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證哥」現身求職
——美國心理醫生點評《非你莫屬》中的職場智慧之8/27
【視頻】
《非你莫屬》2011年8月27日
視頻源自風行網:http://www.funshion.com/subject/96318/
【道龍點評】
胡佳
(26歲,黑龍江人,哈爾濱工程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
應用心理學專業,碩士)
從本科到碩士研究生,胡佳學習了人力資源管理和應用心理學這兩個專業,兩者雖然側重點不同,卻有一定的相關性,從胡佳對專業的選擇可以看出她樂於與「人」打交道的特點,而青春靚麗的外表也容易為她贏得別人的好感。不僅如此,26歲的年齡、正規的學校教育、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都是胡佳明顯的從業優勢。然而,如果說成功的職業人需要集知識、技能、經驗和智慧於一身,那麼胡佳目前具備的僅僅是知識,缺乏的是技能、經驗,更談不上擁有智慧了。
對於26歲的年輕女性來說,雖然一切皆有可能,但明確的發展方向才能事半功倍。如胡佳自己所說,希望45歲之後成為一名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的確,心理諮詢作為一種專業助人的職業,需要嚴格、系統的專業訓練和長期、大量的案例積累。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都從未有人能夠在35歲之前成為優秀的諮詢師,但這絕不意味著只要坐等到比較大的年齡,就會自動變成優秀的諮詢師。如果胡佳的人生目標是以人力資源為背景,最終成為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那麼,胡佳需要在年輕的階段盡量選擇EAP公司就職,思考人在職場的各種困擾及其解決之道,利用與EAP專家近距離接觸的機會,觀察、學習、模仿EAP專家解決個案的技巧,並在這個過程中尋求專業的訓練和督導。只有這樣,胡佳遙遠的「諮詢師夢」才可能慢慢成真。
反之,如果胡佳願意以心理學為背景,以人力資源為職業,就需要選擇自己擅長的某一個模塊深入發展。比如招聘,胡佳可以藉助心理測評工具提高自己的招聘效率,以心理諮詢的專業技能增強自己評估和篩選人才的能力。
總之,在人力資源和心理諮詢這兩個專業中,以哪一個為背景、哪一個為職業,是胡佳就業前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當天在場的幾個職業都不是胡佳的最佳選項,包括婚戀網那類專項心理諮詢的職位。EAP這類公司的全面系統訓練才是她走向目標的最佳途徑。
周子遷
(29歲,重慶人,深圳大學,工業設計專業,本科)
窮游,作為一種廉價而時尚的自助旅遊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花銷、窮盡景色,酷愛窮游的周子遷表現出了熱愛自然、挑戰自然的勇氣和毅力,精神可嘉。但鑒於其危險性和艱苦性,窮游不會被多數人所效仿,也很難成為主流的行走方式。
人們通常能夠接受男人在35歲之前不成家、立業,對於29歲的周子遷來說,似乎尚有6年的時間可以隨心所欲地揮霍,這是生命對男人的偏愛。生命固然給了男人年齡上的優待,但社會更賦予了男人責任和義務。從周子遷間斷的工作經歷,來到《非你莫屬》求職的行為,以及有人贊助就不找工作的回答,都可以推斷出他既沒有得到家庭的長期支持,也沒能依靠自己創造財富,導致目前的經濟狀況處於入不敷出的窘境。不知道這個受父母之恩長大成人、大學畢業的兒子,一個接近而立之年的男人,在執著於自己的興趣愛好之餘,是否考慮過如何回報父母的養育和承擔家庭的責任?
心懷夢想並不稀有,懂得實現夢想才難能可貴!像周子遷一樣,許多人都夢想成為旅行家,可只有少數人理解何為「旅行家」。真正的旅行家至少需要具備攝影或寫作的基本素質,很多旅行家甚至首先是攝影家、作家、詩人。如果僅僅走路走得多、騎車騎得遠,自拍幾張照片、幾段視頻,是難以成為旅行家的。
因此,學習工業設計的周子遷在現階段最好能將旅行與專業相結合,比如嘗試在旅行中使用、測試各種旅行設備,根據自己的經驗讓工業設計更趨合理化,幫助旅遊愛好者篩選適宜的旅行器材,獲得更優質的旅遊體驗。在此基礎上,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提升攝影、寫作的能力,才能向旅行家的夢想步步邁進。
盧麗麗
(24歲,河北人,石家莊外語翻譯學院,心理諮詢專業,大專)
盧麗麗雖然不幸患病,卻體諒父母、擁有愛情、自食其力,其身殘志堅的精神超越了許多健康人,非常值得尊重和鼓勵。
視網膜眼底變性,是一種漸進性遺傳疾病,患者的視力會逐步下降,最終甚至可能失明,從疾病發展規律的角度來說,麗麗需要積極面對現實、預先做好規劃,讓自己充分準備到人生的下一階段。未來幾年,麗麗可以用「盲人」的標準來訓練自己,首先需要學習使用盲人打字機、練習盲打,可以減少用眼、減緩眼部病變的過程,儘可能地保護和維持視力水平;另一方面即使視力微弱也比全盲的人在擇業中更具優勢。
心理諮詢專業畢業的麗麗單純從事客服工作,稍顯「大材小用」,更好的選擇是利用自己的電話客服經驗和心理諮詢專業,成長為重點服務殘疾人群體的心理諮詢師,尤其適合接聽殘疾人危機干預熱線,或是提供EAP電話諮詢。麗麗身體的特殊狀況,使她能夠對殘疾人咨客表達出最自然、最真誠的共情,在諮詢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長處。
殘障人群,最需要的並不只是社會的同情和救助,而是通過職業贏得尊嚴、成就感和生存的意義。
王文員
(24歲,海南人,海南大學,英語專業,本科)
王文員因為「撕證」事件一炮而紅,在網路上被成為「撕證哥」。他年紀輕、智力好,受過正規的本科教育,英文口語表達流利,雖然撕掉了學歷證書,但隨時有補辦證書的機會,依然是法律認可的本科畢業生,因此,客觀而言,王文員確實具備了一定的從業知識、技能和資格。然而,卻有許多人說他「心靈扭曲」、「心理變態」,從精神心理疾病的角度來看,他的確存在著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衝動控制障礙。大學畢業第二天王文員就來到北京「憤而撕證」,曾因為公司的光線偏暗就立刻辭職,面對主持人和老闆們的質疑表現出明顯的反感,在網路上對他人污言穢語、人身攻擊……這些都是王文員可能患有衝動控制障礙的表現。此類患者通常焦慮程度極高,以衝動行為釋放焦慮,但常對自己的衝動行為感到後悔,正如他自己在《非你莫屬》現場所說「一個星期之前,我一個人來到北京,又做了一件讓我現在感覺非常荒唐的事情」。臨床上,衝動控制障礙並不是不可治癒的疾病,如果堅持9-12個月服用情緒穩定劑(如:丙戊酸鈉)進行藥物治療,癥狀就會得到顯著緩解。
第二,黑白顛倒、認知扭曲。諸如「海南大學是垃圾」,「進入北大就會滿足」,「看到健康成長的青年人就會非常嫉妒」,認為自己的痛苦都是他人、學校、社會造成的,而自己沒有任何過錯,這些觀念都證明王文員在認知上存在嚴重的障礙。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通過認知行為療法(CBT)就能夠在調整認知方面幫助到他。
第三,投射認同的消極防禦機制。王文員在《非你莫屬》現場先以自己的言行激怒了主持人和老闆們,然後在激起公憤、求職被拒的時候,認為是老闆們誤解自己、嫌棄自己。在心理學上,這就是投射認同的防禦機制,這種防禦機制的消極性顯而易見。
我們真誠地希望王文員能夠正視自己的問題,積極尋求治療。身為心理治療的從業人員,在他認可的情況下,我們的團隊也非常願意給予他專業的諮詢和治療,幫助他走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