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能力對小孩的學習很重要,因為在孩子階段的學習,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知識的積累,將前人總結出來定型的知識轉變成自己的知識,記憶是在這種轉變中的一個重要手段. 因此家長以及其他兒童教育工作者對記憶是怎麼回事的認識與對孩子記憶的培養就顯得很重要了. 首
先,什麼是記憶? 我覺得中文"記憶"這個詞語很準確.實際記憶確實是由"記"與"憶"兩個方面組成的.
所謂記,就是將某種信息存儲起來,但這種儲的目的是今後在用的時候能提取出來,也就是憶.
記憶的相反是忘記,所謂忘記就是不能將記起來的東西回憶起來,這時候,以前記住的信息其實很可能還在記憶存儲的地方呢. 記憶並不單單是人
只有的一種功能,例如您將麵糰按一下,出現了一個小坑(用科學術語說就是出現了形變),當您的手指移開時,這個小坑還會在那裡,我們說麵糰記住了這個小
坑.過一會兒,這個小坑就會慢慢地消失,我們說麵糰此時忘記了原來的手指向它壓去的那個信息了.
當然,這個例子和人的記憶不盡相同,麵糰不會憶,只會記.我們可以將這種記憶稱為機械記憶,而人的記憶稱為生物記憶. 我之所以舉了上面這
個麵糰的例子,就是想利用它來說明記憶中的"記"這個方面,特別是小孩記東西的特點. 小孩記東西相對大人來講,更偏重於機械性.
所以反覆重複與強調是小孩記憶的一種方式.
還拿那個麵糰為例子,麵糰恢復原狀的時間,即記憶時間的長短是和您手指下壓的力度成正比的,力度越大,恢復時間就越長.
這給我們的啟示就是您再讓孩子記東西的時候,初始的IMPRESSION要強,他記憶才久. 怎樣使IMPRESSION增強呢?
這到不是象壓麵糰那樣去用手指壓,而是可藉助聽覺,視覺,觸覺並用的方式.比如記單詞時,可邊寫,邊出聲拼,這時候,孩子的眼睛,耳朵,與手並用,將信息
傳到大腦里. 另外就是重複,還拿麵糰為例,麵糰恢復了,也就是忘記了原來的信息了,怎麼辦?
再反覆壓,這樣壓幾次,麵糰的小坑就不恢復了.也就有了永久記憶. 孩子也是這樣,要重複.
小孩不象大人,小孩喜歡反覆,而且越小越喜歡反覆.比如INFANT的時候,媽媽反覆唱歌時候,小孩很安靜,因為她喜歡這樣.另外給孩子講故事,他們總是
讓你再講一遍,也是因為重複使他們高興.其實論語第一句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這裡講的是指孩子的學習,因為"習"在當時還有小鳥學飛的意思,所以是"羽"字的一半,就是羽毛未滿的時候.
看小鳥學飛時候,飛起來,掉下去,再飛起來,再掉下去,反反覆復地,大人可能認為小鳥多頑強啊,其實是誤解,小鳥那是玩呢,所以"不亦樂乎".
這個啟示就是要讓孩子複習,一般可以隔天複習,再等一周複習,他肯定就記住了. 當然,以上是從機械記憶的角度來談的.畢竟人不是機械,還
有生物的一面. 再孩子學習時,理解也很重要,所謂理解,無非就是用已知的去聯繫未知的或新知的.
這樣就在孩子的腦海中慢慢地建立起一個知識的網路,將各種知識彼此地聯繫在一起,這個網對"記"和"憶"都要加固的作用,隨著這個網的增加,孩子的記憶也
慢慢地轉向理解記憶了. 再這裡需要強調的是給孩子講的時候,概念要清晰與適度,也就是要用他已有的知識來解釋新的東西,這樣就做到易懂了.
孩子的知識網路才脈絡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