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11年05月3期 日本《中文導報》社論 作者 申文 (該報總編輯)
日本發生3•11地震、海嘯、核泄漏的複合型災難已經兩月有餘,一切該發生的和不該發生的都已經發生了,但日本沒有沉沒。
史無前例的巨大災難讓日本損失慘重,再加上福島第一核電站危機尚未徹底被控制,影響了日本災后重建的速度,也使得真正的復興耗時不菲。也許,從外界看來,經此重劫的日本已經今非昔比。尤其是與經濟快速成長而充滿了希望與機遇的中國相比,政治混沌、經濟低迷、橫遭天災人禍的日本正在喪失既有的吸引力,很可能就此淪為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為此,有的人選擇了等待和觀望,有的人選擇了撤退和遠離。
不過,還有更多生活在日本、了解日本、對日本懷有感情抱有信心的人卻相信日本並非雞肋,旅日華僑華人就是重要的信心力量。親身的經歷和感受告訴人們,日本的核心價值沒有變,那些曾經受到讚歎、堪為典範的國民性,如堅韌、團結、誠實、努力、精緻、整潔、守規矩、有秩序等等,依然是日本的價值源泉魅力所在,也是日本人重新奮起、繼續示人安心感的保證。
《中文導報》在大地震發生兩月之際舉行的網路調查發現,決心繼續留居日本、對日本災后復興抱有信心,已成為在日華人社會的主流,選擇比率高達八成。與20年或10年之前相比,今天的中國與日本的落差確實已經大幅縮小,中國堪與日本比肩、甚至超越日本的地方也是大有所在,所以,面對災難,浮動層的外來人群容易離開。但是,來日時間較長、占社群主流的穩定型華人的絕大部分還是相信日本的復興能力、讚賞日本的社會環境、認可日本的生活質量;更有許多人已經把自己的青春歲月、奮鬥經歷同在日生活重疊在一起——他們因了解而鎮定、因留戀而堅守、因融入而奉獻,他們相信劫後餘生的日本不會是雞肋一塊,日本依然是值得信賴的生活基盤和事業平台所在。
與旅日華僑華人的對日信心形成呼應,中國對日本的災後援助也是緊鑼密鼓、兩國的政 治、經濟、文化、觀光交流相繼重開,將在溫家寶總理訪日參加中日韓三國峰會時達到一個高潮。究其原因,中國不認為日本會就此淪為國際社會的雞肋,災后復興的日本對於中國、對於東北亞地區來說依然是重要的存在。震災外交,援助外交、復興外交將牽引中日關係走上良性軌道,為2012年紀念中日復交40周年做好鋪墊。
4月29日,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后首批中國大陸旅行團飛抵關西機場,展開4天3夜的訪日行程。同一天,中國國家旅遊局向各地旅行社和 各地方政府發出通知,表明除福島縣等部分有核泄漏危險的地區以外,對其餘日本城市的旅遊限制全部解禁。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5月4日在北京會見日中友好議員聯盟訪中團時,對日本發生大地震深表同情,表示十分理解大地震和核泄漏問題對於日本旅遊市場和日本經濟的衝擊。他同時透露了中央指導部門已下達解禁通知,將根據日本旅遊環境的變化,進一步恢復中國公民的赴日旅遊業務。中國的政策援助,給久旱逢甘露的日本觀光業界帶來了希望的曙光。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5月13日會見日本經團聯代表團時,不僅向在3•11特大地震、海嘯中遭受巨大損失和痛苦的日本人民表示慰問,更表示中方感同身受,願繼續提供必要的幫助。溫家寶期待在東京出席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期間,就發展兩國關係、加強區域合作等重大議題同菅直人首相全面、深入交換意見。他明確表明將赴災區 慰問日本民眾,傳遞中國人民對日本人民的友好情誼和對日本災后重建的真誠支持。溫家寶還向上智大學的棒球隊員們回信,稱「我想念你們」。
中國兩位領導人先後傳遞了重視日本、施展援手的積極信息,都強調了兩國政府和人民要共同努力,以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為契機,推動雙方戰略互惠關係取得新進展。這對於日本在復興之路上重拾信心、重新認識自我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確實,震后的日本不會淪為雞肋——對此,國際社會抱有信心、中國等近鄰國家抱有信心、旅日華僑華人抱有信心,最關鍵的是日本必須自己擁有信心,並為災后重塑國家形象、重振國家實力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