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被"辯證法"毒害的中國人:是非不分的詭辯術》

作者:飽暖思平等  於 2012-6-14 07:1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8評論


(轉貼文章)

每年高考結束后,高考作文題都會成為人們解讀、議論的焦點。然而人們普遍忽視了高考作文題的最大特點——「辯證」扎堆。今年雖然有所收斂,但「科技的利與弊」、「想著擁有還是想著沒有」等辯證題目仍然不少。

不但高考作文題簡直愛死了辯證,在日常生活中,國人也把「你要辯證的看問題」掛在嘴邊。當代思想家顧准曾總結說:「中國人是天生的辯證法家」。可是顧准又說「辯證法把中國人坑害苦了」。這是咋回事?

一個無敵句式——你要辯證的看問題(這是最裝孫子的一句話),辯證法幾乎成了「智慧」的代名詞,無論你說啥觀點,「辯證的看問題」都能將你輕易擊敗。

有個笑話這樣說:上課時,我放了一個屁——很普通的屁。既不很臭,當然也絕對不香。/可怕的是,教授正在講辯證法。/「請你自己對這個屁作一下判斷,」教授說,「它好還是不好?」/我只得說:「不好。」/「錯了,」教授說,「任何事物都由矛盾組成,有它不好的一面,肯定有它好的一面。」

這個笑話看起來很有趣。然而這真的是個笑話嗎?君不見:

當我們說民主是個好東西時,總有個故作老成的人充滿智力優越感的說:你要辯證的看問題,民主不是萬能的,民主有民主的缺陷……

當我們說強拆是個壞東西時,那個「智者」又跑出來說:你要辯證的看問題,強拆有強拆的作用,不強拆怎麼發展……

當我們批評官員的腐敗風氣時,「智者」又開口了:你要辯證的看問題,官員也很不容易……

當我們……

哦,對了,「你要辯證的看問題」還有個一樣無敵的姊妹句式——「你太偏激了」。更厲害的是「辯證的看問題」發展到高級階段后,你連發表觀點的必要都沒了。

在「方舟子打假唐駿」時,一位叫「李國良」的網友說:「方說非黑即白,看來其完全不懂辯證法。這個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黑中有白,白中有黑,方卻一口咬定他就是白,唐就是黑,連對立統一規律都不懂。」

你看看,遇到更大的「智慧」,你發現其實說什麼觀點都是多餘的,反正「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進一步「善中有惡,惡中有善」,最後「是中有非,非中有是」,所以「是非」並不分明,甚至有人直接說本就無所謂「是非」,你還廢什麼話。

當我們為假醜惡不安時,一「辯證」就釋然了,生活中每天都發生著各種假醜惡,有些假醜惡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或者我們就參與其中。如果我們批評或抵觸假醜惡,可能會對自己不利;而不批評不抵觸,自己內心又不安。

這時候,「辯證法」就派上用場了。只要我們改變思維方式,去「全面的」看待假醜惡,那麼你會發現假中有真、丑中有美、惡中有善。唐駿是造假,可人家畢竟激勵了很多年輕人;貪污讓人痛恨,可貪污也是經濟的潤滑劑;強拆是慘烈,但沒有大拆大建哪來讓我們驕傲的市容市貌……

就這麼一「辯證」,我們發現不但原來認為的假醜惡沒那麼糟糕了,甚至面目可愛起來,簡直能成為真善美了。張藝謀不就在《英雄》中通過「辯證」的思維把暴君捧為英雄了嗎?所以我們還有什麼不能心安理得的。

所以「辯證法」是犬儒的最愛。所謂儒,就是知識分子;所謂犬儒,就是像狗一樣的奴才知識分子。知識分子本該是道義的堅守者,無奈上面要指鹿為馬,知識分子該怎麼辦?堅持「鹿不是馬」,要掉腦袋;而難得煳塗,才能明哲保身。

「辯 證法」正是一門「煳塗」學問。被譽為「中國古代辯證法」的老莊哲學,有不少這類說法:「物無非彼,物無非是。」「彼出於是,是亦因彼。」「方可方不可,方 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惡乎然?然於然。惡乎不然?不然 於不然。……無物不然,無物不可。……恢詭譎怪,道通為一。」(見《莊子·內篇·齊物論》)在莊子看來,馬亦鹿也,鹿亦馬也,所謂「萬物一齊」也。於是知 識分子們釋然了:你指鹿為馬,我難得煳塗,「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

中 國人信奉的「辯證法」實乃詭辯術與搗糨煳術。這種玄而又玄的「辯證」經得起推敲嗎?辯證法作為一個哲學概念本無害。儘管辯證法作為一個哲學概念,有豐富的 內涵,但公認的辯證法的核心就是對立統一論。教科書上說,對立統一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著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

事實上,這裡的「一切事物」指的是「一切連續性的概念」,比如高度、數量、面積、價值。拿高度來說,包含高和矮兩個方面,高矮對立,但沒有高就無所謂矮,沒有矮就無所謂高,而且隨著標準的變化,原來高的以後可能變成矮的,反之亦然,這就叫兩個方面的統一性。

如果辯證法僅僅是指上述這樣的哲學概念,那麼無錯,更無害。但被中國人靈活應用后的「辯證法」成了詭辯術。然而中國人理解的「辯證法」,卻是抓住「一切」、「兩個方面」、「統一性」等字眼大做文章。

比 如「唐駿造假了」,這本來是個事實判斷,根本不是個「連續性的概念」,不適用辯證法,更不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再比如「唐駿造假的價值如何」,這是個 價值判斷,對一件事做價值判斷必然可以判斷出好和壞兩個方面,但「唐駿造假的價值如何」同樣不是個「連續性的概念」,也不適用於辯證法。唐駿造假的正麵價 值——激勵了年輕人,和負麵價值——損害誠信,二者根本是兩回事,不存在什麼「統一性」。

但 是,中國人的「辯證法」卻認為,既然「一切事物」都有「兩個方面」,那麼「唐駿造假了」肯定也有兩個方面,然而這兩個方面是什麼?你總不能說唐駿既造假也 沒有造假吧?於是「聰明」的中國人繼續挖掘,發現做價值判斷總是能找到「兩個方面」,於是就以價值判斷的多樣性來混淆事實判斷的單一性,在我們指出唐駿造 假這個事實時,在旁邊一個勁說「唐駿造假的積極意義」。

好 吧,既然你要做價值判斷,那我們就來談談唐駿造假的負面作用。這時候,「聰明」的中國人又拿出了「統一性」法寶,把兩個邏輯上不相干的事情「統一」到一個 邏輯下,以「唐駿激勵了年輕人」來否定「唐駿損害了誠信」,如此「雞同鴨講」(實際上這種「雞同鴨講」普遍的出現在中國的各種辯論比賽中,這種比賽的題目 設置往往就是要求選手們「雞同鴨講」)。

好吧,既然你要講「統一」,那麼我們從整體來看,「唐駿損害了誠信」之惡還是超過了「唐駿激勵了年輕人」之善吧?所以唐駿造假的整體價值仍是惡的。這時候「聰明」的中國人又繞了回去——「你不要太偏激了,畢竟人家唐駿激勵了年輕人,你自己又有什麼貢獻……」。

所以中國人的「辯證法」就是種以價值判斷混淆事實判斷、讓邏輯上不相干的價值左右互搏、以局部的價值否定整體的價值的詭辯術。更「高級」的「辯證法」乾脆認為不存在是非、善惡,一團糨煳就是最大的「智慧」。

更 「聰明」的中國人都懶得詭辯了,他們認為既然「兩個方面」有「統一性」,可以「相互轉化」,那麼「兩個方面」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亦是我、我 亦是你」嗎?「兩個方面」根本就分不清嘛。明白了「分不清」這個「本質」,才是達到了「手中無劍、心中亦無劍」的最高級「智慧」。「聰明難,煳塗更難」 啊。

以後再有人故作老成、裝出一副「智者」模樣說「你要辯證的看問題」,你就拿這個專題砸他的臉。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2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8 個評論)

回復 白露為霜 2012-6-14 07:32
象湖北卷 『科技的利與弊」這樣的題目,美國的孩子會挑一邊,比如科學的「利」,然後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挑「弊」也沒有問題,只要論據能支持論點。
中國孩子喜歡兩邊都講 (arguing both ways),一會「但是」,一會「從另一面來看」,自己覺得很全面, 聽的人覺得他沒有自己的觀點,或不能從不同觀點中找出那些是重要的,也無法得出結論。
回復 總裁判 2012-6-14 07:40
呵呵,呵呵,不能這麼說么,當然,也不能絕對那麼說,呵呵,還是要學會怎麼看問題么!不能太偏激,呵呵,呵呵。毛澤東也是有缺點的,誰能沒個錯誤什麼的?但扣帽子是不對的。
你說中國有這樣的問題,是啊,要用發展眼光看問題,中國不是在進步?美國不是同樣也有問題么,辯證法叫我們不要有偏見,好事壞事都要按毛主席的教導,正確對待么。不要學文革,一棍子打死。即使是文革,也須有個正確的立場態度去對待。
於是,老好人,道貌岸然者,正人君子(看上去沒有一個五毛),一哄而上,一起拍手稱快。
回復 飽暖思平等 2012-6-14 07:40
白露為霜: 象湖北卷 『科技的利與弊」這樣的題目,美國的孩子會挑一邊,比如科學的「利」,然後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挑「弊」也沒有問題,只要論據能支持論點。
中國孩 ...
你看以前舉行的大專辯論會,都是正方,反方的。我後來聽說,大陸當局很反感這樣的辯論方式,到後來,決定不再參加,電視也不直播了。出國好久了,不知道現在是什麼情況了。
回復 飽暖思平等 2012-6-14 07:47
總裁判: 呵呵,呵呵,不能這麼說么,當然,也不能絕對那麼說,呵呵,還是要學會怎麼看問題么!不能太偏激,呵呵,呵呵。毛澤東也是有缺點的,誰能沒個錯誤什麼的?但扣帽 ...
在這裡有意無意這樣做,這樣想的人,很多很多很多。。。
回復 白露為霜 2012-6-14 07:47
飽暖思平等: 你看以前舉行的大專辯論會,都是正方,反方的。我後來聽說,大陸當局很反感這樣的辯論方式,到後來,決定不再參加,電視也不直播了。出國好久了,不知道現在是什 ...
國外的辯論都是這樣的。如果家有孩子在學校參加辯論隊就知道。正方反方是抽籤的。如果兩邊都講豈不是幫了對手?
回復 飽暖思平等 2012-6-14 07:52
白露為霜: 國外的辯論都是這樣的。如果家有孩子在學校參加辯論隊就知道。正方反方是抽籤的。如果兩邊都講豈不是幫了對手? ...
哎,我無語。我們的孩子是出來了,可國內親朋好友的孩子,還在被這個可能要毒害他們一生的思維方式侵害著那。雖然我的那些朋友們也在覺醒,怎奈在那個大環境里,誰都無能為力啊。每次通電話,必問孩子怎樣才能出國的事。我都有點怕了,真的,怕打電話。。。
回復 fanlaifuqu 2012-6-14 07:57
就是兩分法嗎?
回復 總裁判 2012-6-14 09:34
白露為霜: 國外的辯論都是這樣的。如果家有孩子在學校參加辯論隊就知道。正方反方是抽籤的。如果兩邊都講豈不是幫了對手? ...
高峰階段是王滬寧(當時是復旦國政系主任)主持。任教練,還出了一本書。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0:0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