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空潛戰(14 The end)

作者:深山蘭  於 2017-7-9 06:3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書海一瞥|通用分類:流水日記

關鍵詞:空潛戰

空潛戰(14

 

 

 

[]艾爾弗雷德·普賴斯

 

 

深山蘭註:這是該書的最後一章。介紹二戰後的反潛技術的發展。

 

 

 

第十一章 不停的競賽1945-1962

 

    兩次世界大戰確實教育了我們,無論建設一支水面的還是空中的反潛部隊都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反潛部隊的建設不僅意味著要有艦艇、飛機和各種物資器材的保障,而且還包括訓練人員,使其具有管理、保養和使用技術裝備的高度技能。如果我想要再次避免1916年至1917年和1940年至1941年那樣巨大的危險,我們就必須有從戰爭爆發之日起即遭受潛艇攻擊的準備。

 

    不圖創新的人必然受到新的懲罰,因為時間是最偉大的創新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的二十五年中,潛艇的戰鬥力( 包括其水下性能和攜帶的武器的摧毀能力兩個方面) 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戰後條約限制了德國海軍的發展,潛艇再也不是德國所倚仗的武器了。在七十年代,潛艇發展的彈道導彈能到達地球上任何地方,將來很可能由發射戰術自導導彈的潛艇來統治海洋。

 

    德國的XXI 型潛艇出現得太晚,沒有來得及在戰鬥中使用,但戰後,它的許多寶貴特點卻通過下一代潛艇體現出來了。戰後的潛艇,如美國的「刺尾魚」級潛艇、英國的「海豚」潛艇、俄國的W 級潛艇以及法國的「獨角魚」級潛艇都具有下列特點:加大了蓄電池能量,安裝了通氣管,改進了潛艇艇體的流線型以獲得最好的水下性能。

 

    我們應該記得,XXI 型潛艇是在瓦爾特教授尚未攻克新的推進系統難題時,作為權宜之計建造出來的。戰後人們又對用過氧化氫為燃料的潛艇發生過強烈的興趣。英國皇家海軍曾建造一艘瓦爾特式潛艇並投入現役,後來威克爾斯公司又建造了兩艘改進的瓦爾特式潛艇「探險家」號和「御劍」號。這兩艘潛艇雖然比德國最初的原型艇(XXI) 安全一些,但具有高度爆炸性的過氧化氫仍然太危險,不能普遍使用。總之,不久之後便找到了適於潛艇使用的其它燃料,而這種奇異的燃料就不再使用了。

 

    不可否認,裝有通氣管的快速潛艇在戰後立即給反潛兵力提出了難題。還是在五十年代,由於使用了核動力,核潛艇大大超過了反潛兵力。第一艘核動力潛艇「舡魚」號於1954年在美國海軍服役,很快就顯示出其巨大的威力。在早期的一次試航中,這艘潛艇以平均大於20節的航速連續在水下航行了1,400 海里,連上層建築的最小部分也從未露出過水麵。1958年,該艇從夏威夷的珍珠港出發,通過北極厚厚的冰層,潛航到英國的波特蘭。這才是完全不依靠水面補給的「真正」的潛艇。

 

    不僅如此,在核動力發展的同時,火箭技術、電子技術以及核彈頭方面都有同等飛速的發展,其結果已使它遠遠超過了原來作為魚雷潛艇的作用。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攜帶「北極星」遠程彈道導彈的核潛艇已經成為各大軍事集團威懾力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些潛艇在海洋深處悄悄地游弋著,避開了與外部世界的一切接觸,耐心地等待著從無線電發來的發射導彈的命令。在寫這部書的時候,服役的彈道導彈潛艇將近100 艘:美國41艘、英國4 艘、法國1 ( 另有4 艘在建造中) 、俄國約50艘。在俄國的潛艇中,約有30艘是常規動力潛艇,只攜帶兩、三枚導彈,而美國、英國和法國的核動力潛艇卻能攜帶16枚導彈。從攻擊水面艦艇和攻擊其他潛艇的戰術使用上來看,將來使用的導彈,主要是遠程自導的、火箭推進的、潛艇水下發射的、在水面上空飛行的導彈。各大國的海軍正在研製或已經在使用這樣的武器。

 

    由此可見,核動力潛艇是一種威力巨大而又難以搜索的潛艇。但是這種潛艇造價昂貴,一艘彈道導彈潛艇約需5,000 萬英鎊,一艘獵潛艇約2,000 萬英鎊。這樣高昂的造價只有最富有和最強大的國家才能出得起。在作者寫這部書的時候,只有美國、俄國、英國和法國的海軍擁有這樣的潛艇,而且只有美國海軍核潛艇的數量最多。俄國海軍擁有一支最大的潛艇部隊,其常規潛艇與核潛艇之比,約為三比一。現在所有較小國家的海軍使用的都是常規動力潛艇。可見,反潛兵力仍有必要對這類常規動力潛艇予以相當大的注意。

 

    現在使用什麼方法搜索潛艇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已經二十五年多了,然而目前還沒有一種儀器能夠引導飛機發現遠距離的水下潛艇並使之直接進入攻擊。因此,在未來的任何戰爭中,可能要依靠幾種不同的感測器來實施攻擊。

 

    目前,水聲器材是遠距離搜索水下潛艇的唯一方法。電磁波對水的穿透力極差,所以用雷達、紅外線和激光探測深潛的潛艇均無效。水聲器材分為被動式聲納( 能接收信號) 和主動式聲納( 既能發射也能接收信號) ;被動式聲納只能提供聲源的方位,主動式聲納則可提供一個靜止目標的距離和方位。大多數主動式聲納都可做被動式聲納使用。在理想的條件下,聲音在水下能傳播很遠的距離。美國科學家在一次試驗中將一種低頻聲波脈衝發射到澳大利亞西海岸附近的水中,將近四小時后,在12,000海里遠的百慕大水下偵聽站聽到了這種聲音。不過,象這樣良好的聲音傳播條件也是罕見的。每個海洋的質量都不是均勻的,它象沒有攪勻的稀飯,中間有很多「硬塊」,其密度、溫度和鹽度都與周圍的海水不同。這些「硬塊」會使聲波折射和散射,留下一個聲影區,潛艇可躲在那裡不被發現。潛艇可用無聲的速度緩慢航行,以減少被動式聲納發現的可能性,也可用高速( 冒著發出噪音的危險)進入發射陣位和撤離戰鬥。常規潛艇使用柴油機以通氣管狀態航行時,發出噪音是不可避免的。發動機不停的巨響通過潛艇的艇殼向水中傳播,艇殼起了揚聲器振動膜的作用。

 

 

 

    聲納可在任何平台上使用,只須將聲納發射頭部或接收頭部放入水中即可。聲納可安裝在海底、水面艦艇和潛艇上、降落在水面的水上飛機上、浮標( 聲納浮標)上或懸停在空中的直升飛機上。

 

    美國海軍已經公布了三種海底聲納:「凱撒」和「巨人」被動式聲納和「三叉戟」主動式聲納系統。這些聲納能提供在其「設防」區內潛艇活動的情報。

 

    水面艦艇是資格最老也是最常用的聲納平台,但艦艇本身的機械噪音和波浪噪音會降低聲納的性能。靠近水面的聲納頭部不能探測到在明顯的溫躍層下方運動的潛艇,所以現代許多護航軍艦都攜帶可變深度聲納,這種聲納放在一個拖帶的導流罩中,導流罩可放到溫躍層以下。接近水面的較暖的海水趨向於上升,而較深的海水則趨向於下降,兩者很少混合,兩種水的分界線叫做溫躍層,一般非常明顯。溫躍層通常在25英尺到200 英尺之間的某一深度上,它象鏡子一樣,能把聲納信號反射回去。溫躍層當然不會給潛艇帶來困難。當潛艇搜索潛艇時,它可以選擇一個能發揮聲納最佳性能的深度。

 

    人們還記得,用水上飛機在水面上進行水聲搜索的設想產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七十年代的今天,這個想法又在復活。日本新式的PS-1水上飛機,在機身內裝有一部大功率的聲納,飛機在水面上停留時,可將聲納頭部垂至所需的深度。

 

    現代的聲納浮標分主動式和被動式兩種,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聲納更加靈敏有效。通常的用法仍然是布設一圈不再回收的聲納浮標,以覆蓋大片海區。今天的低頻聲納浮標能從深處拾音,並將聲音發射到在許多英裡外盤旋的看不到又聽不見的「母機」上。聲納浮標監聽員利用現代技術,根據潛艇發出的噪音能夠確定潛艇的類型和速度。

 

    最新的聲納平台是一架懸停在空中的直升飛機,它能將聲納的發射和接收頭部「浸」入水中。這是一種最有效的方法,因為飛機懸停的介質與聲納頭部所處的介質完全不同,因而飛機本身的機械噪音不會影響聲納的使用。

 

    近來在搜索深潛潛艇方面,唯一的一種機載非水聲感測器是磁力探測儀或叫MADMAD。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叫做是機載磁力探測儀,現在叫作磁性異常探測儀。現在的探測儀雖然比過去更加靈敏,但其探測距離仍比水聲器材差得遠。因此,磁力探測儀的主要用途是進一步證實聲納發現的目標是金屬目標,並精確地指示出該目標就在飛機的正下方。磁力探測儀仍能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一樣,用作對有限水域進行搜索的主要器材。

 

    關於搜索水下潛艇的方法就講到這裡。現在談談搜索浮出水面的潛艇( 可能是為了發射某種導彈) 和搜索處於通氣管狀態潛艇的技術器材。在談到新式的現代化器材之前,必須強調指出,最早的空中搜索器材——人眼在今後仍然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說正常人的眼睛是「I 號眼球」,我們現在討論的則可稱為「II號眼球」,即經過訓練的人的眼睛。這種經過訓練的人有獵人的第六感官,能發現被其捕獲的動物。目視搜索雖然有各種局限性,然而在發現水面艦艇和通氣管頭部方面仍然有其重要作用,尤其是人眼不會發射驚動敵人的電波。

 

    搜索水面潛艇最有效的方法仍是雷達,雷達也應用於一般導航及測定艦船和護航運輸隊的方位。老式雷達搜索通氣管的性能很差,在海面十分平靜時效果較好。新式雷達機則裝有特製的電路,能夠解決這一問題。但是,如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樣,雷達最嚴重的缺點是需要發出電波,而這種電波可被敵方探測到並加以利用。對一艘裝有警報接收機的潛艇來說,這種電波能清楚地預報可能有敵人攻擊。不過,雷達的這種性質是雙方都可以利用的,因為在潛艇利用雷達獲取發射魚雷或導彈的數據時,飛機也能探測到它發出的信號。今天,雷達的使用已達到相當大的規模,這就要求有一種複雜的器材能夠「錄製」大量的信號。雷達接收機和分析裝置是現代反潛飛機上的一種重要感測器。

 

    一艘常規潛艇只要使用柴油機航行,即使是用通氣管在水下航行,在下風方向總會有看不見的廢氣形成不斷上升的煙雲。現代化的精密探測儀英國叫作潛艇廢氣探測儀,美國叫作嗅探器。,能「嗅」到這種煙,並將其記錄下來。於是,搜索飛機轉向上風方向,跟蹤尋找煙雲的來源,便能接近到目視或雷達作用距離之內,或接近到聲納浮標圈的布設基準點。廢氣探測儀雖然在公海上效果較好,但當某一水區內有大量使用柴油機航行的艦艇時,效果便降低了。

 

    潛艇任何部分露出水面航行時,都會在尾流中造成微小的溫度升高現象。機載紅外線器材能探測到這種「熱跡」,甚至在潛艇完全下潛后,這種「熱跡」還能持續數分鐘。但是,紅外線接收機也和廢氣探測儀一樣,當有大量水面艦船通過同一區域時效果便受到影響。

 

    現在大多數反潛飛機都裝有與利式探照燈相類似的探照燈,用來對目標進行識別或對水面的潛艇進行最後攻擊。然而,近年來在夜視器材方面有了新的重大發展,很可能在未來取代探照燈。在這方面最有希望的競爭者是微光電視,它利用簡單的電子技術對來自星體的反射光進行放大,以獲得幾乎與晝間一樣清晰的夜間圖象。這種儀器還可安裝遠控的廣角鏡頭或可變焦距鏡頭,以充分發揮這種儀器的作用。另外,它也不發射暴露自己的電波。

 

    在確定了潛艇的位置之後,如何才能實施致命的攻擊呢?一種主要的反潛武器是主動音響自導魚雷,目前北約部隊使用的是MK44MK46。被動音響自導魚雷也還在使用,但它只限於攻擊快速行駛的噪音很大的潛艇。在全面戰爭中,還可使用低當量的核深水炸彈,摧毀距爆炸點數百碼之外的潛艇的艇殼。爆炸力最小的舊式高爆深水炸彈,目前仍是反潛武器的一個組成部分。為了與水面潛艇或敵方水面艦艇作戰,現代飛機可攜帶制導的或非制導的火箭彈,這種武器實際上使潛艇無法在水面上與飛機抗衡。

 

    現在何種類型的飛機能攜帶這麼大量的感測器和反潛武器呢?主要有三類:遠程岸基飛機、中程艦載飛機以及直升飛機。上述各類飛機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都已經過了兩代。

 

    戰後的第一代大型反潛飛機的代表是英國四引擎的「手銬」式和美國雙引擎的「海王星」式。這兩種飛機按照戰後的標準都叫「遠程」飛機,但各方面的性能都超過了戰時的超遠程「解放者」式飛機。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這兩種飛機是北約反潛兵力的主力,不過在那一時期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衝突,它們都沒有在實戰中攻擊過潛艇。但是,在一次接一次的演習中,飛行人員都顯示出它們沒有失去戰時反潛的優良技能。到六十年代後期,「手銬」式飛機開始落後了,人們都嘲笑它,說它已不能算是一架飛機,只能是「由上萬個鉚釘鬆散地連接在一起的飛行器」。儘管它的外形過時了,但它幾乎不斷地進行現代化改裝,最後它並不亞於任何一種更現代化的飛機。

 

    由於反潛飛行員需要操縱複雜的裝備持續巡邏達8 小時、10小時甚至16小時,因此必須強調為飛行人員創造舒適的條件。寒冷、噪音、不停的震動、擁擠狹窄的條件、缺少熱的食品和飲料以及笨拙的穿著等都會消耗人的精力,不能保持在空中飛行的能力。所以現代飛機有空調設備、寬闊的隔音艙室、過道以及休息室和盥洗室。反潛飛機的設計都取自客機,而不是轟炸機,如美國「奧利安」式的設計取自「依列克特拉」民航機,加拿大的「百眼巨人」式取自「不列顛」式客機,英國的「獵迷」式取自「彗星」式客機,俄國最新型的伊爾-38 反潛飛機( 北約叫「五月」式) 也是由伊爾-18 渦輪螺旋漿客機改制而成。專門為反潛而設計的飛機,只有北約資助、布雷蓋公司總裝的「大西洋」式遠程反潛飛機,是由法國、西德、荷蘭和義大利等國的海軍共同研製的一種雙引擎渦輪螺旋槳飛機。這些型號的飛機都能攜帶上面提到的大部分反潛感測器和武器。

 

    為了從母艦甲板上起飛作戰,在五十年代有三種專用的反潛飛機參加服役。它們是:英國雙引擎渦輪螺旋漿「塘鵝」式飛機,美國雙引擎活塞式「追蹤者」式飛機,以及法國渦輪螺旋槳「信風」式飛機。這三種飛機中,「塘鵝」式已經不用於反潛了。「追蹤者」式至今還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和阿根廷等國海軍的航空母艦上服役,「信風」式也還在法國和印度的海軍中服役。只有美國海軍定購了一種新型的固定翼艦載飛機——洛克希德公司製造的雙渦輪風扇式發動機的「北歐海盜」式飛機。這種飛機重23噸、乘員4 名,幾乎裝有整套的反潛感測器。

 

    然而,最強有力的艦載反潛飛機是裝有「垂吊」式聲納的大型直升飛機。美國海軍在直升飛機上安裝聲納的試驗開始於1946年,但當時的直升飛機很小,一部輕型聲納就幾乎等於直升飛機的全部凈載重量。直到五十年代中期,才有了功率強的、大型的直升飛機充當真正有效的聲納平台,這就是西科斯基飛機公司製造的6 噸重的S-58型直升飛機,美國海軍稱它為「海蝙蝠」,英國皇家海軍則稱為「威賽克斯」。這種直升飛機現在仍用於反潛,但其性能已落後於西科斯基公司製造的更大型和更現代化的全重約9 噸的「海王」式直升飛機。這種直升飛機能在空中巡邏達四小時之久,以大部分時間懸停在40英尺的高度,將聲納頭垂入水中( 在懸停時燃油的消耗比用最大的續航速度平飛時約多60%),它的戰鬥裝載是兩條自導魚雷,英國皇家海軍使用的「海王」式直升飛機經許可由韋斯特蘭直升飛機公司製造。除載有「垂吊」式聲納外,還載有輕型雷達。

 

    在英國皇家海軍中,載有聲納的直升飛機已經取代了固定翼飛機執行反潛任務。由於世界各國海軍中固定翼飛機母艦的數量正在減少,這種作法大有發展的趨勢。具有重大意義的是,俄國的兩艘新型的反潛航空母艦「莫斯科」號和「列寧格勒」號都只載直升飛機( 每艘載15-20 ) 。所載直升飛機的類型為卡莫夫設計集團設計的卡-25 型直升飛機,它的大小與「海王星」式差不多,裝有聲納和輕型雷達。這種反潛航空母艦的一個有趣的特點是,后甲板作為直升飛機的起降台,前甲板則裝有反潛導彈發射架。由此可見,這種航空母艦本身也能參加反潛戰鬥。

 

    載有聲納的直升飛機是大型飛機( 「海王」式直升飛機的旋翼直徑為65英尺) ,它主要是從護航驅逐艦或更大的軍艦上起飛執行戰鬥任務。當然從護衛艦上起飛的較小型和簡易的直升飛機也在反潛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到六十年代初期,艦載聲納準確測定潛艇的距離已經遠遠超過了反潛深水炸彈發射器的射程。為了充分地利用聲納的探測距離,英國皇家海軍採用了一種頗受其他各國海軍歡迎的方法:護衛艦上攜載一架2.5 噸重的小型「黃蜂」式直升飛機作為「自導魚雷的運載工具」;在艦上的作戰室內水兵們用聲納跟蹤潛艇,同時用雷達指揮直升飛機進入目標上空的攻擊陣位。美國海軍曾對護衛艦進行過改裝,以便用同樣的方法遙控無人駕駛的QH-50型直升飛機,使其進入攻擊陣位,然後再返回軍艦。但是,現在普遍認為美國這種系統是野心過大,而且無人駕駛直升飛機出了幾次令人難堪的失控事故,只得作罷。美國海軍現在採用較大型的護衛艦攜載5.5 噸重的有4 名乘員的「海妖」式直升飛機。這種飛機雖然沒有聲納,但裝有雷達、磁異探測儀、聲納浮標和自導魚雷去執行反潛任務。

 

    1967年埃及的導彈巡邏艇擊沉了以色列驅逐艦「埃拉特」號后,使西方國家的海軍突然意識到飛航式的艦對艦導彈的威脅。現在艦載直升機,除了執行反潛任務外,還具有協助對付這種威脅的作用。「黃蜂」式或其他直升飛機都裝備有小型的空對艦導彈,以攻擊導彈巡邏艇。裝有雷達的較大型直升飛機,如「海王」式和「海妖」式則可對母艦提供超視距雷達掩護,以防止遭受突然攻擊。導彈巡邏艇速度快,造價低,威力大,是海戰中新式重要武器。這些都是題外話;我們不在這裡多談。

 

    就反潛作戰的重要性來看,水上飛機已遠遠落在上述三大類反潛飛機的後面。水上飛機雖然不需要造價昂貴又易於損壞的地面跑道,但其缺點是重量大,機身的阻力大,露天停放會不斷遭到海水的侵蝕,難於進行日常保養。目前在役的大多數水上飛機是別里也夫設計的雙引擎渦輪螺旋漿的別-12 型,在俄國海軍航空兵中大約有60余架。這種飛機也裝有能收起的輪式起落架,實際上是一種兩棲飛機,它還裝有雷達、磁異探測儀和聲納浮標。

 

    日本新明和公司最近正在為日本海軍生產一種完全現代化的四引擎渦輪螺旋槳的PS-1型水上飛機,這可能再次引起人們把水上飛機用做反潛武器的興趣。為了能降落在公海水面上進行聲納搜索,PS-1型飛機上安裝了各種可能使用的最新技術發明。機身狹長,既堅固,又有良好的抗浪性能,機首的底板是特製的,能夠減少引擎攪起的浪花。為了便於在低速時進行控制,這種飛機另外裝有一個單獨的引擎,專為控制舵、襟翼和升降舵提供高壓氣,這對提高飛機的性能有明顯效果,因為重35噸的PS-1型水上飛機在水上降落時的速度僅僅41英里/ 小時,起飛的速度為52英里/ 小時。據報道,這種水上飛機能在浪高13英尺的海況下(6級海浪) ,在海面活動。PS-1的最高時速為340 英里,無風時的航程為1,350 英里,除聲納外,還裝有搜索雷達和被動雷達接收機、磁異探測儀、探照燈及聲納浮標。

 

    今天的飛機反潛作戰,已完全不同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比較原始的形式。那時,大多數的空中攻擊是由單獨作戰的單架飛機實施的,現在則認為,對付現代潛艇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軍艦、獵潛潛艇、固定翼飛機或直升飛機協同作戰,以發揮戰鬥威力和互相彌補性能上的不足。下面兩個小例子可以使人們對現代反潛戰術有所了解。

 

    裝有聲納的直升飛機是一種優良的進行水下搜索的工具,但它在搜索時不能進行機動,機動時必須收回聲納頭部而成為「瞎子」。因此,如果在發現潛艇之後直升飛機仍能將聲納頭部繼續垂入水中進行跟蹤,並利用雷達引導另一架飛機進行攻擊,則攻擊的效果可大為提高。在敵人護航運輸隊或特混艦隊所在的區域內,潛艇最危險的敵人是由兩架或兩架以上裝有聲納的直升機聯合進行的搜索。因為對於水下的潛艇來說,直升飛機就象是水上的甲蟲一樣不可捉摸地在水面上跳來跳去,搜索的聲納信號從不同方向接踵而來,潛艇一經暴露,很快就會遭到報復性的攻擊。

 

    慢速的獵潛潛艇也是攜載主動式或被動式聲納的良好平台,但其機動性差,易遭到搜索對象的報復,而飛機則完全相反,所以這兩種兵力協同作戰能在伏擊中對潛艇構成致命的威脅——由獵潛潛艇測定目標的位置,由飛機實施攻擊。當然,進行謹慎而熟練的目標識別和導航,對這種作戰取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否則獵潛潛艇可能遭到己方飛機的攻擊。

 

    現在讓我們通過一個典型的訓練演習,詳細地了解一下,在反潛戰鬥中如何使用最新裝備。

 

    在馬爾他的盧卡機場跑道上,英國皇家空軍第201 中隊的一架「獵迷」式飛機在隆隆加速,查爾斯·斯特特空軍少校駕駛飛機向空中飛去這是一次真實的演習,時間是1970113 日,作者就在這架飛機上。。離開機場之後,飛機調頭向東,然後爬高,飛過地中海向演習地域駛去。飛機很快爬到了17,000英尺的高度,斯特特關小油門,「獵迷」式飛機開始在巡航高度上平飛。

 

    這時觀察員有機會欣賞一下這架由客機改制的反潛飛機。使人印象最深的一點是,寬敞的增壓隔音機艙。在多數感測器的後面都有可容2-3 人站立和觀看的空間。這說明「獵迷」式飛機上還有餘地,可以安裝在今後二十年服役期內必然會出現的各種新式反潛設備。

 

    在駕駛艙的前端是戰術領航員的大圓形讀數顯示屏幕,由飛機的數字計算機向它輸送信號。數字計算機本身則彙集來自各種感測器的情報,如聲納浮標、ASV 雷達和雷達搜索接收機、磁力探測儀和目視觀察哨位。顯示屏幕不斷地顯示出以正北為基準的現時戰術情況圖象,指出飛機在戰術坐標方格的位置及飛行的航跡。戰術領航員歐內斯特·盧因頓空軍中尉表演了輸入信號如何顯示在屏幕上,每個輸入信號都有明顯的代號顯示其來源。顯示屏幕的左邊,在主計算機屏幕稍上一點,又有一個較小的屏幕,用字母和數字顯示飛機位置的經緯度坐標、飛機的航跡、對地速度、高度以及到下一個基準點的距離。

 

    坐在戰術領航員旁邊的是日常領航員馬爾科姆·庫珀空軍中尉,他負責將「獵迷」式飛機導航到演習地域。到達演習地域之後,他即與戰術領航員盧因頓密切協同。

 

    將要到達演習地域時,斯特特為了節省燃油關閉了外側的兩台羅爾斯- 羅伊斯的斯貝發動機,速度降至260 英里/ 小時,高度降至7,000 英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剩下的兩台發動機有一台發生了故障,斯特特可以將這兩台「備用」發動機中的一台重新發動,繼續航行。演習的第一部分要求使用遠距離被動聲納浮標搜索演習地域。按照盧因頓的指示,在準確的位置上布下了聲納浮標圈,浮標的間距為幾英里。無所不曉的計算機將每一個浮標都編入索引並「記住」其位置。兩個聲納員戴維·皮爾斯空軍中尉和約翰·格雷格上士根據聲納浮標發來的報告,就可以對這一海區的各種艦船的活動情況進行跟蹤。

 

    機組人員希望發現一艘「橙方」潛艇( 這次演習中的假設敵) 。當皮爾斯和格雷格專心地分析不斷發來的聲納信號時,「獵迷」式飛機上的ASV21 型雷達一直保持靜默沒有開機,因為不應當發出電波去驚動敵方潛艇。由於「獵迷」式飛機是在雲層上飛行,潛艇發現飛機的唯一辦法是使用艇上的對空搜索雷達。為了檢驗這種可能性,「獵迷」式飛機上的一名機組成員用飛機的雷達偵聽接收機在反潛飛機的飛行人員中,經常把這種接收機誤叫做「電子對抗」(ECM) 。這種接收機當然是一種電子對抗手段,但應該指出的是,「電子對抗」系指全部的手段,其中有:干擾機、電子欺騙機、金屬干擾帶,以及在反潛飛機上一般沒有位置的紅外假目標裝置。監聽已知的潛艇雷達頻率。他能確定雷達波發射源的方位,並通過測定雷達發射波的頻率、脈衝寬度、脈衝重複頻率和掃描旋轉速率而「錄製」下每個雷達波。

 

    這次演習與其說是獵潛,不如說是伏擊,我們在戰時所見過的反潛作戰都無法與之相比。「獵迷」飛機悄悄地潛伏在雲層之上,等候著潛艇點滴聲響來暴露自己。但是,這次非常失望,沒有「橙方」潛艇闖進伏擊圈。

 

    演習的第二部分是「獵迷」式飛機向南飛行,與導彈驅逐艦「倫敦」號會合。雙方均要嚴格地遵守會合規則,因為在戰時一艘軍艦對向其接近的飛機自然要存有戒心,而且如果擔任掩護的飛機遭到己方軍艦的導彈攻擊,那就太遺憾了。

 

    「獵迷」式飛機離開「倫敦」號之後,又向南飛行,執行演習的第三部分,也是最後一部分任務,即參加「倫敦」號的姊妹艦「法夫」號和常規潛艇「奧塔斯」號的演習,這艘潛艇將充當在水下跟蹤演習的目標艇。飛機到達時,天已黑下來。「奧塔斯」號留在水面上讓斯特特用雷達向它接近並用探照燈進行模擬攻擊。在離潛艇還有1 英里遠的時候,耀眼的白色光束衝破了黑暗,照在暴露的潛艇上,直到潛艇從「獵迷」式飛機的鼻子底下消失為止。

 

    現在「奧塔斯」號已下潛,跟蹤演習開始了。先是由「法夫」號派出一架「威賽克斯」式( 「海蝙蝠」式) 直升飛機懸停在幽暗的夜空之中,用垂下的聲納頭部搜索潛艇並引導「獵迷」式飛機進行攻擊。

 

    接著是「獵迷」式開始跟蹤潛艇,其機組人員布設了一種短距離、精確的聲納浮標圈,有主動式也有被動式聲納。當主動式聲納浮標的信號發射到空中時,開始只能聽見它本身從水下發射的「砰砰」響聲,後來聽到一種很弱的「突夫」尖聲,並在飛機的顯示屏上出現了一束光線——來自潛艇的回波。飛機繼續跟蹤。「奧塔斯」潛艇迂迴航行,力圖擺脫跟蹤,在水中留下了一條不規則的航跡。在上空,「獵迷」式的機組人員又依次布設了新的聲納浮標來封鎖潛艇的每一條逃路。飛機上資格最老的航空電子軍官邁克·庫克空軍中尉監視著領航員顯示屏幕和兩部主動式聲納偵聽機顯示屏幕。他負責指揮水下跟蹤作業,決定聲納員應守聽哪些聲納浮標和在何時、何處布設新的聲納浮標。在「獵迷」式飛機的光線暗淡的艙室里,有一種被抑制的興奮氣氛,不斷的「砰砰」聲和偶爾傳來的「突夫」聲以及簡短的命令和回答,更加強了這種戲劇性的氣氛。小小的計算機屏幕指示出飛機的高度僅有500 英尺,重力的變化說明這架大型飛機貼著水面在急轉彎。這是一次罕見的獵潛。在水下,一艘鋼製的潛艇載著60個人以20海里/ 小時的速度迂迴規避;在天空,一架鋁製的飛機載著12個人以200 英里/ 小時的速度力圖用看不見的聲納浮標網「捕捉」這條「魚」。這兩個對手數次在300 碼以內的距離上錯過,互相沒有發現,因為每一方發現對方的手段只是陰極射線管上的一條曲線和反射回來的聲納回波。最後,「獵迷」式飛機對潛艇進行了攻擊,爾後又引導「法夫」號上的「威賽克斯」式直升飛機進行了攻擊。隨後,不曉得誰駕駛的一架「黃蜂」式直升飛機趕到了現場,「獵迷」式和「威賽克斯」式直升飛機又輪流引導它進行攻擊。「奧塔斯」號潛艇最後被擊沉,浮出了水面。

 

    演習結束了。斯特特駕駛「獵迷」式飛機爬高撤出演習海域,飛回基地,全部飛行時間幾乎整整八個小時。但是,如同飛行日是從飛行前詳細領受任務開始一樣,著陸后還要做一個詳細的戰後總結。十二名飛行人員要討論這天飛行的每一個階段,他們忠實地執行了反潛任務,就應該儘力找出自己的弱點,因為這些弱點可能關係到戰鬥的成功和失敗。

 

    如果在一百年以前,人們完全不能理解這樣的演習;要是每架飛機上有兩個相當有氣力的古羅馬軍團的士兵,他們就能毫不費力地將全體人員綁架,這也許是現代戰爭複雜性的一種表現。

 

    如果東西方之間一旦進行一場全面戰爭,斯特特的機組人員以及西方盟國使用這樣的反潛部隊,將會有很多機會顯示出他們在和平時期所掌握的技術。19709 28日,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前主席L ·門德爾·里弗斯先生在議院發表了一次講話:

 

    蘇聯海軍最強大的威力是其潛艇部隊……[ ] 現在約有350 艘潛艇,其中80艘為核動力的潛艇。蘇聯相當於美國「北極星」的新式潛艇能向遠在1,300 英里以外的目標發射16枚彈道導彈。這一級的潛艇至少有13艘已經服役,並且以每年8-10艘的速度建造新艇。他們還正在試驗一種新型的潛艇發射的彈道導彈,估計射程為3,000 英里。這種導彈可能用來改裝目前的蘇聯潛艇部隊。

 

    以目前的建造速度,到1973年或1974年蘇聯的Y 級彈道導彈潛艇部隊將要超過美國的41艘「北極星」潛艇。除了Y 級彈道導彈潛艇外,蘇聯還有約40艘老式彈道導彈潛艇,每艘有三個發射管。在這些潛艇中,有9 艘是核動力潛艇,是以歐洲和亞洲為目標的,而更加先進的Y 級潛艇大部分是以美國為目標的。

 

    蘇聯大約還有65( 其中25艘是核動力潛艇) 裝備有超音速飛航式導彈的潛艇,其中有些潛艇導彈的射程達400 英里。這些潛艇是準備攻擊軍艦和商船的。蘇聯另外還有約240 艘其他類型的潛艇,用以對水面艦艇或其他潛艇進行魚雷攻擊。其中22艘是核動力潛艇……

 

    門德爾·里弗斯先生可以提到然而沒提到的有:圖-16(「獾」式) 和圖-20(

「熊」式) 遠程飛機,以及能向潛艇部隊提供西方艦船行蹤情報的人造衛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鄧尼茨元帥的潛艇就是由於缺少這類情報而陷於被動挨打的地位。

 

    為了與這種強大的威脅相抗衡,北約的反潛部隊以下數字包括法國在戰時能提供的兵力。大約有650 架中程和遠程海上巡邏飛機、8 艘反潛航空母艦和5 艘載有直升飛機的巡洋艦、46艘核動力獵潛潛艇以及400 多艘水面護航艦隻,其中大部分都裝備有直升飛機。如時局緊張,大型商船和超級油輪也可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改裝商船航空母艦的辦法很方便地加以改裝,以便使用裝有聲納的直升飛機。英國皇家海軍的艦隊補給船有很多已經裝上了直升飛機降落台,反潛直升飛機已從這些船上起飛進行過演習。毫無疑問,這些強大的力量在戰時一定會給敵常規潛艇以沉重打擊。但是對付核動力潛艇則要困難得多。

 

    反潛飛機經過短短六十年已經發展到今天的地步,可以說已經到了成熟的地步。

1912年最早就這一問題提出建議的休·威廉森,現在正在英格蘭西部過退休的生活。以他1912年的最豐富的想象力,能夠預見到現代「獵迷」式飛機會這麼複雜,性能這麼好嗎?他現在對我們說:

 

    1912年,沒有對未來飛行的可能性作過多少推測。這種推想太先進了,當時還不能形成。只有少數幾個熱心人預言未來飛機的速度可達到200-300 英里/ 小時,但是我們之中的大多數都認為這過於樂觀了。

 

    現在相信六十年來的發展成果當然是容易的,因為斯特特和他的機組人員在同「奧塔斯」號潛艇的演習中,已經將他們的「獵迷」式飛機在漆黑的夜裡飛到了離水面很近的地方。以前,有哪一個飛行員敢於這樣作呢?再聽聽威廉森是怎樣說的吧:

 

    在那個時代,我的所有儀器只是一個空中速度指示器,而且很容易出毛病。一個正在愉快飛行著的飛行員會粗心地飛入雲層,看不見地平線。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飛行員會突然感到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完全迷失了方向和位置,不再知道大地是在前還是在後,在上還是在下。這是十分可怕的。

 

    在過去的六十年中,在航空技術、電子技術以及潛艇的發展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發展。今後六十年的進展將會有多麼大和多麼不可思議呢?第三個六十年又會是什麼樣子呢?現在去預見那麼遙遠的未來是極不現實的,最有遠見而且比較有把握的看法只能預見到未來二十年的情況。

 

    那些研究反潛方法的人自然要去利用潛艇的弱點。所以,在考慮反潛飛機的未來之前,必須先考慮潛艇未來的發展情況。今天的潛艇所以能被空中發現,是因為有些潛艇或者全部潛艇往往不得不在較小的深度航行,不得不發出噪音,露出部分上層建築,排出可被探測到的廢氣,引起海水溫度升高,發射無線電或雷達信號,引起地球磁場的變化以及不能安全地潛坐海底。技術刊物充分估計到今後數年內生產的潛艇必然會大大減少上述缺點。使用發出噪音、排出廢氣和需要有空氣的柴油機作為潛艇的主要推進方式的日子已經不長了。它開始讓位於核動力裝置,最後很可能在較小型潛艇上使用燃料電池( 化學燃料轉換為電力的裝置) ,完全淘汰柴油機。這種發展,再加上潛艇外形和推進裝置設計上可能的改進,將會出現比現代潛艇「安靜」得多的新的一代潛艇。加大潛艇下潛的最大深度,可能又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改革,其趨勢是很明顯的:下潛深度在1914年為160 英尺,到1939年為650英尺,而今天的深潛潛艇則可達到1,000 多英尺。這一深度可能還在繼續加大,因為今日的潛艇由於最大下潛深度的限制,還只能在世界上多數海區的十分之一的深度上活動。正在公開醞釀建造最大下潛深度達10,000英尺的潛艇。如果這是可能的話,用機載或衛星運載的紅外線器材進行探測似乎就成了問題,因為潛艇尾跡的熱量在到達水面之前會完全耗盡。此外,如果這種潛艇用奧氏體鋼或其他非磁性材料製造,則幾乎或完全不會引起地球磁場的變化。

 

    將這些因素合到一起,我們可以設想出,將來會出現一種不出聲音又沒有磁性的潛艇,它的活動水域遠遠超出水上和空中的被動感測器的探測範圍,它可以緊貼著平坦的海底或隱藏在海底山峰的後面躲避主動式聲納的探測。導航技術和居住條件都得到了改善,從而使得潛艇能在海底深處進行相當長時期的活動。未來的潛艇還可能擁有干擾和欺騙未來感測裝置的手段,就象今天的攻擊飛機能夠干擾和欺騙敵防禦雷達一樣。如果二十年後的潛艇能使用潛艇上的武器從海洋深處進攻高高在上的水面艦船的話,反潛部隊將面臨一個很大的難題。

 

    未來反潛飛機的地位究竟如何?目前使用的許多感測器——雷達、雷達偵聽機、主動和被動式聲納、廢氣探測儀、磁性和紅外探測儀——顯然只具有過渡的意義。很難設想,用這些裝在一個空中平台上的裝置能發現潛伏在水面以下兩英里深度的那種潛艇。用什麼來代替這些感測器呢?還沒有人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還不了解研究的實質是什麼。但是,儘管有這麼多缺點,飛機作為反潛平台仍然可以具有三大優點:與潛艇相比飛機的速度快,具有靈活性;能免受來自深水的探測和反攻擊。在由一艘或多艘反潛潛艇和一艘水面艦艇或氣墊船組成的聯合反潛編組中,飛機可能仍要發揮攻擊作用,反潛潛艇則用來發現目標,水面艦艇或氣墊船擔任通信聯絡。

 

    最終的結局會是什麼樣子呢?今天普遍認為,只要有充分的資金和時間,科學家什麼都能做到。也許會出現一種「超級感測器」,這種裝置能揭掉潛艇不易被發現的保護層並使之易受損傷,從而喪失其作為戰爭武器的作用。人類大腦既然已經想象並製造出了象核動力潛艇和「獵迷」式飛機這樣龐大而複雜的系統,終有一天人類會和平共處,徹底消滅戰爭。這樣的結局難道是不可能的嗎?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in 5.4pt 0in 5.4pt; mso-para-margin-top:0in; mso-para-margin-right:0in; mso-para-margin-bottom:8.0pt; mso-para-margin-left:0in; line-height:107%;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5:3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