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柏林牆倒塌蘇聯解體

作者:belgiumchina  於 2011-2-18 03:1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柏林牆倒塌蘇聯解體

                ·楊 明·

二十年前的十一月,柏林牆倒塌東西德統一,隨後發生的東歐巨變,蘇聯解體。

當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柏林被一分為二,德國被一分為二,世界被一分為二,冷戰以二大陣營的對峙而開始。曾經是戰時盟軍協同作戰或國際上為了相同利益的東西方國家,把德國分割,美國英國法國為一方,蘇聯為另一方。這是為了避免和防止德國再次崛起,也是為了補償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勒德國給被侵略的國家造成的巨大人力物力損失。在此之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同樣是和德國有直接關係,人們記憶猶新。希特勒代表的政治勢力曾經是德國多數人贊同的,而其在歐洲最初的擴張政策是得到當時歐洲一些國家綏靖妥協派默許的,包括對波蘭的吞併,和蘇聯對德關係的外交政策相關。英國首相邱吉爾曾說,蘇聯和希特勒德國十分相近,不過為了消滅德國法西斯,還是要聯合蘇聯以對付德國。

戰後的德國既然被一分為二,就不可避免地在二種截然不同的政治體制下生存。東德和其它東歐國家被俄國為主的蘇聯統治實行的是計劃經濟,後來經互會國家工業和農業發展,也都是衛星國圍繞主軸的蘇聯旋轉。東歐的小國和在沙俄時代一樣,接受俄國蘇聯的命令指使,文化衝突和民族衝突是造成與之離心離德的原因,僅僅靠意識形態和烏托邦式的計劃經濟,還有軍事威脅是不能長久地維繫蘇聯和東歐各國的關係的,從五十年代起波蘭、匈牙利等國家,就不斷出現抗蘇俄統治的抗爭。蘇聯和東歐國家當時的管理者們採取的是鎮壓方式處理人民的反抗,這種對立以不同方式進行,從未停止過。其中匈牙利事件,波蘭茲南事件,一直發展到後來蘇軍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在國際上造成軒然大波。蘇聯的統治是以剝奪各民族和東歐小國人民政治自由的方式進行的,又被概括為社會帝國主義的擴張,所謂公有制和計劃經濟,不過是國家壟斷,是少數人說了算的政治獨裁,這種制度的弱點和劣勢在和美、英、法,甚至戰敗的西德、日本相比較時,就立即顯現出來。西方的市場經濟和創新能力再加上政治上的自由民主制度,使戰後資本主義日益興旺發達,不僅使其各國企業家和民眾受益,也讓蘇聯和東歐國家民眾看得越來越清楚,二種制度就離孰優孰劣。莫斯科不相信眼淚,日常生活的窮困,日用消費品的匱乏,走後門的盛行,特權階層的坐威坐福,使那裡的多數民眾從心裡鄙棄了令人滿面愁雲的制度,人們嚮往西方民主自由和物質的豐裕。與此同時,美蘇爭霸愈演愈烈,從勃烈日涅夫的長期停滯到戈爾巴喬夫的提襟風肘,蘇聯的領導層也力不從心,難以和美國、西歐、日本競爭。蘇聯和東歐從經濟到政治上的壟斷,窒息了上述地區各民族各階層民眾的創造力,也同時把自己固綁起來,甚至用圍牆來隔絕嚮往民主自由的東德年輕人,中年人和老年人,他們以生命為代價奔向西方,有的會不幸地倒在被槍擊后的血泊之中,一部分幸運者投入自由的懷抱。奇怪的是從來沒有西方人不惜一切代價奔湧向蘇聯,人心向背可見一斑。蘇聯的失敗經驗教訓是令人感到沉痛的,它說明了簡單的美好願望,最後在那麼種制度下只能被一部分既得利益者利用,剩下的是人性惡的證明和烏托邦的徹底失敗。

蘇聯和東歐是沒有政治自由的,當然也就沒有言論出版自由,所有涉及到意識形態方面的東西都必須由類似當年蘇斯洛夫這類人物釐定。但是人類天性是熱愛自由的,包括言論的自由表達和政治活動的積极參与,這些權利都已被剝奪,包括宗教信仰,蘇聯消亡以後,大批俄國人重新聚回教堂十字架下,包括前克格勃普京,都是一種歷史反彈,而曾經有過的波蘭團結工會就是以天主教信仰為背景,對自由民主的嚮往與追求。

蘇聯東歐制度的失敗,還在於它不是一個民主建構,甚至根本違背二十年代那裡提出的一切權力歸蘇維埃的口號。因為沒有反對派的批評意見,因為沒有不同階層不同黨派的競爭,正確的意見和優秀的國家管理人材不能脫穎而出,逐漸使社會喪失了活躍的生命力和競爭力,逐漸走向衰亡。

蘇聯和東歐又沒有一個獨立完整的司法體系,因而不是法制國家法制保證了公平和社會正義,在蘇聯和其統治下的東歐各國,司法系統依附於克里姆林宮的頤指氣使,成了奴婢和工具。當一個社會不再存在公平與正義社會失序,人心喪盡。

蘇聯和東歐又不是市場經濟,長期的國家壟斷和計劃經濟違背了經濟要求和市場為導向的公平交易生產和價格體系完全扭曲,軍事預算和不堪負荷的社會成本使蘇聯無法和充滿活力的美國西歐競爭。戈爾巴喬夫的上台,為蘇聯和東歐的改變提供了機會。由此,二德的統一就不僅僅是西德政治家民眾的願望,不僅使大多數東德人過上西德人一樣的生活,而且使這一切變成可能,變成現實。

戈爾巴喬夫是一個善良的人,也是一個受到西方政界媒體熱捧的人物,他的改革與新思維的提出,和他早年的經歷有關,和他從政經驗和蘇聯情況的掌握有關。但是改革對任何國家都存在潛在風險,所謂舉一發而動全身。因而應當得到多數民眾的支持和充分駕御整個指揮系統,但是戈爾巴喬夫沒有做這二點,他本人和妻子賴依莎被試圖發動政變的軍人抓捕軟禁。

戈爾巴喬夫是贊同二德統一的,正如法國總統密特朗和德國總理科爾達成的共識,美國的里根和老布希當然也都贊同二德的統一。

戰後的國際政治體系和歐洲共同體和北約的存在發展,使德國統一后也不會重蹈覆轍,但是據說英國撒切夫人不希望德國過於強大,重新統一。但是一九八九年的局勢,成全了全體德國人的意願。世界民主潮流浩浩蕩蕩,從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一浪高過一浪,終於衝垮了違背人性泯滅良心的柏林牆。

柏林牆的倒塌,產生的是多米諾骨牌的效應,東歐和蘇聯的制度迅速被擊垮,冷戰宣告結束。蘇聯的解體是必然的其內困外患,根本不是戈爾巴喬夫改革與新思維的一劑藥方能夠解決的,因為這種制度的陳腐荒謬,沉痾已久,無力回天,是任何人都解救不了的,蘇聯變成獨聯體,縮小政治和經濟勢力範圍,俄國人管好俄國人自己的事情,是更好的選擇,並且亞洲國家也不需要這麼一個貌似強大的鄰居。蘇聯的存在,曾經給俄國帶來很多利益,東歐衛星圖和亞洲受蘇聯影響的國家受到更多的是損害,包括被柏林牆隔絕的德國人也深受其害,好在這一幕歷史劇以喜劇方式結束。曾經由於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被擊敗、被佔領、被分割的德國,最終卻因美蘇意識形態和爭霸世界對立而得益,玉蚌相爭,漁人獲利。由於蘇聯處於衰敗的弱勢,統一后德國沒有中立,而是最終加入北約,成為歐盟中人數最多的國家。

□ 寄自比利時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7 15:2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