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我的兒子自殘、厭學、對抗權威,他是怎麼了?

作者:諮詢師  於 2011-9-25 23:5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流水日記|已有1評論

我的兒子自殘、厭學、對抗權威,他是怎麼了?

【困擾疑惑】

     咨客,男,近五十歲,大學學歷,離異。讀初中的兒子逆反心理嚴重,對抗家長和老師,易激惹,嚴重時會自殘。厭學,甚至要求退學。不願與人打交道,每天坐在電腦旁。咨客不知該怎麼辦,前來諮詢。

 

【案例總結】

     本案例的咨客是一位年近五十歲的父親,正在讀初中的兒子在他們夫妻離異后,逐漸出現很多行為上的問題,咨客為此感到非常困擾。

     咨客的兒子上初中后開始出現非常嚴重的逆反心理,總是對抗父母和老師。但這個孩子非常聰明,也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剛上初中時還做過紀律班長,後來因只管別人不管自己,起不到表率的作用就不再繼續了。他在家討厭父母的管教,在學校討厭學校的規章制度和老師的管教,與同學的關係也處理不好,總說同學們欺負他。情緒方面很容易被激惹,尤其在反抗父母和老師的管教時,出現過自殘的行為,甚至要求退學。除了幾個固定交往的朋友,平時不和任何人打交道,每天坐在電腦前上網。學習方面有明顯的厭學情緒,不會主動、自願的學習,每次都是在家長和老師的批評下勉強完成作業。咨客懷疑孩子得了自閉症。

     諮詢師評估后發現咨客的兒子智力正常,語言表達能力很強,並且有穩定交往的朋友,這些癥狀都不符合自閉症的診斷標準。而他的所有癥狀更像是典型的對立違抗性障礙,屬於青少年行為障礙,如果不及時接受專業系統的治療,就會發展為品行障礙,到18歲以後就會變為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諮詢思路】

一、評估與診斷:咨客的兒子經常與家長老師發生爭執;經常主動反抗或拒絕聽從家長和老師的規定,甚至因反抗家長而自殘;故意激惹家長,總是以自己的過失責怪家長或老師;情緒暴躁,易激惹。這些癥狀持續六個月以上,符合對立違抗性障礙(oppositional dcfiant disorderODD的診斷標準。

二、鑒別診斷:

1、與精神分裂症做鑒別診斷:咨客的兒子總說同學欺負他,並沒有充分的證據。諮詢師詢問是否還有其他無法證實的說法,排除精神分裂症。

2、與自閉症做鑒別診斷:自閉症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和智力都會受到影響,也不會與人成為朋友。而咨客的兒子語言表達能力很強,智力也很好,並且有穩定交往的朋友,不符合自閉症的診斷標準。

三、 風險評估:咨客的兒子會因反抗家長而自殘,厭學,甚至要求退學,如果不及時接受治療,會發展為品行障礙(conduct disorderCD,18歲以後會發展為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四、干預:

1、關於咨客:咨客認為是自己的離婚造成孩子現在的問題,諮詢師對此調整咨客的認知,並非離婚使孩子變成這樣,而是咨客在離異后採取「反應型」的管教方式造成的。並且讓咨客認識到,即便不離婚,如果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不當,同樣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相反,即使父母離異,如果家長採用「預防型」的管教方式,孩子便能適應相應的倫理和權威。所以,咨客需要在諮詢師的指導下調整對孩子的管教方式。

2、關於咨客兒子:儘快接受專業、系統的治療和矯正,前期需要在專業機構里接受集中治療,之後再每周與諮詢師溝通一次。

 

【案例啟示】

一、家長對孩子的管教方式要多用「預防型」,少用「反應型」。越來越多的家長因時間和精力的問題,更多的對孩子採用「反應型」的管教方式。平時很少關注孩子的言行,當孩子犯了家長不能接受的錯誤時,就會立刻採用強勢、暴力的方式實施管教,這樣會讓孩子產生排斥和反抗的情緒。如果更多的採用和風細雨的、持續的「預防型」管教方式,孩子才能適應家長的權威。

二、父母離異並非孩子產生心理問題的必然因素。當單親家庭的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時,父母常常自責因為自己的離異給孩子帶來不利影響,更多的家長為了孩子,即便婚姻已經名存實亡,甚至每天爭吵,也要繼續維持。其實,父母離異並非孩子產生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而父母離異后對孩子的態度及教育方式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至關重要。這就是為什麼並非所有單親家庭的孩子都有問題,也不是所有雙親家庭的孩子都沒有問題。父母每天的冷戰或爭吵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要遠遠大於單親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諮詢過程】

主持人:有人的地方就有困惑,有困惑的地方就有《龍王解惑》,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新亞電視的心理諮詢節目《龍王解惑》,我是主持人王鶴,在我身邊的這位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著名心理醫生張道龍。張醫生,您好!我們一起來接聽今天的熱線。

1.        張醫生:您好!我是張醫生,請講講您的困擾吧。

2.        咨客:我兒子在我離婚之後與我生活在一起,自從上初中以後逆反心理很嚴重,甚至要求退學。他與老師有過矛盾,和同學的關係也處理不好,說同學都欺負他。為此我還和老師談過幾次,老師反饋不存在同學欺負他的現象,是他自己那樣感覺。最近我把他送到一個訓練營,幫他進行心理輔導,有所進步。有些事情可以自己主動去做了,但還是不能主動學習,我能看得出來他的厭學情緒,每次都得批評他,才能勉強完成作業。有一天早上我叫他起床,他不起,問他原因,他說我叫他的聲音太大,其實我的聲音並不大,與他爭了幾句后,為了能讓他起床上學,我和他道歉說我不該那麼大聲叫他,但他依然不起床,說這樣和我們對抗他心裡就舒服。這個孩子現在不和外界任何人交流,每天就坐在電腦旁,倒不至於是上網成癮,但他只接觸電腦。

3.        張醫生:你剛才提到他懷疑同學們欺負他,老師反應在這方面沒有證據。他還有沒有別的說法是無法證實的?比如說有人跟蹤他、陷害他等。

4.        咨客:之前我給他洗衣服的時候發現他的衣服上粘有口香糖,問他怎麼回事,他說有幾個同學無論他怎麼忍讓,都欺負他。我找老師談話的時候也反應過這個問題。

5.        張醫生:他認為有人欺負他,是事實還是他的感受?

6.        咨客:應該是他的感受。訓練營的老師反應他處理關係的能力不好。

7.        張醫生:是他處理關係的能力不好?還是他說的別人欺負他、迫害他的事情並沒有發生,都是他自己想出來的?這是兩回事。

8.        咨客:我覺得小孩子之間避免不了要產生摩擦、爭執,調皮搗蛋是很正常的事情, 老師說他對別的同學也有這種情況。

9.        張醫生:也就是說在你看來,他彙報的情況是事實。

10.    咨客:對,我覺得在他們這個年齡段,這都是很正常的。

11.    張醫生:你能和我講講,你認為你的孩子是什麼問題在困擾你呢?

12.    咨客:他不主動學習,在訓練營也需要老師按照課程表安排他。還有他的逆反心理太嚴重,總是對抗我,他不與別人接觸,每天就坐在電腦前,有點像自閉症。

13.    張醫生:你認為他的問題,第一是厭學,第二是不愛和別人交往,有點自閉是嗎?

14.    咨客:對。

15.    張醫生:我聽您講話是很流利的,他講話和您相比是表達不清楚呢?還是不願意講?

16.    咨客:他不願意和別人講,他口才比我強得多,很能講的。

17.    張醫生:他有沒有告訴過你,為什麼不願意和別人交往?

18.    咨客:我也不知道,他就是不願意和別人打交道。

19.    張醫生:他是主觀意願上不願意和人交朋友,只願意和計算機打交道,還是願意交朋友,但是沒有與人交往的能力?

20.    咨客:我覺得應該是缺乏能力。

21.    張醫生:也就是說他願意交朋友,但是不知道怎麼做,是這樣嗎?

22.    咨客:應該是這樣。

23.    張醫生:他有沒有在行為上讓你比較擔憂的,比如做一些極端的行為。

24.    咨客:有,我之前有一次冤枉他了,他用刀子在自己的胳膊上劃了一刀。

25.    張醫生:一共劃過幾次?

26.    咨客:還有一次就是他不願意去訓練營,他媽媽強迫他去,他就又在胳膊上輕輕地劃了一刀。他想達到自己的目的,就用這種方式威脅我,好像都形成習慣了。

27.    張醫生:他不想做的事情,如果強迫他去做,就會出現比較極端的行為,是嗎?

28.    咨客:是的。

29.    張醫生:除了你強迫他做的事情之外,有沒有因為其他讓他感覺壓力比較大的事情出現這種自殘的行為?比如朋友離開他,學習壓力大等等。

30.    咨客:上次是因為他說要去大街上找小朋友玩,我就認定他是去網吧,他否認,我說是不是去網吧你自己心裡清楚。他就拿起刀子在胳膊上劃了一刀,說反正我和你也說不清楚,就用這個來證明。

31.    張醫生:他有朋友嗎?

32.    咨客:有,就固定的幾個,我都很熟悉。

33.    張醫生:他是交了很多朋友,每個朋友都不能保持較長時間呢?還是他就沒有交很多朋友?

34.    咨客:沒有交很多朋友。

35.    張醫生:他一旦交了朋友,關係能穩定較長時間嗎?

36.    咨客:能,始終是那幾個朋友,一直保持著。

37.    張醫生:他有沒有和老師、醫生等成人的關係很好?

38.    咨客:他剛上初一的時候,班主任老師挺喜歡他的,還讓他做紀律班長,但是後來老師反饋說他不能自律,起不到表率的作用,只管別人不管自己,就不讓他當了。不做班長之後因為他的遲到和課堂上看課外書,對老師的懲罰非常不滿意,和我提過要退學。

39.    張醫生:他在班級里有沒有打架鬥毆、拉幫結夥的現象?

40.    咨客:沒有。包括現在他在訓練營,班主任老師非常看好他,希望他能儘快返校。

41.    張醫生:我聽上去他不太聽您和他媽媽的話,也不聽老師的話,他誰的話都不聽嗎?

42.    咨客:有一次他和我說他很煩,因為我什麼都管他,吃飯、睡覺、起床等等什麼都管。學校里的一些規章制度和老師的管理也讓他特別煩。對他的這個行為我也不太理解,您說他在家不願意讓家裡管,在學校不願意讓學校管,以後到社會上,哪個單位、組織都有規章制度,他怎麼辦呢?

43.    張醫生:看來你的孩子偶爾有比較極端、衝動的行為只是結果,實際上他是比較嚮往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他管別人沒有問題,但不願意被別人管,尤其不喜歡被有權威特質的人管,比如有權利、有尊嚴、有地位、比他年長的家長和班主任,所以他就總是挑戰權威。現在這個孩子的問題屬於典型的對立違抗性障礙。您將他送到訓練營來是正確的選擇,這裡可以讓他接受系統的治療。好消息是他不是自閉症,一是因為他有穩定交往的朋友,二是他有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三是他智力正常。這些都不符合自閉症的診斷標準。但如果他現在的問題繼續發展下去,就會變成品行障礙,到了18歲就會發展為反社會人格障礙,他會由現在的挑戰權威到挑戰社會的規章制度,出現暴力等攻擊行為,到那時就非常麻煩了。所以,必須儘快接受治療,我今天會將我的治療意見與訓練營的醫生討論,好嗎?

44.    咨客:好的,謝謝!他不和人打交道,總是在網上,是不是就是在尋求自我安慰?

45.    張醫生:他不是不喜歡和人打交道,是不喜歡和比他有權威的人打交道,喜歡與比他弱的人接觸。網上可以讓他逃避管制,躲避權威和規章制度,而且網上的人無法控制他,能讓他感覺自己有霸氣,有自尊,能滿足他的控制欲,他就會感覺比較舒服。所以他是表現為自閉,而不是真正的自閉症。他的問題比自閉症要輕很多。

46.    咨客:張醫生,您說他的問題與我和她媽媽的離婚有關係嗎?

47.    張醫生:和您的離婚沒有直接的關係。有關係的是變為單親家庭之後,您因為一個人照看孩子精力不足,對他的管教沒有雙親家庭時多,只有當他做錯事情讓你非常生氣時,您才會管教他,並且是很嚴厲、很強勢、甚至很暴力的管教他,有點像「反應型」的家長。時間長了,他得到的都是你強勢、暴力的管教,因而會非常排斥、反抗,持續的反抗就變成了現在的狀態。不像「預防型」的家長,父母對孩子的管教在上初中之前一直是細水長流,持續穩定的,幾乎每天都接受管教,漸漸的孩子就能接受這種倫理和權威。所以,不是你離婚本身給他帶來影響,而是你離婚後因為時間和精力的問題,對他「預防型」的管教變得少了,而「反應型」的管教增加了,讓他對你們的管教非常排斥。當你實施管教時,他就會非常生氣,又打不過你,只能用傷害自己的方式來宣洩憤怒。現在是傷害自己,以後就有可能傷害別人,所以他現在需要專業機構和諮詢師的治療。也就是說,他的問題不是你們離婚造成的,而是因為你的時間、精力有限,再加上你的管教方式不恰當造成的。

48.    咨客:的確是這樣,剛離婚的時候,我覺得很虧欠他,總想盡量彌補,沒想到時間長了,他卻變成這樣。

49.    張醫生:對,這種想要彌補、溺愛的方式和強勢、高壓的方式都不是「預防型」的教育方式,都不能和風細雨的、持續的進行,這種教育方式容易使孩子產生問題。即便不離婚,如果你們夫妻沒有時間管教孩子,或者管教的方式方法不恰當,也一樣會出現問題,這就是為什麼並非所有單親家庭的孩子都有問題,也不是所有雙親家庭的孩子都沒有問題。所以他的問題並不是你們離婚本身造成的,你要做的是根據諮詢師的指導調整對他的管教方式,不能再繼續重複你的行為。

50.    咨客:張醫生,要想讓他達到主動、自願的學習是不是還得需要一段時間?

51.    張醫生:對的,至少要六個月到一年的時間。

52.    咨客:那他如果在這個機構里接受系統的治療,在性格上能變得積極向上大概要多久呢?

53.    張醫生:這種情況至少要六個月到一年的時間,客觀的推測,大概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因為有句話叫「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你的孩子變成今天這樣至少是兩年以上的時間,反過來糾正這些行為時,也不可能是幾周幾個月就可以的,如果他配合治療,效果比較好的話大概要一到兩年。但這種治療不是把他放在機構里,而是首先要集中治療幾個月,之後是每周堅持找諮詢師溝通一次。這種持續治療的意思是要持續有人監督他、管教他,不需要每天都呆在機構里。

54.    咨客:您看這樣可以嗎?我今年已經在學校里給他辦了一年的休學手續,我與老師商定的是,讓他在這個機構里繼續進行同步學習,這個孩子比較聰明、悟性強,休學一年之後讓他繼續升學,如果升學後跟不上的話,就讓他留級一年。今年就讓他在這集中治療,如果一年後還需要繼續治療,就先讓他回去上學,利用假期接受治療可以嗎?

55.    張醫生:我覺得您的建議非常合理,重要的是在他休學的這段時間裡,不能停止治療,否則他就變為「自由職業者」了,他可能會每天上網,變為網路成癮的孩子。讓他在專業的機構里持續接受專業心理諮詢師的治療和矯正,同時還不能斷了文化課的學習。學習的興趣一定要讓他持續保持,人一旦放棄一年的學習,就很難再願意學習了。近一兩天我會給這個機構的醫生打一份報告,近期他也會和您分享,好嗎?

56.    咨客:好的,謝謝您!

57.    張醫生:不客氣,再見!

 

註釋:對立違抗性障礙是品行障礙的前驅症,品行障礙又是成人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前驅症。

 

心理醫生:張道龍

撰稿\編輯:姚立華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fuji 2011-9-29 14:25
這個時期的孩子,問題多,要引導。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9:4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