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傑人
近日,湖北荊州市江陵縣26歲的縣委常委范潔成了輿論焦點,人們對范潔過去4年四次被提拔的火箭式晉陞速度提出了嚴重質疑。就此,荊州市委組織部回應說,對范潔的提拔任用符合有關規定,程序規範,民主測評和選舉得票數都很高,群眾公認度較高。但現在看來,輿論難以接受這個解釋,甚至不依不饒地繼續追問。
綜合媒體有關報道可知,范潔生於1985年11月,2008年7月大學畢業后,以「選調生」形式到江陵縣灘橋鎮政府工作,半年後即提拔為副鎮長、黨委委員,一年多后又被提拔為鎮長,再過一年,又被提拔為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在此崗位上僅僅幹了1個月,又被提拔為縣委常委。

從提拔速度來看,不管江陵縣委履行了什麼程序,這樣的提拔是很有問題。稍微了解農村工作的人都知道,鄉鎮政府工作千頭萬緒,既要懂農業,又要懂經濟,還要熟悉農村幹部、農村生活方式,善於做農民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好這些很不容易。所謂「上面千根線,基層一口針」,指的就是鄉鎮政府萬金油式的工作內容和方式。通常來說,一個基層幹部要想從普通官員提升到鎮黨委書記的職位,需要20年左右的歷練和積累。
一個大學生畢業生,連辦事員的座位還沒坐熱,就立即閃電般提拔為副鎮長、鎮長、黨委書記,確實匪夷所思。別的不問,我只想問問范潔小姐,你知道水稻的生產規律嗎?你掌握農業生產的農時季節嗎?你明白所在的鎮有多少五保戶嗎?你訪問過幾家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的家?你處理過農村的自殺事件嗎?你成功地解決過老上訪戶的難題嗎?你有沒有通宵在農村開會處理田土糾紛?
我注意到,面對輿論質疑,江陵縣委和荊州市委反覆解釋,稱對范潔的提拔符合程序。其實稍有常識的人也知道,所謂提拔的程序,更多的時候就是一種障眼法,諸如民主測評、幹部考察、選舉行動,不過是一種走過場。也許荊州市委和江陵縣委在提拔范潔的時候,確實履行了制度規定的程序,但這種提拔顯然違反了常識——既違反幹部工作歷練的基本常識,也違背了人的成長的基本常識——當履行制度變成了一種反常識的走過場,怎麼可能得到民眾的信任呢?
這些年來,在網路媒體的深入挖掘下,全國各地陸續湧現了不少「史上最牛」、「史上最美」、「史上最神秘」的幹部提拔時間,從程序上看,這些人的提拔似乎都符合規定,但惟獨忘了一點——如何向外界證明被提拔者的能力和貢獻。
我並非主張幹部提拔要論資排輩,但我認為,提拔官員的實質,是替人民選拔勤務員,如果這些被選拔出來的人一無才能,二無貢獻,三不見品德,而光是有美麗的面龐,或者單一的學位,不管提拔的程序有多嚴密,都不會受到人民的歡迎,甚至,這樣的提拔本身,就恰恰證明了當前的幹部選用制度存在嚴重的問題。
圍繞范潔的任用,輿論一定還會追問下去,我所奉勸江陵縣委和荊州市委的是,如果你們真的認為范潔是能力強品格高,那麼,不妨把她這四年到底幹了什麼事,做了什麼貢獻,一一列舉出來,甚至可以考慮,讓這個范潔和另一個當地的鄉鎮幹部公開辯論,公開競選,如果她真有能耐,真有貢獻,那將是對輿論質疑最好的回應。否則,就憑官方網站上范潔那張天真、爛漫而美麗的臉蛋,你們即便長一萬張嘴,也註定無法給民眾一個可信服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