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俞派少林拳源流考

作者:wow5941  於 2011-1-6 22:2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體育隨筆

   俞家」少林拳(又稱俞派少林拳、俞派少林金剛門),是少林拳體系中一個特殊的拳種,共有徒手拳術套路19個,各類兵器套路30餘個(棍術6路,劍術6路,刀術6路,槍術3路,雙鉤6路,方天畫戟6路,及軟兵器和獨門兵器若干),共有5000餘個動作(含重複者)。它源於河南省汲縣,目前主要流傳於貴州、江西兩省。

河南省嵩山少林寺對面有一座十方禪院,院外豎有明朝萬曆年間俞大猷所作《新建十方禪院碑》一塊。從碑文可知,嘉靖四十年(1562年),俞大猷奉命南征,因經常聽說「河南嵩山少林寺有神傳擊劍之技」,故途經河南時特別造訪少林寺。「擊劍之技」就是指棍術。當時,寺僧自以為寺傳棍術源遠流長,手段非凡,組織1000多人為俞大猷展示了寺傳棍術。俞大猷發現,少林寺僧的棍術在長期的心傳口授過程中「已失古人真訣」,並把自己的看法告訴僧眾。眾僧相信他的話,表示要接受指教。俞大猷對僧眾說,學習棍術必須掌握「總訣」,也就是剛柔、陰陽、攻守、動靜、審勢、功力、手足等動作的運用。而這些真訣,非經數年之苦練,是不能領會的。為此,少林寺住持小山上人即選擇兩名年輕素質優良的僧人少,一個叫宗擎,另一個叫普從,隨俞大猷南征,同時學習棍術。俞大猷見少林寺對面的山勢雄奇,臨行時向小山上人建議順山勢建一座小院,以增少林寺之勝。

  宗擎、普從二僧隨軍南征過期間,俞大猷命他們「出入營陣之間」受到實戰的考驗,同時傳授教給僧人武術真功和《劍經》,「時授以陰陽變化真訣,復教以智慧、覺照之戒。」3年以後,兩名僧人掌握了棍術的真諦,便請求回少林寺。臨行時,俞大猷要求他們「以所授之教轉授寺眾,以永其傳」,讓真正的棍術永久地傳承下去。

萬曆五十五年(1628年),俞大猷在北京神機營提調兵車。一天,僧人宗擎忽來求見。向俞大猷稟報說:「回寺以劍訣、禪戒傳之眾僧,所得最深者近百人,其傳可永也。」俞大猷非常高興,「復授之劍經,勉以益求其精之意」又教給他更加高深的技藝,以鼓勵他精益求精。

不久,嵩山少林寺僧普明到北京拜見俞大猷,稟報小山上人有志創建一小院事,但因「未就而化」,即未完成任務就圓寂了。住持幻休大師「欲踵其事」,完成小山未竟事業,命令普明主持這項工作,故普明來京師募集捐款。在俞的幫助下,資金很快籌措到位,不久小院落成,稱為「十方禪院」。普明請求俞大猷為其撰寫創建碑記。俞大猷認為此舉四項意義:是願天子聖壽萬安;二是願四海民物康阜;三是願四方游僧有其棲所;四是願古人棍術真訣經宗擎又傳少林寺,「以待忠義之士,有時取衛社稷之用」,不僅僅是為了恢復少林寺過去的名聲而已。為此他提寫了碑文,並題碑額為「新建十方禪院碑」。

明清之際,河南各地由少林寺傳出的拳術日多,形成不少派別,到了清代,最有代表性的少林拳有孔、洪、俞三大家。其中「俞家」就是因為以俞大猷的「剛柔」理論為指導而得名。

河南汲縣人梁漢勛,生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卒於1968年3月,一生中拜過多位武術名家為師,學習不同派別的武術。「文革」中梁老師因出身地主家庭而無辜被抄家,相關資料全部毀於一炬,使「俞家」少林拳之源流斷線,無從考證。

目前,貴州省 「俞家」少林拳傳人,第一代較有影響的有楊家啟、胡傳剛、劉正緒(秋水刀客)、傅志忠等;第一代學人在香港、台灣兩地任教的有宋文,在加拿大多倫多任教的有李良根武術八段。秋水刀客以硬氣功和實戰手快,在貴州名噪一時,先後授徒近兩千人。

第二代學人仍在貴陽從事教學工作,且桃李雲集者,主要有許德勇、湯漢虎等人。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17:2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