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從英語翻譯到英語

作者:belgiumchina  於 2011-3-3 03:0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評論

從英語翻譯到英語

               ·楊 明·

語言是最為複雜的現像之一。同是講漢語的不同地區的居民,由於方言的緣故,彼此聽不懂或不明白對方的確切意思,就會發生臆想不到的誤會。中國幅原廣闊人口眾多,五十幾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各自的語言,再加上各式各樣的方言,如果沒有普通話彼此溝通就會困難得多。

像印度這樣的國家,不同地區語言不同,有孟加拉語,泰盧固語,馬拉地語,泰米爾,烏爾都語,埃納德語,阿薩姆語,克什米爾語,梵語,為了溝通最後只能講英語。

世界上講英語的國家很多。以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有:

英國,澳大利亞巴哈馬群島波札那加拿大,斐濟印度,肯亞,吉里巴斯,奈及利亞,巴基斯坦,愛爾蘭,南非,紐西蘭,新加,菲律賓,甘比亞。美國聯邦政府沒有一種官方語言;英語是習慣上的第一語言,而不是法律上規定的。

世界上講法語的國家也很多,有四十七個。法語流行於法國,包括法國海外省、比利時、加拿大、瑞士、美國的路易斯安娜州和緬因州,還有許多非洲國家,使用人數近三億。古時英國佔據過法國相當大面積領土,因而也吸收了拉丁語和法語的大量辭彙。

在文學閱讀方面,非英語國家的讀者不用說了。即使是在英國本土,也須將莎士比亞時代的英語翻譯成現代英語才能將意思解釋清楚。事實上,在講英語的發達和不發達國家中也有數量驚人的文盲的,他們基本上不閱讀。

至於能夠閱讀英語讀物特別是文學作品的不同國家的讀者,從英語翻譯到另外一種英語有時也是必要的。最明顯的例證是哈利波特這一暢銷小說,作者是英國人,寫的五六本書講的故事都是發生在英國,很多事物名稱和習慣表達方式在另外兩個北美洲的英語大國都是很不一樣的,把英國英語翻譯成美國英語,對美國廣大青少年讀者就成為必要了。對出版商來說,這首先是市場營銷的需要,為孩子讀者們著想。於是就有美語,也就是美國英語版的哈利波特。

美國英語是英語的大雜燴,吸收了兩百多年來大西洋彼岸的歐洲移民母語的辭彙和發音,其中包括最早到達紐約的荷蘭人,以及義大利人,法國人,瑞典人,德國人的語言。西班牙語對美國語言當然影響很大。美式英語發音混雜了來自不列顛群島的各種方言。美國東海岸地區因為和英格蘭關係密切,當時英國仍然處於優勢地位,在英式英語發展的同時美國東海岸口音也隨之發生變化。美國內陸地區和英國接觸相對較少,原先的口音就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下來。

打開一本標準美國英語詞典和一本英國英語詞典逐條比較,就會發現兩種語言有多麼不同。美國社會是最發達的商業社會,富於創新精神,創造了許多新的語彙,或者舊瓶裝新酒,對過去舊有辭彙從新定義,賦予新的內容。這使歐洲墨守成規的語言語彙和緩慢演進的風格相形見絀;但是英國人卻以語言的純正而自豪。英國書報雜誌上發表的文章和美國書報雜誌上發表的文章有顯然的差別,科學雜誌學術文章也是如此。水土不同,語言不同,變化的社會背景使文學語言反映在小說寫作中的遣詞造句變得非從新翻譯才能讓年輕一代在閱讀時理解。

時間的久遠和地域的遼闊以及文化習俗的不同都是語言向彼此難以溝通的方向發展的原因。

語言是具有生命力的,生活中的語言和書本中的語言是有差別的。即使經過很好語言訓練的非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人到了美國不同地區和英國不同地區,也會發現需要適應新的語言環境。大多數當代北美英語都有捲舌音,英式英語雖然當今沒有捲舌音,但據說在十七世紀世紀時英格蘭各地全是這樣。受愛爾蘭英語及蘇格蘭英語的影響,還有荷蘭語的影響,捲舌音更是進一步在美國發展。

經過剪裁加工的編輯英語是電視和廣博電台用的標準英語,和不同地區日常生活中用的語言有一定差別。方言因素對地區性英語對話的發音和辭彙選擇有明顯影響。

當美國數量眾多的文學作品翻譯成現代歐洲語言時,註明的都是翻譯自美語,以區別於英國英語。但是全世界各種英語的互譯只有在商業和文學出版方面最具迫切性,因為金錢和精確是聯繫在一起的,出版商要保證讀者欣賞到位,而不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

□ 寄自比利時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laiting275 2011-3-6 22:53
從人的習性和執著去了解社會上語言習性。

每種語言都有本身發音特性,人很難擺脫母語的習慣,

所以很多人學習母語以外的語言,或多或少帶有母語影子,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鄉音難改。

人總會有鄉情,鄉俚碰頭相聚,總是會說鄉言。在美國出

生的華裔青年,沒有學中文,卻能說父母的語言,這是人

的鄉情。

語言是可交融而不可取代,這是人性社會必然性。這種現象,

在香港是明顯易見,英語粵語之外,幾乎世界上所有語言都

會出現。所謂的交融,實際上是辭彙上交融,而發音則還是

故我依舊。

如果留意一下南寧的現況,就清楚看到,人為地改變當地語

言,是不可能達到的。南寧的粵語基本上消失了,推行普通

話了,而事實上,南寧並不是說純正的普通話,應該說是南

寧新方言。

世界上已沒有純種的語言,都是夾雜著其他的語言,故此,

語言不可能存在著穩定的成份,是不停地改變的。

拼音文字是從語言衍生的文字,是完全依賴著語言,語言的改

變,所屬的拼音文字必須改變或新增新字來適應。只要看看英文

辭彙的驚人增加速度,就可見英文的不穩定性了。英文本身是由

法文演變出來,短短幾百年歷史,現在的英文辭彙已超過一百萬,

遠遠超出人的記憶極限,而且增加的速度並沒有停止,將來會有

多少,沒人能預料。其實所有的拼音文字,都遇上同樣的難題。

語言不可能穩定不變,所屬的拼音文字根本就不可能穩定下來。

所以,從語言衍生出來的拼音文字,是必須依賴著語言同步發

生變化,因此,拼音文字並不是先進的文字,相反,是極落後的。

漢字,是炎黃兩部族合併後,在語言不統一的社會環境下產生出

來。漢字不能從語音衍生文字,文字必須獨立於語言之外,才能

達到不同語言使用相同文字,這是漢字的原則和原理。漢字同時

與語言相輔相承,同步並同發展,這是漢字的規律。

你說文字要兼容,現在世界中,只有漢字與日文是可以兼容不同的

語言使用。

在美國,有位華人教女兒學中文,他是用英語教中文的,「門」的

讀音是「Door」。漢字並不是一定要單音節的,在日文中的漢字有

雙音節的。

由此可見,語言根本不可能統一,相反文字是完全可以統一的,只要

語言與文字分別獨立為獨立的系統就可以達成,這就是漢字的模式、漢

字的原則原理。

這種獨立系統模式,北方人比較難理解,而說粵語的人則比較明白。粵

語中常說有音無字,其實並不是無字的,而是那字在現在太僻而不識了。

故此,說粵語寫作的人是不可以言入文的,所以他們寫白話文與文言文

大致是樣同,語、文分開處理。
回復 華盛頓人 2011-3-15 04:27
本文不合適放在時事版, 個人遇見宜放學術版。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23:3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