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疑惑】
咨客:男,大學畢業五年左右,一直在外地工作。家裡有個企業由父親管理,隨著父母年齡的增長,加上母親對兒子的日思夜想,希望他儘快回去接替父親;而咨客想通過自己的能力在外面打拚,不想放棄現在的老闆和工作。為此,咨客陷入兩難,不知該如何選擇。
【案例】
1. 張醫生:你好!我是張醫生,請講講你的困擾吧。
2. 咨客:您好,張醫生!我今天找您主要是關於我的職業發展問題。我父親在老家有個小企業,父母想讓我在外面歷練幾年之後,回到他們身邊接父親的班。而我想通過自己的能力在外面打拚出屬於我自己的事業。現在就是這樣的狀況使我陷入兩難,不知該怎麼辦。
3. 張醫生:剛才你提到父母是希望你歷練幾年再回去接班,是這樣嗎?
4. 咨客:是的,馬上年限就要到了。正好我所在的公司也馬上要和我續簽三年合同,因為連簽三年對我將來的職業發展會有好處。如果只簽一年的話,公司會擔心我在公司的穩定性,可能不敢對我委以重任。
5. 張醫生:如果公司和你簽一年合同的話,就縮短了父母對你期待的差距。現在因為公司要簽三年,聽上去好像父母等不了三年,我想了解一下是家裡有什麼特殊情況嗎?比如突然有人身體不好、家裡十分需要你等必須讓你在一年之內回去的緊急變化。
6. 咨客:那倒沒有。但我媽媽身體不太好,也有些疾病。家裡就我一個兒子,兩個姐姐也結婚了,母親就是特別想我,希望我在她身邊呆著。
7. 張醫生:我聽起來好像讓你回去,不是因為事業上的緊急需求,而是母子之情的需要大於事業上對你的需要,是這樣嗎?
8. 咨客:對!
9. 張醫生:你剛才提到兩個姐姐已經嫁出去了,是嗎?
10. 咨客:是的。
11. 張醫生:她們在同一個城市嗎?還是都嫁到不同的省份去了?
12. 咨客:在一個城市裡面。
13. 張醫生:你是在另一個城市,是嗎?
14. 咨客:是的。
15. 張醫生:你提到母親身體不太好,她在家需要做很多事情嗎?是因為身體得了病比較焦急而思念兒子?還是因為確實在體力上需要幫助?
16. 咨客:我父母主要就是思念我,現在我父親年齡也大了,身體也越來越不好,他們想讓我回去先跟著我父親學幾年,熟悉熟悉企業的情況,能夠儘快接他的班。
17. 張醫生:也就是兩個方面都有需求,看起來主要的需求是母親迫切的思子之情;另一個是關於接手父親的企業需要一個過渡期,避免你沒有經過歷練,不能直接上崗。這兩個要求都很合理,好像沒有什麼緊急的情況要讓你回去,比如家裡人身體突然需要照顧,或者企業遇到什麼問題等急需要你回去的狀況。
18. 咨客:沒有。起因是我從上大學開始,這麼多年來我除了假期回家,其他時間都在外面。我也不太清楚什麼原因,可能是因為我媽媽比較傳統,她感覺有兒子在身邊,家庭才是完整的。還有就是我媽媽的確在我身上投入了太多的心血,幾乎是用她的全部青春換來現在的我。
19. 張醫生:現在你生活的城市和媽媽生活的城市相距多遠?
20. 咨客:有兩千多公里吧。
21. 張醫生:的確很遠。現在有這麼幾種別人用過的解決辦法你可以思考一下。首先,第一,顯然你是個孝子,否則你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困擾了。之所以能夠來找諮詢師、心裡感到內疚、想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等,都說明你是個有良知、知恩圖報的孝子,你媽媽這麼多年的心血沒有白費;第二,如果家裡出現老人生病急需你照顧,或者家裡企業突然支撐不下去的緊急情況,你就得緊急處理,但明顯你家不是這種情況;第三,你母親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太好,確實需要人照顧。這種情況下,需要你的姐姐、姐夫或者雇個鐘點工在體力上給她一些幫助;第四,無論姐姐、姐夫還是鐘點工都不能代替兒子,作為兒子首先要常回家看看,不僅僅是過年過節的時候,平時也要想辦法多回去。同時還可以多把母親接到身邊來,讓她出來走走,你也能盡孝道。她擔心爸爸的話,可以多給爸爸打電話。
22. 咨客:這個我也和她提過,她說她哪也不想去。她在家也幾乎不怎麼出去。
23. 張醫生:我的意思不是讓她去其他地方,是去看兒子。『我的工作很忙,可我特別想念你,能不能讓姐姐帶著你來看看我』。
24. 咨客:哦,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25. 張醫生:對,不是讓她去旅遊,去花錢,而是你想媽媽,又想姐姐,但不想放棄工作。『媽媽你培養了我這麼多年,就為了讓我回去接班。現在我為接班已經做好百分之六十的準備了,只差一點點了,現在回去就功虧一簣了。但我現在特別想念你,甚至影響工作了。』不要說讓媽媽來是為了緩解她思念你的心情,而是為了緩解你思念媽媽的心情。同時,還讓姐姐陪著,很少有媽媽會反對這種全家團聚的機會,甚至她還會想乾脆全家都來你這度假一次,享受天倫之樂為什麼必須要在老家呢?除非媽媽必須要看家,或者企業離不開人,不能出來,那也可以讓姐姐、姐夫或者其他人幫忙管理一周。順便也可以在城裡幫媽媽找找名醫,查查身體,看看病。有時媽媽不想來,可能姐姐或姐夫想來,這樣你就調動起家裡人都站在你這邊一起做她的工作,這樣比你一個人和她談判要容易得多。
26. 咨客:呵呵,謝謝,這還真是個辦法。
27. 張醫生:其次,現在家裡不是企業急需要你,是媽媽很想念你,那可以在家裡裝上計算機,經常、甚至每天和媽媽在網上視頻通話,讓姐姐教媽媽如何使用,上網不方便的時候可以打電話。這樣,媽媽看到你這麼誠心、努力的工作,還想盡辦法解決自己想念媽媽的問題,就是為了能在外面學點本事。如果兒子在家裡和外面的發展是差不多的,甚至不如在家裡好,她當然願意兒子在自己身邊。可如果她真的看到兒子在外面做的很好,還長了見識,看到外面更有利於兒子的發展和成長,在外面闖對年輕人有這麼重要,沒有媽媽想要自毀兒子前程的。只要讓媽媽看到年輕人適合在外面闖,年長些可以守業的時候再回去,她就一定會站在你的立場上想問題。這樣,你解決了母親想你的問題,解決了能讓母親來大城市檢查身體的問題,同時你還保證會回去,只是時間上要拖一點,母親不太可能再拒絕了。最後,關於合同,任何你與老闆簽署的合同都有例外條款,就是在你和家人的身體都能允許的前提下,即在正常情況下,你不能跳槽,尤其有同業競爭保護條款,你跳槽到競爭對手的公司,老闆當然不願意,更不會讓你再回來。但如果員工的家人突然病重需要回去照顧,或者員工身患絕症,老闆怎麼可能不讓員工離開呢?讓老闆看到一個員工是誠心誠意的想在這個公司好好發展,只是因為家裡有特殊情況需要回去處理,很少有老闆不會同意的。所以合同簽滿三年不意味著必須要在那工作滿三年,我們的意願是要干滿三年的,但要「因人而異,因事而異」。
28. 咨客:我明白,但是如果我和公司簽一年合同,公司就有所準備,可以提前招人;如果簽三年,我不能幹滿三年的話,我覺得對公司有點不負責任。
29. 張醫生:從這個角度講,你不僅僅是個孝子,還是一個特別有工作倫理,忠於僱主和企業的一個人。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你能做到這些很不容易,是個好青年。現在這個情況並不是明天或者下個月就到來了,簽三年合同下個月就走,的確不合適。到那個時候你只要給老闆一個適當的提前量就可以了,因為沒有誰能預料到一年後家裡會有什麼問題,我們得給老闆充足的時間過渡,留出兩三個月的時間。讓老闆理解你的情況,告訴他本來明天就應該離開,但是考慮到公司的利益,你願意多留出兩個月的時間,招上新人後也願意帶著新人熟悉一下業務再走。老闆面對這樣一個孝順老人,又顧及企業的員工,怎麼會有怨恨呢?我覺得能找到你這樣的好青年是非常不容易的,雇傭你說明老闆看對人了。
30. 咨客:恩,老闆的確對我很好,跟著他工作很舒服,這也是我不捨得離開公司的主要原因之一。
31. 張醫生:我能感覺到你對老闆也很好,簽了合同就想遵守契約,除非萬不得已,有這樣想法的都是好員工。一旦出現不可預測的事情時,我覺得有人文精神的老闆都能理解。另外,咱們剛才提到的這些事,有可能你都做了之後,你媽媽會帶頭說,沒想到我的兒子在這遇上這麼好的老闆和企業,她可能會改變主意。原來媽媽的觀點也許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看完你在這的發展之後,說不定想法會改為「寧做鳳尾,不做雞頭」了。
32. 咨客:謝謝張醫生,我基本上知道該怎麼做了。
【諮詢思路】
一.評估:此案例中的年輕人面臨的是回去孝順母親和忠於老闆、忠於自己的承諾之間,不知該如何選擇的困擾。
二.干預:
1.澄清:諮詢師通過澄清的諮詢手段,發現咨客父母要求咨客儘快回去接班的主要原因是母親迫切的思子之情,其次才是接手父親的企業需要過渡期,避免咨客沒有經過歷練,不能直接上崗,而非家裡有緊急情況。澄清了咨客的主要困擾,後面的解決方案才能有針對性的幫助咨客。
2.正向鼓勵:咨客心裡對父母感到內疚、想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說明咨客是個有良知、知恩圖報的孝子,母親培養他多年的心血沒有白費;同時又想忠於老闆,忠於自己的承諾,是個遵守契約,有工作倫理的好員工。諮詢師從這兩個角度讓咨客看到忠孝確實難以兩全,需要靠智慧去化解而不是簡單的取捨。一個不孝順父母,不忠於老闆的人不會產生這樣的困擾,能夠緩解咨客的愧疚和焦急。
3.解決方案:
1)讓母親以探親的方式來到自己生活的城市, 既能緩解母親的思念,又能幫母親檢查身體,還能讓母親看到自己在外面的發展;
2)用電話和網路視頻的方式常與母親通話;
3)常回家看看;而不只是在節假日。
4)與老闆簽三年合同,不能工作滿三年時,要讓老闆理解自己的處境,離開前留出充分的時間做好交接工作;如果出現緊急情況,臨時和老闆溝通,老闆一定能夠理解。
5)做到以上四點,媽媽既能體會到兒子的孝順,又能看到忠於老闆,忠於事業對兒子前途的重要,她自然會意識到留在大城市可能更有利於兒子的發展。通過這些具體的行動,既孝順了父母,又做到了忠於老闆,將看起來難以兩全的事盡量達到兩全。
【案例啟示】
一.忠孝難兩全,但不代表做不到。大學畢業后,是回到父母身邊還是要「天高任鳥飛」?很多年輕人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這時需要在努力做具體事情的同時徵得別人的諒解。忠孝難以兩全,只是難,但不是做不到,只要靠智慧化解,靠行動證明,最終可以實現忠、孝兩全。
二.父母和孩子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孩子都是希望父母能夠健康長壽的,父母也都希望孩子事業、感情雙豐收。當孩子在事業上有成就時,很少有父母要求孩子放棄一切回家,僅僅為了孝順他們,更不會犧牲孩子的大好前程來解決自己的相思之苦。「可憐天下父母心」,所有的父母都會做出有利於孩子發展的選擇。
三.年輕人該選擇做「雞頭」還是"鳳尾"? 可以先去做「鳳尾」,如果不適合再選擇做「雞頭」。尤其是在大學畢業到三十歲之前,到一個機會很多的大城市,可以試不同行業的工作,能夠鍛煉年輕人的才幹。但如果在一個普通的村落,除了村長、財會等,沒有什麼機會能夠去試,相應的也就很難得到鍛煉。年齡稍長些時,生活需要穩定,應該到容易讓自己成功的地方去。人在三十歲之前可能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做什麼,或者誤以為知道自己要什麼,只有不斷的去做、去試才知道到底是「雞頭」還是「鳳尾」更適合自己。
心理醫生:張道龍
撰稿、編輯:姚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