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大學? ZT

作者:神馬都是浮雲  於 2011-4-28 01:5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1評論

序言

清華曾是人文的,後來是工程師的,再後來是官員的。今日之清華離人文清華遠矣,唯有留此存照。

畢業二十六年,我們電力班推選代表出席人民大會堂的百年校慶典禮,同學會再三斟酌,最後還是選定一名官員同學,因為要見國家最高領導人併合影。

為紀念清華百年,《中國周刊》做了期「清華與國運」,被我錯看成清華與官運。百年清華起起伏伏,如今是權力秀場,美國總統訪華必講演之地。

我們班一半人去了美國,清華被諷為留美預備班。想來美國人做成了一筆劃算的生意。1908年,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的半數計1160餘萬美元,清政 府於1911年開設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彼時即有此稱謂),1924年更名「清華大學」。現在美國人開始收穫了,收穫這個國家的精英分子。


我的大學

能讓你談上一輩子的,也就大學了。

入校被告知第一條即要「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清華口號)。每天下午四點半,喇叭準時響起,同學們齊齊去鍛煉。好身板不只是你需要的,也是國家需要的。

第二條是這裡是工程師的搖籃。中科院院士中「清華人」佔去三分之一。陳丹青抱怨藝術生為何要考英語和數學,事實上,英語和數學是清華生的利器,托福和GRE比美國本土學生考得還高。

我當時不知,1925年清華曾設過「國學研究院」,也不知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四大國學院導師與我何干。我更不知前任梅貽琦校長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我們只被告知要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和做一個好工程師。

當然校訓是知道的。石頭上刻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但后一半「思想自由,人格獨立」卻沒了。從校訓的變遷可以看出清華精神是如何被閹割的。

始終沒變的是清華人的國家情結。真的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清華人絕不會說「關我屁事」。上世紀80年代初「振興中華」響徹神州,清華的 口號落實為「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除國家情結外,就是團隊精神。遊行時一看就知道是清華的,男生整齊在外、女生保護於內。不只是清華女生稀缺,更是一 種團隊精神。國慶35周年,北大生物系那位突然打出「小平你好」,這個清華人是干不出來的。後來不管哪個學校的,遊行時一律不再允許擅自打標語了。清華學 生提問小布希,問題順序都是嚴格篩選好的。職場或官場,長久以來有「重用清華的,提防北大的」之現象。

可是還有另一個清華,人文清華,被我們忽略了,只留有一些名字的殘跡,比如新齋、工字廳、荷塘月色。新齋是女生宿舍,一個齋字就把女生宿舍變成了禁區。

人文清華源自工字廳,掛有咸豐御筆「清華園」的匾額。園內「曲廊迂迴,樹木扶疏,青竹成蔭」。1914年秋,梁啟超曾在工字廳著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便出自他當年一場題為《君子》的演講。工字廳曾是文人雅聚和清談的場所,但也有悲傷的記憶。

1927年6月1日,王國維來此參加畢業宴會,席散,王與人一一作別。第二天,他便自沉於頤和園的昆明湖。用現在的話說,王國維跟他的那個時代擰巴了。擰巴固然不好,但首先你得有這個資格和勇氣。

1948年7月23日,朱自清來此出席題為「知識分子今天的任務」的座談會,朱的發言要點是,知識分子的道路有兩條:一條是幫凶幫閑,向上爬的;另 一條是向下的。不足20天後,朱自清便離開了這個世界。現在看來,朱自清早就預言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困境。人以文傳,他留下的《荷塘月色》被廣為傳頌:「曲 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自清先生當年不吃老美的救濟糧,這樣的骨氣恐怕今天沒有了吧。

有道是,滿清王朝北大荒啊。百年清華的人文傳承幾絕,變成工程師和官員的搖籃。北大稱對思想偏激學生進行學業會商並非管制。格式化正在進行中。如果大學不容異類,哪裡還能容?社會上,成功學是另一種格式化。滿清王朝北大荒就是社會的一個縮影。

百年清華,不再自豪於人文精神,而自豪於出過300多位部級以上幹部,政治局常委中有過多少清華系。「工程師的搖籃」也回到了留美預備班。

有人會說,美國的耶魯哈佛不也以出過多少美國總統為榮嗎?是的,但它們更自豪於出過多少諾獎得主,更沒讓官場文化侵佔校園。美國總統進校,要事先得到校長的許可。奧巴馬就被擋了一次,說有政治宣傳之嫌。

我們是否生活在精神最貧困的時代?

正值西安音樂學院大三學生葯家鑫撞人殺人案開庭,全社會開始檢討教育問題。幾年前,清華生劉海洋虐熊事件,有評論也指責清華教育模式的「命門」。我在校時幾乎每年都發生學生自殺事件,這不能不部分歸因於那個冷冰冰的工程師文化。

有人說,清華北大是全國唯一文氣壓得住官氣的地方。豈知學校也是官場,是強大的官場的一部分。於是大學不以大師為傲,卻以政客為榮。大師們的遺跡蕩然無存。據說李敖想捐一百多萬新台幣建一座胡適塑像,未果。隨著五四一代逝去,大師遠行,從物質上和精神上都快絕跡了。

就連武俠,也只能看港台。大陸導演的武俠不能看。因為俠與義的文化精神絕跡了。所以,江湖在港台,漿糊在大陸。繁體字中的愛字無了心,義字無了我,導師的導字無了道,志氣的志字無了言。無心,無我,無道,無言,這正是當下。

清華曾是人文的,後來是工程師的,再後來是官員的。今日之母校離人文清華遠矣,唯有留此存照:先有國學研究院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和趙元任開創了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學術境界,後有中文系朱自清、聞一多等,外文系吳宓、葉公超等,哲學系金岳霖、鄧以蟄等,歷史系吳晗等,社會學系潘光旦、費 孝通等,發揚光大。——這些大師可都是民國范兒。網上展示過一張「史上最強的畢業證書」,導師欄里的人名是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陳寅恪。

我不知人文與政治經濟的確切關係。我只知道我們設計出冷冰冰的城市和毫無創意的產品。我們培養了一代代有知識、沒文化大學生。我們是手機用戶和產量 全球雙料第一,卻只能去追逐郭台銘代工生產的喬布斯的機子。外媒評論中國是工程師治國,清華出官佔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我們電力系沒出國的,除兩位像我這樣 的不肖書生,都去了國家壟斷的電力部門,與其他大型國企一樣,都是官文化唱主角。清華成了混官場的金字招牌。

大學是一個社會的精神地標。百年前,西風東漸,東風凋零;百年後,金風席捲,歪風施虐。我懷疑,我們是否生活在精神最貧困、最沒文化的時代。

按社會學的理解,文化就是一些軟體,用來運轉社會的,一旦軟體丟失或出現BUG,社會肌體就易遭病毒侵害,甚至潰敗。

大學人文精神的抽離,中國大學無論如何恢復人文學科,都是形同虛設。這不只是清華的問題,也是中國所有大學的問題,也是中國社會的問題。

看今日清華,居於中關村核心,好一個車水馬龍,高樓林立,卻再也無法做出淤泥而不染的一朵清蓮。百年了,盛典了,可我心裡明白得很,百年清華,失去了什麼。

http://news.cn.yahoo.com/newsview/qinghuashiqude/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神馬都是浮雲 2011-4-28 02:14
俺今天的圍脖都是抄襲於一篇網文,不敢掠人之美,乾脆全文轉載到這裡了,有興趣的童鞋請欣賞吧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1:0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