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赫曼的藝術創作
(比利時 楊明)
西方現代藝術歷史的所有著述當中,是不能不談到阿赫曼的創作的,他的作品司空見慣都是獨一無二的。
阿赫曼的作品可見於全世界所有重要的現代和當代藝術博物館當中。幾乎所有擁有藝術修養和藝術史知識的人都能一下辨認出阿赫曼的作品。
阿赫曼作品風格的形成是二十世紀初,西方傳統藝術突破瓶頸,走向革命性轉變的大背景下產生的,也可以說他是站在眾多藝術和科學巨人肩膀上武裝起來的。
阿赫曼的作品看上去似乎製作並不複雜,但寓意深遠富於哲理,具有相當獨特美學意義和觀賞價值。
例如,他將一管又一管的油畫顏色連同它們的軟筒依次排列在一個矩形裝置於每個不同顏色扭蓋打開,擠出一部分顏色,但是所有幾十管顏料,都粘在硬板或油畫布上,然後用一層透明的保護層封裝起來。這種視覺衝擊和意想不到的構圖構成阿赫曼四方連續的圖案式作品。
阿赫曼的作品也可能是一系列相同的五金工具。例如他將修理工的五金扳手依次排列起來,也是十幾個或幾十個裝在矩形箱狀展示載體上。同樣意蘊的作品也可能是一排鏍絲刀等等。並且或許還會有一排排手槍狀的三維金屬物。阿赫曼其實是繼承了一九0五年以後畢加索和杜尚全新的藝術觀念和美學創作追求,而一九0五年恰好又是愛因斯坦相對論在科學領域展現重大突破的一年,雖然可能純屬不相關的巧合,但是世人開始以多維全新時空觀透視宇宙同是探索趨於二個無限的奧秘。杜尚將洗手間的瓷製品直接搬到展覽會上,命之曰噴泉,他還因黑白攝影的多次曝光形成的上下 重迭的人體,畫成大幅作品,像似二方連續的圖案。畢加索吸收所有其它流派的藝術營養,巧奪天工,他也用廢棄的自行車把手和坐椅擺成牛頭的形象,那就是不費吹灰之力卻給人以深刻印象的現代雕塑造型藝術品,令人嘆為觀止。
阿赫曼直接繼承了畢加索、杜尚一派的拿來主義,直接將再普通不過的工業社會的日用品和日用工具,整齊排列起來,在當代現代藝術和工藝美術方面都作出了不少的貢獻。
阿赫曼更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是一系列的被忽然打碎的名貴小提琴,然後逐一粘貼起來立體造型作品,展現物體被擊碎崩裂爆炸式形成的震憾效果,躍然於觀眾們睽睽目下的審視之中。這種被打碎的提琴粘貼系列,成了其代表作,具有符號價值,每次拍賣,動輒幾百萬美元售出。阿赫曼創作曾在法國巴黎和美國紐約,但是他在中國北京的一次製作,為了維護長城捐款,被擊碎粘貼起來小提琴作品,當場被一對日本母女收藏家高價購去。阿赫曼也曾把現成的一系列高級轎車,立體縱向迭列起來,形成很獨特的大型室外雕塑。
或許人們以為阿赫曼過於輕而易舉地獲得了二十世紀斐聲畫壇的桂冠,但是苦苦思索和孤獨從事於創作藝術的人,沒有一番內心的掙扎,恐怕不會展現出出人意料的巨大創作爆發力和一發不可收拾的衝動。阿赫曼死於癌症,其人創造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固然巨大,也可以象成摞的紙幣或金屬幣排列起來,但在藝術家的身後,皆與之無關矣。
阿赫曼因為有能力購買各種高級轎車甚至名貴的賽車,卻因此釀成悲劇,他唯一的愛子,年輕輕地就喪命於馳車車禍之中,所謂來者易,去之亦易,令人扼腕嘆息。讓世人再次領悟到命運的不可知和無序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