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百多年前成立的加州歷史博物館(1871年成立)看金門大橋誕生75周年展覽,展覽中陳列了當年金門大橋的設計圖,如果按照當年的設計圖施工,金門大橋三藩市這端的模樣要比現在的更加氣勢磅礴,景色更加壯麗。但由於資金問題,這一雄偉壯麗的藍圖只能永遠留存在博物館中。今年的5月27日,是金門大橋誕生75周年,橋方管理單位特彆強調:沒有橋上的慶祝活動,會是慶祝建橋75歲周年的頭條新聞。
1987年金門大橋誕生50周年時,在金門大橋上舉辦了「步行穿越時空」的慶祝活動,十幾萬人涌到了橋上,隨著人群不斷湧現,很快就使金門大橋開始搖晃和移動,當年參與的人回憶說,站在橋面就如同站在搖晃的海上游輪上,先是興奮后是恐懼。從此後,大橋的慶生活動就不再在橋上舉行了。今年的75歲周年慶祝活動的主要舞台不是大橋,取而代之的是放煙火、划船巡遊、音樂和舞蹈表演等,讓社區民眾聚集在一起慶祝這項工程奇迹。
金門大橋從1933年動工,1937年5月27日竣工,全橋長2780米,主跨1280.2米,是一座懸索橋,六車道18米寬的101高速公路穿過大橋。金門大橋南北兩側的巨形鋼塔。各高342米,其中高出水面部分為227米,相當於一座70層高的建築物。塔的頂端用兩根直徑各為92.7厘米、重2.45萬噸的鋼纜相連。大橋橋體憑藉橋兩側兩根鋼纜所產生的巨大拉力高懸在半空之中。鋼塔之間的大橋(即主跨)跨度達1280米,為世界所建大橋中罕見的單孔長跨距大弔橋之一。從海面到橋中心部的高度約60米,又寬又高,所以即使漲潮時,大型船隻也能暢通無阻。
最早的金門大橋設計預想圖
當年工人在橋上露天如廁
1987年金門大橋誕生50周年時,在金門大橋上舉辦了「步行穿越時空」的慶祝活動,十幾萬人涌到了橋上,隨著人群不斷湧現,很快就使金門大橋開始搖晃和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