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空潛戰(4)

作者:深山蘭  於 2017-3-9 00:1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談天說地|通用分類:流水日記

關鍵詞:空潛戰

空潛戰(4

 

 

【英】艾爾弗雷德·普賴斯

 

第三章 漫長而艱難的道路19399-19426

 

    單憑勇氣是不夠的。在這場比賽技術的戰爭中,我們還需要有儘可能精良的武器,尤其需要訓練有素、善於有效使用這些武器的人。

 

    在德軍入侵波蘭的前一個星期,即19398 23日,英國岸防航空兵開始實施早已擬制好的戰時應急計劃。飛機開始在北海上空巡邏,搜尋開赴大西洋的德國艦艇和潛艇。但已經太晚了,德國重型巡洋艦「施比伯爵」號和「德意志」號已離開這一巡邏水域,德國海軍派出執行作戰任務的46艘潛艇也多是這種情況。

 

    9 3 日正午時分,英、法對德宣戰。從這時起,擔任巡邏的岸防航空兵飛機開始帶上真正的反潛炸彈,只要發現德國潛艇就進行攻擊。然而在開始階段,這些攻擊幾乎全部失敗。

 

    9 5 日,即岸防航空兵參戰的第三天,第233 航空中隊的一架「安桑」式飛機突然發現一艘潛艇在蘇格蘭西海岸附近的水面上航行。潛艇正要下潛時,飛機對它投下兩個100 磅的炸彈,但潛艇僅受到輕微震動便逃跑了。飛機的遭遇則慘得多。飛機從低空投彈后,炸彈象一對光滑的石塊撞擊水面后又「彈」回空中。撞擊使定時引信開始作用,經過短暫的瞬間,炸彈在空中爆炸。飛散的彈片打穿了「安桑」式飛機的油箱,汽油從洞孔流出。飛機無法返回基地,只好在聖安德魯斯灣內降落;機上的救生艇幸好完整,機組人員乘坐救生艇很快得救了。直到後來,「安桑」飛機的機組人員才知道,這次他們幸虧沒有擊沉那艘潛艇:原來那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一艘潛艇。

 

    一個星期之後,第一次與真正的敵人發生了接觸,這次英國兵力的遭遇也不比上次更好。14日,兩架「大鷗」式俯衝轟炸機從「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上起飛,攻擊了正在下潛的德國U-30潛艇。炸彈又是在空中爆炸,兩架飛機被彈片擊傷掉到海里,德國潛艇卻安然無恙。艇長倫普中尉命令潛艇上浮水面,打撈起兩名英國飛行員,然後又下潛離去。第二天,又一架「安桑」式飛機被自己的炸彈擊傷,對潛艇的攻擊再一次遭到失敗。

 

    在戰爭頭幾個月里,英國反潛炸彈僅對一兩艘德國潛艇造成過小小的損失。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這段時間,這些武器對英國的危害大於對其敵人的危害;對投彈飛機造成的損傷大於對潛艇造成的損傷。事實是炸彈彈出水面爆炸時彈片對投彈飛機的危害要比衝擊氣浪對德國潛艇的危害大。在攻擊潛艇時,飛行人員由於沒有合適的轟炸瞄準具而處於不利的地位,如果靠低飛「目測」投彈,又有被自己的炸彈擊落的危險。

 

    英國的其他反潛措施也不象在戰前演習時人們相信的那樣有效,德國潛艇沒有象某些德國人所擔心的那樣遭到重大的損失。早在19399 28日,鄧尼茨就在他的戰時日記中評論說:

 

    認為英國擁有排除我潛艇威脅的手段,這不是事實。我們的經驗證明,英方反潛措施不象宣傳的那樣有效。誠然,敵人的技術有提高,但潛艇亦有改進,且行動更為隱蔽,發射魚雷已不再留下泄密的痕迹……。在通信方面也有很大進步,目前已能控制廣為分散的潛艇活動,並能將潛艇集中起來攻擊護航運輸隊。

 

    另一方面,德國也有自己的困難:德國魚雷的定深裝置特別不可靠,磁性發火裝置也常常失靈。由於這個原因,潛艇錯過了許多攻擊機會。艇長們在寫給鄧尼茨的報告中,生動地描述了潛艇如何由於魚雷失效而使許多誘人的目標逃之夭夭,鄧尼茨讀完這些報告后在日記中寫道:

 

    我不能相信,在戰爭史上竟有用如此無用的武器去和敵人交戰的咄咄怪事!

 

    要是鄧尼茨當時了解英國反潛炸彈攻擊他的潛艇的真實情況,這位德國司令官也許不至於如此惱怒。

 

    儘管魚雷失效率很高,但在戰爭頭兩個月,德國潛艇仍然取得了一些勝利。9 17日,U-29潛艇( 艇長舒哈特上尉) 用魚雷攻擊並擊沉「無畏」號航空母艦,當時該艦正在西部近岸水域執行反潛巡邏任務。在戰爭爆發時,德國潛艇艇長奉命嚴格遵守過去的捕獲法規,後來這項命令被撤銷了,從10月中旬起,凡在西經15°以東,「被判明為敵方」的任何船隻,潛艇都可以不發出預先警告而加以攻擊。在戰爭頭兩個月,潛艇共擊沉68艘商船,計288,686 噸。進行攻擊的德國潛艇也遭到損失,計損失了7 艘潛艇,占其堪用潛艇總數的八分之一。其中3 艘被水雷炸沉,其餘4 艘被英國海軍兵力擊沉。經過初期這一階段小規模的戰鬥之後,德國潛艇返回了自己的基地。

 

 

 

    如果英國皇家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取得教益的話,那就是在戰爭爆發后要儘快組織起護航運輸隊。在這方面他們是成功的,從19399 月中旬起,大多數商船確實都被編入了護航運輸隊。

 

    鄧尼茨首創了用潛艇協同攻擊的方法,即所謂「狼群」戰術,把它作為擊敗護航戰術的手段。但這種攻擊要求數艘潛艇配合才能取得成功,而在戰爭開始時,德國潛艇部隊還太小。1018日,第一次用「狼群」戰術攻擊了一支護航運輸隊,結果只有3 艘潛艇參加了戰鬥。這3 艘潛艇在敵人護航運輸隊到達之前各擊沉一艘商船,然後被空中掩護所中斷。111 日進行了第二次「狼群」攻擊,也未取得明確結果。此後,鄧尼茨將集群攻擊的想法暫時擱置起來,待以後有更多潛艇可供使用時,再重新實施。

 

    19391113日,英國岸防航空兵司令部發出指令,指出以後對德國潛艇作戰與支援英國艦隊的偵察同等重要。這時採取的方針是當商船位於岸防航空兵各機場的作戰距離以內時,對每個護航運輸隊晝間只派一架飛機支援。但是,飛機數量還是太少,不能滿足全部要求。為了彌補飛機的不足,空軍上將鮑希爾重新採用「稻草人」巡邏戰術,這曾是1918年反潛戰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次是用沒有武器裝備的「虎蛾」式訓練機和「蜂蛾」式遊覽機,由已退出預備役的軍官駕駛。執行「稻草人」作戰的海岸巡邏飛行小隊於193912月開始活動,每個小隊約有9 架飛機,由靠近海岸的各機場起飛。

 

    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一樣,「稻草人」沒有擊沉德國潛艇,但再一次加劇了對德國潛艇的空中騷擾程度,它肯定有助於拯救一批本來也許會被擊沉的商船。這種巡邏一直持續到1940年春末,由於德國改變戰略才不再使用。

 

    在戰爭頭四個月,即到1939年年底止,岸防航空兵的飛行人員共發現德國潛艇57次,攻擊40次,擊傷8 艘,沒有一艘德國潛艇被飛機單獨擊沉或在飛機協助下擊沉。然而海岸巡邏活動逐月在加強,像1916年夏季出現過的情況一樣,「擊沉戰果」不久就會到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一次擊沉潛艇是在19401 30日,為此一架飛機受到了表彰。U-55潛艇( 艇長海德爾) 對繞法國西北角航行的一支護航運輸隊進行了攻擊,擊沉2 艘商船,爾後遭到水面護航兵力的反擊,潛艇幾次企圖逃跑,但每次都被第228 航空中隊的一架「桑德蘭」式飛機發現,而未能得逞。護航軍艦因此能夠持續追擊,直到U-55潛艇耗完了全部電能,最後艇長海德爾命令艇員棄艇逃生。

 

    兩個月之後,一架飛機單獨擊沉了一艘德國潛艇。但是首創「擊沉」戰果榮譽的飛機不屬於岸防航空兵,而屬於皇家空軍轟炸航空兵,使用的武器也不是專門設計得不太成功的反潛炸彈,而是普通的250 磅重的通用炸彈。

 

    3 11日,邁爾斯·德拉普空軍少校駕駛第82中隊一架「布來漢姆」式轟炸機,去參加對赫耳果蘭灣進行的武裝偵察,飛機在6000英尺上空鑽出雲層時,德拉普發現在右側約10英里處的水面上有一艘德國潛艇。他駕駛「布來漢姆」重又鑽入雲層向潛艇所在方向飛行,到距離很近時再次鑽出雲層,這時他發現獵物正位於前方的水面。這位英國駕駛員操縱飛機下滑進行俯衝攻擊。飛機帶的炸彈全是瞬發引信,按當時的作戰規定,投彈高度不得低於1000英尺。然而,在這緊張的時刻,渴望擊沉潛艇的德拉普已經駕駛「布來漢姆」飛到大大低於這個安全高度以下。當他覺得有把握命中的時候,便進行了連續投彈,隨即又操縱飛機爬高,脫離開爆炸氣浪。在他爬高脫離的過程中,他滿意地得知他們的冒險未成徒勞,后炮手理查茲說他至少看到一個,也可能是兩個炸彈直接命中潛艇。德拉普又駕駛飛機返回去察看,這時他和他的機組都看到潛艇正在下沉,肯定是被擊沉了。事實確實如此,這艘潛艇是U-31( 由哈貝科斯特任艇長) ,剛進行了改裝正在海上試航。艇上人員大部分是船廠工人,艇沉沒后沒有一人得救。沉沒地點水深只有50英尺,不久該艇被德國海軍打撈隊打撈上來,經修理后又重新服役,到194011月才被英國軍艦「羚羊」號再次擊沉。

 

    正好過了一個月,即4 13日,在有名的納爾維克峽灣作戰中,由「瓦斯派特」號戰列艦「厭戰」號。起飛的「劍魚」式水上飛機發現了正在停泊的U-64潛艇,用2100磅的反潛炸彈將該潛艇擊沉。

 

    德國反潛飛機的戰鬥力要比英國弱,數量也少得多。但他們竟「俘虜」了兩艘受傷的英國潛艇。一艘是英國布雷潛艇「海豹」號,它於5 4 日因觸德國水雷而受重創,柴油機只剩一台可用,齒輪組倒伡時受卡,舵嚴重偏往右舷。艇長朗斯代爾海軍少校在這種情況下想把艇開往瑞典。但是第二天早上,又被一架德國「阿拉道」式飛機發現了,並遭到掃射,數名艇員受傷,飛機還引來了軍艦。由於潛艇已不能安全下潛,朗斯代爾於絕望之中決定投降該潛艇後為德國修復,被編入德國海軍服役。

 

    兩個月之後,於7 5 日,英潛艇「鯊魚」號在挪威海岸附近單獨攻擊了一支德軍護航運輸隊。之後,潛艇遭到反攻擊,由於強烈的震動,所有發動機都被損壞,到最後浮上水面時,已只剩一隻僅能飄浮的艇殼。第二天一早,一架「阿拉道」式水上飛機發現了它,又進行了一系列破壞性攻擊,艇長巴克利宣布投降。不久,兩艘德國軍艦也趕來參加捕獲,帶走了全部艇員。當最後一名英國水兵離艇時,他打開了全部水櫃的注水閥。當時德國人沒有發現這件事,到他們明顯感到「鯊魚」號正在下沉時,採取任何措施卻已經太晚了,只好眼巴巴地看著到手的戰利品沉入海底。

 

    經過戰爭頭兩個月的努力,德國潛艇部隊決定安下心來打一場持久的海上消耗戰。從193911月到19405 月底為止的七個月內,潛艇共擊沉商船560,000 噸,平均每月80,000噸左右。對同盟國來說,這些損失是不愉快的,但也只是不愉快而已。德國潛艇部隊還太小,到19405 月大約只有30艘潛艇能投入作戰,還不能造成什麼嚴重後果。由於這些原因,同盟國忽視了潛艇的巨大潛在威脅,許多更現實的威脅要求他們重視。1940年春,當時的海軍大臣丘吉爾先生在下院充滿信心地堅持說,六個月海上戰爭的經驗證明,沒有任何理由值得沮喪和驚慌。

 

    19406 月,戰局發生了不利於英方的決定性轉折。希特勒在西方成功地進行閃電戰之後,被擊潰的英國軍隊不得不從敦刻爾克撤退。6 11日,義大利宣布參戰與德國結盟,25日法國投降。這時英國不得不準備對付真正的入侵威脅,必須採取一切措施,擊退德國陸、海、空三軍對本島的進攻,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整個生產和訓練計劃都圍繞著這一目的而轉動,反潛措施降到更加次要的地位。當時在有限的人力和裝備資源的分配方面,一些重大的決策都是為了適應以後兩年戰爭的需要而作出的。

 

    在法國投降的那天,有一列很長的護航貨船隊由德國海軍基地威廉港出航。貨船上載著魚雷、魚雷備件、空氣壓縮機和其他設備,是為了保證潛艇由新佔領的法國西海岸各基地出發去大西洋作戰的。鄧尼茨非常了解落入他手中的這些新基地的價值:德國潛艇不再需要繞道就可以去遙遠的英國水域搜索護航運輸隊了。德國海軍沒有浪費一點時間,7 6 日洛里昂的司令官就宣布,這個基地已作好供潛艇使用的準備。第二天,倫普海軍上尉便駕駛著U-30潛艇進港裝載魚雷。幾乎一夜之間,一直處於英國近程空中巡邏掩護之下的北海地區,經過這場戰鬥,它在保交中的重要地位便大為降低。

 

    後來,德國潛艇人員把佔領法國以後的那幾個月稱之為「快樂的時光」,許多優秀的潛艇艇長正是在那時出名的。從19406 月初到12月底止,德國潛艇共擊沉343 艘商船,總噸位超過1,700,000 噸,平均每月約240,000 噸。英方損失之大,可從一艘6,000 噸貨船的典型軍用載重量推算出來,其載重量為:21輛坦克,8 6英寸榴彈炮,44 門中型火炮,20門反坦克炮,12輛裝甲車,25輛履帶式步兵運輸車,2550噸彈藥,300 噸步槍及部件,200 噸坦克部件和1000噸一般物資。上述損失迫使英國護航運輸隊放棄了愛爾蘭以南的航線,不得不繞道北方走更遠的航線。而德國人卻只用了很少的潛艇兵力:19408 月底只有27艘潛艇參加作戰,比戰爭初期的46艘潛艇要少得多。由於潛艇攻擊護航運輸隊所需的往返時間大為減少,在作戰地域停留的時間就可以大大延長。這時鄧尼茨認為重新使用「狼群戰術」的時機已經成熟;潛艇艇員們現在也比過去打得更好,例如10月下半月在大西洋的兩支東行的護航運輸隊中就有38艘艦船被潛艇葬身海底。德國潛艇夜間在水面狀態進行的魚雷攻擊,成功率達到四分之三,當時護航艦艇由於缺少雷達,對潛艇採用的戰術很難對付,聲納對水面的潛艇沒有效用。

 

    1940年夏天,英國反潛飛機對大西洋上的德國潛艇只打了有限的幾次勝仗。7 1 日,一架「桑德蘭」式飛機協助水面艦艇擊沉U-26潛艇,8 月另一架同類型飛機重傷U-51潛艇。

 

    在地中海戰場,英國飛機挫敗義大利潛艇的進攻取得一些戰果。它們偶然地兩次粉碎了敵人攻擊停泊在亞歷山大港的軍艦的企圖。義大利海軍在戰前極為保密的情況下,製造了一種攻擊敵人泊地的由兩人操縱的「人操魚雷」,代號為SLC ,即義大利文遠程魚雷一詞的縮寫。這種魚雷裝在潛艇上甲板的專門容器內,由潛艇帶到距目標10英里處。潛艇在港外等候,人員操縱SLC 進入港內,在敵艦船底部縛上炸藥包,然後再返回潛艇。

 

    義大利海軍計劃於19408 25日夜間用這種SLG 人操魚雷進行第一次攻擊,攻擊目標是在亞歷山大港錨泊的英國艦隊。為進行這次襲擊,義大利海軍以利比亞托卜魯克附近隱蔽的奔巴灣作為前進基地。21日晨,布魯內蒂海軍少尉操縱改裝的裝載SLC 的「伊里德」號潛艇,在「加爾加諾山」號倉庫船和「卡利普索」號魚雷艇的伴同下駛入奔巴灣。三艘船靠在一起,次日清晨,「伊里德」號裝載好四條SLC。正當它們在那裡錨泊時,卻被英國的偵察飛機發現了。

 

    在正午前不久,艦隊航空兵第813 中隊的三架「劍魚」式飛機由馬阿頓·巴古什機場起飛去攻擊奔巴灣的義大利艦船。每架飛機攜帶一條18英寸魚雷。這支攻擊兵力由陸戰隊上尉奧利弗·帕奇率領由海上進入,完全出敵意外。「伊里德」號潛艇首先被發現,當時它正駛向深水區,準備試驗裝載LSC 的容器。帕奇直對潛艇飛去,約在300 碼距離處投放了魚雷。魚雷航行5 秒鐘后,命中「伊里德」號指揮室的前部,潛艇被炸了一個大洞,幾乎折成兩段,迅速沉沒,水面上留下14名艇員飄浮著。在潛艇下沉時,有些人被封閉在艇尾的魚雷容器中,經過20多個小時的營救(營救者包括留在岸上的SLC人員) ,才把5 個人救出水面。

 

    就在這時,另外兩架「劍魚」式飛機從相反方向進入,攻擊了另外兩艘拋錨的義大利軍艦,一條魚雷命中「加爾加諾山」號,將其擊沉;另一艘「卡利普索」號沒有被擊沉。

 

    當「加爾加諾山」號被魚雷擊中爆炸時,一片濃煙和水霧籠罩著「加爾加諾山」號和「卡利普索」號。「劍魚」式飛機的飛行員們返航后聲稱,他們擊沉了「伊里德」號潛艇,還擊沉兩艘軍艦和靠著軍艦拋錨的另一艘潛艇。按照這種說法,「劍魚」式飛機似乎用3 條魚雷擊沉4 艘軍艦。於是戰時的英國報刊對奔巴灣的作戰大肆渲染。以後幾次統計還引用了這個錯誤的數字。

 

    第二次使用SLC 魚雷攻擊亞歷山大港錨泊地是在19409 月初,這次攻擊同樣以失敗告終。英國軍艦和飛機這次是在公海上發現了攜帶SLC 的「岡達爾」號潛艇,當時該艇距其發射點還有100 英尺,經過一段長時間的追捕,軍艦和飛機聯合將潛艇擊沉義大利海軍終於在194112月潛入亞歷山大港,用SLC 人操魚雷使2 艘戰列艦、1 艘驅逐艦和1 艘油船受到嚴重損傷。。此外,英國的飛機還擊沉2 艘普通的義大利潛艇,並協助水面艦艇擊沉1 艘潛艇。

 

    再來看看大西洋戰場。1940年秋季在這裡發生的一次空中攻擊值得提一下,因為這次攻擊表明,英國的反潛炸彈甚至直接擊中目標並正常爆炸之後,並不一定取得致命的效果。1025日,第233 中隊的3 架「赫德遜」式飛機在挪威海岸附近進行武裝偵察時,偶然發現水面有一艘德國潛艇。轟炸機在潛艇尾後方向成縱隊飛行,由太陽方向向目標俯衝。最先進入攻擊的英茲利空軍少尉連續投擲10100 磅炸彈,對潛艇進行了夾叉轟炸。接著第二架「赫德遜」進入,這時潛艇已部分地被滾滾濃煙淹沒。第三架飛機的沃爾什空軍少尉在濃煙中看到潛艇艇尾浮起,接著明顯地向左傾斜而沉沒。這艘潛艇是U-46,它被一個100 磅的炸彈直接命中艇尾,炸彈瞬即爆炸,在潛艇外殼上造成一個10英尺長的破損洞。破損正好靠著耐壓艇殼的後部,但耐壓艇殼沒有破裂,艇長恩德拉斯海軍上尉後來操縱潛艇返港修理。

 

    1940年這一年中,飛機對潛艇只起到了小小的騷擾作用而已,數以萬計的巡邏飛行小時獲得的戰果微乎其微。顯然,要得到更大的勝利,就需要改進武器和發明新的探測儀器。在這一年的年底,英國已有幾種儀器處於研製之中。

 

    鮑希爾空軍上將沒過多久,就發覺部隊所用的反潛炸彈性能很差,他強烈要求製造一種更有效的武器。然而一種嶄新的武器從開始研製,到完善和成批生產至少需要兩年以上,能不能找到一種現成的稍加改進就能使用的武器呢?在英國唯一能夠找到的一種另外的反潛武器就是450 磅的圓柱形反潛炸彈,這種炸彈從1918年使用以來,幾乎沒有絲毫改變。1939年冬季對這種深水炸彈進行了空投試驗,發現只要飛機飛得不太快和不太高,炸彈的爆炸結果是令人滿意的。到1940年春末,經過試驗製造出一種供反潛飛機臨時使用的武器,VII 型深水炸彈。這種炸彈彈頭部有圓形整流罩,尾部有尾翼,彈體在空中飛行時尾翼起穩定作用。

 

    這種改進的深水炸彈與老式的500 磅重的反潛炸彈相比,有三個主要優點。一、採用簡單的水壓引信,在深水炸彈進入預定深度後起爆,這比反潛炸彈上安裝的複雜引信可靠得多。二、這種薄殼深水炸彈約有四分之三的重量為高爆炸藥,而老式反潛炸彈炸藥的重量只佔二分之一,從重量的比較來看,改進的深水炸彈爆炸威力更大一些。三、深水炸彈只有到達預定深度后,水壓引信才會引爆起爆葯戰時也有過碰上潛艇后爆炸的事例,但這種觀象極為少見。,因此爆炸不會給飛機造成任何危險,而老式反潛炸彈則可能發生由水面彈跳到空中才爆炸的缺點。這種改進的深水炸彈在空投使用上存在兩大缺點:一是直接命中潛艇時,炸彈很容易被撞壞,只要沒有撞壞而能順著潛艇艇殼下沉到潛艇下方爆炸,就算是最好的情況了。二是空投高度不能大於100 英尺,或飛行速度不能大於115 英里/ 小時,否則炸彈很可能碰撞水面而毀壞。權衡利弊,優點仍然大於缺點,因此岸防航空兵於19408 月由海軍部領來700 個這種反潛炸彈,經改制后裝備在較大型的反潛飛機上。又經過一段時間,開始生產250 磅的VIII型深水炸彈,以代替小型飛機所裝備的100 磅和250磅反潛炸彈。

 

    1940年末,岸防航空兵各飛行中隊開始有了合適的反潛武器,測定潛艇位置的器材也有了,那就是鮑恩的機載雷達和隨後研製的各種雷達。但是,雷達尚處於原始階段,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此外,雷達的作用已愈見明顯,岸防航空兵不得不為爭取到數量有限的雷達而奮鬥。

 

    在戰爭爆發之後不久,鮑恩博士的試驗型機載雷達沒有經過多少改動,就由岸防航空兵投入了生產,爭取時間非常重要。派伊無線電有限公司按照一種用商業電視機作基礎的設計,生產出第一批200 部機載雷達接收機,E ·K ·科爾有限公司生產發射機。整個這套儀器代號為ASV I (ASV是「空中對水面艦船」一詞的縮寫),用以和當時正在研製的另一種機載雷達(夜間戰鬥機使用的AI機載截擊雷達) 相區別。

 

    193911月,第一批ASV 雷達開始試驗。這批雷達中有一部於12月進行試驗,以檢驗能否有效地測定潛艇艦位。試驗中也發生過意外事件。這架載著雷達的「赫德遜」式飛機和英國潛艇事先擬定了一套用飛機的識別燈光和照明彈進行識別的信號。飛機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出現了,潛艇便發出自己的識別信號,然而它費力招來的卻是一陣炸彈攻擊,原來這是一架德國飛機。潛艇下潛了,到它再浮上水面時,那架「赫德遜」已飛過這裡去別處尋找了。後來又飛來一架飛機,艇員們又一次發出信號,這次遭到英國戰鬥機用機槍進行的掃射,潛艇不得不再一次下潛。直到很晚,這艘極為警惕和謹慎的潛艇艇長才和「赫德遜」式飛機聯繫上,開始試驗。當「赫德遜」在3000英尺高度飛行時,雷達發現潛艇的最大距離為5.5 英里。而在同一高度上,當目標距離小於4.5 英里時,目標信號卻在海面的大量回聲信號( 所謂「海面雜亂回波」) 中消失。如果飛機在200 英尺高度飛行,則海面雜亂回波的作用大為降低,這時雷達測位的最大距離為3.5 英里,最小觀察距離可達到0.5 英里。試驗結果並不十分令人鼓舞,在通常的晝間條件下,空中目視嘹望的距離比這還遠一些。然而試驗是有意義的,它表明這種雷達尚需要大力改進,才能在反潛戰爭中發揮作用。

 

    19401 月中旬,岸防航空兵已有12架「赫德遜」式飛機裝備了ASV :第220224 233 中隊各4 架。這樣,鮑恩的機載雷達僅僅經過短短四個月的時間就由研究所交付使用。可以想象得到,隨後必然會出現一些嚴重問題。雷達還很不可靠,而且測試器材、備件和說明書不是沒有就是奇缺。還必須看到,這些缺陷要在戰爭物資普遍短缺的情況下加以克服。一個負責生產ASV 的公司在給空軍部的信中抱怨說:

 

    當我們通知下屬各公司此事極為迫切時,他們覺得可笑,他們說:「是的,我們的事全都是重要的……」

 

    雖然ASV I 型雷達對測定潛艇位置幾乎沒有什麼作用,然而它卻能幫助飛機與所掩護的護航運輸隊會合( 對大型商船的探測距離超過12英里) 。而且飛行員們還發現,這種雷達能作為一般的導航儀器使用,因為發現海岸線的距離可以達到20英里以上。

 

    ASV I 型雷達投入使用后,鮑恩和他的小組到了斯沃尼奇的官辦無線電通信研究所,並立即開始研製改進的ASV II型雷達。由於I 型機使用的214 兆赫頻率總是干擾其他無線電通信器材的使用,因此他們決定將頻率降低到176 兆赫。採用功率更大的發射機和更靈敏的接收機提高了探測潛艇的距離。但最主要的是,新的ASV II型雷達一開始就是為成批生產設計的,因此遠比I 型更健全更可靠一些。1940年春派伊無線電有限公司和E ·K ·科爾有限公司接到製造4000ASV II型雷達的定貨,第一批II型機定於當年8 月交貨。

 

    1940年春天,鮑恩小組製成一部機載雷達,作為夜間戰鬥和反潛的必備器材。但在這個時期,英國城市防空使用的器材處於最優先發展的地位。5 2 日,以丘吉爾為首的夜間截擊委員會決定:

 

    迫切需要給100 架「布萊漢姆」式飛機安裝的空中截擊雷達(AI),應安排在ASV之前優先生產。……

 

    此後,科爾有限公司接到指示,停止其他一切生產,儘快趕製70AI空中截擊雷達,並從140 台已造好的ASV I 型發射機中改裝80台與AI截擊雷達配套使用。與此同時,德國對各無線電工廠和附件工廠的轟炸破壞也給ASV 計劃以打擊,到194010月中旬,原訂貸的4000ASV II型雷達中僅交貨45台。

 

    為了與ASV II型雷達相配套,無線電通信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又設計了一種新式天線系統,以進一步提高作用距離。這是一個安裝在飛機機身上的單獨的旁視天線陣,雷達輻射波向飛機航線兩側成90°角向左、右發射。海上偵察時,由於要求搜索儘可能寬的航行水域,這種新的天線系統有很大優越性。當雷達功率和接收靈敏度為一定值時,要提高其作用距離,就需要將輻射波集中成一個較狹窄的波束,而這反過來又要求加大天線陣。這種天線可在戰鬥飛機上使用,將這種天線陣側向對著氣流,安裝在產生最小阻力的位置上,就不致嚴重影響飛機的性能。旁視天線根據飛機類型不同,又有各種不同的結構。典型的結構是在飛機機身後部的兩邊各安裝8 個發射器,以飛機外殼作為反射器;此外,在機身上方通常還有8 個反射器,用四根高4 英尺的柱子支撐。飛行員在執行一般搜索任務時可以用旁視天線,發現可疑目標后,即向目標轉向90°,用標準的前視天線來完成跟蹤。

 

    1940年夏天,R ·漢伯里·布朗( 鮑恩最早的合作者之一) 用「威特雷」式轟炸機上安裝的旁視天線進行了一系列飛行試驗( 「威特雷」式飛機使用專門改裝的ASV I 型雷達) ,顯然在性能上有了明顯改進:當飛機在2000英尺高度飛行時,發現兩側潛艇的距離為20英里,發現前方潛艇的距離為12英里。海面雜亂回波在距離小於5 英里時能淹沒回波。當「威特雷」式飛機在1000英尺高度飛行時,上述距離分別為10英里、7 英里和3 英里。

 

    ASV II型雷達與旁視天線聯用,發展前途是很大的。1940年底以前在雷達技術方面令人鼓舞的新發展,使過去的一切相形見絀。ASV I 型和ASV II型雷達使用的頻率一直限制在200 兆赫左右,因為在1939年時電子管還不能以高頻率發射出足夠的功率。如果雷達頻率能夠提高,就會帶來許多優點:頻率越高,將輻射波聚焦為狹窄波束所需的天線系統越小。當頻率相當高時,天線系統可小到用機械旋轉360 °,向四周發射波束,進行全方位搜索。

 

    19402 月發生了重大的突破,J ·T ·蘭德爾教授和H ·布特博土在牛津大學的納菲爾德研究室製成了高能「磁控管」振蕩器。這種奇特的新儀器能夠以3000兆赫的空前高頻振蕩輸出500 瓦功率3000兆赫頻率相當於10厘米波長,因此使用新式磁控管的雷達被稱作厘米波雷達。而老式雷達,如ASV I 型和II型,使用200 兆赫頻率,約1.5 米波長,被稱作米波雷達。。到1940年夏季,在無線電通信研究所工作的科學家們也製成了一種厘米波雷達試驗用的「面板」模型( 開始時雷達樣機的電路敷設在一塊塊木板上,人們詼諧地稱它為「面板」) ,不久它就在6 英里距離上發現一架飛機,在4 英里距離處發現潛艇指揮室。在此後幾個月,隨著磁控管功率的提高,雷達的作用距離也得到穩步提高。

 

    19408 月,當英國保衛戰達到高潮時,亨利·梯澤德爵士帶領一個技術代表團去美國,謀求改進兩國之間的科學技術合作。當時英國嚴重依賴美國供應武器,英國顯然對儘可能多地交換情報資料感興趣。鮑恩當時在飛機製造部工作,是英國代表團的成員之一,他隨身帶了三個磁控管樣品。這一新發明在美國引起極大轟動。美國海軍也一直在試驗厘米波雷達發射機,但一直僅能輸出10瓦功率。英國的發明使他們的功率一下子提高到1000倍。正象美國一位歷史學家所指出的,磁控管是「……輸入我國的最有價值的物品」。之後,馬薩諸塞理工學院增設了一個輻射研究室開始研究磁控管,該研究室後來成為研製厘米波雷達最重要的中心之一。

 

    再看看英國方面。在1940年最後幾個月中,無線電通信研究室的科學家們在海岸附近設置了一部改進的厘米波雷達,用它觀察7 英裡外在水面運動的潛艇。19413 月,一部新式雷達的樣機第一次被帶到空中進行試用。岸防航空兵的雷達專家們貪婪地看著這部新機器,然而他們暫時也只能如此而已。因為德軍對英國的夜間襲擊仍然在進行,英國防空戰鬥機部隊急需一種厘米波雷達裝備它的夜間戰鬥機,為了首先滿足這一需要,研製ASV 厘米波雷達的步子便放慢了。

 

    1940年末使用和設計的最新式機載雷達都有一個嚴重的缺陷,那就是雷達的最小觀察距離總是稍大於夜間目視觀察潛艇的最大距離。因此當潛艇夜間位於水面狀態時,幾乎總能避開空中攻擊。理由很簡單:當雷達發射一束短促的大功率脈衝時,異常靈敏的接收機必須關機,否則便會被燒壞。這樣一來,接收機就無法接收到由近處目標反射的回波,使雷達對附近大約四分之三英里處的目標有一個「盲區」。如果海面有暴風巨浪,則海浪( 海面雜亂回波) 的反射回波可在更大的距離上掩護目標。盲區和海面雜亂回波的問題在現代雷達中依然存在。

 

    英國科學家在戰前曾試驗用降落傘懸吊或由飛機拖帶探照燈,向飛機提供夜間攻擊艦船的光源,但這兩種辦法,對一艘得到警報后在半分鐘之內就會消失的潛艇來說,成功的希望都不大。

 

    19409 月,鮑希爾空軍上將向所屬部隊發布通知,要求全體軍人為打敗潛艇而「獻計獻策」,他說:「也許誰會想出一個新辦法,能解決夜間消滅潛艇這個最大的難題。」

 

    漢弗萊·戴維德·利空軍少校當時是岸防航空兵司令部的一名行政軍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當過飛行員,曾在地中海上空多次進行過反潛巡邏。一天,西德尼·勒格少校到利少校的辦公室商談某個行政問題。利的一位同事把話題扯到勒格少校在司令部執行的「特別任務」上來,問這是什麼意思?勒格回答:「這是指ASV 」,接著他描述了這部裝置的工作情況。利聽得入了迷。他根據自己二十多年前的經驗,知道潛艇在巡邏頻繁的海區活動時通常在夜間浮上水面和充電,他問勒格:用ASV 雷達能不能在夜間發現潛艇?「能」。那末在最黑暗的夜間也能對潛艇攻擊嗎?「噢!不能」。接著勒格向他解釋,為什麼當飛機接近到1 英里以內時,潛艇便從雷達熒光屏上消失了;為什麼夜間攻擊潛艇幾乎不可能成功,除非在晴朗的月夜還加上走運的時候可能例外。在這裡必須強調一下,利當時的職務純粹是一個行政人員,他不應當知道這種高度保密的ASV 雷達,更不應當知道它的缺點。勒格談論這個問題構成了泄密。然而後來,勒格的泄密卻成為對國家的最大貢獻。

 

    經過幾個星期之後,利對解決這個十分重要的最後1 英里的問題開始有了具體方案:在飛機上安裝一個探照燈,到攻擊的最後階段打開探照燈,對準德國潛艇。

 

    19401023日,利向上級呈送了一份文件,概略敘述了他「關於夜間攻擊敵人潛艇的建議」。他建議在「威靈頓」式轟炸機的機首或腹部安裝一部直徑90厘米的探照燈,利看中這種飛機是因為部分這種飛機已增設了馬達和強電流發電機,但卻一直閑置在那裡沒有使用。他所指的是所謂「威靈頓」式DW I型飛機,它們已被改裝,供空中引爆磁性水雷之用。為了爆破磁性水雷,這種飛機在機翼和機身下帶有一個環形電纜,由機身內的一部馬達帶動輔助電機向它供電。飛機在水面低空飛行時,環形電纜內強大的磁場便將水雷引爆。利要求拆除電纜,用發電機為探照燈提供電流。

 

    任何發明家都一樣,一開始的構思總不很完善,問題在於以後要不斷加以改進。利在他的報告中詳細建議說:

 

    今年初「威靈頓」式DW I型飛機機組使用的發電設備,無論是吉普賽·奎因公司的發動機帶一部90千瓦發電機,還是福特公司發動機帶一部35千瓦發電機,都可為探照燈提供足夠的電力。

 

    探照燈不宜固定,可安裝在一個能向下和向左、右各旋轉20°的旋轉炮塔內。目前陸軍用於地面防禦的探照燈,重15英擔約762 公斤。,直徑90厘米,能以2 °張角發射長約5000碼的強大光束,凡不低於此功率的探照燈……均可適應此種用途。

 

    除上面講的以外,利的探照燈方案要獲得成功還需要解決許多問題。他所建議的那種功率和尺寸的探照燈直到那時為止還從未在飛機上安裝過,這就可能出現許多沒有遇到過的問題。例如,在捕捉目標方面究竟還有多少困難?當捕捉到目標后,從飛機這種不穩定的平台發射出來的移動光束究竟能不能照住目標?飛行員和探照燈操縱手會不會因反射的耀眼強光而看不見?弧光燈放電會不會幹擾正在工作的ASV雷達?總之,究竟能不能製造出一部能在飛機上使用的弧光燈?

 

    碳精棒弧光燈能發出濃煙,必須用一種氣流把它從燈光前面驅散,這種氣流同時也可使弧光溫度不致過高。氣流的速度不能太快,否則會吹熄火焰或使光的強度發生波動;而且無論燈光和反射體指到哪裡,這股清除煙霧的氣流都必須恰當地、既不快又不慢地跟到哪裡,這是利必須解抉的最困難的問題之一。

 

    總的來說,利的建議在岸防航空兵中得到良好反應,尤其在兵種司令官對這個建議大力支持之後。鮑希爾在關於利的建議的說明中寫道:「我知道這類問題不一定能取得成功,然而考慮到我方艦船被潛艇擊沉的數字已經上升到每月20萬噸左右,情況十分緊急,已不容許忽視任何一種可能的抗擊措施了……。」

 

    法恩巴勒皇家飛機的科學家們則不太熱心。他們認為利所建議的那種探照燈安裝在「威靈頓」式飛機的炮塔內未免太大,他們建議採用一種體積較小的水銀蒸汽燈,但是「這種燈尚處在研製階段,是否可靠還不能肯定……」。回信中還描述了法恩巴勒官方對這一問題的想法:

 

    不知道您是否了解1928年飛機拖帶照明燈偵察艦艇的試驗。這種方法簡單地說,就是兩架飛機相距14英里飛行,其中一架,也可兩架各拖帶一個照明燈,照明燈直徑4 英寸,重9 磅,燃燒約兩分半鐘,拖索長250 英尺。藉助水面反射光,可以辨別出水面目標的輪廓。「照明燈- 目標- 觀察員」三點成一線的時間在1000英尺高度約為3 秒鐘左右……我們認為拖帶照明燈的方案能達到您所希望的目的,而且它比其他探照燈方案能夠更快地投入使用。

 

    利於19402 月收到這封信,他一直保存著信的原件,並在信的下面用鉛筆寫道:

 

    並非如此。

 

    1.  如果潛艇在「照明燈- 目標- 觀察員」成一線之前即下潛,根本來不及

「搜索」。

 

    2.  1000英尺高度僅能觀察3 秒鐘是無用的。

 

    3.  一個照明燈價值7 英磅。

 

    4.  如果潛艇正位於護航運輸隊附近某處,則必將暴露護航運輸隊的位置。

 

    利的上級充分了解拖帶照明燈的辦法是不行的,他們站在利的一邊。他們准許利用全部時間研究他的探照燈和著手克服這一方案的缺點。利決定不用90厘米的陸軍探照燈,而用驅逐艦上安裝的24英寸(61 厘米) 的海軍探照燈,這種探照燈可以裝在一種可伸縮的裝置中,從「威靈頓」式飛機機腹下面原有的炮位中伸出。利又用弗雷澤·納什汽車公司設計的一種操縱轟炸機炮塔用的非常靈敏的液壓系統,準確地控制探照燈光束的角度和高度。經過訓練的炮手利用這種液壓系統可以非常準確地操縱炮塔,他們甚至常常喜歡作這樣的遊戲,即把一支鉛筆裝填到機關炮的一個炮管中,然後準確地操縱炮塔,用這支鉛筆在炮塔前面的紙片上寫上他們的名字。

 

    利也解決了最困難的通風問題。他用一根空心的流線形管子從飛機下面把空氣吸入,再從裝置頂部精心設計的迷宮式洞孔中把空氣排出去。排煙問題也費了一番心血。利的解決辦法是安裝一個旋轉通風帽,用發動機向後噴出氣流,總是把煙排向後面。

 

    1122日,利在維克斯公司開會,最後審定「威靈頓」式飛機安裝探照燈的改裝工作細節。幾天以後,「威靈頓」式DW IP.2521號飛機到達該公司的布魯克蘭工廠進行改裝。

 

    19413 月,裝備利式探照燈的「威靈頓」式飛機原型準備就緒,開始飛行試驗。這些試驗表明,大功率的探照燈已經能夠在飛機上安裝,而且工作得很好。下一步是在飛機上裝備ASV 雷達,並在模擬的對潛攻擊中將這兩部器材配合使用。到424 日,裝備ASV 雷達的工作也告完成,「威靈頓」式飛機飛往北愛爾蘭的利馬瓦迪進行第二次飛行試驗。一個星期之後,按利的設想進行了第一次全夜間試驗,結果以失敗告終。那天夜裡,「威靈頓」式飛機的機組人員不管怎樣努力,總是不能把探照燈光束集中到英國H-31潛艇上。直到第二天,沮喪的利才發現問題的所在。潛艇艇長告訴他,第一次「威靈頓」機正好從潛艇上方飛過,另外兩次在距潛艇400碼的地方飛過,探照燈光照到了潛艇,但燈光每次都離開得太快。潛艇艇員們說,只要燈光照射的時間稍長廣些,潛艇肯定會被發現。

 

    5 4 日凌晨天還沒亮的時候,利親自在「威靈頓」式飛機上操縱探照燈。機組人員在雷達引導下飛向潛艇,距離1 英里時,利打開探照燈進行持續照射。只經過很短時間就發現了潛艇,利一直用燈光照住潛艇,直到潛艇從飛機下面消失為止。這次試驗成功之後,「威靈頓」飛機又重複試驗過多次,結果都是令人鼓舞的。英國皇家海軍軍官霍爾- 史密斯中校目睹了利式探照燈的試驗,後來寫道:

 

    潛艇被燈光照住之前一直沒有聽到飛機的聲音。飛機能有27秒鐘的時間在燈光照射下俯衝和攻擊,直到與潛艇距離拉大到500 英尺為止。這個成就是驚人的。對於一個精幹的善於協調配合的飛行機組來說,探照燈無疑是在夜間和低能見度條件下攻擊潛艇的十分寶貴的武器。

 

    參加利馬瓦迪試驗的人員都覺得利式探照燈毫無疑問已經成功了。然而在幾個星期之後卻來了一場十分突然的打擊,整個計劃險些被砍掉。

 

    原來在19415 月,利的探照燈並非當時英國皇家空軍試驗的唯一機載探照燈。赫爾默上校還設計了一種大型飛機在高空使用的探照燈,以便夜間照射敵人的轟炸機,由隨伴照明飛機的單座戰鬥機進行攻擊。赫爾默認為岸防航空兵的飛機也可以使用他的探照燈發現水面的潛艇。由於戰爭初期和戰爭過程中存在的混亂狀態,這裡有必要說一說利和赫爾默探照燈的差別。利式探照燈的功率是10.5千瓦,赫爾默探照燈是它的13倍,赫爾默探照燈另外還需要一個蓄電池組,要佔用整個飛機炸彈艙。利式探照燈裝在機殼下方,因此操縱手的眼睛位於光束上方約6 英尺的地方;而赫爾默式探照燈則裝在機首前方,佔用了整個機首,飛行員必須順著光束進行觀察。這種安裝方法的缺點在霧天比較明顯。例如大卡車上的霧燈安裝在駕駛員視平線下方約6 英尺的地方,耀眼的反射光很小,甚至在很壞的條件下也能夠觀察到前方。而小汽車的駕駛員則幾乎要從霧燈的正後方去觀察道路,由於反射光很強,駕駛非常困難。更重要的是,利式探照燈只發出一束4 °寬的狹窄光束,該光束可以由飛機前方向兩側各個方位角和各種高度照射,而赫爾默的探照燈利用散光透鏡發出的光束寬達12°,而且只能固定地照到飛機的正前方。

 

    19416 月接任岸防航空兵司令官的朱伯特空軍上將,後來曾經寫到他為什麼差點否定了利的探照燈。

 

    我一直是赫爾默探照燈的密切合作者。我開始到岸防航空兵任職后,覺得這種探照燈一般來說也可用於攻擊德國潛艇。我認為它光束寬,亮度大,作用肯定可靠。因此曾發出指示要利少校回去繼續任助理人事官。兩個月之後,我坦白地承認,我犯了錯誤。我發現赫爾默的探照燈過於明亮,對付潛艇無此必要,而且也不適用。後來我才得出結論,利的探照燈最適於搜索德國潛艇,並決定停止赫爾默的探照燈,集中研究利的探照燈。

 

    8 月中旬,經過兩個月的中斷之後,利又以全部時間重新研究他的探照燈,粗糙的「拼湊物」已證實可用,現在該是「穩定」設計方案和分別設計各個部件的時候了。這一切共耗費了幾個月的時間。尤其是利為了獲得一個滿意的光束控制方法,化費了很多的心血。他還根本改變了探照燈供電的方法。原先的內燃發電機系統過分龐大和笨重,利決定改用七個標準式RAF12 伏蓄電池組成的蓄電池組,由飛機發動機帶動一個小發電機對蓄電池進行點滴式充電。試驗表明探照燈在每次攻擊中的照射時間都不需要超過半分鐘( 在這半分鐘內,「威靈頓」式飛機可飛行1 英里) ,蓄電池的電量完全夠用這樣長的時間。經過利改進后的這種新式探照燈裝置共重600磅左右,現在已做好了投入生產的準備。

 

    新式雷達和利式探照燈投入使用后,德國喪失了夜間遭受空中攻擊的「豁免權」。但是只要海水不是特別透明,潛艇還可以用下潛的方法規避空中攻擊。1941年英國科學家還試圖製造一種搜索水下潛艇的機載磁力探測儀,但試驗證明這種儀器對水下潛艇極不敏感。

 

    利發明機載探照燈一事,說明外行也能為打敗德國潛艇作出重大的貢獻。但這幾乎是絕無僅有的事例。而且可以肯定,一個不了解反潛作戰的人很難想出或絕對想不出有價值的方案來。例如,19414 10日,丘吉爾先生收到他的科學顧問林德曼教授的一封信,信中寫道:

 

    有人建議由飛機或驅逐艦把大量帶有燈光的小塊磁鐵投放到疑有潛艇的地方。任何一塊磁鐵只要撞上潛艇,就會吸附在潛艇上,從而顯示出潛艇的位置。雖然這個簡單的方案可能行不通,但按這個道理似乎可以再設想其他的信號裝置。例如,磁鐵可以帶有含磷化鈣或類似物質的相應裝置,磷化鈣與水接觸后能產生自燃氣體,不斷放出氣體就會產生許多氣泡,氣泡到達水面后便會發出火光而成為一種有用的標誌。任何一塊磁鐵只要擊中潛艇,就會吸附在潛艇上隨之運動,並不斷放出氣泡,氣泡又在水面發出火光,從而不斷暴露潛艇的位置。

 

    當然還有許多其他的發明和設計,但我認為這種形式的建議是值得探討的。

 

    首相卻不以為然,五天之後,他以丘吉爾的特有風格表示了不贊成。

 

    簡直是牽強附會。如果飛機和驅逐艦離潛艇這麼近,那末直接投炸彈或投深水炸彈把它擊沉豈不更好!我們執行這種任務的飛機只有很少幾架,給它們安裝這種小玩意兒和小設備豈不太複雜、太麻煩!我決不想參與這種事。

 

    由於沒有一種儀器能夠發現水下的潛艇,岸防航空兵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取得什麼進展。

 

    隨著反潛戰愈見複雜化,聰明的人們愈來愈感到需要向那些戰鬥著的人們請教,如何才能找到最好的武器。19413 月,帕特里克·布萊克特教授( 現任皇家學會會長) 任鮑希爾空軍上將的科學顧問。那年夏天,他為岸防航空兵成立了一個作戰研究組。威廉斯教授第一個參加了該組。威廉斯教授對反潛工作毫不陌生,他剛從法恩巴勒調來,在那裡一直從事一種磁性近炸引信的設計,這種引信是當炸彈經過潛艇附近時將其引爆。

 

    布萊克特認為,成立作戰研究組的目的是使作戰參謀人員能在軍隊機關通常所不了解的一些問題上得到科學的忠告。一年之前,布萊克特曾為陸軍防空部隊組建過這樣一個研究組,他深知這個組對於岸防航空兵有深遠意義,他後來寫道:

 

    「要更新武器」,這成為普遍的呼聲。一些新設計取得成功之後,往往要引起新的空想,出現類似這樣的說法:「我們現在的設備很不好,訓練很糟糕,供應奇缺,備件全無。我們需要一種別的新裝置!」於是一種幻想的新式武器象阿芙羅狄蒂女神一樣在飛機製造部里出現了,這種武器不但有完整的備件,還有一套經過訓練的人員。

 

    作戰研究組的任務之一就是不斷研究現有武器的實際性能,客觀分析新式武器的可能性能,對更換裝備的優缺點提出儘可能正確的分析方法。

 

    總的來說,結論是這樣的,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在生產新裝備方面花費的精力太多,而在合理使用現有裝備方面則花費的精力太少。結果許多第一流的科學家至少在一個時期里,從技術部門湧向了作戰部隊。如果這些科學家能夠重返技術工作崗位,他們會成為更有用的人才,因為他們對作戰究竟需要些什麼已有了新的了解。

 

    第一批正在進行的規劃中,有一個項目是分析在這以前對潛艇所進行的各次攻擊。不久前剛參加了近炸反潛炸彈研製工作的威廉斯教授,帶著新鮮的經驗開始了這項工作,想找到一種有作戰研究價值的典型戰例。

 

    深水炸彈比效果不大的反潛炸彈有明顯改進,但仍不夠滿意。英國飛機對潛艇的攻擊,僅有1%是「肯定擊沉」,有2.5%是「可能擊沉」。在不增加深水炸彈的體積和重量的條件下,提高爆炸效果可以有兩種辦法。一是改進炸藥質量,提高爆炸威力,這項工作已在進行中,一種改進的鋁末混合炸藥即將供深水炸彈使用。二是儘可能讓炸藥靠近潛艇艇體爆炸,已設計的水下近炸引信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要使潛艇艇體斷裂這種結果具有較大的概率,就必須使250 磅重的深水炸彈在距潛艇20英尺以內爆炸。以往深水炸彈的定深都在100 200 英尺之間,這是潛艇從發現飛機( 按平均發現距離計算) 時起開始下潛,在飛機實施攻擊的時間內所能到達的平均下潛深度。威廉斯分析了許多數據,最後發現了在論證定深方面的錯誤。他在論證這一問題的報告結尾中寫道:

 

    在所有攻擊中,大約有40% 是在攻擊的瞬間尚能看到潛艇,或者潛艇剛剛消失還不到15秒鐘。根據這個統計數字,以及根據潛艇下潛時間愈長,位置愈不易測定的情況,可以推論在攻擊時尚能部分看到的潛艇或剛剛下潛的潛艇,與已消失15秒鐘以上的潛艇相比較,前者的攻擊價值比後者大十倍。而在以前的攻擊中,重創或擊沉潛艇的百分比太小,其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由於過多注意了下潛時間長的潛艇…

 

    實際上正如威廉斯提出的,當攻擊飛機從潛艇上方通過時,潛艇確實均處於125英尺左右的深度上,但由於與下潛旋渦的水平距離加大了,潛艇並不一定會被擊傷。能被深水炸彈擊中的只有在水面上被發現的潛艇或正在下潛的潛艇。但直到那時為止,深水炸彈總是在這些「易攻」目標下方很深的地方爆炸,結果不能造成致命的損傷。例如,德國VII 型潛艇位於水面狀態時,耐壓艇殼的底線僅在水面以下約12英尺的深度上。由於這一原因,儘管有些潛艇在水面被發現並被深水炸彈擊中,但僅受到強烈震動,最後仍然能夠逃脫出去。人們都還記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深水炸彈都是在水面以下60-80 英尺的定深度上爆炸,由此可以推算出有多少德國潛艇由於這一原因而避免了沉沒的命運。威廉斯的分析說明當時急需的並不是象近炸反潛炸彈這類全新的武器,因為發展和製造這種武器是困難而又昂貴的,更現實的是對正在使用的深水炸彈採用更為合理的定深。

 

    根據威廉斯的計算,飛機投放的深水炸彈理想的爆炸定深應當是水面以下大約20英尺。但當時使用的引信做不到這一點,因為這些引信主要是為水面艦艇設計的,為了艦艇的安全,最小定深為50英尺( 因為軍艦可以用火炮攻擊水面的潛艇,不必用深水炸彈) 。岸防航空兵立即開始採用最小定深50英尺,同時開始優先製造相應的淺定深的水壓引信。

 

    發現深水炸彈的定深不正確這件事,證明岸防航空兵成立作戰研究組很有必要,但是布萊克特和他的小組並不滿足於已取得的成就。

 

    飛機自從參加反潛作戰以來,總是與潛艇競相提高發現對方的距離。潛艇力求潛入安全深度,飛機則力求在潛艇下潛之前對潛艇攻擊。除在能見度條件很差時,或飛機從太陽方向進入攻擊時,或潛艇觀察員極端麻痹時,潛艇都能在飛機攻擊之前全部潛入水下,優勢總在潛艇一邊。能否採取措施使飛機不太容易被潛艇發現呢?無論在晝間或在夜間,飛機在光亮的天空背景下總是一個容易被看見的黑點;只有一種情況例外,即當太陽光或月光被飛機反射到潛艇觀察員身上而使觀察員看不到黑點時,但這是罕見的情況。岸防航空兵使用的「威特雷」和「威靈頓」式飛機過去一直執行夜間轟炸機的任務,飛機下表面為黑色塗色。為了降低被潛艇發現的距離,飛機是否值得改塗較明亮的顏色呢?唯一的辦法是進行充分的試驗。於是一架「威靈頓」式飛機下表面被漆為白色,它和另一架塗黑色的「威靈頓」式飛機多次飛過地面觀察員的上空。試驗結果證明,塗白色的飛機被發現的距離要比塗黑色的飛機低20% 。威廉斯根據這個數據算出,白色飛機攻擊水面潛艇的機會要比黑色飛機高30% 。既然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擊沉潛艇的數量與能夠成功攻擊的次數成正比,那末擊沉數量肯定會隨這個比率而提高。因此,對岸防航空兵的反潛飛機重新噴漆顯然是值得的。在1941年最後幾個月,海軍巡邏飛機的下表面都改噴白漆。早在幾百萬年之前,海鷗和其他海鳥就採用了這種保護色,現在人們才認識到它的優越性。

 

    英國情報軍官們研究了「狼群」戰術之後,對「狼群」戰術可加以利用的幾個弱點有了清楚的了解。在英國政府海軍部大樓下面的德國潛艇跟蹤室內,羅傑·溫司令官和他的參謀部研究了大量護航運輸隊的戰鬥,熟悉了鄧尼茨的戰術。鄧尼茨的戰術是先用一架偵察飛機或一艘潛艇搜索護航運輸隊,發現護航運輸隊后將測得的位置報告洛里昂潛艇作戰指揮部;除這種情況外,還可能命令一艘潛艇與護航運輸隊保持接觸,在水面尾隨護航運輸隊航行( 如果潛艇在水下航行,只有7 節航速的慢速護航運輸隊也能很快甩掉它) 。這艘潛艇一邊跟蹤,一邊不斷發出信號,說明護航運輸隊的位置,「狼群」內的其他潛艇便從水面接近;待整個狼群聚集在捕獲物周圍之後,一場廝殺便開始了。

 

    德國這種戰術的第一個弱點是必須在浩瀚的海洋上發現一支小小的護航運輸隊。如果護航運輸隊能夠根據羅傑·溫司令官的潛艇跟蹤室提供的情報謹慎選擇航路並不斷變換航路,完全可以做到不被發現。其次,德國除在極少數情況下有不間斷的空中偵察外,「狼群」戰術主要依賴跟蹤潛艇與護航運輸隊保持接觸。如果能將跟蹤潛艇擊沉,或迫使跟蹤潛艇長時間脫離接觸,護航運輸隊就可能避免遭受攻擊。第三,跟蹤潛艇幾乎不停地在發信號,幾個小時地向護航運輸隊提供危險迫近的警告。英國無線電偵聽員只要高度警惕,儘管不能破譯密碼信號,但根據這些信號的類型和發報地點,毫無疑問也會了解可能發生的事情。這樣,在潛艇開始攻擊之前,還可以用飛機加強護航運輸隊的掩護。

 

    英國科學家為了充分利用德國潛艇在集結階段依賴於無線電信號這一弱點,開始為艦艇研製一種小型高頻定向探測儀。裝備這種儀器的護航軍艦測出兩個或數個方位后,便可以準確測出這艘重要的跟蹤潛艇的位置。

 

    對未來的作戰方式逐漸清楚了,然而現時所能採取的對策手段無論在質量上還是在數量上都還不夠。

 

    當朱伯特空軍上將於1941年中到岸防航空兵接任司令官時,岸防航空兵擁有飛機約400 架,僅比19399 月增加三分之一。當時有一個徹底的改裝規劃:用更新式和戰鬥力更強的「赫德遜」式、「威特雷」式和「威靈頓」式飛機代替「安桑」式飛機;增加「桑德蘭」式飛機及增加約30架美國最新的「卡塔林納」式水上飛機。約四分之三的飛機裝備了ASV 雷達,所有飛機在反潛巡邏時都攜帶250 磅或450 磅重的深水炸彈。岸防航空兵編製上的最大缺陷是沒有真正的遠程飛機。「赫德遜」式飛機能進行有效巡邏的距離距基地將近500 英里,而「威特雷」和「威靈頓」式飛機在這樣遠的距離上只能停留約2 小時。只有少數幾架大型水上飛機活動距離稍遠一些,如「桑德蘭」式飛機能在600 英里的距離上活動約2 小時,「卡塔林納」式水上飛機能在800 多英里的距離上活動同樣長的時間。有一個航空中隊正在換裝四引擎美製「解放者」式轟炸機,這種飛機帶有副油箱,能在距基地1000英里以外巡邏2 小時。然而這只是未來的情況,「解放者」式飛機還是一種沒有經過考驗的新飛機。

 

    由於缺少遠程飛機,空中巡邏僅能在距英國、冰島和紐芬蘭島各岸防航空兵基地約400 英里的範圍內給德國潛艇活動造成困難,在這些區域內商船是比較安全的。然而在更遠的地方,飛機巡邏的威力便大為降低,在650 英里之外,則只有極少數幾架大型水上飛機逗留的時間稍長一些。在大西洋中部有一個寬約300 英里的水域,空中掩護幾乎或完全達不到那裡,這就是所謂的「大西洋空白區」。在這裡護航運輸隊不得不遭受德國潛艇群的攻擊,而德國潛艇只要稍遠一點,進入大西洋中部進行攻擊,就可以完全擺脫空中巡邏的干擾。

 

    1941年前六個月中,德國潛艇共擊沉商船1,400,000 噸,繼續保持了以前每月25萬噸的平均數。如果說希特勒可能戰勝英國的話,那末這最可能發生在海上。戰前人們還不能肯定潛艇是最有效的武器,現在不再有人懷疑了。德國海軍象鐘錶一樣準確地定期編入新潛艇。到19417 1 日,共有53般潛艇在作戰,58艘潛艇在試航,42艘潛艇在訓練新艇員。德國人正在主宰著戰爭的進程,他們毫不懷疑破交作戰的勝利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只要飛機還不能到達遙遠的主要作戰地區或不能在夜間進行攻擊,對潛艇作戰就依然只能施加小小的影響。飛機在作戰半徑內與潛艇遭遇時,它們也只能夠搜索、發現、威脅和擊傷潛艇,卻很少能夠擊沉潛艇。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in 5.4pt 0in 5.4pt; mso-para-margin-top:0in; mso-para-margin-right:0in; mso-para-margin-bottom:8.0pt; mso-para-margin-left:0in; line-height:107%;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01:3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