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巴金為什麼不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作者:belgiumchina  於 2011-8-9 05:0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評論

巴金為什麼不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楊 明·

對於巴金為什麼不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樣一個問題,可以從各式各樣不同角度來解釋和回答。以隨機數學的概率來定量分析計算的結果,答案和左鄰右舍買的彩券不曾中獎幾乎是一樣的。從這個角度看,若干年前高行健在比利時回答當地文學界提出的問題就有幾分道理,有人問他是否料想到他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說除了瘋子之外一般人不會為那麼一個獎去寫作。他的解釋用隨機數學習題的語言陳述就是,在特定條件下一百個等待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各國作家中,恰好有一個瘋子的概率有多大?恰好有兩個瘋子的概率有多大?恰號有九十九個瘋子的概率有多大?全部都是瘋子的概率有多大?

我們不妨算算看,從中國粉碎四人幫的封建法西斯制度,結束文化大革命以後,也就是巴金在文匯報發表第二次解放那篇文章以後,世界各國獲得諾貝爾獎的情況如何? 1977 [西]阿萊克桑德雷(1898-) 天堂的影子 詩散文 「他的作品繼承了西班牙 抒情詩的傳統和吸取了現在流派的風格,描述了人在宇宙和當今社會中的狀況」 1978 [美]埃-巴-辛格(1904-1991) 魔術師-原野王 小說 「他的充滿激情的敘事 藝術,這種既紮根于波蘭人的文化傳統,又反映了人類的普遍處境」 1979 [希臘]埃利蒂斯(1911-) 英雄輓歌 詩 「他的詩,以希臘傳統為背景,用 感覺的力量和理智的敏銳,描寫現在認為自由和創新而奮鬥」 1980 [波蘭]切-米沃什(1911-) 拆散的筆記薄 詩 「不妥協的敏銳洞察力,描述 了人在激烈衝突的世界中的暴露狀態」 1981 [英]埃-卡內蒂(1905-) 迷茫 小說 「作品具有寬廣的視野、豐富的思想和 藝術力量。」 1982 [哥倫比亞]馬爾克斯(1928-) 霍亂時期的愛情 小說 「由於其長篇小說以 結構豐富的想象世界,其中糅混著魔幻於現實,反映出一整個大陸的生命矛盾」 1983 [英]威鐮-戈丁爾(1911-) 蠅王-金字塔 小說 1984 [捷]雅-塞特爾特(1901-1986) 紫羅蘭 詩 「他的詩富於獨創性、新穎、栩 栩如生,表現了人的不屈不撓精神和多才多藝的渴求解放的形象」 1985 [法]克勞德-西蒙(1913-) 弗蘭德公路-農事詩 小說 1986 [奈及利亞]索因卡(1934-) 獅子和寶石 劇本散文 1987 [美]約瑟夫-不羅茨基(1940-) 從彼得堡到斯德哥爾摩 詩散文 「他的作品 超越時空限制,無論在文學上或是敏感問題方面都充分顯示出他廣闊的思想及濃郁的詩 意」 1988 [埃及]納-馬哈福茲(1911-) 街魂 小說 「他通過大量刻畫入微的作品—洞 察一切的現實主義,喚起人們樹立雄心—形成了全人類所欣賞的阿拉伯語言藝術」 1989 [西]卡-何-塞拉(1916-) 為亡靈彈奏 小說 「帶有濃郁情感的豐富而精簡 的描寫,對人類弱點達到的令人難以企及的想象力」 1990 [墨西哥]奧-帕斯(1914-) 太陽石 詩散文 「他的作品充滿激情,視野開闊 ,滲透著感悟的智慧並體現了完美的人道主義」 1991 [南非]納丁-戈迪默(女1923-) 七月的人民 小說 「以強烈而直接的筆觸, 描寫周圍複雜的人際與社會關係,其史詩般壯麗的作品,對人類大有裨益」 1992 [特立尼達]德雷克-沃爾科特     1993 [美國]托妮-莫里森     1994 [日本]大江健三郎     1995 [愛爾蘭]謝默斯-希尼     1996 [波蘭]維斯拉瓦-申博爾斯卡     1997 [義大利]達里奧-福     1998 [葡萄牙]若澤-薩拉馬戈     1999 [德國]君特-格拉(1927-) 鐵皮鼓 小說 2000 [法]高行健 靈山 小說

讀者在看這份名單時,就像彩券購買者仰著脖頸瞪大眼睛企圖驗證手裡捏的收據和發表的搖獎結果號碼是否一致。結果當然令人失望,裡面分明沒有我們要找的人名。如果有,一定是看花了眼,或者是幻覺。

往年美國的一些華人文學愛好者為王蒙造勢,使國內不明真相的人弄不清到底怎麼回事兒。台灣的李敖寫了一篇北京法源寺,也被煞有介事宣傳炒作好像會得諾貝爾文學獎。事實上這二個人根本不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們的作品從質量到數量都不能達到諾貝爾的要求,也達不到諾貝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在上述特定年限的篩選要求,故不在分析考慮範圍之內。

巴金的情形不同。儘管後來加入諾貝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的瑞典漢學家馬悅然一再解釋,巴金作品被翻譯得不成樣子,但這只是次要原因。因為從德國文學評論家,美國評論家,還有法國報紙文學雜誌發表過的文章,對高行健作品的翻譯他們也不滿意。法文靈山譯本是一對法國人,大學教授,又是高行健的朋友。英文翻譯是澳大利亞的一位中國人。英文本的翻譯被美國一些評論罵得狗血噴頭。但是高行健的作品風格和巴金的作品,不是一個路子,翻譯問題在他們作品評價上更不能相提並論。

高行健以曾經陪同巴金到巴黎訪問為榮,並為他作翻譯。但是巴金卻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巴金的作品過去在中國有大量的讀者。巴金寫作家春秋寒夜的年代,中國一直處于軍閥混戰,抗日戰爭和國共對抗。那時作家不多,作品也不多,青年文學愛好者求書若渴。

一九四九年以後,巴金基本上就沒有再搞什麼創作,可以說是處於封筆狀態,因而沒有像樣的作品。作家們大量的精力浪費在文藝界的明爭暗鬥和行政工作上。其他老作家如茅盾老舍曹禺沈從文等人大同小異。

到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期間,幾乎所有的文學作品都被批為大毒草,更沒有人敢搞文學創作了。

巴金復出以後年事已高,如出土文物,但仍然奮力筆耕。寫出隨想錄若干卷,也翻譯了俄國作家赫爾岑的往事與隨想。但是巴金的隨想錄不可能有赫爾岑作品在國際上在歷史上產生那樣廣泛深刻影響。因而不必相提並論。

巴金的隨想錄一部分是對往事的回憶,一部分是對社會現像的探索,提倡說真話。再就是序跋感想之類的文章。文如其人,平易近人。可是在國外幾乎見不到巴金的法文英文和德文翻譯作品。若以其四五十年前的舊作拿出來評獎,可能性不大。

現在中國有發表外國文學作品的雜誌世界文學譯林譯文等,以經濟效益為依歸。國外的出版社在出版翻譯作品也要考慮時否賣得出去,他們寧可不斷翻譯出版老子易經孫子兵法或者聊齋。當然也有翻譯當代中國作家時髦作品,多是得益於改編成正在上映的中國電影的小說。很少有人會把三十年代出版的中文作品拿出來翻譯出版。

當年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瑞典,在瑞典皇家學術院諾貝爾文學圖書館只看到一本巴金小說寒夜的譯本。

以前傳說敬隱漁用法文翻譯了阿Q正傳,羅曼羅蘭十分欣賞。但魯迅對諾貝爾獎對自己的作品自有他的評論和看法。至於沈從文和老舍獲獎的議論,只是傳聞,沒有文字根據。

然而,中文小說或詩歌評不上諾貝爾獎不等於中國人認為作品不好。中國人的飯菜做得再好,全世界有條件的外國人也只是偶爾品嘗品嘗,沒有天天頓頓去吃的。中國語言文字運用的再好,諾貝爾獎委員會的瑞典人還是只能看翻譯文本,原文的意蘊蕩然無存。他們只能吞咽翻譯家咀嚼過的饅頭和米飯。況且那譯本有沒有,翻譯的好不好也還是個問題。

中國人普遍欣賞的紅樓夢,西方人卻不怎麼喜歡,因為文化背景的原因,還有翻譯的不好。後來英文版有了楊憲益戴乃迭夫婦的譯本,法文翻譯有李治華夫婦的譯本,十年磨一劍,是譯本中的上乘之作。

目前好在有一個漢學家馬悅然在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委員會坐鎮,馬悅然以驚人毅力,用瑞典文高質量翻譯了大量古今中文文學作品。但他也有他的嗜好品味和審美情趣。他不能代表全體中國讀者或部分中國讀者去選擇謀一個中國作家,他只能代表他自己和影響周圍的同事。他的同事們也完全是按照西方人或者說他們本人的觀念來篩選推介來的各國文學參選作品。更何況南北美洲和歐洲還有全世界其它各國每年作家作品多得不可計數。所謂掛一漏萬在所難免。歷史上被證明是偉大作家而沒有出現在一百年來諾貝爾文學獎名單上大有人在。

巴金在日本和法國文學界有一定影響,在世界更大範圍之內則無甚影響。在世界各國圖書館和讀書界,特別是文學愛好者的書架上,找到一本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妮娜,或者是高行健的靈山還有他爺爺的魚桿的概率很大;找到一本巴金的小說隨筆譯本挺難。不過,托爾斯泰也不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皇家學術院有十八位院士,比法國少多了。負責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的只有五個人。這五個人責任重大,挑選不好影響諾貝爾獎的聲譽。他們主要根據英文法文和瑞典文作品的出版物為評選依據。

在眾多的作家中,現在被選中的往往是在各國擁有眾多讀者的作家或者是有爭議的作家,作品通常是被翻譯成各種語言的。這樣評選結果更易於被廣泛接受,不至於大跌眼鏡大爆冷門出乎眾人意料之外。畢竟其來有自,評選上的作品至少有委員會委員們投票的道理。

高行健獲獎之前,出版商在台灣的中文本幾乎無人問津,陽春白雪和者蓋寡是也。英文本沒有賣掉多少,法文版的出版商是知道瑞典文本已經存在,而且知道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獲獎之後,身價百倍,一時洛陽紙貴,被大量翻譯成世界各國主要文字。山不在高有神則靈,馬悅然慧眼識珠,用心良苦,堪稱伯樂。劉再復背著高行健沉重的手稿回國列印,功不可沒,殊可嘉賞。

但是獲得諾貝爾獎之前,高行健的話劇創作已經被北京大學文學專家和國內評論界權威選入百年來中國百部戲劇經典。正如今年獲獎的土耳其作家帕穆克早年獲得土耳其本國的文學獎和英法意美等國獎項,成為後來獲得舉世矚目大獎的鋪墊和先聲。

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以數理統計和組織行為學的方式方法研究諾貝爾文學獎這個著名品牌,會有新的收穫和啟示。全世界的公眾和媒體給予諾貝爾獎過多過度的關注。自然科學方面的諾貝爾獎評選影響和誇大了諾貝爾文學獎的重要性。以致於愛爾蘭文學獎是單本小說世界文學獎金最高的獎項,也不可能與諾貝爾文學獎相提並論。

□ 寄自比利時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一九十一者 2011-8-12 04:44
千萬不要在乎什麼諾貝爾文學獎,更不要在乎諾貝爾狗屁不如的和平獎!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11:5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