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朱光潛擦亮蘇東坡

作者:belgiumchina  於 2011-2-9 03:2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朱光潛擦亮蘇東坡

                ·楊 明·

  朱光潛先生是二十世紀中國最重要的美學家,他在藝術理論美學思想和美學史研究方面貢獻卓著聞名遐邇。

  朱先生早年在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後來又有在巴黎遊學的經歷,專攻文藝心理學。歸國后,一直從事美學教學和著述,勤耕不綴,培育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學子。他的文字深入淺出,自然優美,令人著迷。

  朱先生的《談美書簡》,家喻戶曉,翻譯出版義大利美學家克羅齊《美學原理》,維科《新科學》特別是黑格爾《美學》這一德國哲學家重要著作為中國美學研究填補空白,其翻譯精確至今依然是範本和珍本。

  朱先生對西方美學史的研究著述在中國也深具開拓性,目前依然是重要參考書,他在晚年重新校譯馬克思有關美學的著述,也非常認真,見解新穎。

  朱光潛先生的國學基礎深厚,對先秦諸子和歷代詩文瞭然於心,隨手捻來即為妙趣橫生的證例,有的則振聾發耳貴,言前人之所未言令讀者耳目一新。

  在論述美的主客觀關係時,朱光潛先生提到一首蘇軾寫的詩,該詩歷來不為注家所重視,因而少有選錄,但一經朱先生引用,不僅得到美學界和中國文學界古典詩歌研究者的重視,也因此被選用在法文、英文、德文和日文等中國古詩譯詩選中。蘇東坡想像力無論如何豐富,都不會料及這一點的。這首詩的原文如下: 若言琴上有琴聲, 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 問君何不指上聽?

  現代蘇東坡詩文研究者,由於朱光潛先生的發掘和闡釋,對該詩大為擊賞,認為是蘇東坡所有詩文中難得的上乘之作。

  其實這不過是蘇東坡思索之餘偶然得之的詩句,不比屈原《天問》小小問題更重要求索的只是現代人從哲學思辮的角度重新認識了這一詩歌吟詠設問的趣味。的確,這首拔動琴聲的過程,讓人們不禁要問,人跡罕至的地方,如深谷幽蘭,浩渺的宇宙星雲,浩瀚海洋深處瑰麗世界之美,在被人類以各種方式觀賞之前究竟存在與吾?

  美學家們在美是主觀還是客觀的或是主客觀的結合上產生的做了廣泛深入的探究,至今沒有統一結論,也許永遠要爭論下去而得不出結論。但是在這場爭論中,朱光潛先生慧眼獨具,發現了蘇東坡上述詩歌的重要性,令後學嘆為觀止,從而使蘇軾這首詩光焰四射,令人刮目相看。

□ 寄自比利時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1-26 20:2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