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三十幾歲的我面臨職業選擇和生育的壓力

作者:諮詢師  於 2012-2-25 04:2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職場困擾|通用分類:流水日記

【困擾疑惑】

    咨客,女,30幾歲,大學學歷,心理學類管理工作,因為職業選擇和生育壓力的困擾前來諮詢。

【案例總結】

咨客目前存有兩方面的困擾。第一方面,咨客從事與心理學相關的管理工作,因為領導和企業文化的原因,考慮離開現單位;心中嚮往諮詢工作,但是缺乏經驗,擔憂難以依靠諮詢謀生。諮詢師通過詢問咨客是否從事過兼職諮詢工作,參與接聽諮詢熱線的頻率和強度等具體問題,幫助咨客看到內心熱愛一份工作和能否勝任是兩回事,只有一定強度的實踐才能幫助她找到答案。

第二方面,咨客已滿35周歲,想要生小孩,因為患有多囊卵巢綜合症,醫生建議她做試管嬰兒,咨客對於懷孕及其懷孕后如何處理工作等問題感到困惑,諮詢師與其一一做了討論。不僅如此,諮詢師還幫助咨客看到其未曾考慮的方面,並且提醒咨客在此期間鍛煉身體、認真工作,準備好自己,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面對咨客習慣性的負向思維,諮詢師的正向鼓勵以及專業的分析,使得咨客感到放鬆、收穫很大。

【諮詢思路】

一、關於職業選擇

咨客考慮更換工作的原因是與企業領導和文化有關,心中嚮往諮詢工作,但是缺乏經驗,面對這一困擾,諮詢師與其討論採用兼職諮詢的辦法,通過一定強度的實踐,在未來半年內幫助自己看到能否勝任這份工作。

二、關於生育壓力

1.        經濟因素:咨客自身的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50%,而且試管嬰兒成功後有多胞胎的可能性,經濟因素是主要考慮的問題;

2.        工作問題:咨客生小孩的問題與工作的選擇互相關聯,試管嬰兒能否成功也會在短時間內得到答案,到時候工作的選擇也會隨之有了結果。至於懷孕后是否需要保胎、回家靜養能問題都需要與醫生討論后依據情況而定。

三、關於咨客本身

1.        正向鼓勵:諮詢師從咨客的年齡階段入手,幫助其看到咨客雖然已經過了生育的最佳年齡,但是依然有幾年的時間去做這件事,36歲和40歲懷孕幾乎沒有區別;咨客糾結的兩方面的問題都會在嘗試后的半年內有較明確的結果。

2.        動機面詢:咨客習慣地預想事情糟糕的一面,這樣的負向思維和「坐而論道」不利於解決問題,諮詢師不斷引導其積極、正向地看待問題,並且從「放鬆容易懷孕」的角度調動其減少思慮、加強實踐的動力。

【案例啟示】

一、人生處處面臨選擇,有效實踐助你實現目標。做什麼工作、和誰結婚、要不要小孩、什麼時候生小孩……人生時時、處處面臨選擇,沒有人「紙上談兵」就能將人生藍圖規劃好,也沒有「足不出戶」就能實現一個個目標,理性的思考加上一步步腳踏實地的實踐才能使夢想成真。「我能不能勝任這份工作?我和他到底合適不合適?」這些疑問,只有「嘗試」了才知道!

二、規劃要早、實踐要快。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有其主要任務,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焦慮來源於未知和不確定,對於人生的規劃要預留一定的提前量,儘早做打算,並能利用有效地實踐幫助自己做出合適的選擇。

【諮詢過程】

1.        張醫生:你好,我是張醫生,講講你的困擾吧!

2.        咨客:我想諮詢兩方面的問題,第一是職業選擇的問題,第二是我目前面臨生育方面的壓力。我先說一下第一個問題吧。

3.        張醫生:好的。

4.        咨客:我從事目前的工作已經有三年多的時間了,但是我在考慮是否要離開。可能與從小的成長經歷有關,讓我走上了與心理學相關的道路。雖然我現在做的工作不是心理諮詢,但是也與之相關。

5.        張醫生:那你為什麼要考慮離開現在的工作呢?

6.        咨客:恩……可能跟公司的領導和企業文化有一些關係。

7.        張醫生:那不能離開的原因是什麼呢?

8.        咨客:主要是擔心換了工作以後能不能做得比現在好,我心中最期待的是做諮詢方面的工作,但是我在這塊缺少經驗,如果目前以諮詢來謀生是比較困難的,不敢輕舉妄動。

9.        張醫生:那你過去找過心理諮詢工作的兼職嗎?有這種實踐的機會嗎?

10.    咨客:我現在正在一個公益機構接受培訓,培訓之後就會考核上崗,將來每個月會有1-2次接聽熱線的機會。

11.    張醫生:對,這就是我說的實踐,但是頻率是不夠的,每周1-2次比較合適。

12.    咨客:如果每周1-2次,我就得從現在的工作中去抽時間,這是不太可能的。

13.    張醫生:哦,熱線周末有嗎?

14.    咨客:有,但是我不知道能不能排上我。

15.    張醫生:這裡面有兩個很重要的問題,第一,諮詢就如同醫生看病一樣,需要積累一定的量和臨床經驗,如果只是每個月1-2次,起不到這樣的作用。第二,依你目前的頻率和強度,你可能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判斷自己是否喜歡這個工作,能否勝任,如果是每周參與1-2次,你做判斷和選擇的時間就會大大減少了。假如現在的這個機構無法滿足這樣的需求,你可能就需要找個其他的地方去嘗試,只有「做」了才知道答案。

16.    咨客:哦,如果是要把諮詢的頻率和強度增加,那我在目前的單位就可能實現。

17.    張醫生:但是如果你這麼跟領導提議的話,會不會影響你目前的工作?既能實現你的願望,又不會丟了「飯碗」,這種可能性有嗎?

18.    咨客:有。這個問題更多的是我自己走不出來,並不是現在的單位沒有這樣的機會。

19.    張醫生:哦,那如果本單位就能滿足,是可以優先考慮的,還能避免交通壓力的問題。

20.    咨客:但現在我不能保證滿意度總是100%。如果滿意度出現問題,我還是會面臨很大的壓力。

21.    張醫生:你指的是咨客的滿意度嗎?

22.    咨客:對。

23.    張醫生:這就像醫生剛畢業的時候都要先到『教學醫院』去練習,之後才能再出去工作,因為剛開始是志願者,不收費用的,對方的要求就會低,不大可能你提供的是免費的服務,對方還總對你挑剔。在本單位實踐是好事,但前提是不影響你現在的工作表現。所以,『坐而論道』不能告訴我們答案,只有實踐后才能知道。

24.    咨客:恩,明白。張醫生,我現在還有個現實的困難,就是如果我在本單位開始諮詢的工作的話,那勢必會影響我現在的工作,因為我們的假期其實是比較少的,如果總是用我的工作時間去接聽諮詢的熱線,我手頭的工作就會受影響。

25.    張醫生:是的,就像我剛才為什麼問你熱線在周末有沒有,因為即使再忙碌,一般人也都能每周有一天的休息,而你這個事情不需要長期去做,大概在半年之內,辛苦一些,利用周末的時間去嘗試,這樣很快自己就有答案了。

26.    咨客:但是熱線周末的時候只有半天,平時的都是一天。

27.    張醫生:半天不是問題,關鍵是你在的這半天里,有沒有熱線打進來,至少保證有2-5個人找你做諮詢,我們不是去做『面子』工程,是要真的做事,這樣你才有練習的機會。

28.    咨客:恩。

29.    張醫生:過了一段時間,也許你會發現這份工作你做起來很有意思,也可能你覺得『太糟糕了,他們怎麼有這麼多煩心事,咨客滿意度也不到一半』,這樣你心中就會有答案了。

30.    咨客:對於這個問題我心裡是有明確的想法的,我其實對於諮詢行業是很熱愛的。

31.    張醫生:你說的這個「熱愛」比較像是認知層面的,你剛才還說了,你自己沒有試過。假設每天有8個人找你諮詢,一半以上你都解決不了,還有人要投訴你,那個時候你對諮詢的看法可能會跟現在有所不同。所以,我更關心的不是你內心是否熱愛,而是這份工作你能否勝任。

32.    咨客:明白,我會接下來盡量爭取實踐的機會。

33.    張醫生:對的,你理解的非常對。

34.    咨客:好的,那我現在想跟您討論一下我的第二個困擾。我現在已經過了35周歲了,我挺想要個孩子的,現在被診斷出來患有多囊卵巢綜合症,醫生建議我做試管嬰兒,所以我就擔心以我現在的工作強度,我不知道一旦試管嬰兒成功,我能不能保得住這個孩子。這個問題跟我剛才說要不要離職有關聯,假設我選擇去一個新的工作環境,我又要從頭做起,需要花費比較多的精力在工作上,也將是比較大的壓力,但是留在目前的單位呢,環境雖然熟悉,就是不開心。

35.    張醫生:那我想了解一下,假如你們家庭的總收入是100,你能佔多大的比例?

36.    咨客:一半。

37.    張醫生:那沒有你這份薪水看起來影響很大,有其他的親屬可以幫忙嗎?

38.    咨客:恩……家裡的親屬也都是工薪階層,有個溫飽,把日子過下去還是有可能的。

39.    張醫生:我認為你現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方面的。目前來講,試管嬰兒成功的概率還是比較高的,但是有可能會出現雙胞胎、多胞胎……

40.    咨客:這個我還真沒想到,我只是在考慮,如果一次失敗了,我要不要做第二次,兩次失敗,我要不要做第三次。

41.    張醫生:對,我跟你討論的是另外一方面的可能性,有時候太成功或是太失敗都有可能帶來壓力,如果一下生出兩個、三個孩子,那經濟問題就需要去考慮,試管嬰兒成功的概率很高,經濟問題反而是更重要的,這是第一點。第二,你現在的年齡是一個比較好的階段,你大概很驚訝我這麼說。從醫學上來講,女性在35歲之前生育比較有優勢,因此35歲是第一個坎,但是你現在已經過了這個坎了,36歲生小孩和40歲生小孩幾乎沒有區別,因此你還有4年的時間可以去做這件事;另外一方面,就像你說的,如果你在這期間試管嬰兒成功了,那可能要面臨保胎、養身體的問題,很多人不會在這個時候著急離開自己已經熟悉的工作環境。大概在6個月之內,你這兩件事都會有答案,要不要做諮詢的事情嘗試之後就清楚了,試管嬰兒半年內也有幾個周期可以去做了,很大可能也有結果了。懷孕的事情有結果了,你現在的工作要不要做也就隨之有答案了。所以,你糾結的幾件事在下一個階段內,都會自然出現結果。

42.    咨客:我聽您跟我討論的這些事情,感覺很受鼓舞。您說的好多事情是我根本就沒想過的,比如您說的有可能生出來多胞胎,會有經濟壓力的問題,這些事我聽著都挺新鮮的。

43.    張醫生:呵呵,你今天作為『咨客』對諮詢也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體會,可能跟你想的不太一樣,諮詢師要知道很多事才能做諮詢。

44.    咨客:對。我還在想,假如我懷孕了,單位是不是就不能解僱我了。

45.    張醫生:這裡我們不討論法律方面的問題,有時候即使他不解僱你,你自己可能因為終於懷上寶寶,也不想去上班了。你剛才講的好像都是小時候的經歷怎麼樣,領導怎麼樣左右著你的選擇,人生很多時候不是別人替我們做什麼決定,而是自己來選擇跟什麼人結婚、要不要生小孩,在哪裡工作。

46.    咨客:對,我是有這種傾向,似乎我的命運都是別人決定的。

47.    張醫生:對,我現在是在引導你做你自己生命的「船長」。

48.    咨客:我現在期望能懷上孩子,在這個單位把孩子生下來,而且我還想在懷孕期間工作壓力小一些,這是可能的嗎?

49.    張醫生:會有這種可能。大多數企業都能理解女員工生產的事情,尤其是優秀的企業會更注重人文關懷,領導關心的是在你生孩子前、后的工作表現,不能因為懷孕就『磨洋工』、『混日子』,這是不可取的。

50.    咨客:我很認可您的說法,我之前也是在做管理工作,前不久一個員工懷孕了,但是我們的領導沒給她減工作量,所以我想我之後也不會被特殊對待,但我很自信我這幾年的工作都是勤勤懇懇的,成績也是讓領導認可的。

51.    張醫生:這很好,另外這個事不能『一刀切』,有的人身體素質特別好,越生孩子越健康,對於懷孕的員工,需要照顧的就照顧,不需要照顧的也不要過度照顧,作為一個好的公司,應該關心員工,尤其是女性員工,體現人文關懷。

52.    咨客:恩。

53.    張醫生:有句話叫『磨刀不誤砍柴工』,在你準備懷孕的期間,抓緊時間把身體鍛煉好,另外把現有的工作做好,與領導處好關係。把目前的幾件事做好,你糾結的事情都會在你40歲之前解決,過去的事情都不能改變,好的事情增加經驗,不好的事情吸取教訓就好了,剩下的是怎麼做好現在和未來,慢慢困擾就會少了,這樣清楚了嗎?

54.    咨客:清楚了,您對我這兩個問題的提示和方向我都比較清晰了,我想最後問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我一旦試管嬰兒成功了,我希望能在懷孕的頭三個月里不去工作,專心保胎,這個事情可以做到嗎?

55.    張醫生:第一,要看你和領導商量的結果。第二,要詢問你的醫生是否需要,在美國很少有人需要這麼做,它和自然懷孕是差不多的,胚胎一旦移植成功了,它就在你的身體里了,所以這裡要詢問你的醫生,不要假設。看起來你很容易去預想所有壞的結果,很多事可能沒有想象的那麼糟糕,這麼想就會折磨自己,人放鬆下來比較容易懷孕。聽說過這樣的故事嗎?有的女性總是不能懷孕,抱養了一個小孩后就懷孕了,這裡面很大程度是因為心情放鬆了。

56.    咨客:好的,我明白了,這個不是我現在需要考慮的問題,醫生如果覺得需要,他會給我建議的。

57.    張醫生:對的。

58.    咨客:好的,謝謝您,我覺得今天收穫很大!

59.    張醫生:不客氣,再見!

 

心理醫生:張道龍

撰稿、編輯:劉金雨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20:4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