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員的自殺之殤
在中國大陸各地做心理學培訓時,無數次被人問道:「自殺的人他們為什麼會自殺?死都不怕難道還怕活著嗎?」更有甚者會說:「中國高高在上的官員還選擇自殺,你讓老百姓如何活著?鄙視!」
《錢江晚報》近日報道,10月6日下午,50歲的紹興市計生委主任葉錦茹從紹興市五星級的國際大酒店14層一間客房裡,縱身跳下,當即身亡。10月7日,警方表示,已排除他殺可能,並在其住的客房內發現兩封寫給家人和同事的遺書,稱不堪忍受病痛折磨。為什麼以這種慘烈的方式突然離去?葉錦茹的死訊從政界到民間引起不小的反應和遐想。知情人士紛紛感到不解和惋惜。在親友眼中,葉錦茹人緣好,能力強,曾擔任紹興市婦聯主席職務,而且家庭幸福,其丈夫也曾是紹興市政府官員,一個兒子正在上大學。最近剛剛裝修好新房。即使是身體有病,現代醫學如此發達,可以選擇就醫,她沒有理由自殺啊!無獨有偶,上個月,遼寧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主任、副理事長,曾任鐵嶺市常務副師長的袁衛亮意外死亡,官方發給出的認定是,袁衛亮由於患抑鬱症,近一個月病情加重,后溺水死亡,生前病情不為組織與同事掌握。
什麼是造成官員自殺的深層原因,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中國官員是典型的自殺高危人群,而這種危險狀況往往被官員呼風喚雨的強大外表所遮蔽,不為外人所知。
首先,安全感是人類生存的基礎,而官員的職業安全感極低。工作中的差錯事故可以導致官位盡失、官場權利爭奪可以被人陷害、工作失察也可能撤職,隨著公眾監督的加強,不作為也成為了失去烏紗帽的一個重要原因。試想,一個人如果天天生活中焦慮恐懼不安中,長此以往不是抑鬱也是枯竭和焦慮。其次,官員即使兢兢業業試圖做好工作,也可能成為階下囚。因為,他們手中的權利會成為一些利益集團虎視眈眈的目標,你不惦記別人,別人還會惦記你。處處有陷阱,時時要設防。官員位置越高權力越大,壓力越大,也就越危險。再次,社會支持系統是一個人面臨巨大壓力和挫折時最好的避風港。普通人都有三、四好友死黨,關鍵時刻與自己面對風雨站在一起。但是對官員來說,高處不勝寒,沒有人可以交心,沒有人可以袒露真情。因為不安全,甚至對父母兄妹妻兒都不可以說真心話。因此,孤獨是他們內心深處最痛的傷痕。
作為官員的壓力來源,除了職業的壓力危險,最常見的還有感情問題、健康問題。很多人因為工作繁忙造成家庭夫妻感情不和睦、孩子成長教育有問題。另外就是健康問題,長期加班工作,官場應酬,心理壓力無法排解,都會對生理健康造成傷害。有些官員在面臨提拔、升遷的關鍵時刻,知道健康問題有可能影響到職位升遷時,寧願選擇隱瞞不報,延誤治療甚至諱疾忌醫。
還有一個大家感到好奇的現象,就是官員自殺都喜歡選擇在公共場所,事後的自殺原因解釋基本上是健康問題。首先,選擇公共場所自殺可以不涉及家人、遠離家人和有效保護家人。中國有個傳統,就是人死萬事休。不管活著的時候做了什麼,人死了就不再追究。健康問題作為自殺原因的解釋是最經常被用到的,因為可以不涉及更深層的調查和追蹤,否則大家都難堪。健康問題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普遍問題與權利無關、與濫用職權無關、與貪污腐敗無關,可以淡化官員自殺的特殊性。但是,政府每次面對新聞媒體的無可奉告,又給廣大群眾以更多遐想的空間。恐怕未來更好的危機公關的方式反而是實話實說。
如何幫助這個高危人群呢?也許,有更好的監督機制就是一種好的保護,避免把官員至於職業危險境地;提供良好的、可視化的升遷通道,給官員多種升遷途徑的選擇,給他們一定的職業發展的可控性也是一種好的方法,做到進有進路,退有退路,進退有據。最後,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可以從系統的角度為官員提供心理健康援助服務,成為他們的社會支持系統和紓解壓力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