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國王做銅像
·楊 明·
每年七月二十一日,不僅是比利時王國的節日,也是皇家的盛典,因為這一天,皇宮前的廣場人山人海,有盛大的閱兵式,那時國王一家老小,全都在場,有王后王子和公主等等,文武大臣自然隨侍,這是何等皇家威儀!
現在的國王七十多歲,一生浪漫,娶的太太也是義大利美女。可惜國王在年幼時,他的母親就因為車禍去世他只能對著母親的遺照呼喊世界上最愛他的人:媽媽!這個國王的名字叫阿爾伯特。
國王的哥哥名字叫博杜安,從十八歲時就當國王,他是個性情溫和的人,虔誠的天主教信徒。阿爾伯特和博杜安的父親烈奧鮑勒三世國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他沒有組織軍隊抵抗入侵德國軍隊,而是避居瑞士,戰後比利時國民希望他的兒子繼位,這就是王子博杜安。
博杜安國王給人的印象幾乎是完美的,他舉止溫文爾雅,深受國民愛戴,我曾有機會與他的夫人也就是王后法比奧拉作過長時間交談。在書法展上,我曾和現任王位繼承人菲利浦王子晤談,王子是阿爾伯特二世國王的長子,而博杜安國王沒有子嗣,這不能不說是國王和王后的遺憾。
博杜安國王和王后當年結婚時是氣派輝煌,比利時國民記憶猶新的盛大場面,令人傾倒羨艷。那時全世界的王公貴族都在場,不用說歐洲亞洲和非洲的皇室親屬了。
比利時除了大量世界各國合法和非法的移民之外,就是講法語的瓦隆民族,講荷蘭語的佛拉芒人,還有講德語的日爾曼民族為了平衡國家政治結構,採納的是君主立憲聯邦制。國王在國家緊要關頭和重大問題上舉足輕重。
博杜安國王在世時,在簽署墮胎法案時,拒絕行使國王權力,他沒有簽字為了化解這次危機,比利時在那一天等於沒有國王,由他人代理簽署法案。可以想像對於尊重生命信仰天主教的國王來說,這是一個痛苦思考過程,在世俗世界,由於血緣關係他偶然成為國王,行使至高無上的權力,但是做為一個人,猶其是膝下無子女,熱愛孩子的人,接受的又是天主教義的教育,他當然不能在墮胎法案上簽字,但是在議會通過的這一法案是國民的共識和意志。好在憲法機制提供了國王迴避的可能。
博杜安國王在位時,比利時和整個歐洲經歷了與蘇聯和東歐政治軍事對峙階段,和大西洋資本主義經濟高漲和繁榮階段,比利時人從來沒有像那時富有過。這是各式各樣人們依然懷念國王的理由。
國王是在六十幾歲在西班牙渡假時,突發心臟病在生命垂危的一瞬間,他還痛苦地喊了一聲媽媽!像天下所有孩子在軟弱無助呼喊最後可以求助的人一樣。
他沒有喊耶蘇基督宗教世界的上帝。阿門!
現在在布魯塞爾最宏偉最美麗的教堂面前,新添了一座博杜安國王雕塑銅像,是半身的胸像,我每次散步經過教堂前的國王銅像時都思緒萬千,心裡感慨願國王在天堂與其摯愛的母親相會。
□ 寄自比利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