降到最低值,以保護通道內的官兵們不受噪音的傷害。這些隔音板是當年(三十年代末)特意為此堡壘開發的,現在這種隔音板已被廣泛地使用在辦公室的天花頂上。
第三個感覺是,雖然堡壘外表只呈現出一門大炮,但地下深處則有個龐大的工事為超級大炮提供後勤供給。地下堡壘中士兵們的休息及活動空間很大,完全沒有戰爭前線坑道里的那種擁擠感。而且在地堡內,設有軍官和士兵們各自使用的洗浴間和帶抽水馬桶的衛生間。還有燒熱水的小型鍋爐為洗浴間和衛生間提供熱水。
儘管現在世界格局已發生了巨變,這些當年絕密的軍事地堡如今已不再是什麼軍事機密。但是,當你走進這冷氣襲人的地下堡壘時,你會發覺,早在三十年代時,美軍為一個炮位的後勤工事投入的物力超過了炮位十幾倍。可見,美國人很早就把保護軍人的生命放在了第一位。
看著這樣堅固的地堡,你不僅會驚嘆當年美國人能建造如此威力巨大的超級大炮,也會感慨軍方為保護軍人免受敵方炮火傷害,捨得花巨資修建如此堅不可摧的堡壘,也就容易理解美軍何以至今都會如此強大。把保護士兵的生命放在第一位,這樣的軍隊怎麼會不超強!
從面向金門橋的山後走進百幾十米長的地下隧道才能進入神秘的地下工事。
四面用水泥築成的長隧道給人感覺堅不可摧
打開隧道一端的一扇厚厚的鋼門就可進入到地下堡壘。
退役的志願者導遊介紹地下堡壘的情況
堡壘及16英寸口徑的超級巨炮剖面圖。
通道內展示的設計圖紙顯示地下堡壘四面的水泥體最厚處有四米之厚。
通道頂部都設有軌道,用來從入口處快速方便地吊卸、儲藏、運送、填裝炮彈。
通道頂部軌道吊裝器械的手動控制開關。
明亮的通道兩旁有很多神秘緊閉的鋼門
當年使用的通風設備
超級大炮如果發一次炮,其後座力產生的衝擊波非常強烈,聲音也特別巨大。所以,在地下工事中修有一個有一百幾十米長的圓形激波管。
圓形激波管的作用,是用來收集及研究發炮時衝擊波產生的壓力及壓縮氣流現象,以及空氣燃燒時的溫度反應。
當年的發電機組
這些隔音板是當年(三十年代末)特意為此堡壘開發的。
地堡里的柴油機為輸送炮彈的軌道提供動力
地堡里設有軍官和士兵使用的衛生間。
還有為洗浴間和衛生間提供熱水的小型鍋爐。
牆上還保留著當年的標語:「你現在看到的是世界上著裝最好的士兵」
即使是在戰爭狀態下,軍紀要求官兵天天要刮鬍子、照黃鏡、壓勻制服......。
堡壘內的超級大炮模型
超級大炮及堡壘的地下後勤供給區模型
隱藏在山中的神秘地下工事剖析圖。
第二次大戰時,守衛三藩市海峽入口的各岸炮堡壘分布圖。
藍圈顯示美國內戰時守衛三藩市海峽入口岸炮的射程距離及覆蓋範圍。
紅圈顯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十二英寸口徑大炮的射程距離及覆蓋範圍。
綠圈顯示第二次大戰時,十六英寸超級大炮的射程距離及覆蓋範圍。
下圖中紅點弧形圈、紅點直線顯示當年三藩市外海口的水雷布防區域及攔截潛艇的紅直線防潛網位置。
山腳下的軍營。
1908年時守衛三藩市海峽入口的十二英寸口徑岸炮及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