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兒子剛上中學就休學,還有救嗎?

作者:諮詢師  於 2011-3-4 12:5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子女教育|通用分類:健康生活

【困擾疑惑】

咨客:女性,四十歲左右,大學學歷,因10+歲的兒子不能適應普通小學升入重點中學后的多種壓力,現在休學在家幾個月,咨客不知道該怎麼辦,求助心理諮詢。

【案例】

1.  張醫生:你好!我是心理醫生張道龍。今天來做諮詢,有什麼困擾你的事情呢?

2.  咨客:您好,張老師!我是為了我兒子來請教您!

3.  張醫生:能講講具體情況嗎?

4.  咨客:好的。我的兒子今年10+歲,在國內現在應該上初一。他讀小學六年來,我都沒有發現他有什麼問題。現在剛上初中就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問題,導致他現在休學在家。他考入的是我們這裡非常好的重點中學,第一天回來就強烈的排斥這個學校的管理,要求第二天就退學。當時我非常矛盾,也非常著急,就請了一些同學勸他,後來同意回去上學了。軍訓結束被評為「優秀標兵」,因為他的身體比較好,老師讓他擔任班裡的體育委員。這些都是老師激勵他的措施,想讓他融入這個環境,熱愛這個班級。但是他一直逃避各種文化課的摸底考試,總是以不舒服為由請假,不去參加考試,慢慢的就開始跟不上這個班級。老師也去家訪過,發現孩子的心理壓力很大,建議我們先休學解決孩子的心理壓力問題,現在我們就休學在家幾個月了。這個寒假過後,我們打算返校,前幾天回到學校與老師溝通之後,他自己覺得跟不上這個班級的進度了,在這個要求嚴、進度快、強度大的實驗班,會讓他的壓力過大。老師也覺得孩子現在的情況,回到這個班級是不現實的。學校的建議是要麼轉學、要麼留級,可這兩點孩子都不接受。留級的話他面子上過不去,轉學讓他很茫然,不知道該去哪個學校,我們家長也不知道什麼學校對孩子更合適。所以,現在孩子就這麼擱置在家裡,我很困惑。我想請教張老師,目前在國內遇到這種情況我該怎麼面對?怎麼解決?

5.  張醫生:哦,你把這些情況說的很清楚,在我們討論和分析具體的建議之前,我還有些問題想問你。

6.  咨客: 可以。

7.  張醫生:他是你唯一的孩子嗎?

8.  咨客:是的。

9.  張醫生:他從小一直在你身邊長大嗎?

10. 咨客:他在上幼兒園到小學之前,曾經有過那麼一段寄宿的時間。

11. 張醫生:後來就回到你身邊了是嗎?

12. 咨客:是的,寄宿時的周末也都是我陪著他。我非常關注他的身心健康的成長。

13. 張醫生:在家裡面,你是那種管的很嚴格的家長嗎?比如,要求他倒垃圾,自己洗衣服,吃完飯自己收拾,還是你照顧的非常細緻,除了學習,他什麼都不用做?

14. 咨客:後者比較多,我是個比較細緻的母親,關注的比較多。家務活他做的很少,但是有時像倒垃圾、取牛奶這種活他也會做,但比較少。

15. 張醫生: 如果不提醒他,他會主動去做這些事嗎?

16. 咨客:很少。他現在也會鋪床、收拾自己的床,簡單的收拾自己的房間,但還是我照顧的多一些。

17. 張醫生:哦,那咱們假設一種情況,如果突然哪一天你生病不舒服或者生理周期,需要人照顧時,他會想到去照顧你,想要幫你做些什麼事嗎?

18. 咨客:會的,當然這種情況很少。當我不舒服的時候他會給我做飯,如果同學來了,他會給同學做飯。發現我不舒服他會問我『媽媽你不舒服嗎?你怎麼了?』等。

19. 張醫生:那麼,你覺得他到了這樣一個嚴格的學校,不適應的原因在哪兒呢?

20. 咨客:我覺得原因有這麼幾點吧,第一,他自己覺得從小學到中學是一個比較大的跨度,他的同學沒有一個和他考入同一個學校、同一個班級的,他覺得比較孤獨;第二,小學的環境比較寬鬆,離家也近,沒有什麼壓力,而這個中學尤其是他這個班級,是個非常嚴格的特殊的實驗班,整個變化非常大。

21. 張醫生:我還想問一下,他現在考入的中學和之前的小學在區里的排名是一個檔次嗎?

22. 咨客: 不是,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23. 張醫生:哦,那我剛才問你這些問題,你大概也已經明白了,是看看他是不是一個獨立性強的孩子。一般到了初中的孩子變化是很大的,首先是身體方面的變化,因為青春期來臨,體內的激素、荷爾蒙的變化,使孩子開始出現熱戀等情感方面的變化;第二是生活環境或學習環境的變化,比如有的家庭經濟條件明顯改善;第三是屬於學業的變化。一般家裡環境非常寬鬆,不會受到管束,一直是自由狀態的孩子,到了學校寄宿后就會受不了老師的管束,看起來這個變化對他來說影響很小。那麼剛才我們提到的那些身體的和家庭的變化對他來說可能都有。但通過你剛才的描述可以看出,給他造成最大影響的變化應該是,小學的檔次特別低,壓力特別小,突然間到了這麼高強度、高壓力的環境,可能就受不了了。一般情況下,家裡照顧的越細緻,孩子出來后的生活就越難;家裡照顧的越粗糙,出來后的適應性越強。有句老話叫做「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是這個道理。

24. 咨客:對對!可是他之前的小學檔次也不是那種最差的,也還可以,不過的確不是屬於那種最嚴格、最一流的小學。

25. 張醫生:但是現在的環境是很嚴格的、一流的學校對嗎?

26. 咨客:對。張老師,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一直很關注這個孩子的身心健康,比如我怕他在家裡太受寵,把他送到我們這裡最好的幼兒園寄宿三年,每周回來一次,這個幼兒園非常注重訓練孩子的自理能力。後來上小學開始打跆拳道,現在已經考到一級。我想通過跆拳道來鍛煉他的意志和體能,培養他的心理素質。我覺得我還是很注重孩子的自立、善良、容易與別人相處等,他倒是小學六年來,從沒有和同學在交往上有過任何衝突,所以我就完全沒有想到他到了中學會突然反差這麼大。很多孩子可能也會焦慮,但都沒有他這麼明顯。

27. 張醫生:每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不太一樣,你剛才說的做的,我覺得都非常對。但畢竟他是個獨立的個體,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你做的對與不對沒有絕對的關係。你做的對,只能讓他失敗的概率低一些,成功的概率高一些,你已經做了父母能做的一切,這些都沒有什麼問題。他的小學好不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小學和中學的對比,如果小學是最嚴格的,中學是相對嚴格的,那麼他反而覺得輕鬆了。就像你能跑完100米,以後再讓你跑70米,你會覺得很容易,因為短了30米啊。現在對他來說,相當於小學是排第十的,而中學是排在第一的,他沒有感覺到學校好,感受到的都是壓力,所以這些心理過程都是相對的。即便你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正確的,而他的心理成長卻不能趕上你的預期,這是個體差異帶來的。比如你會發現一次感冒來臨,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感冒,也並不是得感冒的人什麼事情都做錯了,沒感冒的人什麼事情都是對的,有的人就是先天素質好,可能吃喝都不好,但卻不生病。不知你有沒有聽說過,在火車站拉幾個乞討者或盲流去洗澡,洗完他們反而感冒了,那你能說洗澡這個事情是錯的嗎?所以我覺得你做的都是對的,沒什麼錯誤。

28. 咨客:對,張老師,就是這樣的道理,我還一直在反思我自己。自從我兒子休學開始,我得到了很多親朋好友的指責。他們指責我這種對孩子寬鬆、崇尚自由,崇尚孩子的快樂感等過於西方化的理念和教育,包括孩子的爸爸也覺得這件事和我有很大的關係。他們覺得孩子學習就應該辛苦,應該承受很大的壓力,應該嚴格管理。我覺得這些親朋友好友的意見也讓孩子有壓力。本來回不去這個班級就有壓力,加上親戚朋友們的另類的眼光看待他,他們就覺得你怎麼就休學了呢?怎麼會跟不上了呢?你為什麼不能刻苦呢?這有什麼呢?你就應該回去刻苦。所以,孩子的壓力現在是雙重的,我的壓力也一樣是雙重的。

29. 張醫生:我能感受到你們的壓力。但是如果哪天這個孩子非常優秀、成功,同樣是這些人,他們就會反過來講。

30. 咨客:是的,張老師,我真的夢想有一天我兒子成功了,我一定要把我這個案例拿出來和天下的母親分享。

31. 張醫生:呵呵,一定會的。但真到了那一天,同樣是現在反對你的這些人,會說孩子的成功也有他們的功勞。但是我認為目前為止,你做的沒有不對的地方。

32. 咨客:謝謝您,張老師。

33. 張醫生:比如你讓他在家裡比較獨立啊、崇尚一定的自由啊,這些都沒有問題,只是現在不符合這個班級的高壓環境。

34. 咨客:對,而且我有任何事情都和他商量,我把他當做大人一樣和他討論問題。比如遇到人生的抉擇,人生的變化等我都會和他談,我會和他講這都是正常的,人生就會遇到各種事情。所以很多人都指責我,覺得孩子怎麼能拿主意,你們就應該幫他拿主意,批評我過於寬鬆,讓孩子自己去決定一些事情。

35. 張醫生:我覺得是這樣的。小孩在18歲以下是不拿主意的,但是他必須要參與主意的決定。我覺得你現在的做法是對的。因為他畢竟是在逐漸的成長,如果他一點都不知道怎麼做決定,不可能說到了18歲時,按一下按鈕就突然什麼主意都有了,一定不是這樣的。為什麼很多人上了大學都學不來,或者未來的效果不好,就是沒有這個鍛煉的過程,逐漸的參與鍛煉,到了18歲才有可能學會做決定。就像人的肌肉強健需要慢慢鍛煉,不是一夜之間就強健了。所以,你這樣讓他參與鍛煉是對的。

36. 咨客:對,我是一直在鍛煉他,謝謝您的肯定,張老師。

37. 張醫生:現在就需要用結果來證明你的做法是對的。所以,我覺得你更關心下一個問題,對吧。

38. 咨客: 是啊,我該怎麼辦啊!

39. 張醫生:那麼現在有這麼兩件事,第一,我認為你做的都是對的,教育孩子的方式都不一樣,不是這種方式對,其他都不對,也不是結果不好就是教育的不好。即使是你都做對了,結果也可能不好。進監獄的孩子也不是從小他的父母就培養他進監獄,我們不能這樣解釋。教育的方式和結果是兩回事,兩者有關係,但也不能混為一談。當然,我們希望有好的結果來支持我們的教育方式。

40. 咨客:對的,非常同意。

41. 張醫生:第二,就是你的孩子有一些明顯的優點,一個是因為你看重他的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我特別問到你不舒服的時候他是不是會關心你,心疼你。今天他疼你,明天就會疼女朋友,後天就會疼其他人,這樣他以後會變成招女孩喜歡的男人。

42. 咨客:我也覺得他以後會是個特別招女孩喜歡的男孩子。包括這幾天因為他返校沒成功,知道我為此很焦慮,只要我不怎麼說話,他就立馬來關注我的情緒,問我怎麼了,所以我覺得這個孩子還是很善解人意的。

43. 張醫生:對,這很好。他會先從疼媽媽開始,他如果連媽媽都不疼,也不太可能疼別人了。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我知道你和他父親的教育背景,說明這孩子在智力上不會有任何問題,只要他有好的價值觀和好的心態;又知道如何關心別人,體貼別人,有強烈的同情心;再加上,你和他父親在教育領域比較成功,會做的人就容易傳給別人,比如我們常說的官二代,富二代,知識分子的後代叫智二代,在學術領域教他怎麼走向成功,是你們的長處。如果讓你教他做生意,可能你就不是專家了。

44. 咨客:恩,對的。

45. 張醫生:那現在咱們看這個孩子有這麼多優勢的前提下,解決他的問題看上去就容易了,主要涉及到一個環境的問題。首先,解鈴還須繫鈴人,需要這麼和孩子講:『你的面子問題當然很重要,尤其你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我們能理解你。但其實回去之後你怕難是一回事,但其實你更害怕的是別人說你跟不上,成績不好,這個對你,對我們來說都非常重要。那你也得看看你能承受到什麼程度,現在看起來你為了面子,並沒有意願這麼去做。因為這個學校是好的重點學校,在這即便是中下游的學生也能考入一個好的專業,好的大學,但是給你帶來的壓力好像是大家覺得你現在不是學習最好的,暫時覺得你不像在小學那麼成績突出了,但你現在才是初一,時間能讓你再追上去的,或者退一萬步講,到了初中畢業,你的成績也沒能趕到前面,也僅僅是初中的人知道你的成績靠後,當有一天你考上了清華北大或者能考出國留學,這些人還會覺得你不行嗎?你是利用了這個學校這樣的學習環境,利用了周圍你比學習好的這些人的資源,為自己爭得了更大的面子。這樣慢慢的你的學習會進步,也沒有壓力了,我們對你沒有什麼期待,只要你能上個好的大學,好的專業就可以了,不是說一定要爭個第一、第二,那你在家裡沒有壓力了,只是這個環境更適合成功,因為有實踐證明,這所學校的確好。就像中國有句古話叫「寧做鳳尾,不做雞頭」。在小學我們做的「雞頭」,在這裡做「鳳尾」,可「鳳尾」也是鳳凰的啊。』

46. 咨客:是的,這句話我兒子說過,但他說我寧願做「雞頭」也不願做「鳳尾」。

47. 張醫生:好的,你這麼講的話,我就清楚了,那面對這樣的孩子,上面的說法我們就不做討論了。因為孩子寧做「雞頭」也不做「鳳尾」。那麼接下來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去哪裡做「雞頭」呢?

48. 咨客:對,這也是我們一直比較困惑的。

49. 張醫生: 現在有兩種選擇,第一種是利用家裡的資源,尋找一個離家不要太遠,同時也很不錯的,讓孩子去了能做「雞頭」,但沒有這麼大壓力的學校。但辦完手續不能晚於一年,否則,不做「鳳尾」,去當「雞頭」也當不成了。有時選擇退路是正確的,但不能一退到底。初中的成績對你考大學沒有什麼影響,但是高中的成績直接影響你考大學。所以現在做「鳳尾」或者「雞頭」都沒什麼問題,但是如果到了高中還趕不上來,最後考入好大學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家長和孩子一起把這些綜合的因素都考慮進去,讓孩子積極的參與到尋找學校的過程中,在他參與的過程中他會意識到兩個問題,一個是他能感覺到父母非常尊重他,在父母並不認為這是個明智的選擇時,僅僅是為了他的面子去幫助他完成這件事;另一個問題就是他尋找的過程中會去做對比,當他發現這些「雞場」要麼太遠,要麼素質太差等等,就會覺得做「雞頭」索然無味,會知難而退。如果這兩個問題家長直接去告訴他不會有用,只有帶著他情景實踐,做的過程中就可能發生變化。對於小孩來說,用理性的數據、教育等方式都不如讓他親身感受有效。有時需要順著孩子的意願去做的同時,爭取時間影響他。第二種選擇就涉及經濟情況了,有很多家長像你一樣採取西方的素質教育方式培養孩子,為孩子未來的成功鋪開了廣闊的道路,但是在現在的應試教育階段,反而吃虧了。就像你讓美國的孩子來中國考大學,很可能都考不上,但是中國的孩子去美國考試,只要英語沒問題,幾乎都能考上,因為我們都是應試教育訓練出來的。所以,家裡人可以商量一下,能否借著這個機會,聯繫一所國際學校,給孩子徹底換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因為國際學校為了防止這樣的孩子因為面子、攀比等受到心理創傷,不會給孩子排名,發榜。但這種學校的收費比較高,也不容易進去,不知道你們能否實現這種可能?

50. 咨客:張老師,有這種可能,而且我自己也在想著,將來如果有條件,我會帶他出去讀書。我也一直在考慮申請移民,只是現在國內申請移民很慢,而且現在我也沒有條件走,走不掉。

51. 張醫生:我的意思是怎麼在現有的環境下,培養孩子以後適應外面世界的能力,我們發現來到美國生活的外國人中,適應最好的是來自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等英語系的國家,而華人過來適應最好的是新加坡、香港和台灣,主要是因為這些地方的中學教育與國際學校很像,出去后與國外的接軌很快。如果你以後有出去的打算,越早讓孩子接觸這樣的教育,孩子出去后就越容易與外面接軌。在你還在為未來出去準備資金的同時,讓孩子享受這樣的教育,即便以後孩子考不上國內的大學,通過國際學校考上國外的大學也很好。所以,如果能徵得家裡人的同意,在尋找能讓他做「雞頭」的學校的同時,也試著去尋找這樣的國際學校,他也不會覺得沒有面子。他是個很會理解家長的孩子,帶著他在尋找的過程中,可能會知難而退,會感覺到家裡人為了他這件事很不容易,既然普通的「雞場」不滿意、「洋雞場「又進不去,他自己可能就會發現只能回到學校去堅持。

52. 咨客: 張老師,我也特別坦率的和他談過這三條路,告訴他如果返校不成功,可能會面臨重新再上一年,或者我們要換一個合適的學校。他也在焦慮,不知道換的新學校是不是能夠適合他,而且重新上一年也不知道會怎麼樣,這些事我們也都沒有經驗。就這樣,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孩子就這麼擱置,我們也處在很迷茫的狀態。現在像您說的這些我也非常贊同,我們也想找一所國際學校,可這裡國際學校很多,一個是我們不知道經濟到底能不能承受,還有就是我們也不知道什麼學校適合他。萬一他去了之後放任自己,我們更不知道怎麼辦。

53. 張醫生:實踐才能夠出真知啊,只有去試才能知道。現在這樣做,在理論上肯定不是在害他,那就先去實地考察,然後可以去旁聽一個星期試試,感受一下。

54. 咨客:現在是這個孩子自己非常的要強,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他爸爸說乾脆去家門口的學校算了,那所學校幾乎什麼都是最差的,他爸爸覺得有一天他自己會開竅。但是孩子自己說,我不能去那樣的學校,那樣就把我帶壞了,他們又抽煙又喝酒的,對我不好。我覺得他還是有自己的標準,很有上進心的孩子,就是這種受挫讓他回不來,找個現實的環境才能解決他的問題。

55. 張醫生:對啊,這個現實的環境就是需要在試的過程中才能找到,不是僅僅通過認知就決定這個學校好還是不好。你們一起通過現場的考察,慢慢的排除一些他認為不好的學校,那麼最好的結局就是他覺得還是現在的學校最好。其他的學校或者老師不好,或者環境不好,要麼就是學生的行為不好,而國際學校又需要排隊,花很多錢等。因為這個學校好肯定不是徒有虛名,但如果你直接和他說其他的學校不如這個學校好,他覺得你就是故意讓他去這個學校,他會抵抗,這就是孩子的「身教重於言教」,當他看完這些之後再和他講,這個學校好的理由,他才能聽進去。

56. 咨客: 對,的確是這樣。

57. 張醫生:當孩子比較之後,發現只能再回到這個學校時,他還是有兩個問題沒解決,一個是要不要留級,另一個是仍然覺得面子上過不去。那個時候我們再研究如何解決孩子的這個困擾。下次可能需要孩子自己來做諮詢,可以找你比較信任的諮詢師,或者需要我來和他聊聊也沒有問題。看看孩子關於面子問題的具體困擾在哪裡,如果覺得這個學校好,而所在的班級不好,那麼我們可以換到普通班,我們可以把它看做是人生中的一個小挫折,有很多人還進不了這個學校,一個學校的重點班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一生,但可以決定現在這種情況,那就想辦法解決這個情況。現在我們不知道孩子具體是怎麼想的,假設像你講的,孩子就是因為跟不上重點班,成績不好,沒面子,那麼他去普通班肯定沒問題,至少成為全校倒數第一的可能性很小,哪怕成為全校倒數第一,也沒有關係,家裡有資源可以幫忙請專業的家教老師,從後面往前追就可以了。人人都會遇到挫折,怎樣通過挫折走向成功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和孩子講我的事情,當初考大學只填寫兩個志願,一個北醫,一個哈醫大,結果沒能考上北醫,被哈醫大錄取。我當時也感覺很受挫,但我告訴自己人生的第一場戰役失敗了,不能因此輸掉人生的這場戰爭,多年後我考入了芝加哥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上大學后因為非常喜歡打籃球,把腳摔出問題,只得和學校簽合同,如果休學六個月能養好,就繼續回去上課,養不好要休學一年之後留級,那六個月我就仔細想該怎麼辦,後來如期畢業了現在我的腿還不太正常,下雨陰天需要用鎮痛葯,這對於喜歡籃球的我來說是人生的又一大挫折,通過這件事,我意識到自己的身體狀況不適合打籃球,只能看籃球比賽,但我因此變為「身殘志堅」的人也很好。所以,現在沒有挫折不能代表以後也一帆風順,前面遇到些挫折,能從中學到很多東西,對以後反而會非常有幫助。

58. 咨客:張老師,我也覺得現在受挫對他來講,其實是一件好事。

59. 張醫生:可咱倆的意見能夠達成一致,不代表孩子能夠接受,畢竟不是同一個人生階段,他不能接受我們給他的認知上的教育。有時諮詢會有效,是因為諮詢能問出具體的事情,能知道孩子具體的感受,才能解決問題。

60. 咨客:對,孩子的父親總是要找他談話,他現在非常抵觸別人找他談話。

61. 張醫生:因為談話和諮詢不是一回事,談話是在教育他。

62. 咨客:他爸爸經常出差,只要一看到他就要和他談,搞得孩子非常害怕,見到他就關上門,說「千萬不要讓爸爸進來,他只知道和我談話」。

63. 張醫生:那孩子是不是一開始就對他有反感啊?

64. 咨客:是的,他非常反感他爸爸找他談話。

65. 張醫生:所以,我說的談話是要找一個說話他能聽得進去的、喜歡的人,尤其不能是父母。因為父母是有人最喜歡,有人最討厭,經常有孩子說「聽到我父母的聲音我就煩,又是來教育我的」,在他們的眼裡父母不是權威,而是經常嘮叨他的人。

66. 咨客:是的,他也會這樣說。但是成為孩子最討厭的人,我覺得父母很失敗

67. 張醫生:不是這樣的,比如一個學校里最優秀的老師,並不一定是她的孩子的最優秀的老師。

68. 咨客:張老師,我對這點就有很深的切身感受,我在教育領域工作過很多年,也是個不錯的管理者,但我的孩子的事情讓我很受挫。

69. 張醫生:那是因為對你自己的孩子,有時你需要打兩下、嘮叨幾句,不願起床你非要拉他起床,你得紅臉、白臉一起唱,有時比例有問題,孩子就會反感。而對別人家的孩子做的都是正確的、好的那一面,就容易樹立起權威。還有一點就是審美疲勞,再優秀的媽媽,他也能看到你不梳頭、不洗臉的時候,別人看見你的都是你成功、光彩照人、知性的一面,當然就會崇拜你,那你對他們的說服力就會不一樣。這就是為什麼我剛才說你的孩子需要找一個他認為能達到偶像程度的人來談,才會對他有影響,小孩兒都愛追星就是這個道理。自己的父母往往不能起到這樣的作用,你一來他就煩,看見你就想跑,那怎麼會起到教育的作用呢?

70. 咨客:對,張老師,我也曾經在我身邊找過幾個男性的朋友,想讓他們給我兒子進行心理疏導,成為他的心靈夥伴,但是都失敗了。他現在非常防備大家,覺得大家都把他當做另類,都想找各種角度切入對他進行教育,他特別迴避我的這些朋友。

71. 張醫生:因為他覺得你的目的性很強,這些朋友都和你是一夥的。

72. 咨客:對對,他現在要是通過自然的場合認識的人還能交流幾句,只要是我派來的,他都會覺得我們合夥教育他。所以,張老師,我現在特別盼望像您這樣的人能回來,或者能有個機會見見他。

73. 張醫生:回來可能不現實,但是你可以和孩子這樣講「之前找來勸你的人都是媽媽的朋友,你也知道媽媽的動機是好的,我同意你抵觸他們,因為他們的確都站在媽媽的立場。現在我覺得你的健康、快樂是最重要的,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再一起去尋找適合你的學校。最近有人給媽媽介紹一位美國的心理醫生,他講話是中立的,你願意的話和他就事論事的聊聊。這個人很怪,十分鐘如果聊不到一起,你不走他都會趕你走,因為他沒有時間,有很多人排隊在等他諮詢。他有一點和我們大家是一樣的,就是要保證你的健康、快樂。你就把他當做朋友,讓他評估一下你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和他一起討論一些能幫助你成才的建議,他一定會尊重你的意見,不會勸你做任何事情。畢竟他是過來人,經歷的挫折是你經歷過的好幾倍,他中學也不順利,沒能考上理想大學,還因為打球把腳摔壞了,你不想聽聽他後來是怎麼成功的嗎?媽媽對他也不太了解,只知道他是個心理醫生,但從年齡上看,他是你的長者,從人生經驗來看,他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都要多,如果不滿意,你10分鐘就走,我也不在旁邊聽,你就當去看個講座。』這麼談主要讓他知道有三點不一樣,第一,是美國的心理醫生;第二,這不是普通的叔叔阿姨,是專業的叔叔,第三,價值中立,不會偏向任何一方,不會只讓他聽父母的話,有可能會不同意父母的做法。中國有句話叫「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你兒子這麼聰明一定知道這個道理。如果孩子來了,我們一是要評估孩子的想法是否合理,第二要評估他焦慮的程度是否重到需要其他手段干預的程度,有時這種要強的孩子不和你講,怕你擔心。但在陌生人面前,他們會說出很多你不知道的事情,比如說『我正在談戀愛,媽媽不知道,我怕女朋友看不起我,沒面子。』這件事不解決,後面的問題不可能解決;如果不來,你就按照上面我們溝通的做法去做,我知道你的焦慮是擔心他的未來,人生有時耽誤半年、一年的不會有大的影響,不是耽誤五年、十年就好;他的焦慮是面子過不去,你們兩人焦慮的事情不一樣,但是癥狀是一樣的,這樣都很急躁的狀況,會影響你們的生活,事情越變越糟。目前孩子是不是還有什麼其他想法,我們還能做什麼事能使孩子變得不同?我們都不知道,只能根據父母的經驗來猜測,但是有個原則我們應該記住『醫生不能比病人急,老師不能比學生急,家長不能比孩子急』,這是不能起到好的好作用的。你覺得今天我們這樣的談話對你有幫助嗎?

74. 咨客:非常有幫助,謝謝您!我回去和他聊聊,我希望他能過來和您溝通一下,但是我現在沒有把握,這孩子現在不覺得自己心理有問題。

75. 張醫生:我也不覺得他有心理問題,只是遇到挫折后的心理不良反應,不是看了心理醫生的人就有心理疾病。本來受到挫折的人就是心裡有困擾,但這並不代表有心理疾病,一樣受挫折的人,有人哭,有人笑,有人跳樓,因為每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樣。所以我認為他在這個學校的壓力超過了他能接受的正常範圍,所以他才有困擾。通常我們把這些當成困擾疑惑,但不等於有心理疾病。

76. 咨客:我擔心他自己會多想。比如我請他來和你溝通一下,他會問我你是做什麼工作的,我會說你是心理醫生,他就會覺得讓他看心理醫生,就說明他有心理疾病。

77. 張醫生:你可以和他講,媽媽也去找過他,你覺得媽媽有病嗎?

78. 咨客:對,我當然希望能和他溝通好,能動員他來是最好的。

79. 張醫生:如果你願意的話,諮詢師不能強迫別人去做的。另外,我在網上有博客,你可以上去看一下,如果你覺得沒有不適合他看的,讓他也去看一下,了解一下這個人到底是做什麼的。可以看到找我的人90%以上都沒有病,如只有百分之一的是精神分裂症。

80. 咨客:您覺得這個孩子是沒有心理疾病的吧?

81. 張醫生:沒有疾病,是典型的困擾疑惑,這種情況在中國人群中有20%多的人有,相當於每五個人里就有一個。很多人把困擾疑惑和抑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混為一談。你讓他去博客上看看就清楚了。

82. 咨客:好的。

83. 張醫生:即便孩子什麼都不想做了,你也是個偉大的母親。無論從物質、精神、智力、養育方面都已經盡責了,不一定你的努力和結果成正比。但如果你不給他提供資源你會後悔,所以最主要的是你的態度,態度有一天會感化人,能否做好需要他的配合,就像醫生也不能治好所有人的病,病人不吃醫生為他開的葯,怎麼會好呢?

84. 咨客:謝謝您!我非常同意您。

85. 張醫生:沒關係,希望能對你有幫助。如果他同意了,我們這邊每周都是這個時間,你還可以找我們。你看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86. 咨客:沒有問題了,非常感謝您,張老師!

 

【諮詢思路】

一. 關於母親:母親面臨孩子休學的狀況,擔心孩子以後的發展,同時親朋好友都指責母親的教育方式不正確,讓這個母親在反思自己的同時也感到困惑、焦慮。

1.  評估母親的教育方式:不能直接與孩子諮詢的前提下,所有的信息都來自母親,首先需要評估母親的教育方式是否明顯不恰當的地方。每個家長都有權利把孩子培養成自己想要的,只要教育方式在正常的、科學的、心理學的、或社會的標準能接受的範疇以內,而這個母親的做法也都在這個範疇內。

2.  正向鼓勵:咨客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諮詢師通過「進監獄的孩子也不是從小他的父母就培養他進監獄,教育的方式和結果是兩回事,雖有關聯但不能混為一談」的具體實例給予母親肯定,緩解母親的焦慮,如果只是憑空的鼓勵和肯定不能起到好的效果。

3.  自我暴露:當不能很快的與咨客達到很好的共情時,諮詢師適當的暴露自己,能達到快速共情的效果。讓咨客看到諮詢師也曾經有過類似甚至更不如意的經歷,後來經過努力很成功,能夠燃起咨客的希望。但這僅是一種諮詢的手段,不代表每個諮詢都要講諮詢師自己的經歷。

4.  具體行動:在不清楚孩子具體的壓力的前提下,通過母親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母親針對孩子的現狀不知所措,所以諮詢師和母親一起討論具體該怎麼做,無論去普通學校還是國際學校,要知道是否適合孩子必須通過實地考察、試聽等方式去比較,也許孩子在比較後會發現還是現在的學校最好。做具體的事情時可以同時緩解家長和孩子的焦慮。

二. 關於兒子: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的心愿,中國的家長表現得尤為迫切。這在無形中會給孩子帶來壓力。此案例中孩子的壓力主要來自三方面,這些壓力都容易造成孩子自卑、耐挫性差。但具體什麼壓力導致孩子休學在家,必須問咨客本人,不能憑空猜測。咨客本人沒有參與的情況下,諮詢就會沒有針對性。

1.  父母的壓力:父母總是教育要孩子成才、要考上好大學,長此以往,孩子被洗腦了,差一點兒達不到父母的期望就會產生挫折感,因為父母的期望過高。

2.  社會的壓力:眾所周知,我們好的高等教育的資源有限,受過良好高等教育的人容易就業,即便所有的孩子都學習好,也不能保證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好的大學,所以相當於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3.  群體的壓力:已經在重點班的孩子之間還要互相攀比誰的成績好壞,尤其是分數還要公開排榜,讓孩子的壓力很大。

 

【案例啟示】

一. 切忌把人生的戰爭和戰役混為一談。人生就像一場戰爭,我們要學會如何贏得這場戰爭,而不是每一場戰役。無論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都無法避免遇到挫折,每一個挫折只代表人生中的一場戰役,輸掉一次戰役不代表輸掉整場戰爭,重要的是要通過沒能打好的戰役總結經驗,爭取贏得其他戰役,最終贏得整場戰爭,正所謂笑到最後的人笑得最甜。

二. 做事情採用一種方法無效時,要及時考慮更換其他辦法。當父母對孩子使用教育的方式沒有效果時,不能再變本加厲的多次教育,甚至找其他人來繼續教育,不但沒有效果,還會讓孩子感到厭煩和抵觸。一是因為父母總是老生常談,孩子沒有新鮮感;二是孩子並沒有把父母當做偶像、權威或者智者,只當做父母,一個讓他有責任和義務孝順的對象。這時考慮找對孩子有影響力或被孩子視為偶像的智者來幫助他,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辦法,而有效的辦法應該反覆使用。

 

 

心理醫生:張道龍

撰稿、編輯:姚立華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2-24 10:3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