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放虎歸山的惡果

作者:深山蘭  於 2016-4-4 09:5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談天說地|通用分類:流水日記|已有3評論

關鍵詞:放虎歸山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放虎歸山的惡果

 

 

參觀過南京的梅園。那裡曾經是抗戰勝利后,國民黨遷都回南京,梅園是共產黨在南京的代表駐地。

 

國共兩黨後來關係破裂,準備開戰,國民黨命令共產黨的代表離開南京。張治中陪同周恩來和董必武去機場,讓他們離開,因為國共準備打仗。

 

老蔣曾說過:言必信,信必果。他對待他的部下或同黨從來沒有實行過這兩條。但唯獨對待他的死對頭——共產黨,他竟然大致遵守了這兩條。恰好是這兩條,導致了共產黨上台。中國的百姓遭受了空前的苦難。

 

既然國共兩黨準備交戰,老蔣竟拿出:快上馬,君子不打落馬之人的架勢。當時最容易的辦法就是把周恩來和董必武扣住,悄悄幹掉。就算不想那麼極端,也可以來個「療養式休假」,反正不能放虎歸山。曹操當年講到對付窮凶極惡的董卓時,輕蔑地說:「一獄吏足矣。」要實現這一目標,前提是董卓在獄中。而當時的周恩來,扣在南京,要想他死,一獄吏足矣——這是真的。

 

當時駐紮在中國東北的蘇聯軍隊,把繳獲的日寇的所有裝備都交給了共黨,還有大批訓練有素的二鬼子們和滿韃子都轉身成了共黨分子。在這樣危危急的情況下,老蔣還來個君子戰,那是何等的傻!

 

如果幹掉了周,就算共黨後來奪取了政權,也不會有周為毛魔鬼跑前跑后,充當小丑的角色了。中國百姓的苦難也許少些。

 

據尼克松說,「一個台灣的國民黨官員甚至這樣說:『只要我們在內戰中把周弄到我們這邊來,今天被放逐到台灣的也許是毛,而我們就會在北京了。』不管說得多麼言過其實,這個國民黨官員卻提出了一個正確的觀點,這就是毛在革命中的作用被估計得過高了。毛不可能獨自一個人征服和統治中國。要是沒有周,他能否做到這一點是一個尚未解決的疑問。應該記住的要點是,他實際沒有做到這一點,贏得中國的是周毛之間的夥伴關係。」當時,周就在南京,一個兵卒就擋住了他,可惜老蔣沒幹。

 

另外,那位國民黨的官員,連基本假設都不會的:老毛失敗的話,不會逃往台灣的,他沒有軍艦的。他只能逃往蘇聯。最後,他會被斯大林像殺狗一樣幹掉的。這是禿子頭上的虱子。

 

「圖虛名而得實禍」。當年曹操的告誡,老蔣根本就沒有懂的。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in 5.4pt 0in 5.4pt; mso-para-margin-top:0in; mso-para-margin-right:0in; mso-para-margin-bottom:10.0pt; mso-para-margin-left:0in; line-height:115%;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jinren 2016-4-4 11:38
剿匪不力的惡果
回復 dwqdaniel 2016-4-4 12:36
老蔣太自信了
回復 總裁判 2016-4-4 21:44
共匪之罪惡殘忍豈能歸罪於蔣公之軟弱無能?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9:57

返回頂部