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文化休克的中國男孩要一輩子「啃老」

作者:諮詢師  於 2011-7-19 01:0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流水日記

文化休克的中國男孩要一輩子「啃老」

【困擾疑惑】

咨客,中國男孩,從小在多個城市、多個家庭生活,現在美國和母親、繼父生活,不到十五歲,讀六年級。老師反映他不合群,不願與人交流,不正面回答老師的提問,或者所答非所問。母親擔心兒子有自閉症,陪同一起前來諮詢。

 

【案例總結】

     咨客為中國男孩,十歲時隨母親和繼父來到美國生活,現在美國讀六年級。他喜歡美國,以後打算留在這裡生活,但他不知道該如何融入這個社會。老師反映他不願與他人交流,不合群,對老師的提問常常答非所問,對文化課也不感興趣,尤其討厭上歷史課,認為歷史都是過去的事情,沒必要學習。對以後的生活也沒有任何危機感,對父母的依賴性很強,幾乎沒有內在的學習動力,更沒有想過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了解當地文化,將來立足於美國社會。

     在咨客母親的眼裡,兒子是因為小時候在國內的生活太過顛沛流離,頻繁的更換生活環境和教育方式,導致孩子沒有安全感,缺乏自信心。現在又完全更換一個國家,語言和文化都發生了變化,擔心孩子的不合群是因為得了自閉症,前來尋求諮詢師的幫助。

 

【諮詢思路】

一、       評估:

1.        咨客為中國男孩,十歲時跟隨母親和繼父來到美國生活后出現文化休克的現象,對美國的語言和文化認同產生問題。

2.        咨客對學習及以後的生活缺乏內在動力,過於依賴父母,有「啃老」的想法。

3.        咨客母親擔心他患有輕微的自閉症,諮詢師評估后發現咨客不愛交流、不合群的表現是因為以上兩點原因,並非自閉症。

4.        評估咨客的身體發育狀況與其他同齡孩子相比是否正常。

二、       鑒別診斷:

自閉症:自閉症患者的典型特點是與人溝通非常困難,一般情況下都要進特殊教育學校接受教育。而案例中咨客的中文溝通很流利,還可以用英語進行日常對話,並且在班級中的成績排在中游,因此排除自閉症的可能。

三、       干預:

1.        關於文化休克:咨客要想快速融入美國的社會和文化,需要快速過語言關。目前咨客只是日常對話沒有問題,但對老師講的課程內容在理解方面仍存在差異,父母需要加強訓練咨客對英語的理解能力。

2.        關於「啃老」:咨客希望未來能留在美國生活,但對如何能更好的立足於美國沒有任何計劃和想法,一直生活在父母的保護傘下,沒有自己努力奮鬥的內在動力,嚴重缺乏危機感。此時,父母就要為咨客建立危機感,比如讓他幫家裡多做家務事,利用假期出去打工賺錢等,通過這些方式來鍛煉他的獨立和自給自足的精神,在讀高中之前逐漸從行為到思想上戒掉「啃老」的習慣。

3.        關於學習:咨客缺乏學習動力,對文化課不感興趣。首先,咨客母親沒有工作壓力,有充足的時間督促咨客學習,還可以與咨客共同學習;其次,可以參加團體學習小組,與小朋友們一起遊戲、一起學習比較容易讓咨客對學習感興趣,同時其他人還能給咨客創造危機感。

 

【案例啟示】

一.如何幫助孩子快速克服文化休克?

1.        迅速通過語言關,才能融入新的文化。孩子從一個國家換到另一個國家生活,需要經歷兩種不同的文化。為了避免孩子出現文化休克的現象,父母要迅速幫孩子過語言關,出國前就要打好語言基礎,出國后加強對當地語言的了解,才能在學校聽懂文化課,進而了解並融入新的文化。

2.        培養獨立、吃苦的精神,鍛煉自給自足的能力。國內的孩子社會支持系統非常好,父母和隔代親幫助他們做太多的事情,導致越來越多的孩子過於依賴家庭,養成「啃老」的習慣。而這樣的孩子難以在西方發達國家生存,所以,父母如果計劃將孩子送出國外生活,即便家庭背景比較優越,也要從小鍛煉孩子做一些小事情開始,逐漸樹立危機感和競爭意識,培養獨立吃苦的能力和自給自足的精神,避免養成「啃老」的習慣。

二.孩子是否出國越早越好?

    出國早晚不是關鍵問題,明確孩子選擇哪種人生目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只選擇完全融入新的國家,自然是越早越容易適應,出去的太晚就要面臨語言關和文化關,相對比較困難;如果孩子的選擇是要「中西合璧」,甚至「學貫中西」,兩種文化都融入,將來可以遊刃有餘的立足於兩個社會,就需要稍晚些出國。

三.如何避免孩子被所在的國家或社會邊緣化?

    避免孩子對兩邊的文化都不了解,既無法在國外生活,又不能適應國內的生活。家長需要幫助孩子完成對適應新環境的轉變,至少要培養孩子掌握一門國外的語言和一項技能,將來在職場上才能有競爭的優勢,但最終孩子更適合留在哪個國家發展,還要綜合評估孩子的喜好、優勢及其社會資源。

 

【諮詢過程】

主持人:有人的地方就有困惑,有困惑的地方就有《龍王解惑》,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新亞電視的心理諮詢節目《龍王解惑》,我是主持人毛毛,這位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心理醫生張道龍,接下來我們接聽今天的熱線電話,看看是什麼樣的問題在等待張醫生的解答。

1.        張醫生:你好!我是張醫生!你有什麼困惑需要諮詢呢?

2.        咨客母親:張醫生,您好!今天主要是我兒子來找您諮詢。我先把他的情況和您介紹一下,可以嗎?

3.        張醫生:沒問題。

4.        咨客母親:我兒子今年在美國讀六年級,從出生到現在他先是和我單獨生活,後來和父母一起生活,再後來又與外公外婆生活,分別是在中國不同的城市,從十歲到現在都與繼父和我生活在美國。他現在特別敏感,不自信,老師反映他總是與人保持距離,不太合群,沒有與人交流的習慣和願望,與他人講話時也很少正視別人的眼睛。從不正面回答老師的提問,總是側面回答,常常出現所答非所問的情況。

5.        張醫生:他現在讀六年級,講英語有障礙嗎?

6.        咨客母親:日常對話沒有問題,但因為六年級所學的知識已經有些深度,有時老師講的一些內容他還是不能理解,所以考試成績不太好,只能拿到基本的分數。

7.        張醫生:他現在還不到十五歲,是吧。

8.        咨客母親:對,不到。大概情況就是這些,您現在和他溝通,好嗎?

9.        張醫生:好的。

10.    咨客:您好,張醫生!

11.    張醫生:你好!聽你媽媽講你在美國的學習遇到了一些困難,你能講講是什麼事情困擾你嗎?

12.    咨客:沒有什麼特別困擾的。

13.    張醫生:與班級里的其他孩子相比,你感覺自己的學習怎麼樣?

14.    咨客:比較中間吧。

15.    張醫生:你覺得融入美國這個社會有困難嗎?

16.    咨客:還可以吧。

17.    張醫生:是可以和當地的孩子一樣,考大學等都沒有問題,是嗎?

18.    咨客:可以玩到一起。

19.    張醫生:那和他們一樣讀高中、考大學有問題嗎?

20.    咨客:我覺得還可以吧,應該沒有問題。

21.    張醫生:你覺得自己快樂嗎?

22.    咨客:挺快樂的。

23.    張醫生:你平時和父母有衝突嗎?

24.    咨客:沒有。

25.    張醫生:也就是你認為自己沒有什麼困擾,對嗎?

26.    咨客:我覺得沒有。

27.    張醫生:你母親覺得你在學校回答問題的情況、和同學的交流以及自信心方面都有問題,你覺得是這樣嗎?

28.    咨客:是吧,我不太喜歡回答老師的那些問題。

29.    張醫生:你能聽懂老師講課的內容嗎?

30.    咨客:大部分能聽懂。

31.    張醫生:聽不懂的那部分是什麼原因呢?

32.    咨客:有些東西沒學好。

33.    張醫生:什麼原因沒學好?

34.    咨客:學新的東西時不清楚是什麼。

35.    張醫生:你們是用英語上課嗎?

36.    咨客:是的。

37.    張醫生:你覺得你學不好是因為英語有問題還是文化課有問題?

38.    咨客:文化課的問題。

39.    張醫生:是聽不懂還是不感興趣。

40.    咨客:不感興趣。

41.    張醫生:你不願意學習是嗎?

42.    咨客:恩。

43.    張醫生:有沒有想過不學習的話,以後打算做什麼?

44.    咨客:不知道。

45.    張醫生:你喜歡美國這個社會嗎?

46.    咨客:喜歡。

47.    張醫生:你以後喜歡留在美國還是回到中國工作?

48.    咨客:美國。

49.    張醫生:如果學習不好,以後你能做什麼呢?

50.    咨客:不知道。

51.    張醫生:媽媽和你討論過這些問題嗎?

52.    咨客:忘了。

53.    張醫生:你們班級里中國孩子多嗎?

54.    咨客:不多。

55.    張醫生:有沒有想過當你長大后需要自己找工作生活,需要贍養父母時,怎麼辦呢?

56.    咨客:沒想過。

57.    張醫生:你知道美國社會的平均教育水平比國內要發達一些嗎?

58.    咨客:好像吧。

59.    張醫生: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沒有文化,不接受教育,未來的生活怎麼辦呢?

60.    咨客:不知道。

61.    張醫生:平時回到家裡喜歡讀書嗎?

62.    咨客:沒有。

63.    張醫生:那平時都做什麼?

64.    咨客:和同學玩或者上網。

65.    張醫生:爸爸媽媽管教你嗎?

66.    咨客:管,讓我讀書。

67.    張醫生:但是你自己沒有學習的動力,是嗎?

68.    咨客: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

69.    張醫生:有動力的時候是什麼原因呢?

70.    咨客:因為網上無聊。

71.    張醫生:也就是你更喜歡上網,當網上無聊的時候你就想學習了,是嗎?

72.    咨客:恩。

73.    張醫生:但第二天又不能堅持,是嗎?

74.    咨客:差不多吧。

75.    張醫生:和當地同齡的孩子相比,你的身體狀況怎麼樣?

76.    咨客:比較胖。

77.    張醫生:胖到什麼程度?

78.    咨客:沒有非常明顯。

79.    張醫生:很好,我聽明白了。你願意讓你媽媽再來聽電話嗎?

80.    咨客:可以。

81.    咨客母親:您好,張醫生。

82.    張醫生:你好,我剛才和孩子的對話主要看看他是什麼問題。他在家裡主要講中文還是英語?

83.    咨客母親:和我講中文,和他繼父講英語。

84.    張醫生:他剛才和我的對話,與平時在家裡相比,講的話算多還是少?

85.    咨客母親:他基本上不和陌生人說話,像剛才和您的對話,平時在家裡也是這樣。比如,我問他今天在學校開心嗎?他就回答不開心或者還行。

86.    張醫生:和繼父講英語,那他繼父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

87.    咨客母親:美國人。

88.    張醫生:首先,孩子最大的問題是內在動力不足。他自己沒有學習的動力,對未來也不清楚。正常情況下,我們是學習累了上網放鬆一下,而他剛好相反,網上無聊時才想起學習。第二,是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問題。他認可美國這個社會,也打算留在那裡,但不知道該如何融入這個社會。在美國,他屬於少數民族,想在那裡立足,必須非常優秀才可以。可他成績最好時才是班裡的中游,這樣繼續發展下去,就難以在當地立足。幸虧他現在才六年級,在初中和高中還有機會變好,如果高中畢業還在中游就難以改變了。

89.    咨客母親:對,這點我們經常和他提,但是他好像不太懂。這也是我覺得他英語不太好的原因,比如老師留的作業,他經常完成的和老師的要求不一樣。他能聽懂老師說的句子,但不能理解老師要表達的具體意義是什麼。

90.    張醫生:看來你已經意識到了,未來就要著重在這兩方面努力。另外,剛才他提到自己的身體偏胖,胖到什麼程度?

91.    咨客母親:比美國的孩子要胖一些。他身高將近170厘米,體重60公斤,在國內的話,我覺得算是正常,不是超胖。

92.    張醫生:那的確不胖。現在比較重要的是要給孩子灌輸危機感,既然他已經決定留在美國,接下來就要清楚有什麼優勢才能立足並很好的服務於這個社會。我想了解一下,你現在有工作嗎?

93.    咨客母親:我暫時是不工作的。

94.    張醫生:這樣的家庭在給孩子灌輸危機感的時候,一般會讓孩子知道母親是因為某些原因可以不用工作,但是他作為一個男孩子,不可能永遠不去工作,一直靠媽媽養著,這樣不但沒有人願意嫁給他,以後的人生也會很不穩定。

95.    咨客母親:我每次和他說到這些的時候,他就說他不需要女朋友,要永遠留在家裡。我說媽媽不可能養你一輩子,萬一哪天媽媽突然去世了,你怎麼辦?他說如果那樣,他立刻就去自殺。

96.    張醫生:這種長期依賴家長的孩子在國內稱為「啃老族」,慢慢就失去了自己生存的能力。這個孩子現在才讀六年級,在以後的時間裡還可以循序漸進的調整,如果高中畢業還是這樣的想法,就很難再改變。從現在開始首先要讓他有危機感,鍛煉他的自立能力,比如幫家裡做家務事,暑假出去打工賺錢等,慢慢鍛煉獨立、吃苦的精神。先在思想上戒掉「啃老」的習慣,再從行動上戒掉。第二,既然決定留在美國,作為那裡的少數民族,能力不能是當地水平的平均線以下,否則未來的生活會很艱難。第三,要融入美國的社會,不僅語言要與當地人一樣,還要了解當地的文化。他現在聽課有困難,說明語言還有障礙,理解文化就更難了。

97.    咨客母親:對,他對歷史非常不感興趣,還問老師,『歷史都是過去的事情了,了解它還有什麼意義?』

98.    張醫生:了解歷史的原因是因為你要留在這個國家生活,歷史是中學的必選課、大學的必修課,未來你周圍的朋友、同事等都了解這個國家的歷史,你總是不了解當地的歷史和文化,就永遠是這個社會的邊緣人。以後面對一個僱主時,對方發現你不認同他們的歷史和文化,語言也有問題,又是個外國人,你想他怎麼會願意聘用你呢?那樣的話你就沒有辦法融入這個社會,到那時你都無法再回到國內生活,因為你也不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

99.    咨客母親:我們和他說很多這樣的話,但在行為上他都沒有什麼變化。

100.張醫生:這個的確比較難,但要持之以恆,還好你現在沒有什麼工作壓力,在家的時間比較多,很多東西和他一起去學,或者帶他參加一些集體的學習小組,有時候一個人學習很枯燥,大家一起遊戲、一起學習就比較容易感興趣,同時其他人還能給他創造危機感。總之,要融入一個國家,語言和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否則總是被邊緣化,成功的概率就非常低。

101.咨客母親:我想問您一下,像他這種情況,沒有什麼輕微的自閉症吧。以前老師建議我們去找專業的醫生,我們怕其他的同學對他的態度會有轉變,就沒有去找。

102.張醫生:找醫生進行評估可以,但是不要急於進行項目訓練,現在看起來他並不像自閉症的孩子。一是因為自閉症的典型特點是語言溝通非常困難。他對中文的溝通非常流利,還能用英語日常對話,語言能力明顯超出自閉症的孩子。二是自閉症的孩子不可能在班級的學習成績達到中等,一般都需要進行特殊教育。如果他剛才講的都是真的,就不存在自閉症的問題。在我看來,他的問題首先是文化休克,想要留在這個國家,但是不想融入這裡的文化。第二是學習沒有動力,總想著「啃老」。

103.咨客母親:好的,謝謝您!確定不是自閉症就好,那我們就努力想辦法讓他產生學習的動力。我很認可您的觀點,他內心沒有動力就很難在行動上有所作為。

104.張醫生:對的。他只是想肉體上留在美國,並沒有想在思想上融入這個社會,同時還有啃老的想法,把這兩個問題加以解決就會變好一些。希望今天的分析對你有所幫助。

105.咨客母親:我覺得非常有幫助,這樣我就知道他到底是什麼問題了,接下來我就繼續努力鍛煉他的能力,非常感謝您!

106.張醫生:不客氣!再見!

 

註釋:

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1958年美國人類學家奧博格(Kalvero Oberg)提出來的一個概念,是指一個人進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環境時,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會交流的符號與手段而產生的一種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懼的感覺。休克本來是指人體重要功能的喪失,如身體失血過多,呼吸循環功能衰竭等。但是,當一個長期生活於自己母國文化的人突然來到另一種完全相異的新的文化環境中時,其在一段時間內常常會出現這種文化休克的現象。文化休克常見於移民中,或者是在一個社會內,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因文化生活環境發生根本性改變的時候。

 

心理醫生:張道龍

撰稿、編輯:姚立華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4:4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