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大蕭條時期的經濟政策的再審視

作者:深山蘭  於 2016-11-20 11:0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書海一瞥|通用分類:流水日記

關鍵詞:大蕭條, 政策, 審視

大蕭條時期的經濟政策的再審視

 

 

深山蘭註:此文寫於2009年,貼在某個網站上。今天另貼於此。對於文章中的文字,我一字沒改。把自己過去說過的話,根據後來的需要,改來改去的,那不是我的風格。

 

過幾天,我也想另寫一篇關於此書的札記。

 

 

 

美國人寫的關於大蕭條時期的書,能否填滿大峽谷,我們說不好;但能裝幾卡車應是無大問題。美國女經濟史家Amity Shlaes 的新著「The Forgotten Man——A New History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是一本用今天的眼光,重新審視大蕭條時期的著作。某個歷史學家說過,任何歷史都是當代史。其含義大概就是指人們總是用現代的眼光去看待歷史。而不是指把其中的歷史記錄改來改去。

 

對大蕭條時期的政治和經濟政策重新審視,結論大致是:胡佛總統領導的政府及當時的國會採取的大部分措施都是使蕭條加深,而不是向好的方向轉化。羅斯福的某些措施也是無效的,或糟糕的。

 

這樣說,不是胡拂本人或國會故意要讓蕭條更壞下去,而是相反。他們認為那些措施是足夠的好,至少在當時他們是那樣認識的。那些用所謂的動機來為政客辯護的人是多麼短見和幼稚。

 

在當時,人們頭腦中的觀念就是所謂古典主義的東西,簡言之就是:好的預算就是平衡預算。市場會自己把一切都調節的很好。今天看來,這樣的結果只是理想狀態下的極限,這在任何社會都從未出現過。而當時多少人把這樣的虛幻認為是現實。

 

胡佛在大蕭條時期早期的主要措施是高築關稅壁壘,試圖來挽救美國人的失業。當時,美國是貿易出超大國,主要的是對歐洲。這樣的立法只能是導致別國也同樣干,從而把美國自己的貨物擋住,無法出口。實際的結果是和美國人想要的正相反。當時的經濟學家們看到了國會這樣立法的嚴重後果。1930年的5月,美國共1028名經濟學家在《紐約時報》上聯名發表了一封公開信。要知道,那時的美國大學的數量還很少,所謂經濟學家大概是上過幾次經濟學課的教師都算在內。他們公開信的措辭強硬:「我們確信:提高關稅是一個錯誤。它們的實行,一般會提高國內消費者不得不付的價格。增高的價格導致產品高的成本的關切。這樣會導致消費者的實質浪費和工業的低效率。……,很少的人會從這樣的變化中受益。」 「許多國家會用同樣的方式回敬我們。」 「我們不能靠收緊貿易來增加就業。」 「農民中的大多數人的棉花、豬肉、羊肉和小麥將失去世界市場。」

 

經濟學家們想靠這樣的陣勢來影響立法機關和總統。結果是胡佛根本不理會那些書獃子們的警告,簽署了法案。後來發生的事情和書獃子們預料的一樣,甚至更糟。

 

胡佛今天在歷史學家們的眼中,在歷屆美國總統中,他的地位僅排在第21位,在Taft之後,和Hayes之前。胡佛在剛當選時,形象可大不一樣。據說他是「地球上最聰明的工程師(no cleverer engineer in the two hemispheres」。工程師職業習慣是嚴格按章辦事。他的經濟政策是不見兔子不撒鷹。這樣行事的好處是不會亂放鷹。代價是失去了鷹自己發現兔子的任何時機,因為鷹自己敏銳的眼光就毫無用處了。

 

有的經濟學家們憤憤然地說,今天我們對經濟的理解還很少。另一些經濟學們和科學家認為我們對經濟的理解已經很深刻了。問題的關鍵是:即使你對經濟理解的再準確,對形勢判斷的再好,若你的意見和潮流中的多數人的觀點相左,那麼你的話根本就沒有任何作用。就算你是得過經濟諾貝爾獎甚至是獎的平方,效果也同樣。這是最難辦的事。

 

19345月,羅斯福總統和經濟學家Keynes進行了58分鐘的會見。會後羅斯福的評論是「He must be a mathematician rather than a political economist 」。他的話實際是諷刺凱恩斯。凱恩斯的話自然不會被羅斯福接受了。但羅斯福也確實說出來部分真實:凱恩斯首先是作為數學家,然後才是經濟學家。正是他那數學家的眼光,才使他看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凱恩斯向羅斯福推銷他的新發現,貨幣的乘數原理:銀行向社會投放一塊現鈔,將有幾塊的貨幣在社會流通。那也是同樣沒有結果。

 

當時,歐洲的許多黃金流向美國。許多人很高興。那對美國的經濟的復興起了作用嗎?幾乎沒有。

 

胡佛把災難的根源歸罪於歐洲,並確信美國是無辜的。羅斯福把災難歸罪於富人們的貪婪,並對富人課以當時在世界上是最高的稅:幾乎是百分之七十的稅率(此點記憶有誤,實際上,某些富人的收入稅率是74%,也就是大部分收入都交稅了。深山蘭2016年新注)。喜歡把錯誤歸罪於別人,這永遠是人類的天性。

 

歷史的教訓會被人吸取嗎?很難。今天各國的市場就像連在一起的水稻田。田中的水平的高低就是經濟的漲落。最痛快的辦法就是自己修堤壩,各國都這麼干時,各個水田中的水只會降落。

 

當俄羅斯在嚴冬時節把歐洲的「氣」斷掉,他們自己感覺一定痛快。但這次真正遭受傷害最大的不是歐洲,而是俄羅斯自己。當然,這個傷害只有在未來幾年,或十幾年內慢慢發作。俄羅斯的舉止使人相信,他們要向歐洲看齊,那還需要很長的時日。

 

當美國的國會要買美國貨時,表面一定有道理。其它國家是否也要喊「買本國貨」?要知道,加拿大每年向美出口原油1億多噸,達10億桶的數量級。每天是多少桶,請用計算器來算。墨西哥每天向美國出口原油為一百四十萬桶,每年五億多桶。加拿大會像俄羅斯那樣動輒把原油的閥門關閉嗎?以我的知識,可以斷定這幾乎不會發生。作出這樣判斷的根據是加拿大來源於英國的傳統:只要簽署了協議,你就必須遵守,即使它有很大的不合理之處。在新的協議簽署之前,你必須遵守原來的。這是加拿大一般表現溫吞吞的原因所在。這也是英國的殖民地的經濟一般都很好,而西班牙殖民地的經濟一般都不太好的部分原因。墨西哥會像俄羅斯那樣幹嗎?我對西班牙文化理解很少,不敢下結論。

 

現代商業需要基本的信任。

 

歷史的教訓只有學者們在書齋討論,大蕭條時美國政治和經濟政策的教訓,今天政治家會吸取嗎?個人的看法是:希望渺茫。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in 5.4pt 0in 5.4pt; mso-para-margin-top:0in; mso-para-margin-right:0in; mso-para-margin-bottom:8.0pt; mso-para-margin-left:0in; line-height:107%;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7 08: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