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還原儒的真身----喪儒

作者:飽暖思平等  於 2013-4-2 06:0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評論




論起儒家起源,有些人可能以為孔丘就是儒家的祖師爺,是創始人。但事實並非如此,孔丘之前儒就存在了,而且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了。

中國人歷來重視死的觀念與喪葬禮儀,這種廣泛的社會需求促成了一個特殊社會階層——「。 到殷商就有了專門負責辦理喪葬事務的神職人員,這些人就是早期的,又稱為術士。據胡適先生在《說儒》,由於這種職業地位低微,收入也少,且沒有固定的財產和收入,做事時是要仰人鼻息的。

《墨子非儒》篇有一段描寫當時的儒:
   
夫繁飾禮樂以淫人,久喪偽哀以謾親;立命緩貧而高法居,倍本棄事而安怠傲。貪於飲食,惰於作務,陷於饑寒,危於凍餒,無以違(避)之。是若人氣,我鼠藏,而我羊視,賁就起(資即奔字)。君子笑之,怒日,散人焉知良儒!
   
夫(彼)(此處疑脫春乞四字),夏乞麥禾。五穀既收,大喪是隨,子姓皆從,得厭飲食。畢治數喪,足以至矣。國人之家解(財)以為,恃人之野以為尊。富人有喪,乃大說喜日,此衣食之端也!

這 兩段用大白話說就是:儒者就是窮鬼二流子,欺軟怕硬,好吃懶做,用繁瑣禮樂黑喪家,假哭真撈錢,沒活兒的時候饑寒交迫。專門忽悠人大操大辦喪事,尤其是收 獲季節,騙弄個幾次喪事就夠吃好一陣子。用喪家財物裝神弄鬼,滿足私慾。要是富人有喪,就開心的不得了:「衣食有著落了!」

簡而言之,儒的起源就是哭喪的。哭喪者身穿特製的喪服,頭戴喪帽,當時稱為褥服,褥儒同音,這些哭喪者漸漸的便被稱為

 「儒」這個詞本是個鄙稱,指那些位卑無財,指著別人家死人來騙錢騙物的哭喪者。有鑒於此,孔丘發明了「君子儒」和「小人儒」之說,意思是別的哭喪的是「小人儒」;他自己這一撥哭喪的則是「君子儒」,哭喪的服務素質高,哭喪的服務質量好。

孔丘自己也時常操持哭喪業務,要不靠學生孝敬的幾條臘肉怎麼活下去?孔丘帶著他的學生們就是一高級哭喪隊,時不時為那些貴族家族提供哭喪服務,掙些個喪錢喪物

讀儒家經典《禮記》,從中看到大量關於喪儀的記述,包括極為嚴格而細密的哭喪之規,使人深感喪儒文化之博大幽深和精緻入微。
  喪儒哭喪之禮首要者,就是分清尊卑之序;再者就是哭喪場所也有定規;先哭后哭、哭聲大小等等細節均有定規,不是你想哭就能哭的。

喪儒哭喪之禮甚至包括了「跳腳」的規定,這就是孔丘要求的哭踴有節,「踴」就是跳腳。踴和哭一樣,須因哭喪對象的不同,而各有所異,位置、動作、節奏等都有煩細的規定。

就以「踴」為例子說說喪儒哭喪之禮的繁雜嚴密吧。

《禮記》中明確規定:公七踴,大夫五踴,婦人居間,士三踴,婦人皆居間。這是說,諸侯國君從死到入葬,須跳腳痛哭七回,對死去的大夫是五回,士死了只能享受三回;哭喪時喪家的男人首先哭踴,然後是喪家的女人們哭踴,最後才是弔喪的賓客哭踴,哭踴的順序和各自的位置都有禮規,是不能亂來的。這裡沒說天子幾踴,九五之尊想必該享受最高級別的九踴吧。至於士以下的庶民,死後恐怕也只有一踴的資格了。
  每回哭踴都須遵照一定的節奏,所謂哭踴三者三,即每哭一節而跳腳三次,哭三節跳腳九次便是成踴一回。有時喪家的主人正袒露著左臂在哭踴,忽有大人物上門來弔喪,這時主人得中斷哭踴去迎拜,然後再回到原位把哭踴未了的部分給補足、完成了。
   
孔子曰:為伯母、叔母疏衰,踴不絕地。姑、姊、妹之大功,踴絕於地。知如此者,由文矣哉!由文矣哉!。孔夫子在這裡說的是因親戚的親疏,跳腳也因之而異。伯母、叔母不如自家的姑母、姐妹親(後者有血緣關係),所以前者亡故,即使在齊衰喪禮上,哭踴時前腳掌也不能離地;而為後者的大功喪禮,哭踴則須整個腳都離地,腳離地的哭踴顯得更悲痛一些。夫子說,如果知道了這裡面的道理,也就是掌握了禮文的規矩啦!那麼,反過來說,不管親疏關係或貴賤之別,率情恣意地跳腳哭泣,這便是違禮的行為了。

可笑吧?荒唐吧?但這就是喪儒!

孔丘《論語》曰:不學禮,無以立。荀子(見荀況)云: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於分,分莫大於禮。「;董仲舒云:「禮者序尊卑、貴賤、大小之位,而差外內遠近新故之級者也。;《白虎通德論》雲「禮所以序上下、正人道也。

為什麼孔儒對「禮」這個表面文章重視到了如此瘋狂的地步呢?為什麼春秋百家中,其他各家無一家對「禮」能有孔儒百分之一的重視呢?知道了「儒」這個來源就會理解了。

原因很簡單,死人家裡越講禮,哭喪的掙得就越多。所以孔儒一系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禮」搞龐大、搞嚴格、搞精細、搞繁雜。你花得越多,哭喪的就掙得越多。

若是辦喪事,喪儒能讓你傾家蕩產;若是辦國事,喪儒能讓你國破族亡。

春秋後期,周天子勢力式微,天下諸侯為爭權奪利奮戰不止,也不敬重周王,出現所謂禮崩樂壞的局面,令孔丘憤怒不已。試想,一旦周禮不行於天下,孔丘所從事的喪葬業必將首當其衝,上那兒掙喪錢喪物呢?孔丘有句名言:「克己復禮為仁」,就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哭喪生計來源。

因此儒家視主張天下大同節用的墨子為洪水猛獸,認為其無父無君禽獸不如,天天痛罵不絕於口。

喪儒要大家都按著他們制定的「禮」來生活,並由他們來運作、監督和評判,這樣「儒」的地位就顯而易見了。

孔丘到齊國去,齊景公想重用孔子,但宰相晏嬰阻擋,說: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軌法;倨傲自順,不可以為下;崇喪遂哀,破產厚葬,不可以為俗……」。由此可見當時「儒」的形象如何了。

實事求是地說,孔丘還是相當地有能耐的,他把「儒」從「哭喪的」發展為周禮的代表和維護者,繼而在徒子徒孫的努力下,三百多年後,「儒」成為被獨尊的唯一,並持續兩千多年。此乃儒之大幸,卻為華夏之哀,這點不在本文討論之列,就不展開了。

一個起源於哭喪的儒教,給華夏帶來的不但有重重危害,還有陰魂不散的晦氣。原本生機勃勃、蓬勃進取的漢族,自從獨尊喪儒后,不斷遭受挫折,屢屢為外族所侵略屠殺劫掠欺辱,甚至亡國,還差點被滅族

比較中國人的臉和西洋人的臉,可以發現,重要的不是臉型的不同,而是神態的不同。陰沉、呆板、壓抑、無趣是中國人的常見神態,其原因可以追溯到儒家起源哭喪的。

喪儒是不會允許喪禮上有陽光燦爛的臉,生機盎然的臉,積極向上的臉,活潑樂趣的臉。陰沉、呆板、壓抑、無趣正是喪禮的特點,也是喪儒的特點。這個特點延續了二千多年,形成了今天中國人的臉。

 

喪儒喪儒,喪氣喪運,喪臉喪身,喪族喪國。


高興

感動
1

同情

搞笑

難過
1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無為村姑 2013-4-2 10:07
所以孔夫子對禮儀的事最重視。原來儒字從哭喪而來,長見識了
回復 sugela 2013-4-2 11:00
有點奚落嘲諷。

不過,作者將「華夏之哀,源溯獨儒」,看到生機勃勃的漢族多元思想受到禮教之
桎梏扼殺而枯萎憔悴,看到思想意識自由空間受到「為我是尊」的儒教禁錮束縛而
狹窄封閉,尤其是看到董之「表章六經」的思想專制與民族命運坎坷不堪,社會制
度衰落,思想抱殘守缺的內在因果關係,可謂切中要害,洞察本末秋毫。「董儒之禍,無異秦灰」. 這種維理是尊的批判精神和勇氣,誠為可嘉。

從政治角度來說,凡是維持既定利益格局和現有秩序不變者,均無不例外推崇禮教。所謂「教之以儒,輔之以法」,是中國歷代皇朝沿襲的統治手段。一個把庶民當作被統治的客體的主宰者,最能駕馭天下的治國策略莫過於把它們變成溫順又無思想的羊群__________「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精髓

但是,孔子乃先秦諸子之一,其論述作為一家之言,並非不無一是。其對人的精神意識活動的較為原始的思辯,給外在行為賦予理念涵義解釋而歸納升華為道德規範,至今依然有它不能否定的合理的,具有人類普通認同的文明價值。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20:1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