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狼哥來嗎?
·楊 明·
一種語言的語音語調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奇特現象。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區的人講不同的話。海邊的人說話有海蜊子味兒,山裡人講話有地瓜味兒。中國各地方言無數,連咳嗽打噴嚏打嗝也會帶上地方發音特色。
至於說外國話,僅以英語為例,在英國各地或愛爾蘭就已經顯現出差別,如果到紐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各地英語千奇百怪,主要表現在語彙語言語調的發音。
打開收音機,英國廣播公司的英語最純正和地道。澳大利亞的歐洲移民多是英國囚犯的後代,當然不是所有的人,他們講的英語也還字正腔圓,接近英侖三島的發音。
至於美國,講的自然就是美語,或者叫做美式英語,發音主要夾雜最先到達紐約的荷蘭人和後來法國人、義大利人、西班牙人語音語調的影響,因為自由民主開放,文化上兼容並蓄,就有一種官方版或藝術版的普遍認同的標準美式英語,可謂美元至矣英語九百句是米克米蘭公司編印出版的和英國靈格風完全不同,都是世界各國暢銷的教材。
中國市場上的英語教材可以用浩若煙海來形容,中國人學英語的熱情一直高漲不衰,有時達到瘋狂英語的程度。但是中國人永遠講不好英語,也就是講不出純正地道的美式英語或英式英語。中國式英語叫「清格麗式」。這從康熙乾隆年間就是這樣了,再往前推明代中國人模仿來華夏人腔調就帶本土特色,後來,就有皇帝選派幼童到美國留學,但自彼時起,復至於今,只要中國人不是在美國、英國出生長大受當地教育,講的還是「清格麗式」。也就是說,絕大部分中國人只能講中式英語,包括中國對外的國際廣播,或是駐外人員在聯合國會議上,一律是「清格麗式」發音,一聽就是中國人在講英語。那未其它國家如何?中國周邊鄰國如朝鮮、日本等等也定時向歐美廣播英語,但聽眾耳熟能詳,一聽即可分辨出朝鮮人發音或日本人發音,至於北方的俄國式英語和南亞的印度式英語,亦復如此。
日本人多數講不好歐洲語言,一部分日本人用假名拼讀英語和法語,發音更加糟糕。一傳再傳,就會出現訛誤,因而積重難返。
中國人也有用拼音、漢字作為拐杖的,企圖走發音的捷徑,只是有的英語發音根本無法用漢字標音註釋,因而欲速不達,好在有很多法語辭彙和句子可以用法字標示發音,這樣的簡易書籍也就應運而生,大行其道,以至於流傳海外,一部分移民中的打工仔在比利時、法國等地就利用這種東西學學法語做為參考依據。
例如法語你好二字就標為漢字「寶如鶴」,英語二字就標示為漢字「狼哥來」等等,等等。
真正下苦功,把一種西方語言語音語調熟練掌握起來,達到爐火純青,完全擺脫「清格麗式」的外語,好像也有人做到了。例如據說要在百老匯紐約上演英語話劇的中國人,千方百計下苦功,終於如願以償。也有說必須喉嚨動手術,舌尖動手術才講得出純正外語,但是修舌的鸚鵡也只能達到勉強模仿人言的程度,不知是飯後笑談還是真的有人做過這種學步邯鄲的事情。一種外語,如英語或者法語,如果不是在呀呀學語時像母語那樣學,而是在三、五歲以後再學,就自然而然帶上特定音色聲調,這是底色返現的緣故,正如在一張白紙上塗上一層色彩,再若畫畫,就難以遮蓋原來打底的色彩,語言之清徹單純透明的水彩畫。
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中國人只能講「清格麗式」的英語而無可奈何。
□ 寄自比利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