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高稅收摧毀美國-----心疼啊,我的錢都用到正地方了嗎?

作者:飽暖思平等  於 2013-5-3 00:5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7評論

曹長青:
2013-05-02 13:30
來源: 《看》雜誌

奧巴馬連任后就要增稅,遭致在野黨強烈反對。美國已稅賦沉重,快成「萬稅」之國;稅率越來越高,政府規模越來越大。現在美國聯邦、州、地方政府的花 銷總和,已跨過三萬億美元大關。美國政府的財政開支已超過了法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奧巴馬政府的一年花銷,相當美國從制定憲法的1781年到二十世紀始的 1900年這119年的總和!

奧巴馬執政四年,美國政府年度開支已平均占國民生產總值(GDP)的24%,按此比例,加上奧巴馬連任頭一年,這五年期間美國政府的總花銷,據專家估算,將超過美國在獨立戰爭、南北戰爭、兩次世界大戰的開銷總和!

美國人三分之一生命時間被剝奪

在二十世紀始的1900年,美國平均每家要繳的稅是1900美元(換算成二千年的價值);到了1950年,平均每家稅款增至11000美元;到了1999年則升到三萬美元。比一百年前增加15倍以上。

在1900年,美國人從元旦后開始工作到1月20日掙到的錢,就可以夠繳全年的稅。也就是工作20天,就可交365天的稅。這個可付掉全年稅的工作日,被美國人稱為「稅賦自由日」(Tax Freedom Day),即稅款全掙出,無後顧之憂,經濟自由了。

可到了1950年,這個「稅賦自由日」被推遲到3月29日,即從原來要工作20天能掙夠全年稅收,變成了需要90天!

到了1993年,也就是左翼民主黨總統柯林頓和副總統戈爾掌權之後,這個日子被延遲到4月21日,增到111天。

到了二千年的時候,也就是柯林頓和戈爾掌權的最後一年,這個日期被推遲到5月1日。即美國人要工作120天,才能掙夠繳納全年的稅款。從1900年的20天,到2000年的120天,一百年間,美國人為繳稅而必須工作的時間增加了整整100天!

一年的三分之一時間(120天)美國人都是為繳稅而工作。政府等於用強行徵稅(不繳稅要被罰,甚至坐牢)的方式剝奪了美國人三分之一的生命時間!

45部小說長的美國稅法

美國的稅名目繁多∶聯邦所得稅,社會安全稅,醫療稅,企業稅,聯邦航空飛機稅,汽油稅,香煙稅,酒稅,各類的銷售稅;另外還有州一級和地方城市的 稅,包括購物稅,財產稅,旅館稅,水稅,電稅,電話稅,等等等等。即使人死了,也得交「死亡稅」,即遺產稅。而且數額龐大(最高時曾達55%,現降至 35%),如果後人交不起,政府就會沒收遺產。先人如留下100萬美元的房子,你如果繳不起昂貴的遺產稅,房子就得被政府拿走(完全是強盜!)政府等於雙 重收稅,因為這個人活著的時候,都已經繳付了各種稅,死了,還得再被政府剝一層皮才能進棺材。

美國的稅務規定,說是汗牛充棟絕不為過。只從1955到2000年,美國的聯邦稅法(code)條款增加了831%,從74萬字增至693萬字。45年間,增加9點5倍。

現在美國的長篇小說,多在10-15萬(英文)字左右。而美國聯邦稅法的長度,相當45到70部小說。即使以一周看兩部的速度連續不停地閱讀,也要花上近一年,甚至更多的時間!而這種繁瑣乏味的稅法,可不像小說那麼容易讀。

統計顯示,美國人每年花在填稅表的時間是58億小時,等於三億美國人平均每人花19個小時。美國人每年花在報稅上的金錢是1940億美元!這個數字有多大?台灣的外匯存底全球第四,才是4018億美元(截至2013年3月)。

收入九成被政府搶走

1929年時,美國最高個人稅率是24%,可是羅斯福上台後推行社會主義「新政」,把個人稅率增至79%,后又增到91%!企業稅則增至90%。

企業的利潤絕大部分被政府徵收,無法擴大再生產,自然無法招工,失業率居高不降;個人的收入被政府搶走,沒有大眾消費,自然不能刺激經濟增長(美國 大眾消費現已佔GDP的67%)。如果沒有二戰爆發,美國的經濟仍會在衰退之中。這從幾個數據就可看出∶羅斯福(1931)上台時,美國失業率是 15.9%,到1939年(他執政八年後)美國失業率是17.2%,不降反升。1939年的美國人均GDP還少於1929年。

直到羅斯福去世第二年,新政式微,美國國會才通過減稅法案,把個人最高稅率從91%減至86.45%;企業稅則從90%大幅減至38%。

到了肯尼迪執政時,這位左翼總統也認識到,如不減稅,美國的經濟無法真正好轉,所以把個人最高稅率減到70%。

到了里根總統時,美國出現有史以來最大一次減稅,個人最高稅率一次被砍去42個百分點,從70%減至28%。

減稅促成美國最長繁榮期

減稅促進了經濟增長∶在肯尼迪減稅後,從1961到1968年,美國經濟平均年度增長5%,稅收從940億美元增至1530億美元,增幅62%。

里根總統大幅減稅後,效果更為明顯∶連續七年,美國經濟平均增幅4%;通貨膨脹大幅下降;利率削減了一半;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增長240%;整個八十 年代,聯邦政府財政收入接近翻番;國家稅收增加了99.4%。從里根時代開始,美國經濟出現了連續110個月的擴張,是美國有史以來最長的經濟繁榮期。

在奧巴馬政府要逆減稅的歷史潮流而增稅的今天,世界上已有27個國家,不僅拒絕增稅,反而取消了複雜的累進稅制(即分成幾個等級的繳稅制度),而是 改成了單一稅率(Flat Rate Tax),即稅率只有一個等級。先是立陶宛三國,從香港的單一稅率(16%)得到靈感,而廢除了原來的美國式累進稅制,接著俄國受到啟發而跟進,也實行了 單一稅率(13%,當時全球第二低,排在愛爾蘭的12.5%之後)。

值得關注的現像是,全球14個最早實行單一稅率的國家,有10個是原東歐共產國家。顯然是由於他們有過社會主義的災難經驗,深知高稅收、均貧富的惡 果,才毅然走向更接近資本主義的道路,實行單一稅率。但是,真正的資本主義,應該是英國撒切爾夫人曾推崇的人頭稅,也就是無論收入高低,每人都繳同樣的稅 收。如果繳不起稅,或不想繳稅,沒關係;但對不起,你不能有投票權。道理很簡單,你不出錢養政府,怎麼有資格選擇誰來做政府官員呢? 一個人不繳稅,能得到政府同樣的保護,已經應該感激了。這是一個很簡單,卻被左派們認為是極端「政治不正確」的政策。事實上,人頭稅才是最公平的制度、最 道德制度;才能鼓勵窮人努力工作,不僅為了過上真正富裕的生活、更為了贏得自己做人的尊嚴。

全球27國實行單一稅率

目前這27個單一稅率的國家,稅率最低的是脫離塞爾維亞而獨立的黑山共和國(9%),第二低的是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波士尼亞、哈薩克、馬其頓、東帝汶、蒙古等11國,都是10%。單一稅率的大國是俄羅斯,所以更有意義和借鑒性∶

俄國原來也是累計稅制,有三個等級∶12%、20%、30%。2001年俄國實施單一稅率13%。結果稅收不僅沒減少,反而增加。俄羅斯風險分析中 心公司副總裁梅德-皮庫爾(Dmitry Pikul)2011年接受中國《東方早報》採訪時說,俄國實行單一稅率后,第二年國家稅收實際增長25%,第三年增加20% 。他認為主要是兩點∶第一,逃稅的公司數目變少了;第二,稅基開始變寬(也就是繳稅的人多了)。

美國也有總統候選人提出單一稅率,像曾兩次競選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福布斯》雜誌創辦人福布斯(Steve Forbes)就提出美國應實行17%的單一稅率。上次共和黨總統初選時,黑人參選人凱恩(Herman Cain)也提出999的大幅減稅計劃,還有德州州長培瑞也提出單一稅率。

但在奧巴馬領導的闊步走向社會主義的美國,別說實行單一稅率,連延續布希政府的減(一點點)稅的政策都難以保持。這種違背美國憲法精神,逆美國歷史 潮流和世界趨勢的做法,必然使美國繼續滑向大政府、高稅收的災難之路,更加剝奪人的權利(私有財產)和自由。哈耶克早就預言,這是一條「通向奴役之路」。


高興

感動
1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7 個評論)

回復 解濱 2013-5-3 01:30
沒辦法,奧巴馬要拿納稅人的錢去買他的選票,就只能這樣了。  我見到那些大腹便便的吃糧票的美國人就煩。
回復 飽暖思平等 2013-5-3 01:42
解濱: 沒辦法,奧巴馬要拿納稅人的錢去買他的選票,就只能這樣了。  我見到那些大腹便便的吃糧票的美國人就煩。
民主的境界之一----多數暴政民主。得想法子立法,制止這個趨勢。。。
回復 正義感 2013-5-3 02:00
老兄,蛋定,無論如何搞,星條旗永遠不會落的。
回復 飽暖思平等 2013-5-3 02:25
正義感: 老兄,蛋定,無論如何搞,星條旗永遠不會落的。
一邊玩去吧。美國就是因為有這樣的聲音,她才不會有事,只會越來越好。
回復 正義感 2013-5-3 03:08
飽暖思平等: 一邊玩去吧。美國就是因為有這樣的聲音,她才不會有事,只會越來越好。
一會兒"摧毀美國",一會兒又"不會有事,越來越好",你挺會YY的!
回復 無為村姑 2013-5-3 12:47
哪有加拿大高啊
回復 light12 2013-5-3 21:34
「通向奴役之路」不走不行走死為止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05:4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